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72岁“吴姥姥”火了!坐拥百万粉丝,账号名霸气

上海宝山 0

一头灰白的短发

身着一件马甲

架着副挂脖眼镜

说话干净利索

72岁的吴於人站在镜头前

开始大聊特聊“宇宙射线”

开始了新一期短视频录制

“真厉害!这个老太太是谁?”有人在评论区问。

“这可不是一般的老太太,她是同济大学的物理学吴教授。”老牌同济校友刷到了,自发留下回应。

退休前,吴於人是同济大学物理学教授,她拿过国家教学成果一等奖,带出一众“高精尖”学生。

退休后,从科学众神殿走出来的吴於人,变成了爱玩物理的老小孩,她要把高阁之上的理论变成“玩具”。

“物理很有意思,为什么很多学生不喜欢呢,因为被考怕了。我希望告诉老师、孩子们,物理该怎么教、该怎么学。国家的发展离不开物理,离不开科技创新啊。”由她本色出镜的人设“科学姥姥”,用一个个有趣的科学实验,在全网吸粉一百余万,将硬核科普带给全国少年儿童。



不惧冷落

将科普进行到底

简单、质朴、童趣...吴於人在屏幕上本色呈现的教师形象,很快俘获了一众粉丝的喜爱。

然而,在16年前,她最初决定做青少年科普的时候,却是另一番冷落景象。

退休之前,她是同济大学物理学教授,还是同济大学出版社《大学物理 ——21世纪网络版系列教材》、高等教育出版社《工科大学物理网络课程》的第一作者。

在教《大学物理》时,吴於人便发现,不少学生对物理有明显的畏难情绪,他可能很擅长做物理题,但并不热爱物理,更别说好奇心和探索欲。

她有意在实验器材的选择和布置上贴近生活,和同济大学同事们一起建设物理探索实验室,越来越多的大学生从中拾回科学探索的纯粹乐趣。

2007年,她在同济大学的支持下,在上海市科委、教委指导和资助下创办了上海市青少年科技人才培养基地同济大学物理实践工作站,开始了她面向基础教育阶段的“降维”科普。

尽管拥有先进的实验设备、宽敞的实践教室,吴於人和伙伴们做好了十二分准备,满怀热情地准备迎接青少年学生的到来时,却遭遇了一盆当头冷水

成立四个月,工作站仅接待了600多名中学生,打电话来咨询的家长一听“跟考试关系不大”,就纷纷打了退堂鼓。最惨淡的时候,偌大的实验空间,只等来了3位小朋友。

这让还有两年就要退休的吴於人,深感失落与担忧,她开始思考教学方法。

2009年,针对青少年学习特征,吴於人和同事们开展专门课程开发。高大上的物理知识,变成了孩子们感兴趣、学得懂的东西。

带着这些课程,2010年吴於人退休后,投入进“智勇科创实践基地”的创建中。12年来,他们的公益科普活动走进上海的中小学校、街道社区和展览馆,平均每年都有一百余场活动,至今总量过千,累计惠及的青少年人数已超百万。

吴於人总能用一种天然的想象力,带着孩子们去理解科学究竟是什么。

“这是一个望远镜,一个口径为500米的‘天眼’,像一口大锅,能下多少饺子啊?”南仁东的球面射电望远镜,在“吴姥姥”口中变成了小朋友们能够理解的模样。

学做“网红”

让孩子们“不刷题”也能学好物理

可能吴於人自己也没想到,教了大半辈子物理,年过七旬,还要重新学习年轻人的玩意儿,学写脚本、学当网红。

2018年,由吴於人和她的学生关大勇牵头,联合十位博士教授成立了“不刷题俱乐部”。师徒的目光走出上海、面向全国,他们为公益科普探索找到了新的传播形式——进驻视频平台

最初,团队拍一拍实践基地的科普日常,后来发现凡是吴於人出镜解说的视频,点击热度都特别高,出了接连好几个“爆款”。于是,由她“担纲”主角,账号逐渐做出了自己的风格定位。

接连出了几个“爆款”视频后,吴教授也遇到了一些难题:“做短视频科普与给学生上课有很大的不同,如何在短时间内将一个知识点讲透彻?”

为此,吴教授在实验器材选择上更贴近生活。

例如用铁锅演示天眼、用扫帚模拟太空中的宇宙射线...在吴於人手里,鸡蛋、花生、硬币等都能成为实验用品,将复杂的物理知识演示得一目了然。

这些“脑洞大开”的道具,总是会在吴於人的马甲里出现,而这样满是口袋的马甲她还有很多件,伴随着她的教学实验生涯,已经穿了几十年了。



吴於人的视频拍摄脚本都是自己写,有些想不通怎么解释的原理,就跑去和其他的老教授讨论。

一条短视频时长虽短,但吴於人和团队却倾注了很多。

负责视频拍摄的是80后小伙李浩荣,对于物理学他是个“门外汉”,李浩荣告诉记者:“我听懂了可能网友也就能听懂了”。

“只要有精力

我就会一直做下去”

“为什么不选物理?物理挺有意思的!”

吴於人父亲是新中国第一代航天工作者,她最初想跟随父亲的步伐投身航天事业,但在父亲的鼓励下,曾是物理课代表的吴於人大学报考了物理学相关专业,从此与物理学结缘。

如今72岁的吴於人仍然在坚持她的科普视频,吸引了全网上百万粉丝的关注。

对于网友称呼自己“吴姥姥”,吴教授表示自己其实很喜欢这个称呼,“就像刘姥姥进大观园一样,我觉得自己是吴姥姥进科学大观园,永远对未知的事物保持好奇心”。

吴於人说做科普是自己的责任,让更多的人认识到物理的魅力,领略到科学世界的乐趣,这些努力就都是值得的。

“只要还有精力我就会一直做下去”。

阅读原文

文章来源: 文学城 查看原文
http://www.wenxuecity.com/news/2021/11/14/11052318.html
分享文章:
还没有评论
登录后发表评论
返回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