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慎坤:为什么要折腾上海?那是有人要折腾上海!(图)

议报 0


去年因疫封闭后 上海迪士尼还是放了烟花!当时的上海,还是造梦的地方

昨天写了一篇文章,标题是:为什么要折腾上海?文章写的很辛苦,发出来只是一个删节版,短短几个小时,传播速度很惊人,删除时已经有50多万人阅读。很多人为这篇文章点赞,当然也有很多人认为这篇文章并没有把问题说透,我当然知道,说透了大家也就看不到了,这是当下的现实,也是时评人的无奈。为什么要折腾上海?那是因为有人要折腾上海!

众所周知,上海在过去30年的发展过程中,不仅经济出现了突飞猛进的增长,国际地位显著提高,也培养了一大批有眼光有能力有担当的上海干部,这是上海赖以发展的关键。30年前,香港GDP是上海的6倍,新加坡GDP是上海的3倍。1990年,香港GDP为769.28亿美元,新加坡GDP为361.44亿美元,而同时期上海GDP只有122.56亿美元。香港的GDP是上海的6.28倍,新加坡的GDP是上海的2.9倍,差不多是上海的3倍。

1976年是中国命运的转折点,被清算的“四人帮”实际上都来自上海或混迹于上海,特别是张、姚这两个笔杆子,比今天的所有笔杆子都要出色很多。1978年,中国尝试搞改革开放,不过上海是经济中心,改革开放只是在上海外围尝试,导致很长一个时期上海的经济虽然也增长,但和东部沿海地区相比,非常缓慢。上世纪九十年代,主政者决定开放浦东,推动建设市场经济,上海的发展才出现突飞猛进的趋势。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到现在,上海的GDP翻了几十倍。上海和香港、新加坡的差距越来越小,很快追上新加坡和香港,最后超过新加坡和香港。

2003年,香港GDP为1613.85亿美元,新加坡GDP为976.45亿美元,上海GDP为1049.91亿美元。上海在这一年GDP正式超过了新加坡。2008年,香港GDP为2192.8亿美元,新加坡GDP为1936.12亿美元,上海GDP为2206.67亿美元。这一年上海的GDP正式超过香港,成为三个地区中GDP最高的。这一年,上海、香港、新加坡三个地方GDP虽然有差别,但差距并不大,可以说旗鼓相当。

2020年,香港GDP为3660.3亿美元,新加坡GDP为3500亿美元,上海GDP为6069.6亿美元。此时上海的GDP是香港的1.66倍,是新加坡的1.73倍。由于受疫情影响,新加坡和香港的GDP有所下降。上海虽然增长幅度不大,仍旧是逆风增长,这足以体现上海的实力。此时上海和香港、新加坡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如果没有人恶意折腾上海,要不了多久,上海的GDP就能达到新加坡的两倍。

上海在发展过程中,地方干部的中坚力量不可忽视,可以说,全中国所有的地方干部,其基本素质和国际视野以及廉政水平都不如上海干部,上海陆陆续续为中央国家机关和内地各省市输送了大批高素质的人才,同样也给今天的上海留下了隐患。今天上海干部正在被边缘化,被一批思想僵化思维迟钝的所取代,随着一大批没有受过正规教育抵制市场经济的角色粉墨登场,市场化程度最高的上海必然会受到影响和冲击。

不可思议的是,过去短短几年,上海的中层管理系统几乎都是从浙江和福建空降过来,而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浦东,大多是不懂经济的人充斥到第一线,这必然会改变上海市场经济的发展轨迹,面对这场并不需要兴师动众的疫情,上海的本地干部失去了话语权,而是一大帮毫无担当毫无能力的外地干部在折腾上海,其荒腔走板蛮横无理就可想而知。

更重要的是,上海人普遍对这些爱折腾的角色越来越不满越来越不服,这种情绪弥漫在官僚体系内外,对于想征服上海的角色来说这是一种挑衅,抑或是大大的不敬。我们看到在上海整个防疫抗疫的过程中,无论是医学专家还是基层干部都发挥了主人翁精神,大胆向市委市政府以及社会公开建言,使得上海能够从容淡定地面对病毒,上海人也没有感到恐慌,因而上海集聚了上百万外国人和港澳台同胞,使得上海成为名符其实的国际化大都市。

