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卫视的爆火,能保持多久?

新周刊 0



他们给中原文化披上高科技的外衣,让传统与国潮通过一个个 " 爆款 " 诗意联结。

7 月 20 日,河南卫视 " 中国节日 " 系列节目(下文简称 " 中国节日 ")的工作园区被暴雨席卷。一楼的制作机房被淹,电脑、硬盘等设备无一幸免,很多素材就此报废。这是 " 中国节日 " 节目组的至暗时刻。

" 屋漏偏逢连夜雨 ",河南省强降水范围扩大,郑州等多地 7 月底又遭遇新冠肺炎疫情冲击。节目组选定的许多拍摄场地受到波及,他们被迫重新选址。制作周期不断压缩,有两个计划在册的节目没能制作完成。终于,《七夕奇妙游》带着主创们的遗憾,如期播出。

那一晚,河南卫视凭舞蹈节目《龙门金刚》再次刷屏。



△刚猛、坚卓的金刚形象 /《龙门金刚》截图

这支团结而坚定的群舞,与之前的 " 爆款 "《唐宫夜宴》《芙蓉池》《祈》是如此不同。它欢快、动感、包容、玄奥,迸发着不容抵抗的力量,连同《七夕奇妙游》的其他节目,彰显河南的勇气与情怀。

它们是对过去一个月里饱受磨难的河南人的激励和抚慰,比美带来的心动更为震撼。有网友评价道:" 你永远可以相信河南卫视。"

从偶然开始,在必然里演进

河南卫视总监刘林军认为," 中国节日 " 的 " 炸圈 ",有偶然,也有必然。其成功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河南广播电视台(下文简称 " 河南广电 ")2020 年开始实施的体制改革,包括更新部门管理体系,设立纪录片工作室、导演工作室等;采用项目经理制,大型活动需通过内部竞聘和招标形式决定主导权归属等。

同时,河南广电整合文艺部、纪录片工作室等,成立全媒体营销策划中心

河南广电全媒体营销策划中心在主任王春阳的带领下,建立起一支以 70 后、80 后为核心的骨干队伍,他们大多是从广播电视制作业务、专业技术岗位上成长起来的,不仅专业功底扎实,而且拥有前瞻性的创作视野。



△年轻化的团队将动画与真人,现代和传统完美结合 /《端午奇妙游》节目截图

河南卫视 " 中国节日 "主创团队则以 80 后、90 后为主,他们长期从事文艺节目创作、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等工作,且大多来自河南本省。今年春节到元宵节的多次节目出圈,在他们年轻的头脑中,掀起了一场风暴。

"《唐宫夜宴》《芙蓉池》等的出圈有无规律可循?在制作过程中有哪些可以沉淀下来进一步完善的?" 对此,节目组邀请了多个领域的专家、学者进行研讨,最终明确了" 弘扬传统文化,讲好黄河故事,以中国传统节日作为抓手,打造中国节日 IP"的发展思路。

关于如何选择节日这一问题,主创团队经过多番研讨后决定,以历经千百年形成的中国传统节日为标准。河南广电全媒体营销策划中心执行策划徐娜表示:" 只有这样的传统节日才有丰富的文化内涵。" 随后,端午节、七夕节、中秋节和重阳节加入了 " 中国节日 " 的大家庭。

在诸多艺术表现形式里,舞蹈的受众基础并非特别广泛。总导演路红莉坦言,舞蹈在 " 中国节日 " 里优劣共存。



△翩若惊鸿,婉若游龙 /《祈》截图

" 舞蹈是一门用形体表达的艺术。相对于结合镜头表现,它的造型感很强,配合后期制作的特效,会呈现非常好的视觉效果,这是它的优势;它的劣势在于,对作品文化内涵的解读和呈现是迂回的,不是直抒胸臆,让人一下子就能听到、看到的,需要一些理解和回味的过程。"

因此,他们在创作时突出舞蹈的优势,用中国的舞风演绎中国的传统文化,使舞蹈气质、形体表达、文化内容和主题多方面吻合。既记录舞蹈,也从全新的影视视角切入,运用当下的视听手段,为节目做科技的赋能,诠释其中蕴含的传统文化。

" 中国节日 " 的舞蹈编排以符合当今审美为出发点,加入科技手段,是为了强化创作者想传达的主题。

以《龙门金刚》为例,路红莉解释道:" 这个节目的基本舞蹈语汇是我们从龙门石窟金刚的石刻上查到的,有据可依。但是舞蹈的编排,包括音乐,就是现代风格的,符合当下的审美潮流。"



