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默克尔通话 补救中欧关系?传递什么信号?(图)

德国之声 0

在中欧关系因涉及人权问题的相互制裁急转直下后,本周三(4月7日)中国领导人习近平与德国总理默克尔通电话。这一接触传达了怎样的信号?

中国与欧盟的关系陷入低谷之际,习近平与欧盟最重要成员德国的政府总理通话,在分析人士看来,是在向外界传达一个信息:双方不希望关系继续下行。

3月22日,欧盟、英、美、加拿大同时宣布对侵犯新疆少数族群人权的多名中方责任官员实施制裁。这是1989年天安门事件以来,欧盟首次就人权问题制裁中国。北京也立即宣布了反制裁,涉及包括学者、智库及欧盟议会议员在内的欧盟实体和个人。

德国波恩大学全球研究中心教授、政治学者辜学武看来,这是双边关系的一个“戏剧性变化”,因为就在此前不久,欧盟刚刚公布了中欧全面投资协议的文本,而该协议是双方经过长年的谈判达成的,尤其对欧盟政治具有重要意义。

欧中关系因相互制裁陷入僵局,是此次习近平与默克尔通话的背景。而选择目前时间点,辜学武认为还有另一个因素:默克尔今年秋天大选后即将退出政坛。他举例说,2011年开始的德中政府级磋商已举行了5轮,今年计划进行的新一轮对话,德方不想推的太迟。


默克尔与中国总理李克强在柏林出席2018年7月的第5次德中政府磋商

据新华社报道,默克尔在与习近平通话时表示,德方愿同中方一道筹备好新一轮德中政府磋商。德国《时代周报》援引未经证实的消息称,磋商将于4月底举行。

排除谁 的“干扰”?

舆论分析认为,默克尔和习近平希望对急剧下滑的中欧关系做一些补救、平衡。从有关通话的报道看,双方似乎希望突出合作交往方面的积极前景。德国表示希望尽快恢复人员往来,在抗疫、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等领域加强交流合作。

一种分析认为,中国领导人希望通过默克尔在欧盟的影响力,寻求改善关系的可能性。辜学武指出,欧中关系发展中,默克尔向来扮演着推手角色,这与她执政的务实风格、理念不无关系。另外鉴于德国在欧盟内主导性的政治和经济地位,这一解读也是顺理成章的。

习近平在通话中强调,中欧关系发展应“相互尊重,排除干扰”,“中国发展对欧盟是机遇,希望欧盟独立作出正确判断,真正实现战略自主。”在北京看来,欧盟不应该受到美国的“干扰”。

但政治学者辜学武指出,中方忽略了一个重要的事实:即在对新疆政策的制裁问题上,布鲁塞尔在时间上或与美国进行了协调,但在内容上,欧盟可以说是“义无反顾,而且社会支持度非常高”。德国和欧洲社会认为,在新疆发生的事情与他们的价值观格格不入。因此做出制裁决定是出于自觉和信念,并不是受到美国的“干扰”。

落差与现实

默克尔在与习近平通话时表示,欧方在对外关系方面坚持自主。中国官媒引述她的话说,当今世界面临很多问题和挑战,更加需要德中、欧中合作应对。柏林政府发言人周三则表示,默克尔强调了对话在双边关系所有领域中的重要性,在双方存在分歧的议题上也不例外。

欧盟新的对华战略对中国的定位是一个“矛盾综合体”:既是合作伙伴,例如在经贸、环保、多边协作领域;又是价值观和政治体制上的竞争对手。

辜学武认为,北京尚未完全接受这一思路,仍在强调中欧不是竞争对手或敌手,而是全方位的战略合作伙伴,“双方的认同仍有落差”。但他相信中国会逐步接受这一既成事实——经济的合作、意识形态领域的对抗,政治和资本体制的竞争,三个板块平行存在,互不干扰。“因为这对大家都合适,双方都不愿因为有竞争而放弃合作,或者为合作而回避各自的价值观之间的距离。“ 阅读原文

文章来源: 留园 查看原文
https://www.6parknews.com/newspark/view.php?app=news&act=view&nid=476976
分享文章:
还没有评论
登录后发表评论
返回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