武汉疫情暴发时,真正敢于发声的人并不多,除了方方写日记,就是艾芬到处说!而上海就不一样了,上海的开放上海的国际化程度上海的自由度堪称中国的天花板,今天居住在上海的人相对更加清醒明白。面对突然而来的高压封城,敢于站出来说“不”的上海人数不胜数,除了我们熟知的张文宏,还有公开站出来的廖晓辉、朱卫平等,过去一直唱赞歌的郎咸平、六六也一改往日的口吻,包括微博上的众多五毛也纷纷转变立场,可以说,有人本想通过强硬手段来彻底驯服上海人,没想到却唤醒了更多的上海人。

上海复旦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导赵立行在微信朋友圈点出防疫的诸多乱象,认为上海当局把市场流通堵得严严实实,然后再来打通堵点;要求所有市民足不出户,但吃饭问题自己想办法;给好人发了不少连花清瘟,又告诉好人不能吃这药;阳了没有能力转运居家赋红码,自己转阴了要转运才能赋绿码;就医前要先测核酸,但进医院测核酸要有核酸证明;健康人一遍遍地测核酸,又告诉你测核酸有感染风险;测了核酸健康云可以查结果,疾控中心说结果由它说了算;抗原试剂发了一堆天天测,又告诉这个是不准的。抗疫乱象因为这些死循环而出,但所有部门都负责任地让这个死循环活着。

糊涂人总认为上海是因为动态清零做的不好才会出现那么多人道灾难,实际上并非如此,人道灾难是高压封城人为造成的,其责任在主张封城的主导者!其他地方的人道灾难并不会比上海少,只是他们的声音根本没有发出来,抑或被完全压制住了,而向来说着吴侬软语的上海人,这一次表现出来的不服从不合作不下跪,为这个罕见的四月留下了许多震撼人心的文字和记忆,他们堪称上海的希望,而上海也是中国的希望。

病毒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有人利用病毒来谋利,比如疯狂的疫苗接种和核酸检测,偏执狂一般的集中隔离和反市场化的配给制,更可怕的是有人利用病毒来折腾上海折腾上海人,来达到某种不可告人的目的,但我相信他们终将以失败收场!上海依然是中国具有文明基因且自我修复能力最强的城市,即使在“1966-1976的十年”,上海人依然坚持与世界文明接轨,这一次虽然把上海人折腾得焦头烂额甚至死去活来,但摧毁不了这座魅力四射的城市!

相关报道:

许多人不理解上海的封城,一个2500万人口的超级大城市,面对一场变异为比普通感冒危害还要小的病毒,为什么表现得如此惊慌如此恐惧?许多朋友反复追问:为什么要这样折腾上海?实际上,从封城一开始,我也在观察上海如何面对,并且思考大家关心的这个问题:为什么要折腾上海?

做为一个从事时政新闻评论二十多年的时评人来说,如实解读这个问题并不难,就像我在微信朋友圈一样,寥寥数语就能戳中G点,可是赤裸裸的言语虽然一针见血,却往往会先伤害自己,重则寻衅滋事轻则喝茶封号,毕竟时代蜕变得太快,许多人包括我自己也变得谨小慎微左顾右盼变甚至至老眼昏花。

时评人应该具备洞若观火的能力,独到的见解和观点或者有穿透力的声音,但是今天在国内即使具备这些都只能沉默不语,不敢像十年前那样絮絮叨叨甚至旗帜鲜明。我清楚记得十年前十八大闭幕的当天,万众跟着欢呼万民充满期待,连许多外媒记者也跟着起哄,以为一个美好的新时代拉开了序幕。

当天《澳大利亚人报》记者打电话,让我谈谈对十八大的感想,我的看法却截然不同,我很明确的告诉记者,即将开始的下一个十年漫长且艰难,黄金时代一去已不复返,这个胜利的大会不过是开场的锣鼓,等大戏开幕,没有一个人可以置身事外,人人必须上场,不再有看客。更重要的是历史悲剧会以不同的方式反复重演,政治停滞甚至出现倒退是大概率事件,囯进民退、封关锁国、上下折腾接踵而至……英文报纸在头版以半版的篇幅予以报道,算是给人们热议中的新政泼了一盆凉水。如今再回看当天的那番感慨,自己也惊出一身冷汗,所说的话几乎一一成为现实,好在那时候小人物的一惊一乍,并不在鹰眼的视野之中。

