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GDP收缩 金融中心地位难保 金管局再入市救港元

BBC/RFA 0



全球检疫措施下,旅客外游意欲受到抑制。

5月13日香港特区统计处发布一季度本地生产总值(GDP),同比收缩4%,中断了过去连续四个季度的复苏势头。香港财政司司长陈茂波形容,2022年第一季度充满惊涛骇浪,第五波疫情对经济造成沉重打击。

过去四个月,香港实施了严格防疫措施,导致消费及旅游相关行业大受影响,失业率从去年四季度的4%进一步上升至5%的高位。

香港疫情在二季度逐步退潮,从4月21日开始开启第一阶段解封,餐厅恢复晚市堂食,健身房、美容院、电影院、主题公园等一系列场所也重新开放。铜锣湾等商业中心再现人潮涌动。

因为社会运动香港2019年下半年连续两个季度GDP收缩,2020年一季度疫情爆发,香港经济收缩幅度高达9.1%,全年始终处于收缩状态,香港经济当时连续经历了六个季度连跌。

直到2021年一季度迎来7.8%的反弹增长,此后经历四个季度的增长性复苏,止步于今年一季度奥密克戎疫情。

曾经供职于交银国际的分析师洪灏表示,香港去年的经济状况整体不错,但从下半年开始至今处于放缓态势。香港作为一个小型开放型经济体,对外部环境的变化尤其敏感。他认为,香港经济放缓的态势还将持续一段时间,放缓的程度主要取决于疫情状况。

失业潮

对于普通香港人而言,经济收缩带来的失业潮痛感最明显。

第五波新冠疫情冲击就业市场,香港今年第一季度本地失业率升至5%,创下八个月以来的新高。

此前,即便在疫情刚爆发的2020年第一季度,失业率才3.7%,而这一数字已经在当时创下九年来的新高。

此后一路攀升,在2020年12月至2021年2月统计周期内达到7.2%,创下17年新高,逼近2003年SARS疫情时期的失业率高位。

之后香港进入为期一年的复苏,失业率曾连续11个月回落至4%。但今年一季度失业率再次止跌回升一个百分点,至5%。

香港政府统计处明确,劳工市场严重受挫,其中与消费及旅游相关行业,艺术、娱乐及康乐活动业,失业状况尤其严重。




这也进一步凸显出香港经济的结构性问题。

香港服务业占比近99%,几乎没有工业。而且其中作为支柱的金融行业吸纳就业能力极差,占经济总量20%左右,仅创造6%-7%的职位。

这使得大量就业人口被挤压进餐饮、零售,从事低端岗位。在疫情中,恰恰是这些低端岗位受冲击最大,恢复最慢,进一步放大了原有问题。

香港大学经管院长蔡洪滨就曾向媒体表示,从外部观感和经济数据看,香港经济很好,但观察越深入越惊讶,香港的整体发展水平和社会发展指数竟然如此不相称——人均GDP媲美欧美发达城市,基尼系数、科研投入占比却与非洲无异。

贸易中心风景不再

拖累香港经济的另一大因素是贸易的疲软——今年一季度对外贸易下跌4.5%,与去年四季度13.5%的强劲增长形成强烈对比。

其中,香港与内地之间的跨境货运往来因为疫情受到干扰,这使得香港的转口贸易运转困难。

香港几乎没有制造业,却是全球第六大商品输出地,这得益于香港独特的转口贸易。



香港葵涌货柜码头的全球排名连年下跌。

转口贸易之所以有利可图,在于各国对于香港和中国大陆的区别对待。以美国为例,美国1992年通过《美国—香港政策法》,授权美国政府在香港主权移交后继续在贸易上给予香港与中国大陆不同的待遇,包括关税和出口管制等。

香港中文大学经济学副教授庄太量解释,香港一直在转口贸易中获利颇丰,以2018年为例,转口贸易量是香港GDP的三倍左右,香港只要收取6%左右的服务费,规模就能达到GDP的20%。

然而,香港和内地之间的陆路运输因为疫情而大受影响,部分商品不得不转为水运,整体效率受到影响,间接拖累了转口贸易的运转。

信心在何方

连续经历社会运动和五轮疫情的打击,香港经济的前路如何?

