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和平奖停掉吧” :他们为何反对诺和平奖?(组图)

Vista世界派 0

10月8日,2021年诺贝尔和平奖结果出炉,得奖人有两位,分别是德米特里·穆拉托夫 (Dmitry Muratov)和玛丽亚·雷沙(Maria Ressa)。



图源:诺贝尔奖官方推特


穆拉托夫是俄罗斯《新报》的主编及记者。该报在俄罗斯全境发行,经常披露政府的贪污丑闻,被称为“当今俄罗斯仅存的,在全国都有影响力的批判性报纸”。

雷沙是穆拉托夫的同行,是菲律宾裔美国人,曾为CNN做了20余年的调查记者,也是菲律宾总统杜特尔特的强烈批评者。2012年,她与另外9名媒体人创建了新闻网站Rappler。

2019年,菲律宾政府指控Rappler一篇关于商人维尔弗雷多·耿的报道是假新闻,进而逮捕了雷沙。2020年,马尼拉一家法院又裁定其犯有网络诽谤罪。

国际舆论及菲律宾反对派人士认为,这是杜特尔特对异己者赤裸裸的打压。



结果揭晓后,Rappler官网立刻在首页放出庆祝信息


很明显,今年和平奖的两位得主有一个共性——都和媒体自由有关,就像诺奖官方描述的那样,“言论自由是民主和长久和平的前提”。

有意思的是,与前几日物理、化学及医学奖不同,揭晓和平奖结果的官方帖子下有很多讽刺、反对和表示不理解的声音。

一位网友表示不明白为什么雷沙能得奖,因为当他住在菲律宾时,认为雷沙是一名有偏见且政治动机极强的人。



还有俄罗斯网友调侃,自己都没怎么听说过他们的名字,看来不是什么知名的言论自由捍卫者。



有的网友甚至回忆起了2019年的获奖人——埃塞俄比亚总理阿比·艾哈迈德·阿里,认为诺贝尔奖为阿里背书,间接导致了埃塞俄比亚现在的危机。



长期关注诺贝尔和平奖的话便不难发现,最近十余年来,除了“联合国世界粮食计划署”(2020年获奖者)和为儿童争取教育权的获奖者外,每年的和平奖获奖者都会激起大大小小的争议。

比如,2009年,奥巴马刚拿和平奖就将驻阿富汗美军数量增加了两倍。2012年,和平奖得主欧盟也是在得奖后对希腊实施严苛的经济限制条件,被很多经济学家指责是威胁生命……

人们对于和平奖权威性的争议越来越多。美国《大西洋月刊》甚至曾发表文章呼吁废除该奖项,说“和平曾有过机会,但却被毁了。”

那么问题来了,诺贝尔和平奖究竟是怎么一步步走下神坛的?

爱好“和平”的炸药大王

如果以今天的评判标准,诺贝尔奖创始人阿尔弗雷德·诺贝尔也不“完美”,甚至还有引发更大争议的潜力。

根据前两天的文章我们知道,诺贝尔是“炸药大王”。除了炸药相关的专利,他手下还有包括“Bofors”在内的多家军火公司。

诺贝尔发明的炸药通过诺贝尔创建的公司售往欧洲各国,在战争中造成无数死伤。放在今天,很难说人们会叫他“天才”还是“恶魔”。

就是这样一个人创建了“和平奖”。



阿尔弗雷德·诺贝尔


诺贝尔于1895年立下的遗嘱明确表示,诺贝尔和平奖应该在每年颁发给那些“推进国与国之间友好、废除常备军和裁军,以及在和平进程中做出非凡贡献的人”。

此外,遗嘱还特别交待,和平奖务必在挪威颁发。在诺贝尔生活的时代,挪威比较爱好和平,总是主张摒弃战争用对话的方式解决分歧,还积极支持国际和平组织的工作,这让诺贝尔大受感动。

遗嘱中的和平奖标准放在当时很合时宜。19世纪下半叶的欧洲,工业革命蓬勃发展,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力量迅速壮大,旧的君主与贵族体制遭受严重抨击。自由派人士要求减少常备军数量,并以民兵替代。

