损失200亿辞退6万员工,俞敏洪是下一个罗永浩?(图)

Vista世界派 0

★辞退6万员工,俞敏洪能成为下一个罗永浩吗?



 
1月9日晚,“新东方辞退6万员工”话题冲上热搜第一。

这则信息来自俞敏洪1月8日在个人微信公众号发的年终总结《努力工作,努力学习,努力寻找新的方向!》。

他在文中提到,2021年,因政策、疫情、国际关系等原因,新东方很多业务都处于不确定中。新东方的市值跌去90%,营业收入减少80%,辞退员工6万人,退学费、员工辞退N+1、教学点退租等现金支出近200亿。“新东方好不容易生存了下来,还保存了一点实力。”

此文一出,迅速在网络发酵,连英国的《经济学人》杂志也进行了报道。由于舆论冲击过大,1月10日晚,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特地发布公告提醒股东及投资者,俞敏洪发文的个人公号未经公司授权,不代表新东方观点。

俞敏洪经常吓到公司的公关人员。他毫不避讳地给自己“补刀”说,曾有人建议他一次性把新东方关掉。“但那是不可能的事。从情感上不能接受,现实中也不具备可行性。”

“新东方的发展依然是我的责任和使命,这似乎由不得我喜欢不喜欢。”俞敏洪写道,“我必须全力以赴。”

从去年7月“双减”政策开始,俞敏洪和新东方的未来就备受关注。大家都在观望,这位“励志之王”如何再一次在绝望中找希望?



“人生最大的悲剧莫过于赢了所有对手,却输给了时代。”有人不无惋惜地如此评价俞敏洪。

当外人感慨新东方的命运飘摇时,花甲之年的俞敏洪再度开始新的征程。



主播俞敏洪

“为什么我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片土地爱得深沉。”俞敏洪在抖音直播间用艾青的诗来解释新东方为何选择直播带货农产品。

去年12月28日晚,俞敏洪正式开始他的农产品带货首秀。同时,新东方也上线了直播带货平台“东方甄选”。



随着“双减”政策落地,教育培训时代结束。

去年11月,新东方退租了近1500个教学点,遗留下了数以万计的新课座椅。

俞敏洪决定,不惜成本也要把这些课桌椅分批次捐给乡村学校。他表示:“如果有天新东方突然倒闭,或者说突然不做了,账上的钱必须能够同时退还所有学生学费,并且能够支付所有员工的离职工资。”

一时间,“最体面的离场”、“优雅的告别”、“敬你是条汉子”、“最后的贵族”等赞誉纷至沓来。

2021年是新东方的一个结束,也是一场新的开始。

据企查查App数据,去年7月至今,新东方已成立超80家公司,平均每2天就成立一家新公司,含销售食用农产品、互联网直播服务等。

“双减”来得迅速,新东方的转型应对也不慢。

俞敏洪此前就有直播卖书的经验,在去年底的农产品带货首秀中,他又继续了“俞式”销售法。

上架的30款农产品,价格从9.9到960元不等。他习惯以地理知识和人文典故的背景资料包装产品。

直播间成了线上课堂,最后还有划重点环节,网友就差记笔记了。

和强推下单的主播不同,俞敏洪会说:“看到价格,我宁可饿死也不吃了……这么贵的草莓,也只有男孩子送女孩子,让她开心一点才值得买吧……这个车厘子也太贵了,就不要拿出去吃了,每天自己偷偷吃两颗就行,太贵了。”

如此带货也是全网独一份。



灰豚数据显示,3小时的直播中,观看人次达186.9万。俞敏洪和东方甄选两个直播间的销售额合计超500万元。根据抖音官方数据,俞敏洪排在当晚带货主播榜的第16位。

和此前罗永浩首场直播的总交易额超1.1亿元比,俞敏洪带货成绩一般。没有他亲自上阵后,东方甄选随后几天的带货数据也相对惨淡。飞瓜数据显示,12月29日至1月4日的7场直播中,东方甄选累计销售额不足90万。

农产品筛选与销售的电商之路并不容易。

 

农村情结 

除了农产品,新东方也在做电影。

去年,大凉山地区爆出了一个彝族少年篮球队,由一个当地叫阿木的业余教练培训,篮球比赛一直打到了北京,被媒体报道后,受到了全国关注。

这是一个俞敏洪喜欢的励志故事。他和同事讨论后,由新东方投资的新惟影业公司和阿木接触,把整个球队故事的版权签了下来。

从去年开始,新东方参与投资,把故事拍成了电影。最近,初片剪成了。

不管是做教育培训还是摸索转型,农村一直是俞敏洪关注的焦点。



践行公益:俞敏洪与贵州毕节地区的孩子们  

图源:《我曾走在崩溃的边缘》

作为农民的儿子,俞敏洪很在意城乡教育公平的问题。他说过,城市里孩子考不上国内大学可以出国,父母可以想别的办法,但直到今天,农村孩子上不了大学,很可能就是一辈子的农民。争取提高农村生源大学入学率,并提升一本和二本的入学率,也是新东方长期投入的业务。

早年,俞敏洪梦想着成为斯坦福那样的人——弄一块地,建一所大学,最后变成一个中国顶级名牌大学。这个念头现在已经没有了。“我觉得我没有这样的能力和环境。

我确实有某种教育理想,但我现在被现实和工作弄得焦头烂额。”

“我的教育理想,一点都不宏大,宏大的教育是做全人教育、素质教育,把中国孩子培养成世界精英人物。我现在更多的精力是倾斜到农村。怎么把新东方的教育资源在我力所能及之下覆盖到更多农村孩子?这样的事也许别人不屑于去做,不愿意去做,但我有这个能力和心情去做,也许反而是有点意义的事。”他在《十三邀》中说。