中国几乎每天发生匪夷所思的大事小事,时评人目不暇接疲于奔命,如何恰到好处解读一些所谓的热点事件,需要绞尽脑汁费尽心思,比如为铁链女呐喊,比如传递俄乌战争的真实信息,比如对一波又一波清零封城的拷问,稍有不慎就被删文封号,时评人除了无奈沮丧,也很容易变得懒散变得麻木。

这段时间并没有太多关注上海的封城,因为在我看来,上海有太多高素质人群,有太多活得精彩活得滋润的时尚男女,有太多富可敌国的大佬新贵,有太多擅长于煽情励志的的师太师爷,有太多魅力四射的明星名流,有太多圈养的文人雅士,面对突然而来的苦难,即使没有方方没有艾芬,上海人肯定能发出求救的声音,上海人也能找到发泄的平台乃至哭泣的地方,绝不至于像身陷苏北的铁链女那么孤单那么凄凉!

因为上海是中国最开放的城市,对外贸易占中国的20%,外商直接投资占中国的14%。上海是全球供应链中重要的节点,拥有全球最大的集装箱吞吐量,连续12年蝉联世界第一,2021年占中囯总吞吐量的17%。疫情之年的2021年,上海给中央财政税收贡献了9294亿元,占中央转移支付总资金的1/10。上海云集各方神仙,外国人才的数量和质量均居全国第一,人工智能产业集聚了全国1/3的人才,有统一显示:在上海持外国护照和港澳台身份证的接近200万人,可见上海之魅力非同凡响。上海还是中国最具国际化的金融中心,仅上海证券交易所的股票总市值就位居全球第三。

如果持续封城,上海经济毫无疑问将出现停滞甚至倒退,特别是产业链一旦转移就很难再回来。上海当初为了引进国内外各项尖端技术,解决国内劳动力过剩,花了大量时间和精力吸引外企,7万多家外资企业,八百多家跨国公司,五百多家外资研发中心汇聚上海,为上海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上海有五分之一的人在外企上班,也就是五六百万人,如果外企纷纷撤走,上海还剩下什么?

“上海数以百万计的人——无论老少、贫富、自由派和保守派——似乎被日益高涨的愤怒团结在一起。”这是CNN北京分社社长蒋欣最新发出的报道引言。CNN是美国著名左媒,有关中国报道大多并不靠谱,所谓因愤怒而团结有点言过其实,也是一厢情愿。只是封城过后,上海人或许会成群结伴逃离这座光鲜亮丽而又魔幻冷漠的城市,这精致优雅善于算计的上海人必然的选择。彭博社的民调显示:未来一年,上海的外国人可能减少一半,48%的外国人表示,如果不是马上离开,也将在今后12个月里离开上海。

封城是上海开埠以来第一次,一般司局级官员都始料不及,更不用说岁月静好的芸芸众生。封域之后的上海也没有武汉的方方,没有西安的江雪,上海人用自己最原汁原味的方式演绎了这段从未有过的历史。他们中有因哮喘发病差点丧命的知名作家,有90多岁拒绝去方舱的老教授,有生病得不到救治而跳楼的小提琴家,有从业20年的券商老兵、网信证券副总裁因脑溢血无法得到救治猝死家中,曾经辱骂过方方的退休检察官因病在网上四处求救,有疫情中疲于奔命选择上吊的官吏……

还有像郎咸平这样的财经侃爷,为了生意把家从台北搬到香港又搬到上海,想不到疫情来了救不了自己母亲。还有那个会讲中国故事的复旦教授张维为,在吹嘘中国防疫比美国厉害500倍之后,竟然也在封城中饿上了肚子。还有《唱支山歌给党听》的作曲者朱践耳的夫人舒群突发急病,被多家医院拒收,折腾6小时后才就医为时已晚,最终不治,又因太平间爆满,遗体只能放在地上。还有那个港红歌星陈奕迅发出哀怨,再这样封下去,日子怎么过,因为卡上只剩下3000万了。