同一时期,民族主义也越烧越旺,欧洲各国为了“荣耀”与抢夺资源,摩擦不断。

冲突越多,也意味着“握手言和”的机会越大。这样看,诺贝尔为和平奖定下的标准,完全符合他所在年代的国际大背景。



2013年12月10日于奥斯陆市政厅举办的诺贝尔和平奖颁奖典礼


诺贝尔和平奖在初期的颁发也确实遵循了这套标准。

比如第一届诺贝尔和平奖颁给了红十字会的创办人亨利·杜南,之后还有美国黑人牧师马丁·路德·金、南非黑人总统曼德拉、印度博爱的化身特蕾莎修女等,让诺贝尔和平奖成为“人类良心”的代名词。

1905年的诺贝尔和平奖是个例外。那一年的得奖人是将诺贝尔领进和平主义大门的贝尔塔·苏特纳。人们普遍相信,诺贝尔之所以在遗嘱中指明要加入和平奖就是受到她的影响。



贝尔塔·苏特纳


1917年,奖项颁给红十字国际委员会,用以肯定该组织在一战中竭力保护各方战俘的权利。

稍微统计诺贝尔和平奖初期的得奖人就不难发现,奖项主要有三大流向:

一,促进和平进程的组织、团体;

二,缔造和平行动的个人和政客;

三,促成国际和平条约的主要谈判人。

三大类型基本符合诺贝尔的初衷。

拒绝领奖的获奖者

诺贝尔委员会也有偶尔“玩脱”的时候。

和平奖的评审委员会是由5个人组成的挪威诺贝尔和平奖委员会,其成员由挪威议会任命。每年都由他们来敲定最后的获奖者。

他们搜集、整理、研究、讨论和投票,全程不留下任何文字和影像记录,不接受外界的采访和监督,也不召开新闻发布会,对评审理由守口如瓶,或许这个评审委员会才是地球上最神秘的组织。

1973年,诺贝尔和平奖颁给时任美国国务卿基辛格和前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领导人黎德寿。颁奖理由是,两人在名义上结束了越南战争的《巴黎和平协定》中,起到关键谈判作用。



黎德寿


不过,黎德寿并没有“赏脸”,直接拒绝领奖,他指出,协定的达成没有真正结束战争和杀戮。

黎是正确的,在这项和平奖颁发两年后,越南战争才随着南越首都西贡沦陷正式结束。基辛格在认识到战争仍在继续后,也低调拒绝参加领奖仪式。

这一年算是诺贝尔和平奖历史上第一个重大争议,虽然颁奖原则基本遵循了诺贝尔生前立下的标准,但也无法改变开始走下神坛的命运。

此后,由5个人组成的和平奖委员会慢慢抛弃了最初的标准,将其变成一个表彰人类进步和人权发展的奖项。对于原始标准的背离,更使和平奖陷入一个又一个舆论漩涡。



诺贝尔奖的logo


1975年,和平奖颁给前苏联科学家、民主拥护者安德烈·萨哈罗夫;1984年,奖项颁给了反种族隔离斗士德斯蒙德·图图;

2003年,由于关注妇女与儿童权益,挪威诺贝尔委员会选中了伊朗女律师希林·伊巴迪;“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则因建立和传播了气候变化相关知识,荣获2007年和平奖……

二十世纪末期以来,奖项流向以肉眼可见的趋势发生改变。挪威法学家、作家弗雷德里克·赫弗米尔在他的书中批评道,“委员会正在忽视诺贝尔,按照他们自己的想法评出一个和平奖,这是道德的失败。”

获奖人“黑化”

