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媒:激进的中国人在网上对台湾开战的呼声越来越高

南华早报 0

台湾:中国舆论能否让战争更近一步?



中国军方一直向台湾防空识别区派遣越来越多的飞机。照片:美联社

随着有关中国大陆与台湾重新统一的可能战争的讨论在好战的中国爱国者中获得关注,天津南开大学新闻学教授刘亚东转发了一篇文章,嘲笑一些欧洲人最初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热情。

这篇发表于 11 月初的文章最后称过去 100 年是“人类有史以来最血腥的世纪”,并称世界各地对战争的态度变得更加和平。

“在两次世界大战中失去了太多生命,”它说。

虽然不是刘本人所写,但这篇文章让刘受到了中国民族主义博主的抨击。“这些所谓的反战[意见领袖]大多是西方价值观的走狗,”一位博主在微博上说,微博相当于中国的推特。当被联系时,刘通过他的助手拒绝发表评论。

这场争论是最近几个月在网上爆发的众多争论之一,北京将自治的台湾视为一个分离的省份,是否有理由发动战争将该岛纳入其阵地。

据台湾国防部称,仅今年一年,解放军不断飞入台湾防空识别区的飞机数次涉及战机数量创历史新高—— 10月4日一天达到56架。

几天后,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北京的一次政治会议上表示,随着民族复兴成为现实,台湾问题将得到解决,尽管他仍然谈论“和平”统一。

11月初,在商务部发布例行通知,敦促家庭囤积生活必需品和地方当局稳定冬季食品价格后,公众对潜在战争的猜测进一步加剧。该通知在中国几个城市引发了短暂的恐慌性抢购,促使政府花费数天时间安抚紧张不安的公众。

根据在中国使用最多的中文搜索引擎百度的数据,11 月 1 日,即通知当天,“台湾”一词的搜索量超过 250,000 次,比前一天增加了四倍多。“战争”的搜索量比前一天增加了 25 倍。

诸如此类的搜索很快就消退了,但这个问题仍然困扰着许多人。当输入“yao”,意思是“会”时,在百度搜索栏中,最上面的建议搜索是“会不会有战争?”

南京大学政治学家顾苏说,尽管这种情绪已经存在了几十年,但最近这场辩论的激烈程度在很大程度上是北京自己发布的国家信息的结果。

“互联网受到严格限制,因此反对战争的声音很少,支持战争的人越来越激进,”他说。

“北京派往台湾的飞机,以及台湾政府发言人的强硬言论,也让​​一些人相信战争迫在眉睫。”

但顾认为,大多数中产阶级和知识精英对战争仍然保持冷静。他还表示,北京通过他们的消费和投资选择,注意到公众对战争的预期对经济的潜在影响,并将在必要时进行管理。

中国外交部和国防部多次就台湾问题向台北和华盛顿发出警告,警告他们不要“低估中国捍卫主权的决心”。

中国军方关于在台湾附近进行演习的公开声明明确表明其旨在遏制台独的行动,改变了之前“没有针对第三方”的路线。

北京国台办副主任刘军川上月表示,回归后台湾政府收入将主要用于社会福利。

在中国社交媒体上,受到官方言论​​鼓舞的极端民族主义者呼吁立即罢工,以消除台北和华盛顿的挑衅行为。

截至本周,一个名为“武力统一”的微博讨论页面已记录了其大约 40,000 个帖子的近 23 亿次观看。

对谨慎的呼吁变得越来越少,也越来越温和。新华社记者顾万明通过他的个人微信账号表示,一场迫在眉睫的台湾战争将损害中国的利益,并帮助美国的中国鹰派削弱中国长期与美国竞争的能力。

一些人还传播了刘亚舟将军 2001 年的一篇文章,反思北京在 1949 年试图从国民党手中夺取金门(台湾控制的大陆沿海岛屿,也称为金门)失败,国民党当年在失去中国人后撤退到台湾内战。现已退役的刘某将结果归咎于低估了对方的抵抗力。

尽管讨论明显激烈,华盛顿史汀生中心智库中国项目主任孙云表示,公众的声音在北京的决策中几乎没有影响。

“武力统一的讨论之所以存在,是因为北京允许,”孙说。“但决定是否对台湾使用武力的决定因素实际上并不是舆论——而是北京能否以相对较低的成本取得成功。”

孙补充说,北京现有的战略似乎旨在通过胁迫和恐吓台北实现统一。“公众舆论——因此对使用武力的讨论越来越多——是该战略的一部分,”她说。

但中国最有影响力的公共事务博主之一任毅认为,鼓励公众讨论有助于北京转变公众期望。

“在中国,由于多方面的影响,公众对战争的预期正在逐渐发生变化,”他在11月初发表的一篇博客中用他的别名兔主席写道。“在过去,武力统一是不可想象的;现在它正在变得正常化。”

作为哈佛大学公共政策学院的毕业生,任正非拥有相当多的追随者,其中包括政府官员。他的台湾文章发表在微信上,浏览量超过10万次。

他认为,可以利用公开讨论为战略的改变铺平道路。

“一旦使用武力不可避免,人们就会为此做好准备,因为已经进行了激烈的讨论,”任正非写道。

但佐治亚州立大学全球传播学助理教授玛丽亚·雷普尼科娃 (Maria Repnikova) 表示,煽动民族主义可能适得其反。

她说:“我认为这种在线讨论有助于北京在共产党领导下建立更加统一的民族认同感。”

“与此同时,民族主义始终是一把双刃剑。如果不被遏制,如果它不能满足民族主义舆论的要求,它也可以转化为对政权的批评。这种民族主义的飙升也为外交解决方案留下了更少的空间。” 阅读原文

文章来源: 留园 查看原文
https://www.6parknews.com/newspark/view.php?app=news&act=view&nid=518388
分享文章:
还没有评论
登录后发表评论
返回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