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制造业有多可怕?这些隐形冠军才是德意志精华

Lee观天下 0

德国是欧洲地区的老牌强国,人口不到8300万,GDP世界排名第4。

之所以能取得这样的成就,主要还是归功于德国高度发达的制造业,据不完全数据统计,严谨的德国人共创造了2300个享誉世界的名牌。

德国品牌矩阵

德国制造=品质的象征,直至今天都还是相当一部分国民内心的OS,德国的产品似乎更容易获得人们的亲睐。

比如我国曾经保有量最多的出租车车型就是出自德国大众产的“桑塔纳”和“捷达”,最根本的原因就是皮实、耐用、故障少;

而奔驰、宝马、奥迪、保时捷这类德国中高端汽车品牌,在汽车消费市场的影响力和竞争力,就更不用笔者再多作赘述了。

就连国货之光的华为手机,一样不能免俗地把德国徕卡认证的摄像头当作营销最大噱头。



但真正让人细思极恐的,还不是你看到或知道的这些德国大牌,而是德国还拥有全球数量最多的行业“隐形冠军”,这些企业的存在才是支撑“德意志战车”不断向前的最大动力!

01.德国,曾经欧洲地区制造业的“渣渣”

在展开前面话题之前,我们先来一起回顾下德国制造业的历史。

19世纪30年代的欧洲地区,英、法相继完成第一次工业革命后,此前一直处于农业社会的德国,才刚刚正式踏上工业革命的道路。

当时落后的德国,为在其他强国之间求得发展,另辟蹊径选择了“山寨”,技术靠剽窃,产品靠仿造。

长期以往,德国最终让自己喝到了自酿的苦酒,



著名的英国谢菲尔德刀剪餐具状告德国,成为了后续事件的导火索

1887年8月23日,英国议会通过了伤害不大、侮辱性极强的《商标法》修改条款,要求英国本土及其海外殖民地市场所有德国进口商品,必须标注“德国制造”,以区别于优质的“英国制造”。

就这样,“Made in Germany”一度成为了英、法、美等国人们眼中拙劣产品的代名词,这种令人感到尴尬的处境和今天“Made in China”是不是有异曲同工之处呢?



痛定思痛的德国人,并没有在山寨道路上再继续沉沦下去。

18世纪90年代,德国提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方针,开始大力促进应用科学的发展,并在全国人口过万的城市广泛兴建强制性技校,为工人培训熟练工作技能。

由于德国基础科学根基雄厚,再加上国家意识形态的觉醒,在随后的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德国同美国一道引领了“内燃机和电气化”时代的发展。

此时的“德国制造”早已在诸多领域超越了英国同类产品,走向了品质与创新的双重发展轨道。



图为二战德国井然有序的坦克制造工厂

02.德国,全球“隐形冠军”公司数量最多国家

什么是“隐形冠军”公司?

纵观全球,最有资格对这个概念名词作出解释的人,莫过于德国著名管理学家赫尔曼·西蒙,他长期致力于对世界范围内“隐形冠军”公司的观察与深入调查研究,其发表的有关刊物非常具有权威性。

1986年,赫尔曼·西蒙首次提出了“隐形冠军”这个全新概念,并列举了入门的三个标准条件:

a.它是同行业世界前三或者所在大洲第一名的企业,是市场上的领先者;




b.它的年收入少于50亿欧元,从全球的维度看,它是一个中型企业。因为世界500强企业最低的年收入是250亿美元,50亿欧元不足它的五分之一;




c.这些隐形冠军并不被大众所熟知。




(注意:有关隐形冠军的标准数据,随社会发展会有相应调整)



赫尔曼·西蒙

过去三十年里,赫尔曼·西蒙收集了全世界近3000家隐形冠军公司的数据,其中德国拥有1307家,以绝对数量优势位居全球第一。

而我国以68家数量位列全球第八,不仅落后日本,还大幅落后于德国,发展道路任重而道远。



这些隐形冠军公司的产品,可以细微到我们或许每天都在使用,却根本无法发现它的存在。

它可以是一个塑料瓶盖,德国百利盖就是这样一家以专门生产各类密封容器瓶盖的隐形冠军公司。

这家公司成立70多年以来,在全球共设有24家工厂,四大研发中心,自始至终就专做瓶盖、专研发瓶盖。

像油瓶的小拉手盖子、运动饮料的推拉盖、机油桶的拉伸油嘴等,都是德国百利盖的创造发明。



百利盖每年共销售900亿个瓶盖,平均售价不到1毛,但利润率非常可观。

并且,他们家只服务于高需求量客户,可口可乐、李锦记、长城、立邦涂料…都是它的合作伙伴。



百利盖公司,三角形+字母B就是他们家印在瓶盖内的LOGO,大家可以找找看

它也可以是一个螺丝钉,德国伍尔特公司全球80多个国家,超过400家分公司,核心业务就是生产销售螺丝螺母。

上至高精密的太空卫星,下至普通儿童玩具,他们家的螺丝覆盖领域之广泛,绝对超乎我们的想象。



它还可以是行李手推车,全球50%的机场都在用同一家德国公司的产品。

1928年创办的德国旺众公司是全球最大的购物和行李手推车生产商,产品远销世界100多个国家,是当之无愧的隐形冠军。



03.德国,真正具有“匠人精神”的国家

德国人对待工作的严谨,在外国人看来甚至有些刻板,但就是这样的德国企业历经百年却仍然具有强大生命力,是任何竞争对手不可忽视的力量。

德国“匠人精神”的由来,在笔者看来,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

一、保持专注,追求极致。

在德国,员工跳槽率是全球公认最低的国家之一,许多德国人几十年如一日都在专注从事一项工作,对企业忠诚度极高。

因此,德国人往往可以把一件看似平常的事情做到极致。



二、职业尊重和高额回报。

德国社会十分重视技术类职业,年轻人选择技校深造并不可耻,甚至于一些德国技工类学校的地位要高于普通的德国大学。

因此,德国公司招人也是秉承:合格的技能比文凭更重要。

有相关数据显示,德国从事专门技能工作的“蓝领”阶层,年薪普遍要高于大学毕业的“白领”阶层,达到了35000欧元左右。



写在最后:

常有人把“中国制造”跟德国进行比较,实际上中、德在制造业发展历史上确有相同的经历,中国制造业已度过那个羞涩的年代,进行行业再升级势在必行。我们在保持乐观的态度下,同样必须正视与国外制造业强国的差距。中国人勤劳,擅长学习,如果能汲取他人的先进经验为我所用,相信我们的道路会越走越宽! 阅读原文

文章来源: 留园 查看原文
https://www.6parknews.com/newspark/view.php?app=news&act=view&nid=477189
分享文章:
还没有评论
登录后发表评论
返回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