审查出问题?丑陋小学教材 藏着什么险恶用心?(组图)

正解局/胡锡进观察 0

“审丑”小学教材事件出得很奇怪,需要彻查来龙去脉

人教版小学数学课本插图的事,我觉得谁看了都会愤慨。那些插图明显突破了“风格”的范畴,无论从道德还是文化正确性上都完全不可接受。支持严肃查处这件事。



我个人一直不太理解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事。是创作者逞能,还是出于别的什么古怪心理?除了官方调查,出结论,我希望创作者自己也出来说话,把当时这样做的动机和想法向公众如实做一个交代。

人民教育出版社肯定要汲取教训,开展整改。同时,我也希望公众耐心等待查处结果,不要提早对这件事产生各种政治联想,好像我们的教育出版阵地真的丢了,被恶势力霸占了,需要绝地反击。我相信局面没失控到那种程度。这件事确实很恶劣,但还是要就事论事查处,大家不必有一种我们的后院“被人抄了”的惊慌。

事情出的有些不合情理,所以要看这件事当中是否存在利益输送,出了“出版腐败”,导致把关失效。这样的结论不能乱下,需要实事求是的调查结果。另外,人教出版社大概存在不小的编审漏洞。该社一年应该会出很多种书,一些项目的责任编辑力量有限,责编看得粗,部门负责人也不认真审核,就轻率放过付印样,如果存在这样的情形,非常可怕。现在的正规出版单位都有一定程度的市场化,下面又成立了子机构,出的东西有些也比较糙。如果再有利益输送的问题掺和进来,就更难不出问题了。

然而无论如何,这件事都为我们敲了警钟。小学教材马虎不得,尤其是不能给有可能严重误导儿童价值观的东西留下出笼的缝隙。我相信,这是大家的共识。

丑陋小学教材里,到底藏着什么险恶用心?





如果有人别有用心,在教材上做手脚,很容易影响学生的三观,甚至危及国家意识形态安全。



正解局(ID:zhengjieclub)出品

最近,人教版数学教材插图一事,很多人都在关注。

从网传的图片看,这些插画,确实不好看。

严谨地说,我个人觉得不好看。







争议教材中的插画

这些插画人物,具有几个明显的特征:

一是长相奇怪,大多是歪眉斜眼;二是神情呆滞,毫无生气;三是动作夸张,要么在吐舌头,要么在比手势。

总结起来,就是丑陋,无法代表中国青少年,更没有展现中国青少年朝气蓬勃的面貌。

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

看看下图老版教材的插图,会有更为直观的感受。



老版教材插图

下图是比较新的苏教版教材的封面,虽然谈不上多好,但看起来还是比较舒服的。



苏教版教材封面

有专家认为:教材封面和插画是否好看,是因为每个人的审美不同,感受也会不同。

然而,插画的一些细节告诉我们,这不仅仅是一个审美问题。

比如,这一张,出现了星条旗服装。



又比如这一张,暴露了隐私部位。



这一张,几个孩子在一起玩游戏的动作,也让人觉得不舒服。



这一张,五星红旗画错了。



画错的国旗与正确的国旗对比

显然易见,这已经不仅仅是审美问题了。

几乎在同时,又一本儿童绘本曝出了问题:

在这张插图里,一个黑色皮肤和黄色皮肤的男孩,在舔一个白色皮肤女孩的汗水。



女孩一副高高在上的样子,两个男孩丑陋、猥琐。

潜藏的含义,不言而喻。

学生时代,是一个人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养成的关键时期。

教材特别是小学教材,既是学习工具,更是启蒙读物,对孩子的成长至关重要。

孩子如同一张白纸,没有足够的分辨能力。

如果有人别有用心,在教材上做手脚,很容易影响学生的三观,甚至危及国家意识形态安全。

这绝非危言耸听。

在中国台湾地区,民进党上台后,就盯上了教科书。通过删减中国历史、扭曲历史事实等方式,试图“去中国化”。



在中国香港地区,多个香港教材存在歪曲历史的问题,甚至明目张胆灌输“港独”观念。



通过教材,影响学生的三观,达到自己的政治目的——这一手段,美国熟练得很。

上世纪80年代,阿富汗被苏联侵占。

彼时,冷战期间,美苏争霸。

阿富汗素有“帝国的坟场”之称。美国当然希望苏联陷入泥潭而不能自拔,以坐收渔翁之利。

于是,美国为阿富汗儿童编写了一套宣扬暴力的课本,希望能在阿富汗孩子心中埋下暴力和仇恨的种子,与苏联暴力对抗。

从数学教材上,教学生计数的物品,不再是常见的苹果、香蕉,而是变成了步枪、匕首等武器。



美国编写的这套教材,充斥着暴力与极端的思想。

美国当然不是想教育阿富汗孩子们“保家卫国”,只是希望他们变得暴力和仇恨,最终沦为对抗苏联的工具罢了。

那么问题来了,人教版数学教材里,又包藏着什么险恶用心?

这需要相关部门去查一查。



根据网友反馈,正有越来越多的儿童读物,被发现有问题。









中国儿童出版物,需要来一次大排查、大消毒。



很多人都听说过这样一句话:

教育是最廉价的国防,一个国家的强盛是在小学教室的讲台上完成的。

诚如斯言。

教材出了问题,无异于教室里被埋下了“定时炸弹”。

不可不察,不可不当心。 阅读原文

文章来源: 留园 查看原文
https://www.6parknews.com/newspark/view.php?app=news&act=view&nid=550288
分享文章:
还没有评论
登录后发表评论
返回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