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知道国际章?她才是最早红透好莱坞的东方公主(图)

她刊 0

最近热搜上“在逃公主”“豪门千金”含量颇高。

穿上bling bling的大长裙就是在逃公主。




化上欧阳娜娜同款妆容就是豪门千金。



但真正的“豪门”其实跟服饰和妆容都无关。

每次看到这类关键词,她姐都会想起一位曾经远赴海外的中国女孩。

她没有所谓的皇室血统,也没有bling bling的大长裙、精致到睫毛的豪门千金妆容。

但她一度凭借自身独特的气质与经历,早在半个世纪之前,就成为了外国人眼中神秘的“东方公主”。

你或许不知道她的名字,但你一定听过她的事迹,又或者在某一时刻见过她的面孔。

她是007系列中,第一位华裔“邦女郎”;

她也是新版《红楼梦》中的贾母;



她还是前段时间公布的剧版《三体》演员阵容里,其中一张亚洲面孔。



她是名门之女,亦是曾经轰动整个英国的奇迹女神。

她叫周采芹。

1928年,一桩桃色新闻引爆上海滩。

京剧大师周信芳和沪上名媛裘丽琳相携私奔,创造出一段“千金爱戏子”的佳话。

为了追求爱情,裘丽琳和家里断绝关系,与周信芳一起建构出属于自己的小家,陪他四处奔波巡演。



1936年,在天津巡演的后台,他们的第三个孩子诞生于戏箱。

夫妇二人满心欢喜,为这个精致伶俐的小女孩起名为“采芹”,取意于诗经中的“思乐泮水,薄采其芹”。

周采芹和世界的第一场照面,就这样伴随着戏曲声展开。



图源:《上海的女儿》,下同

在名门中长大的裘丽琳,对儿女的教育相当看重。

她为一家人购置了宽敞舒适的房产,让孩子们得以自由生长,同时也悉心教导孩子们要学有所用。

多年以后,周采芹还能记起母亲对自己的教诲:

