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婚最怕遇到的,就是婚礼主持把新郎新娘当猴耍(图)

浪潮工作室 0



虽然当代年轻人已经对婚姻失去了兴趣,但依旧对婚礼依然充满热情。打开小红书,“我的走心婚礼”的帖子浏览量高达3.5亿,里面全是对局外人对婚礼的想象与期待。

你以为的婚礼,是沙滩上水天一色的浪漫,是清新悠然的如茵草坪,是精心布置的复古收音机、粤语金曲与老式胶卷……



在海边举行婚礼,感受海风与蓝天的气息 / 视觉中国


事实却是,亲朋好友与司仪一起,给年轻的你上了婚姻第一课:劝退。

明明是主角,却被当猴耍

婚庆行业的行话有个词叫“四大金刚”,包括司仪、化妆师、摄影师和摄像师。

而司仪,作为cue流程和搞气氛的担当,是婚礼现场主宰一切的绝对掌控者。如果说婚姻是围城,那么司仪就是围城外兢兢业业、满脸写着“非请勿入”的门卫。

从凌晨4点起床、顶着惺忪的睡眼开始化妆,直到酒席宴请结束,这中间所有的繁复环节,几乎只有一个目的:让你出丑。

于是,在婚礼上,新人可以获得《快乐大本营》嘉宾才有的明星级体验:各类整人恶搞小游戏、情感测试小问答合集,又名“备婚接亲堵门作战”。



接亲队伍往往一大早就要赶到新娘家门口 / View Stock / VSI美好景象(Creative) / 视觉中国


在接亲这个环节,被当猴耍的一般是新郎。新郎想要成功接走新娘,是要经受西天取经一般的九九八十一难的,这些磨难包括经济上、肉体上和精神上。

虽然你们已经在一起五年半,虽然你早在一年前就求婚成功,但当你率领伴郎团浩浩荡荡前往新娘家时,也只能吃到一个闭门羹。

门缝塞红包、情感测试题只是开胃小菜,有些伴娘还会问出“你有多少前女友”“新娘的星座是风象还是水象”之类的死亡问题。另外,还要用撕腿毛、指压板、扩嘴器吹蜡烛、香肠嘴唱歌、 “丝袜蒙面人”等小游戏折磨新郎伴郎团。

前段时间甚至有新闻说,呼和浩特一对新人结婚时,伴娘团直接给新郎出了一套雅思考试题。也不知道答不出题和接不到亲,哪一个更社死。



指压板游戏曾是很多人的噩梦 / 视觉中国


在很多地方,连公公婆婆也逃不掉当猴的宿命。

给公婆换上一身古怪戏服,挂上牌子,头扎小辫或者带上高帽,脸上用油彩甚至锅灰、鞋油涂得花花绿绿,在众人的起哄声中,又是扭秧歌又是走猫步,逗得大家嬉笑不停。

如果接亲游戏的尴尬只是为了迎合传统,算“天灾”;到了婚礼现场,很多尴尬都是“人祸”。

当婚礼成为一套流程固定、环节陈旧的工业化流水线,司仪的主持词也就成了填空题。时间长的,叫“X年恋爱长跑修成正果”;闪婚的,叫“原来世界上真的有一见钟情”。

国庆婚礼七日游下来,你会发现,自己都把司仪的主持词学会了。把新人的名字一换,又是一场新婚礼。

当然,如果这套话术经过了精心打磨,像“看此日桃花灼灼,宜室宜家,卜他年瓜瓞绵绵,尔昌尔炽”一样克制而文雅也就罢了。现实却是,司仪为了搞气氛,总是用最幽默的语气说出最尴尬的话。



司仪设置的互动环节,有时并不奏效 / 视觉中国


一个常用的套路是,先问新人一些正常问题,突然冷不丁转换个跑道,坐等新人翻车。

比如,司仪会问新娘:新郎带的花上写的是什么字?

-“新郎”

-“谁的郎?”

-“我的郎”

司仪又转头问新郎:新娘带的花上写的是什么字?

-“新娘”

-“谁的娘?”

