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锡进:第三季度GDP增速低于预期 背后的问题需正视

胡锡进观察 0

中国前三季度GDP同比增长9.8%,成绩耀眼,然而第三季度GDP同比增长4.9%,低于国内外经济学家和机构的普遍预期。第三季度增长乏力的原因被认为是缺电、国际供应链紊乱、疫情在一些地区的爆发抑制了消费、房地产市场受恒大暴雷等综合原因疲软,等等。

 



▲中国国家统计局18日公布,前三季度中国GDP(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9.8%,两年平均增长5.2%。

中国经济的总体面无疑是积极的,今年全年增长8%应该不成问题。前述牵制性原因或者具有临时性,或者有明显的全球性质,中国反而是控制得相对好的。今年第三季度其他主要经济体的增长也都受到了供应链混乱和疫情的牵连,增长料低于预期。

 

解决中国当前经济最突出的缺电问题,这是国家宏观调控完全可以做到的,抗疫的动态清零也有不断提高效率的空间,因此第三季度的增长放缓决不意味着中国经济复苏的熄火。

 

现在最重要的首先是正视问题。中国今年全年的GDP增幅达标没问题,我们的经济形势远好于其他主要经济体,但这些不构成我们对自己真实问题将就下去的理由,我们需要坚定发现问题就立即动手解决它们的原则和态度,决不能允许问题拖着,更不能找理由让这样做成为一种习惯甚至“正确”。

 



▲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国民经济综合统计司司长付凌晖18日称,从9月份情况看,电力生产增速有所加快。整体上看,能源供应偏紧是阶段性的,对经济的影响是可控的。

第三季度GDP低于市场预期0.1到0.3个百分点,这不是一个单纯的数字。它展现在生活中是有很多企业陷入了困境,很多人减少了收入,以及很多人的信心受到了打击。我们必须立即制止这样的增长放缓苗头,实现鼓舞全社会的再扭转。

 

面对第三季度的实际情况和今天公布的数据,经济学家们纷纷预期国家将会对货币和财政政策做出适当调整,解决中小企业普遍短缺资金的问题,打破生产领域的沉闷。另外专家们指出,前三季度基础设施投资同比只增长了1.5%,如果扣除价格因素,实际上相当于负增长,“十四五”期间我国规划了102个大项目,它们应该加快落地。

 

前段时间舆论场对国家的宏观调控措施发生了一些误读,把促进规范的调整说成是国家“改变路线”的信号,这对民营企业的信心造成了一定冲击。我们要坚决阻止阶段性、结构性以及周期性问题与舆论场的误导性论调叠加,确保稳信心和稳预期落到实处。



 

要让全社会充分相信,经济建设所处的中心位置无可取代,国家将长期致力于加快经济发展和改善民生,为实现共同富裕不断加注物质资源夯实条件,各地和各领域的调整都是围绕这一根本任务开展的,国家的大政方针决不会偏离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求大幅摆动,搞违背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律的“运动”。

 

还要让大家确信,我们的宏观调控手段相对于解决当前的问题非常充足,比如货币和财政政策会紧扣经济的实际情况,动态调整。缺电的问题当前最突出,但这也是国家最有能力出手的领域。疫情防控已经常态化,中国的动态清零能力为我们创造了巨大优势,也提供了各种尝试和调整的空间,它整体上不可能像外媒宣扬的那样成为中国经济的某种“负担”。

 

中国经济未来十几年处于从人均1万美元到人均2万美元的新爬坡期,中国的体制优势和超大实力规模让我们能够有效避免社会动荡、外来金融冲击等导致中产收入陷阱的根本性风险,这几年的对美斗争也证明了中国强大的“反围堵”能力。第三季度全球经济不振,但我们的出口保持了又一轮的强劲增长,这成为世界经济无法与中国“脱钩”的最新证据。

 



回过头来看,第三季度的问题和不足中隐藏着一些地方官僚主义的因素,缺电的问题积累成产生全局影响的问题,这不应该,它引起整个国家的重视还是网络舆论推动的,这非常值得深思。

 

我们的整个体系有很强解决问题的能力,但一定要发现和确认问题更快,实事求是的原则在每一个地方和层级都坚定不移。那样的话,经济增速短期内出现下行波动构不成战略性问题,中国经济的长期优异表现完全可期。 阅读原文

文章来源: 留园 查看原文
https://www.6parknews.com/newspark/view.php?app=news&act=view&nid=512470
分享文章:
还没有评论
登录后发表评论
返回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