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媒:习近平坚持清零还不准批评 将迎灾难性结局?

德国之声/VOA 0

习近平:“防控方针由党的性质和宗旨决定”


在许多国家都在告别防疫限制措施的同时,中国仍然坚持严格的“动态清零”政策。习近平在周四的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议上强调,中国的“防控政策是经得起历史检验的”,是“科学有效的”。



据新华社报道,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5月5日召开有关新冠疫情防控形势会议,习近平主持会议并发表讲话指出,自从疫情发生以来,“我们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坚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坚持动态清零,因时因势不断调整防控措施,疫情防控取得重大战略成果”,经受住了“武汉保卫战以来最为严峻的防控考验”。

习近平在讲话中强调,“我们的防控方针是由党的性质和宗旨决定的,我们的防控政策是经得起历史检验的,我们的防控措施是科学有效的”。他表示,中国打赢了武汉保卫战,也一定能够打赢上海保卫战。

根据上海市卫健委周五通报的消息,5月5日上海新增本土新冠肺炎确诊病例245例和无症状感染者4024例。这是该市连续第8天单日新增无症状感染者数量呈下降趋势。

在6日的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上,上海市副市长吴清表示,目前该市“疫情防控形势稳中向好,疫情得到有效控制”。他强调,上海市会继续坚持“动态清零”的防疫总方针,采取坚决果断措施,“全力以赴推进清零攻坚”。



在拥有2500万人口的上海,封控措施已经进入第二个月,很多人对政府死守“清零”目标的严格防控政策感到不满。日前网络上还流传着有关一名上海男子因为在家播放国际歌而被警方传唤的视频,引发网友讨论。

与此同时,北京居民仍在为行动自由是否会进一步受限制而担忧。根据国家卫健委通报,北京市疫情扩散风险已经有所降低。

路透社指出,在承担着沉重的经济代价、并且严格控制公众舆论中的批评声音的同时,中国正在将自己与一个已经逐渐告别疫情防控的世界日益隔离开来。

在国际上,不少企业实体都在抱怨中国防疫措施带来的经济影响。而在国内,不少民众对于痛苦且漫长的防控措施感到忧心忡忡。

北京退休人员史伟(音)对路透社表示:“有时候我觉得每个人都非常容易变得烦躁。……当病毒可以随时改变人们生活方式的时候,人们就会更容易发生情绪波动。”

周五,中共党媒《人民日报》发表署名“钟声”的评论文章指出,中国坚持动态清零不动摇,“是基于国情做出的科学决策,体现了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理念”。

该评论为中国严格的防疫政策辩护,并强调疫情越早控制,经济发展收到的影响就越小。因此中国坚持动态清零,“既防住疫情,又稳住经济,才是真正对世界经济负责”。

文章批评“美国一些政客频频攻击抹黑中国疫情防控举措”,试图将“扰乱全球供应链”的罪名强加给中国,是“颠倒黑白”,“暴露出其看待中国时根深蒂固的扭曲心态”。

高盛投资银行(Goldman Sachs)的分析师对路透社表示,他们猜测定期检测可能是未来中国城市可以采取的中间策略,从而以比全城封锁更低的成本去及早发现和隔离感染病例。

他们补充道,这样的策略“也不会是万能灵药,但将有助于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将中国制造业和整体经济活动所有的干扰尽量降低”。


习近平坚持“清零”还不准批评 观察人士:将迎来灾难性结局?


中国国家主席参加在北京中国人民大会堂举行的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总结表彰大会

中国领导人习近平在周四(5月5日)的一场会议上再次强调坚持目前严格的防疫政策,并要“坚决同一切歪曲、怀疑、否定我国防疫方针政策的言行作斗争”。一些西方观察人士对此感到不解,并质疑中国“清零”政策的有效性。

自上海封城以来,多起防疫事故被曝光,造成民生哀怨。但中国最高领导层尚未显示出大幅调整政策的迹象。在周四的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上,习近平称:“我们的防控政策是经得起历史检验的,我们的防控措施是科学有效的。”

“在中国,‘坚持就是胜利’,” 英国广播公司记者白洛宾(Robin Brant)评论说。“习近平的‘最后一战’。”

中国官媒《环球时报》前总编胡锡进周四罕见地批评当局的封城政策。他在微博和微信公号发文,指防堵疫情的目标是“保生命安全”和“保经济少受损失”。

“中国不能用不断封城、切断中国地区之间的人员联系来维系病毒的低传播,那样所导致的后果将比我们在世界其他国家看到的疫情失控后果更加严重。经济困顿会带来一系列国内问题,也会恶化中国的国际处境。”胡锡进写道。

然而文章才发出没多久,胡锡进就自删文章,引发网友热议,要胡锡进解释为何删文。

不仅是上海,中国多个城市正经历着全部或部分封城,经济活动也被迫停止。预计这将严重影响中国第二季度的经济增长。

观察人士对习近平要延续当前政策的言论感到惊讶。

“值得注意的是,没有提到在抗疫和经济之间取得平衡,很明显(他)相信,失去对奥密克戎的控制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中国问题专家利明璋(Bill Bishop)在推特上写道。

曾在亚洲有20年工作经验,目前住在上海的南卫理公会大学教授里查德·布鲁贝克(Richard Brubaker)认为:“当然,不封城造成的痛苦会更大,但相信他们能在未来避免痛苦是愚蠢的。最终他们会停止封城,那个时候,痛苦会全部成为现实。”

往返于美中两国的硅谷企业家史蒂夫·穆索罗(Steve Mushero)强调平衡的重要性:“失去对奥密克戎的控制会造成严重经济损失。用这样的方式去控制奥密克戎也会造成严重经济损失。为什么不通过每天给民众施打疫苗并缓慢开放来取得平衡?那是在控制、最小化损失、降低社会不满以及展示能力之间取得平衡。”

白宫医学顾问、美国传染病学专家安东尼·弗契(Anthonry Fauci)也对中国当下的封城政策感到疑惑,他以“灾难”(disaster)来形容中国当前的状况。

在接受《外交政策》杂志专访时,弗契说:“他们封锁了城市,但疫苗的使用,特别是在老人当中,非常低。直白地说,他们使用的疫苗和世界其他地方使用的疫苗相比,没那么有效。所以我理解封城的策略。但你封城得有目的。如果你只是封城然后等着病毒消失的话,那是不可能的。”

也有西方观察人士感叹中国的疫情管理模式在成功了一段时间后,再次迎来灾难。

“值得注意的是他们的审查和压迫造成了(疫情的)灾难性开始,但后来通过严格的措施和民众的牺牲而控制住了疫情,” 《纽约时报》专栏作家泽伊耐普·杜夫克其(Zeynep Tufekci)写道。“现在,不顾中间的(控制)成功,他们可能因为同样的原因,迎来一个灾难性的结局?”

加拿大《环球邮报》国际事务专栏作家道格·桑德斯(Doug Saunders)以讽刺的口吻说:“没有计划结束上海的灾难性和无意义的政策,只宣布会继续这一政策,并禁止批评。还记得人们曾说独裁者能更好地管理疫情吗?” 阅读原文

文章来源: 留园 查看原文
https://www.6parknews.com/newspark/view.php?app=news&act=view&nid=546748
分享文章:
还没有评论
登录后发表评论
返回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