住在上海的人形形色色,很多人见多识广甚至具备国际视野,知道如何维护自己的权利,上海公务员整体素质远远高于其他地区,对于一些不尊重科学不尊重常识,只会指手划脚的官员,内心深处是充满鄙视抑或抵制的,看看上海16个区的区长书记几乎都是异地空降,且根本没有过治理城市的经验,只是可能貌似忠诚。强行封城实际上是有意激化官民矛盾,已经变异为感冒症状还轻的病毒,把所有人封禁起来,毫无疑问是最糟糕最荒谬的决策,这样的决策显然不是出于上海官员。

上海的精准防控,告诉大家C-19奥密克戎重症率不过1/13万,无症状与轻症状占比达99%,越来越多的人在质疑:为什么要折腾上海?是要搞一场清零的实验?还是彻底驯服形形色色的上海人?让几千万人天天做核酸必然导致交叉感染,把次生灾害放大到无以复加无法挽回的灾难性地步,上海本来有很多优秀的医务工作者,如今来指手划脚的专家,竟然是北京市丰台区铁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副主任叶财德,叶财德只是略懂一点中医康复,如今却披上战袍来上海指点江山,究竟要把上海折腾成什么样子才罢休!

被晾在一边的上海名家张文宏坦言:上海目前46万人感染。4月1日封城时感染4.3万人,静态管理二十二天达到46万。R0=10,符合奥秘2统计特征,证明封城等于没有封。换一种说法,封小区,再连续做二十次集中核酸,导致楼宇通道集聚交叉感染,造成的实际效果,等于没有封。预测5月19日感染峰值为60到80万人,按目前静态管理数据累计死亡人数大概40人,平均年龄七十五岁,基础疾病为首要不治原因。任何老年基础疾病,若一个月不去医院治疗,大概都会是这个结果。再继续血拼清零,5月10日到了60万总量,也不可能把60万人全部拉到蒙古去,回归社会面以后,有1%复阳就是6000人,意味着又回到3月23日的感染数状态,难道还要再封一遍不成?

有人明确指出:这是一场变异的病毒,就如“1966-1976十年”期间,所有的特点均已备齐:地方各级政府滥用权力,权力失控党群对立;政策相互矛盾缺乏科学依据水平低下;挑动群众斗群众帮派恶患遍及全国;荒唐卑鄙事件层出不穷,造成广泛伤害,社会各阶层怨声载道叫苦连天悲剧丛生;经济堕落滑坡,民生艰难穷困;政治挂帅无限上纲上线,常识常理常情消亡;运动式处置人和事,横扫一切质疑反对声音。

我相信上海依然是中国唯一一座具有城市文明基因且自我修复能力最强的大都市,即使在“1966-1976的十年”,在顽强隐忍的上海人默默坚韧坚持下,依然坚持与世界文明努力接轨,并且迅速拉近了与世界主流城市的距离,这一次封城虽然把上海人折腾得焦头烂额甚至死去活来,但任何邪恶势力都摧毁不了这座魅力四射的城市!



作者简介:蔡慎坤,董事,男,1963年12月出生,中国国籍、1987年至1990年任中国新闻图片报社记者;1990年至1991年就职于海南大科技杂志社采编部,担任主任;1991年至1994年就职于海南亚太公司,担任副总经理;1994年至1996年就职于北京京盛房产公司,担任副总经理;1996年至2000年就职于海南省国际信托投资公司,担任投资银行部总经理、公司总经理助理;2001年至2003年就职于北京中博时代影视公司,担任总经理;2003年至2004年就职于海南联合资产管理公司,担任副总经理;2004年至2006年就职于北京精准资讯公司,担任董事长,2006年至今就职于中华国际医学交流基金会,担任金十字计划委员会秘书长。2010年11月开始担任公司董事,任期三年。 阅读原文

文章来源: 留园 查看原文
https://www.6parknews.com/newspark/view.php?app=news&act=view&nid=546123
分享文章:
还没有评论
登录后发表评论
返回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