-“我的娘”

... 随后台下哄笑声一片。

除了问题古怪,婚礼上新人还要展示一些才艺,比如在众多亲朋好友三姑六婆和远房亲戚面前表演接吻。

司仪通常会铺垫一下,先让新郎新娘回忆一下恋爱过程,什么时候表白、什么时候拉手、最后才问什么时候接吻,然后要求现场来一个。



在婚礼现场重现求婚场景不一定是件让大家都开心的事 / yangleephoto / Imazins/Getty


有的司仪更直接,直接上游戏:同咬一个苹果,或者一对新人用嘴夹住天上掉下的一张牌。

站在台上的新人通常别无选择,只能照做。

幽了全世界一默以后,司仪就会单刀直入,立刻进入煽情环节,中间连两句铺垫都没有。音乐一起,台上台下哭得比《歌手》观众还要突兀。

如果新人和双方家长哭不出来,那司仪就会像10年前的感恩演讲一样亢奋,要么让新娘跪下给父母磕头,要么让新郎下跪求婚,让新娘大喊“我愿意”。总之必须让新人留下感动的泪水,不然今天的指标就算没完成。

气氛到了,不得不哭。只不过在场的大多数人,都是一边哭一边疑惑:我是谁,我在哪,这就是爱情吗。

当你跟随着司仪“掌声在哪里”的口号,疯狂鼓掌的那一刻,也许会顷刻参透婚姻乃至生活的本质:完成一件喜事,需要所有人的身不由己。

司仪才是婚礼现场的灵魂

可以肯定的是,古今中外,所有婚礼仪式都繁复、琐碎、充满象征意味。不过,难对付的婚礼司仪,却是现代化的产物。

据史料记载,中国民间婚礼仪式的核心是周朝制订的“三书六礼”。“三书”是结婚过程中所用的三个文书,“六礼”是结婚必经的六个程序。自西周以后,“三书六礼”的基本框架一直没有大的变动,直到北宋朱熹将“六礼”简化为“三礼”,你可以简单理解为,求婚、订婚与婚礼。

然而,就算是“三礼”,每个大步骤中都包含无数小程序。拿婚礼来说,送亲时要“送爹不送妈”,直系亲属“姑不娶、姨不送”,接亲时新娘不能着地,出门时要跨火盆……当然,白天一顿折腾以后,晚上还要一群人闹洞房。

当然,那时候的婚姻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这些琐碎步骤里包含了无数次的合八字、合生肖、两家相看等等,是包办婚姻的衍生物。



迎亲是每一个婚礼的必经环节,催生了很多因地制宜的迎亲习俗 / 视觉中国


20世纪开始,新文化运动兴起,胡适、蔡元培等人大力宣扬自由恋爱、反对包办婚姻。一时之间,抛弃了繁文缛节的文明婚礼成了风气。婚礼仪式也变得现代。

那时,北大校长蔡元培倡导“以演讲代替闹洞房”。因此,由男女双方共同邀请有一定社会地位、且在群众中有威望的长者来表达一些对新人的祝福和勉励成为婚礼上必不可少的环节,“司仪”这个角色就这么诞生了。



新式婚礼渐成风潮,婚席上摆放着西式烛台和外国花束 / 视觉中国


比如,文学家陈西滢与凌淑华结婚时,请来的司仪就是号称"民国第一红娘"的胡适。当时,胡适的证婚词是这么说的:“中国夫妇只知相敬而不言相爱,外国夫妇只言相爱而不知相敬,陈君与凌女士如能相敬又相爱,则婚姻目的始得完成。”

到了解放后,婚礼仪式变得更加政治化,司仪又开始由单位工会的干部担任。这时候,司仪最大的任务,就是帮忙念婚礼流程,俗称“帮着念念的人”。既然就是帮帮忙,当然是不收费的,用红纸包上两盒烟一盒喜糖就算是感谢了。