△飞天仙女与龙门石窟完美结合 /《龙门金刚》截图

为展现龙门石窟金刚形象,《龙门金刚》首先在龙门石窟的奉先寺实景拍摄,而后调动AR、360 度拍摄手法、" 子弹时间 "等科技手段,扩充想象力和时空,如突出飞天的舞姿等,提升题材本身赋予节目的浪漫气质。

" 文化加科技 " 是 " 中国节日 " 的创作原则。科技不是炫技,它有血肉和灵魂,节目组将其与节目内容紧密结合,让科技为内容服务。

传统文化的归来

贴近当代审美的节目面貌和对民族文化符号的全新演绎,让 " 中国节日 " 的出圈成为必然。通过河南卫视的一系列 " 爆款 " 节目,中国传统文化完成了一次振奋人心的归来。与此同时,创作者也通过《唐宫夜宴》《龙门金刚》等节目,向单一化、片面化的畸形审美发起了挑战。

" 中国节日 " 的演员遴选标准因节目而异,路红莉指出:" 我们选择演员,并不是依托当下流行的一些标签,而是以符合节目的呈现为唯一准绳进行选择。"

于是,我们看到,《唐宫夜宴》里的" 唐小妹 "丰腴娇憨,深得大唐气韵的精髓;《龙门金刚》中的金刚魁梧雄壮,英姿勃发,展现强有力的健康美。

在 9 月 3 日的河南复工复产启动仪式上,《龙门金刚》原班人马打造的《梦幻天马》首次亮相。" 金刚不坏,河南不败。" 国潮系列节目导演雪芬表示," 这是《龙门金刚》播出时想传递给大家的信念,我们希望《梦幻天马》最终呈现的是一次精神上的延续。"



△通过河南卫视的一系列 " 爆款 " 节目,中国传统文化完成了一次振奋人心的归来。(图 / 由被访者提供)

8 位金刚化身 8 匹战马,带着时代的荣光和不朽的精神,自遥远的古战场奔腾而来。他们无惧风雨、纵横疆野的英姿,正是河南人勇气、凝聚力与信念的写照。

中国人对于马的感情绵延千年,在华夏文明中,这个具有神性的物种占据了特殊而不可替代的地位。主创为《梦幻天马》注入的内涵十分丰富,不过导演施睿坦言,节目所能表达的有限,但它可能是一个开始。

" 在节目之后,你可能会好奇而去搜索。也许你会因为青骓身中五箭的故事喜欢上它,或因为李世民给它写的诗‘足轻电影,神发天机,策兹飞练,定我戎衣’而感兴趣,进而去了解那段历史。" 施睿说。



△《梦幻天马》中 8 位金刚化身 8 匹战马,带着时代的荣光和不朽的精神,自遥远的古战场奔腾而来。(图 / 由被访者提供)

创作者提取昭陵六骏名字中的颜色意象,并从洛阳出土的唐三彩中提炼色彩,用在演员的服饰和造型上。

《梦幻天马》告诉观众,唐三彩不止三种颜色,而是一生二,二生三,三生多彩。宝石蓝、蒂芙尼蓝等时下的流行色,早已存在于数千年前的文化遗产当中。施睿相信,充盈着他们创作过程的文化自信,也一定能引发年轻观众的共情。

传递和表达 " 中原文化 "

雪芬拥有丰厚的从业经验,她直言不讳:" 文化节目的确很难做。" 一线编导们早就习惯了不被看好,所以干脆沉下心来,钻研自己想传递和表达的 " 中原文化 "。

站在她和同行的角度,传统文化无所谓流不流行,因为它从来没有远离我们的生活。" 它是每个中国人的底色,是沉淀在血脉里的文化基因。" 雪芬说。

河南历史底蕴深厚,文化资源丰富。自确立" 文化卫视 " 定位以来,河南卫视相继将节目题材辐射到戏曲、武术、鉴宝、文字、成语等多个领域。



△每个节目都根植于传统文化 /《端午奇妙游》节目截图

刘林军认为,真正为河南卫视带来目光停留的是文化创新。纵观频道今年以来的表现可见,内容创新和传播创新的收效最为直观。

" 中国节日 " 打造出穿越时空、连接传统与现代的 " 奇妙 " 系列。琴棋书画、诗词歌赋等文化遗产,借助匠心独运的节目,变成看得见、摸得着、可体验的融媒产品,吸引了大批 90 后、00 后拥趸。

徐娜对这群年轻受众印象深刻,年轻人不仅是传播的专家,也是传播的主角。只有搞懂他们的喜好和习惯,才能确保一档节目的成功。王春阳表示," 小屏 " 是传播 " 中国节日 " 的主要阵地。