但理想照进现实也困难重重。俞敏洪发现,近些年,国家投入了很多硬件很好的校舍,但农村空心化问题还在加剧,一般能容乃300-500人的农村校舍经常只有80-100位学生。村里户口上的人头并不少,但大量学生都去镇里、县城、地级市去了。

农村发展变革中,教育公平问题涉及具体现实因素太多,很多问题,俞敏洪还没想明白。“就算农村孩子到了北大,他们可能会迎来更加艰难的人生,因为你有了思想,有了独立思考能力,自主能力,有情怀,其实你会更加烦恼。”



“因为怀疑,我做新东方做得不那么带劲了” 

2013年接受采访时,俞敏洪说:“我最大的梦想,就是把新东方放掉,我恨不得从来没有做过新东方。”

对此,在接受本刊专访时,俞敏洪解释:“其实当时说这话,倒不是因为压力。就是觉得一种生活过久了,应该去过另外一种生活,我在逐渐放手,去追求旅游、读书、写东西这些生活。做企业家采访也是我追求精神生活的一部分。”

当时他正与腾讯新闻合作,跨界做了企业家访谈节目《酌见》。节目中,他采访了冯仑、刘永好、陈东升、李宁等八位企业家。受访者多为改革开放后的第一代企业家,每个人都经历过大起大落。其中,张文中更是蒙冤入狱12年,平反后又开拓事业新高峰。



图源:腾讯新闻《酌见》

近两年,俞敏洪好像离新东方越来越远了。他会花更多经历去探索精神世界和新东方之外的生活,效仿自己的偶像徐霞客,走遍大江南北,读读书,分享阅读心得。

但突如其来的教育“双减”政策把他一下子又拽回了新东方。

走到今天,俞敏洪自己也曾怀疑过新东方的价值。

他多次提到,假如没有他,中国90年代的留学潮一样会兴起,新东方不过只起到催化作用。英语领域尚且如此,其他科目培训,更是如此。

在《十三邀》的采访中,俞敏洪提到,“因为怀疑,我做新东方做得不那么带劲了”。

“它不是没有意义的,新东方一年300万学生,因为新东方老师的辅导,成绩变得更好,想出国的孩子去了国外更好的大学,想在国内上大学的孩子,通过我们的培训上了国内更好的大学。你不能说它没有意义。”



2006年9月7日,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在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成功上市,成为中国大陆在美国上市的第一家教育机构  

图源:《我曾走在崩溃的边缘》

他不否认,新东方的培训或多或少加固了应试教育系统,但坚信:“我做的事情不伟大,但也不是坏事。”

俞敏洪内心向往孔子时代的有教无类,老师和学生能充分、没有压力地交流,老师能引导学生对于知识真正地热爱,让学生去追寻去探索,但他深知“教育现在变成了一种竞争,有竞争就有杀伤力。某种意义上,它已经偏离了教育的目的”。

“我有点担心(新东方会加剧这种竞争),其实新东方是在做这样一种事情的。所以我现在真的是有那种左右互搏的感觉。有资源,有能力来到新东方学习的学生,自然成绩会更高。对没资源的学生就不公平。”

现在,新东方正处在业务重大调整的拐点,没人知道未来如何。表面从容之下,俞敏洪正陷入更深的孤独,如履薄冰。“这段时间因为各方面的原因,内心郁结深深沉沉,每天在办公室寻找新东方的出路,犹如苍蝇在瓶中飞舞。”

 

“倚杖听江声”

 

做教育的人往往将俞敏洪视为商人,但在企业家中,他又太像个教书匠。俞敏洪身上的“士气”既是他的魅力,也是他的包袱。在相当长的时间里,他不认为自己是企业家,对商人身份也很排斥。访谈节目《酌见》也算是他与自我身份和解后的产物。他想为企业家正名。



“中关村礼堂”时期,俞敏洪每次课后,都会被学员团团围住,为他们解惑答疑  

图源:《我曾走在崩溃的边缘》

“我觉得在现在这个社会条件下,你不可能错得太离谱,因为说到底,你做企业,给他们提供就业机会,给国家交了税,还能够为国家做大量的公益活动,这件事本身就永远不可能会错。”俞敏洪对本刊说。

在外人看来,现在的俞敏洪应如热锅上的蚂蚁,焦头烂额,但在直播间,他却愈加“任性”地分享起文学心得。他欣赏苏轼的文人情怀,和他遇到挫折时的豁达、潇洒、宠辱不惊。

在去年年底的一次直播中,俞敏洪背起苏轼的词句。“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夜阑风静縠纹平。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

这首《临江仙·夜归临皋》写于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期间。他在城东开垦了一片荒地,名之曰东坡,所以自号东坡居士。

当说到希望最终能“倚杖听江声”时,俞敏洪眼睛微闭,停顿一会儿,身体不自觉地向前探了一些,仿佛抽离出现实,与苏东坡置身夜晚的江边,夜归敲门无人应,索性如此。

在近期的内部高管会议上,俞敏洪说:“大不了尝试所有业务都失败了,新东方账上没有钱,我们喝顿大酒就散伙。”

新年伊始,俞敏洪又兴冲冲地晒出正在读的新书《跨越不可能:如何完成高且有难度的目标》,说读了之后会对自己的能力和潜力产生信心。

俞敏洪曾做过一个比喻,蜗牛虽然不能像雄鹰一样一下飞到金字塔顶,但是它的坚韧,照样可以带它看到更高的风景。 阅读原文

文章来源: 留园 查看原文
https://www.6parknews.com/newspark/view.php?app=news&act=view&nid=527938
分享文章:
还没有评论
登录后发表评论
返回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