现在婚礼流行“以蜜代糖”,结婚喜蜜以蜂蜜代替传统的喜糖 / 视觉中国


直到上世纪80、90年代,在自由市场兴起后,快速发展的婚庆行业才让司仪成了“香饽饽”。

每到节假日,很多婚庆司仪分身乏术,一个晚上能赶两三场,名牌司仪的工作甚至排到第二年。

那时,很多婚庆司仪都是“兼职”的。只要口条不差、形象过得去且爱上镜,这工作就能干,而且收入还高。很多媒体从业人员、老师、舞台爱好者都利用晚上、周末、假期从事第二职业增加收入。

2005年,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向社会宣布,从事礼仪活动方案策划、程序推进、气氛调节和关系沟通等工作的人员为礼仪主持人,并设置四个国家职业资格等级。

随后,各地相继出台职业标准规范婚庆司仪行业。比如,2007年,辽宁省劳动厅和省民政厅联合出台了《辽宁省婚庆礼仪师职业标准》,要求从事婚庆礼仪工作的人员要经过理论和技能资格考试,才能获得具有法律效力的职业资格证书。就这样,司仪正式成为了一个职业。



不仅婚礼司仪,主持人也必须持证上岗 / Tashi-Delek/Getty Creative / 视觉中国


不过,在大多数地区,这种上岗证花钱就能买。有证的不一定效果好,没证的上岗也没事儿。

于是,请司仪就像开盲盒,你永远不知道抽到的是隐藏款还是一颗大雷……

如果请到的是货真价实的“金牌司仪”,自然皆大欢喜;可现在,婚庆行业越来越成熟,市场规模直逼24万亿,婚庆公司却多且分散。各个公司号称“金牌”的司仪,比互联网号称“资深”的经理还多。

我能想到最浪漫的事,就是办一场“爆款”婚礼

婚礼现场的尴尬,也不全是来自司仪。这几年,年轻人对婚礼的要求越来越高,传统的婚庆司仪便显得格格不入。

美团发布的《后浪备婚行为大赏》显示,相较于传统婚礼追求排场,新一代备婚一族更看重婚宴品质,精品婚宴逐渐流行。



当代年轻人办婚礼,更加追求小而精 / 视觉中国


不再满足于“一条龙”式的婚庆服务,工作日躺平的社畜们,终于在自己的婚礼上拿出了干项目管理的劲头。

时间管理、风险控制、预算控制一个都不落,从化妆到摄影摄像都得亲自考察。世界上最伟大的爱,就是为你操办一场琐碎、复杂、取悦所有人的婚礼。

在小红书上,一位名为“小小小小小兔”的网友的个性化DIY稻田户外婚礼是这样的:

提前半年让公公婆婆在老家的土地上撒上草籽,只为成就一片草地;拜托婆婆提前一年种好棉花,剪下棉花头、晒干棉花杆,做成路引,再绑个棉花手捧花;让公公和老公用舅舅家拖来的木头搭主舞台和侧边木架,再缠上从废弃房子上扯下来的绿藤……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新人结婚选择户外草地婚礼 / 视觉中国


至于司仪?这位网友无奈地写道:我最不满意的就是司仪。

是的,当你想到一个举世无双、独一无二的婚礼,即使你有能力搞定一切,司仪也可能成为那个最不可控的因素,我命由他不由我。

有的司仪,一套主持词走四方。连德云社相声都开始创新,脱口秀都加上了吉他,婚礼的结束词还是那段熟悉的贯口,祝各位亲友一帆风顺、二龙腾飞,三阳开泰,四平八稳,并亲自送上一首《好日子》。



在婚礼上弹吉他也不是没有可能 / 视觉中国


或者碰见自认为浪漫的司仪,总喜欢用古诗词来串场,张口就是“在天愿做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愿得一人心,白首不相离”。如果台下坐着一个较真的中文系学生。她可能会想:您能举个吉利点的爱情故事吗?

不过想开点,人生嘛,美中不足的又不止一个司仪。

婚礼是给自己的,又不只是给自己的。如果只是为了交差或者让长辈开心,一个套路满满、充满网上段子的婚礼主持,也许就刚刚好。
阅读原文

文章来源: 留园 查看原文
https://www.6parknews.com/newspark/view.php?app=news&act=view&nid=510145
分享文章:
还没有评论
登录后发表评论
返回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