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壮观美丽的廊桥,没有一颗钉子,唯中国独有(组图)

一条 0

吴复勇,浙江庆元人,今年66岁,

16岁开始学习古代木拱廊桥营造技艺,

至今正好50年。

廊桥,是中国独有的技艺,

而在所有廊桥类型里,

木拱廊桥的技法最复杂,

不用一颗钉,通过榫卯互相咬合,

就可以组成一个稳定的结构。





上:《清明上河图》中的汴水虹桥下:史料记载可追溯至北宋的木拱桥:双门


北宋《清明上河图》中的汴水虹桥,

用的便是木拱技艺。

而在吴复勇的老家,有一座双门桥,

比汴水虹桥还要早上一百年。





上:保留至今有明确纪年、现存最早的木拱桥:如龙桥中:庆元地区现存跨度最大的明代木拱桥:兰溪桥


庆元也因为保留有近百座廊桥,

其中有21座是木拱廊桥,被称为“廊桥之乡”,

生长在其中的吴复勇家族,往上推至少四代,

都做的是修桥营生,专精木拱廊桥。

他自己先后参与了,

古咏归桥、兰溪桥和国宝级如龙桥的抢修工作,

52岁时,又参与完成了濛州桥的复建,

这是我国现有最长、跨度最大的仿古木拱廊桥。



吴复勇做的廊桥模型,均据实物按比例缩小而造

尽管中国木拱桥营造技艺,

在2009年被列入联合国急需保护的“非遗”名录,

但会修廊桥的人还是越来越少,

把手艺传承下去,

成了吴复勇接下来最重要的目标。

10月初,我们来到吴复勇的老家庆元,

不修桥的时候,

他就在家里造模型,目前已经做了30多座。

他说:“万一哪座桥被台风吹垮了,

我按照这些模型,还能把它恢复起来,

就相当于是建了一个‘数据库’,

也算一种传承吧。”

自述 吴复勇

编辑 余璇 责编 倪楚娇





多山多水多桥的庆元是一处世外桃源般的地方


偏安一隅的廊桥之乡

庆元,浙江省西南部的一个小县城,以种植菌菇而闻名。

这里的常住人口不到15万,四面环山,溪流纵横,人们常用“遥闻山前相对语,跨绕溪谷数里程”,来形容当地山重水复的地理环境。

相传八百多年前的南宋,达官显贵们逃到此处,被当地迷人的风景吸引,决定就此定居,并用当时的年号“庆元”来命名。

从地理上看,庆元是整个浙江省平均海拔最高的地方,无数无名溪水,从各个山头流下,流经每个村、每个乡。全县境内大小溪流有926条之多。





上:现存廊屋最多的单孔木拱桥:黄水长桥 下:月山村八字撑型的白云桥,造型别致


对于庆元人来说,桥是出门行路的必经之道。

在这里,保留下来的古代廊桥有近百座,其中木拱廊桥21座:史料记载年代最久远的双门桥,现存有确切纪年、寿命最长的如龙桥,现存单孔跨度最大,始建于明代的兰溪桥,等等。

远远望去,群山叠翠,竹海掩映之处,偶尔会看见一座廊桥架于溪流之上。



有风雨板覆盖的廊桥桥身内部的建筑得以良好保存

一位修桥师傅的工作日常

庆元县城往南不远处,就是鼎鼎有名的大济村。

历史上,这里曾出过多名进士,是远近闻名的文化古村,至今村里还保留着许多明清古宅、古驿道、祠堂、古树,以及两座古廊桥——双门桥和莆田桥。1955年,吴复勇就出生在这里。

吴复勇祖上几代都以建造和修复廊桥为业。自16岁开始学习修复、营造廊桥,他现在已经成长为省级木拱桥传统营造技艺代表性传承人。



吴复勇在自家院中为我们演示如何做木料


9月底,他刚刚从福建政和回到了老家庆元。

为了修复一座可以追溯到清代的古桥,他带着几个师傅已经在那里待了一两个月,每天早上6点开工,下午5点收工,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那座桥约有两三百年的历史,因年久失修,好几年都没人敢从上面走。在吴复勇之前,当地人已经请了另一位师傅,虽然看了好久,他终究没敢动手。



今年夏天,吴复勇正在福建修缮一座古桥

头几天,吴复勇都在细致观察,在巨大的木拱架之间穿来穿去,查看损坏的情况。

最后吴复勇提出了一个大胆的想法:要修这座桥,只能是一根根地把坏掉的木头——部分松散和榫卯断裂的三节苗和五节苗替换掉,其他老木头则尽量保留,以便保持古桥的风貌。



红色示意三节苗,蓝色示意五节苗

吴复勇口中的三节苗和五节苗,是一座木拱廊桥的核心组成。

三节苗和五节苗,分别是由三、五排木头搭起的支架,彼此之间用一根根横向的木头——“牛头”连接。工匠们先搭好三节苗,再将五节苗从缝隙中交织穿过,不用一钉一铆,叠木为拱,这也是建一座桥最考验技术的地方。