" 我们始终围绕移动端的应用场景来策划选题、制作内容,通过植入交互、开放、共情等互联网传播基因,剪辑出最核心、最精彩的内容,以精短、直观、便捷的视听传播形态迅速传播。" 王春阳说。同时,中心注重持续话题发酵,以求打造长尾效应,放大节目影响力。



△剪辑最核心的华彩段落 /《中秋奇妙夜》节目截图

在互动性的传播大趋势下,河南卫视主动挺进微信、微博、抖音、B 站等主流社交平台,并加强了商业平台的内容发布频率和互动交流力度。

刘林军告诉记者,河南卫视在主流社交平台搭建了" 河大卫 "直播间,制片人、主力编导、铁杆观众等现场揭秘节目幕后和亮点,有针对性地策划连麦、逛吃、开盲盒等好玩的实时互动活动。

各栏目账号、观众群除了自主运营,还与河南卫视官方账号、头部新媒体大号联动,令河南卫视的全媒体热度不断升温。

据王春阳介绍,今年上半年的 5 场 " 中国节日 " 特别节目,在海内外取得了不俗的传播成绩。2021 年河南春晚全网点击量超 50 亿次、《元宵奇妙夜》全网点击量超 30 亿次、《清明时节奇妙游》全网点击量超 25 亿次、《端午奇妙游》全网点击量超 50 亿次、《七夕奇妙游》全网点击量超 25 亿次,中央媒体、国外媒体、商业网站纷纷关注、推介。



△ b 站的部分弹幕," 中国节目 " 系列节目俘获年轻人 /bilibili 视频截图

拍摄《龙门金刚》时,洛阳龙门石窟景区管委会给予节目组极大支持。节目播出后,节目和相关报道被新华社、《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等多家央媒转发。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外交部发言人赵立坚、汪文斌,我国驻外大使馆、总领事馆等,也纷纷用海外社交平台和视频平台账号转发点赞。

刚猛、坚卓的金刚形象,成为不惧危难、捍卫正义、逐梦向上的中国力量的象征。

必须承认,出圈不等于完美。在主创们眼中,无论正面还是负面,观众的评价都具有同样的价值。正如王春阳所言:" 在网友们持续的关心、关注、激励下,我们才有了更大的动力不断进取、不断进步,进而取得今天的成绩。"

观众的反馈经常能打开节目组的思路。" 网剧 + 网综 "思路编排下的首期节目《端午奇妙游》播出后,有网友指出网剧部分的剧情不够细致、完美。这些留言促进了节目组的反思,观众也欣然看到,在 9 月 19 日播出的《中秋奇妙游》里,剧情环节得到显著加强。



国潮让我们与未来更近

在河南卫视的焕新历程里,有一个持之以恒的目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时尚化表达。刘林军表示:" 从这个角度出发,我们坚持不懈地走自己的路,致力于让传统文化的表达更加广谱化、年轻化、时尚化。"

国潮背靠繁盛的传统文化符号,以文化自信为核心,是节目组进行创作的初心所在。他们把 " 国风 " 作为底色,把 " 潮 " 作为语境,坚持 " 不唯流量、不唯收视率、不盲从跟风 " 等理念,踏踏实实做内容,接连不断地为观众和市场输出精品。



△国风变 " 潮 "/《龙门金刚》截图

毫不夸张地说,2021 年河南卫视春晚播出之前,人们对这个中原大省的印象还停留在朴实甚至 " 老土 " 之上。如今,有河南卫视的地方,就有 " 潮 " 这个字眼出现。" 中国节日 " 是这场 " 潮台 " 战役的先头部队,但它从来不是孤军奋战。

除了国潮系列包含的节目,《梨园春》《武林风》《华豫之门》等一系列延续多年的文化节目,也在表达上向 " 潮 " 看,全面启动 IP 化运营和全媒体营销策划工作。未来,我们将看到河南卫视的文化 IP 产业项目集群,在日常生活里体味实体化、生活化、动漫化和影视化的文创产品。



△爷爷奶奶爱看的《梨园春》/ 节目截图

河南卫视的成功转型,也离不开与时代的同频共振。在雪芬看来,国潮的流行跟我们所处的时代有关,电视工作者的使命是通过各种艺术形式,表达和升华时代精神," 让观众在看到这些作品的时候被感动 "。

国潮是时代的大势所趋。这个地方老台的破冰不断印证,年轻人并非不喜欢传统文化,他们只是需要高级审美和新鲜技能,需要不断刷新认知,去找寻传统文化与自身生活和生命的契合点。

我们有理由相信,在这波澜壮阔的浪潮里,河南卫视不是孤浪一朵。

阅读原文

文章来源: 文学城 查看原文
http://www.wenxuecity.com/news/2021/10/10/10968810.html
分享文章:
还没有评论
登录后发表评论
返回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