在香港美国商会2022年企业信心调查中,60%受访者将国际旅行限制列为他们最关心的问题,约44%选择美中关系,32%称政治不确定性是主要挑战。而去年的报告中,65.4%的受访者将美中关系视为最大担忧。

香港美国商会在报告中指出:“香港仍拥有商机,但因为一系列问题,尤其是严格的旅行限制及恶化的美中关系,对市场情绪造成压力。”

报告指出,这项调查显示香港防疫政策,正削弱其作为全球金融中心的吸引力,因为旅行限制、航班禁令等,迫使几乎所有入境者隔离21天,进而导致外籍人士流失。



香港机场变得冷清。

香港财政司司长陈茂波表示,“我对香港经济前景有着绝对及无比坚定的信心。只要我们对大局有准确研判,抓准大势,积极应对,并把握好国家的发展和支持,便能够跨越短期的挑战,迈步向前。”

陈茂波提到,不能忽略最近不少其他地区相继放宽防疫措施以至解除入境检疫要求,香港作为国际城市,如何在贯彻落实“市民健康和生命至上”、“动态清零”及与内地通关等目标的同时,逐步有序恢复与外地联系,也是十分实在、需要积极应对的问题。

但是疫情也暴露出香港经济脆弱的一面,香港经济及商业策略研究所副总监邓希炜教授向媒体表示,香港的未来,是发展创造基于科技与研发的知识性经济。因此除了加大财政投入科研力度以及吸引人才和企业回流香港,还要让香港经济再工业化,为科研及初创建立完整的生态环境。

“香港应该推动第三次经济转型。”邓希炜此言针对的是前两次转型——成为英国殖民地后,香港的转口贸易蓬勃发展;1949年欧美对华禁运,香港第一次转型,成为轻工业制造基地;1978年中国改革开放后,香港第二次转型,剥离工业发展高端服务业,成为金融中心。

香港金管局事隔3年后再入市救港元 评论:港金融中心地位难保


日前有学者放出风声,指港币和美元挂钩已“不合时宜”。

香港金管局在周四出手,启动港元与美元联系汇率下的机制,向市场释放2亿美元,稳定港元汇价。学者表示,港元疲弱或显示港股吸引力减弱,若情况持续,港股对外资失去吸引力,会影响港元存在价值。

港元兑美元的汇价,在美国宣布加息后,不断下跌,香港金管局在周四(5月12日)启动联系汇率的机制,从市场承接超过15亿港元沽盘,向市场释放2亿美元,稳定港元汇价。

这次是香港金管局从2019年3月之后,再次从市场承接港元,这次的行动让香港银行体系结余下跌至3360亿港元的水平。

学者:港元疲弱显示港股吸引力减弱

香港中文大学商学院亚太工商研究所名誉教研学人李兆波解释,在联系汇率下,香港金管局要确保大约7.8港元,等同1美元兑价的水平,在港元表现疲弱下,出手买入港元是正常的行动,但港元表现与香港股票市场吸引力有一定关系,港元疲弱可能显示港股吸引力减弱。

李兆波:"因为买港股需要很多钱,港股处于弱势,对港元的需求就会减弱。中国现在继续封城,对经济一定有打击,香港的股票市场有很多中概和中资股,所以港股的吸引力是减弱了,除非中国有方法尽快走出疫情的阴霾。"


一名男子在香港一家货币兑换店外(美联社)

被视为亲建制的香港经济学者雷鼎鸣日前提出,港元与美元由1973年开始挂钩,是适合当时情况,但现时中美关系恶劣,香港与中国经济关系比较密切,从经济角度来看,港元与美元挂钩的制度,已不合时宜。

李兆波认为,联系汇率脱钩,说得容易但执行难,因为美元是国际的重要结算货币,港元一旦与美元脱钩,一定会有贬值的情况,会影响社会稳定,同时,也会影响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地位,相信北京也不会选择一个添麻烦的决定。

评论:港股市场对外资失去吸引力会影响港元存在价值

经济学家罗家聪认为,美元与港元脱钩的说法,是政治表态多于为了改善经济表现。他表示,虽然美国只占香港出口比重的四分之一,但香港出口到其他欧洲和东南亚国家,主要是以美元结算,资本市场的情况也一样,如果香港想吸引国际市场剩余的资金,继续与美元挂钩,比起与其他货币挂钩,更为合理。

但他表示,中国制造业成本增加,中美贸易战和战狼外交等因素,让中国吸引外资的动力正在减弱,使香港市场对外资的吸引力也减弱。如果外资失去对港元的需求,港元的存在价值也会受到影响。

罗家聪:"香港在吸引外资能力的方向正走向清零,久而久之,香港作为国际城市的角色都会清零,既然这个地方已没有需要,或越来越没有能力吸引外资的时候,为何还需要港币与美元挂钩,也不需要港元,请大家用人民币是迟早的事,发展如同澳门的情况一样。"

评论:官方或借学者试联击脱钩水温

经济学家司令表示,香港出台国安法后,在外资眼中,投资吸引力和资本稳定性也在减弱,港元迟早因失去吸引力,被迫要与美元脱钩,香港的国际中心地位也难保,也会影响中国的股市和期货市场。他估计,中国官方借用香港亲建制派经济专家,提出联系汇率机制已不合时宜的说法,是为官方测试市场水温,但不代表官方已决定或有计划推动脱钩。 阅读原文

文章来源: 留园 查看原文
https://www.6parknews.com/newspark/view.php?app=news&act=view&nid=547909
分享文章:
还没有评论
登录后发表评论
返回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