想要在不拆桥的状态下替换三节苗和五节苗,说来轻巧,现场难度极大。

吴复勇花了好几周时间计算尺寸,然后切割好榫头和榫眼,再指挥工人借助巨大的脚手架,一点点地把巨大的木条替换进去。

9月底,那座古桥新的三节苗和五节苗都已替换完,吴师傅很高兴,也有几分自豪。他也终于有空,接受我们的采访。

以下是他的自述:



从天空俯瞰兰溪桥,古桥和四周景色融为一体


父亲说,修桥就是渡人

在我小时候,廊桥没有什么人关注,大家更在乎的是填不填得饱肚子,有没有温暖舒适的房子可以住。

我们村里有一条溪水,溪水上游是双门桥,下游是莆田桥,以前大家进村、出村,都是以这两座桥作为通行之路。



吴复勇走在如龙桥上,头顶精美的斗拱,令他百看不厌

一开始,我对父亲的工作没有什么意识,就觉得他是个木匠,会做家具,修房子。第一次意识到修桥的魅力,是我十五六岁的时候。

那是在临近的会溪村,村里有一座桥,是通往隔壁村的主干道,那时候收了稻谷,要到隔壁村子才能脱壳成米。桥塌了之后,村民只能从河面上过,一旦水大起来,就无法出行。



某个村子里,吴复勇和师傅们在建造一座新的木拱廊桥

会溪村的人就找到了我父亲。他带着我一起去修桥。那时候我还是少年,个子小,修桥是个力气活,父亲便按照我的力度,做了小一点的榔头、斧头、刨子给我用。

记得那座桥修起来之后,村里的人一下子都兴奋了,原来桥坏了还是可以修的!

那之后,父亲便常常带着我去附近的村里修桥。

咏归桥、如龙桥和兰溪桥

上世纪80年代初,县城的咏归桥需要修复,这座桥始建于元代,民国初年又重建,全长有38米多。

我和父亲检查之后,发现需要修的主要是上面的廊屋,桥下的木拱部分保存完好。那段时间,我们一有空就爬到下面去,看那些巨大的木头和结构。虽然近百年了,但支架还是很坚固,就觉得神奇。

从那之后,大家渐渐开始有了修复和保护古桥的意识,特别是近几年来,国家越来越重视廊桥。



国宝级的如龙桥,修建于明代至今还有桥身还有部分是16世纪木材

2005年管理部门叫我们去抢修如龙桥,它是国宝级的廊桥,我们就一起坐车到举水乡月山村去看。

村里有好几座古桥,其中有石拱廊桥,比如来凤桥,还有木平梁桥,比如白云桥。



如龙桥内部精密的斗拱结构

如龙桥是现存最古老的木拱桥,有三四百年的历史了。它的造型也很独特,两边各有一个亭子,里面的斗拱结构非常精美,层层叠加的斗拱除了美观之外,还可以将屋顶的重力分解。



和兰溪桥相连的西洋殿,内部的木雕装保存完好,美轮美奂

兰溪桥是我们庆元单孔跨度最大的古代木拱廊桥,净跨度有36.7米。最初它并不在现在的位置,是因为要修建水库,平移过来的。

它的桥头有一座西洋殿,里面供奉的是我们当地的香菇神——吴三公。每逢节日,大家就会来桥上走一走,西洋殿里拜一拜,祈愿祝福,我们叫作“走桥”。

因为盛产香菇,庆元才成为商贾云集的地方,据说兰溪桥最早就是一位外地的商人为了报恩所建的。

为修一座桥,留住一座山

一座桥牢固不牢固,全取决于木材。看一个修桥师傅有没有技术,也要看他的选材。

一般我会用当地的杉木,密度比较高,有一定的韧性。木头的年限需要30到50年以上。

所以我们过去会专门设立桥山,整座山的木材,都留给修建廊桥用,平时村民是绝不会去桥山上砍木头的。我觉得这个传统挺好的,可以保留。



现代仿古木拱廊桥濛州桥,位于庆元县中心


如果没有桥山,那就会有问题。举一个例子,我参与建造的濛州桥,那是我国现有最长、跨度最大的仿古木拱廊桥,总长度有114.67米。

濛州桥共有三个拱,每一个拱架,就需要一百二十几根木头。小头的直径有20厘米以上,单根木头的长度都要超过十米,共300多根。



吴复勇在处理桥梁的木材


一开始采购木料的人,他只知道要老一点的木头,所以基本都年岁不够。后来我们是去村里,问大家买了以前留下来的,老人做棺木的木材。一个村一个村去收,5根、10根、20根,一点点地攒,才解决了拱架部分的材料。

当时搞预算的专家算得非常紧,只留给我3根富余的木头,我当时那个压力大啊,稍微有一点差错,就没有的替换了。

整座桥,我就一个人画墨,一个人计算全部的尺寸,最后安装的时候,围观的人非常非常多。三个拱,一个多星期顺顺利利装完,那两天我想哭也不想哭,想笑也笑不出,压力太大了。最后我只多用了一根木头,想想真的很开心。 阅读原文

文章来源: 留园 查看原文
https://www.6parknews.com/newspark/view.php?app=news&act=view&nid=514405
分享文章:
还没有评论
登录后发表评论
返回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