别像其他人家的女孩子一样就指望着嫁妆,它只会像磨盘一样吊在你的脖子上,你需要的是一肚子的知识,这样你就能轻装前进,成为一个真正独立自主的人。

在父亲的艺术熏陶,和母亲的思想教育下,周采芹深深爱上了表演,并在17岁那年顺利考上英国伦敦皇家戏剧学院。

她成为了这所学校第一位华裔学生,也即将在这里创造一段历史。



出发前,父亲送给周采芹的礼物,是一本自己编写的剧本《文天祥》,以此教导她,“不要忘记你是一个中国人”。

周采芹将这句话谨记于心,却没想到,这会是父亲此生留给自己的最后一句话。



初到英国,周采芹还带着对未知世界的满心期许。

母亲对她的言传身教,在此时绽放出花朵。

她成为校园里一抹亮丽的东方色彩,精致的旗袍勾勒出优雅身姿,让同学们纷纷侧目,猜测她是神秘的“东方公主”。



但这样的风光并没有维持许久。

很快现实就让她明白,自己的亚洲面孔并不能得到当地人的尊重。

就连那些曾赞赏她的同学,也言之凿凿地认为,她无法在英国的演艺圈立足。





生于优渥环境的周采芹,第一次感受到了世界的不公。

但事已至此,除了努力扭转这样的局面,她别无他法。

为了让自己在英国有容身之地,周采芹从20岁起,便参与到各个影视作品的拍摄中,哪怕只是配角,也愿意尝试。

没有人知道一个华人女孩要如何才能在这里闯出一片天地,但时间总有答案。

1959年,23岁的周采芹迎来了人生的转机。

在舞台剧《苏丝黄的世界》中,她出演主角苏丝黄,用曼妙的身姿和精湛的演技,惊艳无数人。



作为第一位登上英国伦敦西区舞台的中国主演,周采芹迅速成为了一个时代的符号。

几乎是一夜之间,伦敦掀起了新的风潮,女孩们留起黑色长发,效仿舞台上优雅的苏丝黄。

就连多年的好友,也会在回忆起那段光阴时诚实地说,自己唯一一次嫉妒周采芹,是在莱斯特广场的热烈氛围中,意识到“她要成功了”。





昔日人们对她未来事业的嘲讽,如今看来不过是一场笑话。

周采芹抓住了属于自己的机遇,成为一名受人追捧的大明星。

更多机会接踵而来,很长时间里她都在忙着演戏和拿奖。

六十年代的片场,东方女性常常受到歧视,还会被剧组的工作人员揩油。

大部分演员选择隐忍,周采芹却敢于大声说出自己的不满。

因为在她看来,无论自己是否成名,都不是“一堆谁都能碰、谁都能动两下的肉”。





带着内心的清醒与勇敢,她迅速生长,演绎的角色从舞台剧跨越到大荧幕。

到1967年,她已经可以加入到007系列电影,成为了《雷霆谷》中第一位华裔“邦女郎”。



她的事业版图不断扩大。

在唱片公司的邀请下,她开始试着成为一名歌手,并凭借独特的东方唱腔,收获一众喜爱。

她的歌声流传到世界各地,人气最高时,就连伦敦动物园也被她吸引,将园中新出生的小豹子,以她的姓名来命名。



周采芹去看过那只和自己有缘的豹子,深深记住了它长长的牙齿。

后来时过境迁,人们不再记得那只豹,周采芹却缓慢地意识到——

自己成为了一只豹子。

保留着个性的斑点,坚持做自己想要成为的那个人,永远不会让步。

豹子般的周采芹,在一个时代里肆意驰骋。

她当然也会受伤,在风光之外,接连经历两段失败的婚姻。

但感情上的失败并未对她产生影响,意识到如父母那般完美的爱情,在世间可遇不可求之后,她便只剩释然,肆意享受着独身生活。



记忆里最快乐的日子,出现在1956年。

那时的周采芹还不是明星,时常在异国他乡想念家人。

母亲获准到伦敦看望她,同在海外的兄弟姐妹也齐聚于此,一家人如同儿时一般,在这里享受了一段温馨的时光。

离别时,告别了子女欢笑声的母亲,独自走进伦敦机场的海关入口。

周采芹将那一刻的背影刻在了心里。

而后她突然意识到,这或许是她们母女此生最后一次相见。



1976年,周采芹40岁。

她有了足够的名气和金钱,住在伦敦一栋漂亮的公寓里,对钱没有任何概念。

没有人会觉得,这样的生活有什么问题。

直到经济危机出现,她的所有投资化为泡沫,被抵押出去的房产,也不再属于自己。



而在这时,她又先后收到了父母去世的消息。

英国没有自己的容身之所,遥想家乡,也再无关爱自己的父母。

始终骄傲的周采芹,被击倒了。

她选择了轻生,幸而被朋友及时发现,在挽回生命的同时,又被安置进了精神病院。

那是一段难以描述的时光。

周采芹完全丢下了曾经拥有的一切,在抑郁的影响下,浑浑噩噩地生活。

直到有一天,她发现自己的欧米茄手表不见了。

那不是一块普通的手表,而是当年出发留学前,母亲送给自己的礼物,是她多年来的精神寄托。

她发疯了一样地找那块手表。





万幸手表没有遗失,失而复得之后,她的噩梦也就此醒来。

周采芹决定告别先前所有的黑暗与荣光,彻彻底底地重新开始。

她来到波士顿,融入普通人的世界,做打字员和图书管理员。

一切看起来都平淡安稳,直到某一天,一个男人走进图书馆,用普通人的眼光注视她。

那一刻,她猛然意识到,自己早已不是舞台上亮眼的女明星,她已经彻底成了人群中平平无奇的普通人。





归于平凡,显然不是周采芹想要的生活。

她爱舞台如生命,如今自然也要回到深爱着的镜头前。

她选择了重新开始——去“穷人剧院”试镜,即便只是很小的角色,她也不在意。

剧组的同事在很久之后才渐渐了解,那个任劳任怨,从不挑角色的周采芹,曾经是轰动整个伦敦的女明星。

而此时的她,却早已习惯了住在地下室,身穿廉价服装的生活。

命运给过她荣耀,也让她陷入过绝望,如今的她只觉得,没有什么是不能咬牙坚持下来的。

正如她在《红字》中所扮演的海斯特·白兰所说的那样:

“如果我温柔的话,我就会死。”

后来的日子,周采芹变得忙碌。

为了提升演技,她去哈佛上夜课,学习莎士比亚戏剧,还到塔夫茨大学进修硕士。

交不起学费,便在学校兼职授课,在教和学之间,她对戏剧的了解越发深刻。

此时的她生活充实,却难掩遗憾:

如今自己终于和父亲有了共同语言,但他却已不在人世,满腔感言,只能留到梦中去倾诉。





但生活终究还是给了她新的机遇。

1980年,周采芹受邀回国,在中央戏剧学院教授表演课程。

昔年父母教导她爱国,如今终于是回报的时刻。

她将自己在国外学到的经验倾囊相授,也让自己的课堂有更自由的氛围。



同时,在不懈的努力下,周采芹的事业也迎来了第二春。

1993年,她参演好莱坞电影《喜福会》,顺利回到大荧幕前。

1998年,她又在百老汇主演话剧《金童》,成为第一个在大西洋两岸主流舞台剧中领衔主演的亚洲演员。

年过半百的她成为好莱坞的热门人物,在诸多影视作品中都有出演。

曾经看起来遥不可及的目标,如今一一实现,这让她兴奋又感动。



周采芹在《惊天魔盗团2》中出演周杰伦的奶奶

2010年,周采芹得到了国内演出的机会,在新版《红楼梦》中出演贾母。

起先人们大多对选角感到质疑,不确定这个半生在海外生活的人,是否能演好传统的贾母。

但她做到了。



李少红导演评价周采芹说:

“闭着眼睛是只猫,睁开眼睛就是一头狮子。”

她确实如猫一般蛰伏过,也在现实中唤醒了心中的雄狮,让自己在戏剧的世界里,自在地生长下去。

如今,周采芹已经85岁了。

但她依然活跃在她所热爱的镜头下,并乐在其中。

回首过往的岁月,她享受过真正的荣宠,也坠入过无边黑夜。

但在一切都被时间冲散之后,她又始终是那个爱笑爱闹的小女孩,从未因为年龄的增长,而磨平自己的棱角。



2019年,以她为原型的纪录片《上海的女儿》上映。

片中她微笑着说起曾经的喜怒哀乐,仿佛那些事也不过是大梦一场。

梦醒过来,她就还是那个天不怕地不怕,习惯于独来独往的“豹子”。

豹子的奔跑从不停歇,想来周采芹的一生,亦是如此。 阅读原文

文章来源: 留园 查看原文 文学城原文
https://www.6parknews.com/newspark/view.php?app=news&act=view&nid=516150
分享文章:
还没有评论
登录后发表评论
返回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