更让诺贝尔和平奖显得失败并跌入信誉危机的,是一些获奖人的“黑化”。素有“民主女神”之称的缅甸领导人昂山素季,也许是最典型的例子。



昂山素季


1988年,昂山素季在反抗军政府示威浪潮中,创建缅甸全国民主联盟,成为该国最大的民主政党及反对党。次年,军政府就以煽动骚乱罪名对她实行软禁。

1990年,全国民主联盟以绝对优势赢得议会495个议席中的392席,按理说,昂山素季应该成为国家总理,但是由于她被软禁,军政府并不承认大选结果。

为表彰这位女“民主斗士”的无声反抗,并表达对缅甸军政府的不满,1991年,诺贝尔和平奖颁给昂山素季。

争议发生在颁奖二十五年后。

2017年,缅甸军队在罗兴亚人的村庄疯狂焚烧、掠夺,进行种族灭绝屠杀,引发世界强烈谴责。罗兴亚人是穆斯林,是这个佛教国家的少数派。

作为缅甸事实上的统治者,昂山素季本可以敦促、叫停这些种族屠杀行为,但她没有采取任何保护罗兴亚人的措施,甚至都不愿意谴责军队。



2019年12月,昂山素季在海牙国际法院回应与罗兴亚人有关的指控


此外,她精心挑选的“新闻委员会”还学习特朗普,管国际社会对暴行的报道叫“假新闻”。在这位昔日“民主女神”口中,被屠杀和迫害的罗兴亚人仅仅是“外国人”“非法移民”和“来自孟加拉的孟加拉人”。

昂山素季式的争议并不少。2009年,奥巴马刚拿和平奖就将驻阿富汗美军数量增加了两倍。

2012年,欧盟拿到诺贝尔和平奖,欧盟获奖的理由是,在过去60年中促进了“和平、和解、民主和人权”,把欧洲从“战争的大陆变成和平的大陆”。紧接着,欧盟因对希腊实施严苛的经济条件,被很多经济学家指责是威胁生命……

诺贝尔奖研究人阿斯勒·斯文对路透社讲,“把和平奖颁发给某一个人总是有风险的,因为没人能预测未来会发生什么,除非你把奖给一个快死的人。”

“直接把和平奖停掉吧”

外交政策网站认为,诺贝尔和平奖走下神坛的主要原因,是对原始评判标准的背离。

如果按照诺贝尔生前的标准,很少有人会不同意国际和平与和解的原则,因为“合约”或裁军事实就摆在那里。



萨达特(左)和贝京(右)


1978年,时任埃及总统萨达特和以色列总理贝京,因为签署戴维营协议获得和平奖,不管两人本身多受争议,但这项奖项给人一种真实感——两国之间的战争实实在在地停止了。

相比起来,“人权”和“人类进步”就是比较模糊的概念,并不适合量化为奖项的颁奖标准。更尴尬的是,诺贝尔和平奖委员会看起来总像是根据新闻事件的最近进展评估,却忽略了事件还在发展的事实。

毕竟人没有“后见之明”,这种模糊甚至主观的评判标准很容易让和平奖成为未来的“俘虏”。

美国《赫芬顿邮报》称,如今的诺贝尔和平奖“拖着一个破碎的道德指南针”,尽管和平奖仍是世界上最具威信的,但该奖已经掉入了一种漩涡。



雷沙和穆拉托夫


对于今年的两位获奖人,就有网友质疑为什么是穆拉托夫和雷沙?为什么这两位被委员会认为可以代表成千上万的新闻从业者和言论自由的捍卫者?

再者说,穆拉托夫供职的《新报》是受官方许可发行的报纸,穆拉托夫真有资格代表俄罗斯吗?

没有明确的标准,到最后,对于和平奖的讨论怎么都是一个字——“乱”。

2009年,奥巴马获得诺贝尔和平奖后,英国《每日电讯报》曾质问和平奖委员会,“奥巴马以无人机杀死了数千人,诺贝尔委员会是否能把和平奖收回去?”



奥巴马从委员会主席Thorbjorn Jagland手中接过奖项


所以,为了拯救陷入泥潭的诺贝尔和平奖,外交政策评论员理查德·埃文斯建议,委员会应该改掉“奖项一经发出便不能撤回”的传统,给自己留条后路。

《大西洋月刊》专栏作家格雷姆·伍德的建议更加直接有效——“直接把和平奖停掉吧!”
阅读原文

文章来源: 留园 查看原文
https://www.6parknews.com/newspark/view.php?app=news&act=view&nid=510723
分享文章:
还没有评论
登录后发表评论
返回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