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犯罪、校园暴力、虐杀…坏小孩到底能有多坏?(图)

北戴河桃罐头厂电影修士会 0

大家最近听说过成都华侨城小区"13岁男孩对多名女童及男童实施猥亵"的新闻吗?

我都傻了。

不知道各位有没有这样一个感觉,近几年犯罪越来越低龄化了。









图源网络

上一次引起全民大规模讨论少年儿童犯罪的,还是去年的热播剧《隐秘的角落》,网剧还是经过美化的,原著里的仨小孩那叫一个坏啊,电视剧里简直是加了八倍美颜柔焦滤镜。

有人觉得能写出兰州拉面般眼泪的紫金陈果然就离谱,那是小孩能做出来的事吗?可别把成年人身上那点儿坏心思往孩子身上安了,尽瞎扯!



原著中的朱晶晶坠楼事件更加黑暗

但你要是点开最近的新闻,随便在社会分类里划拉划拉,你会发现现实世界的小孩可比书里恐怖多了。

#13岁男孩碎尸6岁小孩#,#15岁女生藏尸母亲遗体#,#12岁男孩弑母微笑指认现场#......





不展开具体描述,光看着这些标题就问你怕了吗?

有些人可能会疑问,我已经都二三十岁了,至今连块生肉都不敢摸,看个杀鸡放血都得捂眼睛,别说杀人了,血腥点的恐怖片我都不敢看。这些小孩小小年纪咋能有这么狠的心呢?



所以到底是先天的罪恶基因导致,还是后天的环境因素影响?恶童到底是怎样诞生的?



东北伤痕文学作家郑执的一部关于青少年犯罪的小说《生吞》里有一句话:孩童的恶是纯粹的恶,成人的善是复杂的善。

这是何意?

常言道:未成年犯罪,自己本身多半是不计较犯罪成本的。

因为社畜再恨天杀的老板,想在经过老板办公室门口偷偷比个世界友好手势咒骂一句的时候,还得思量两下,万一真的惹到了门口神明,动了自己的仕途运怎么办,或是不小心被爱管闲事的同事看到,告状怎么办......

人在成长道路上学到的道德礼仪、法律常识其实也在一定程度上抑制着恶的无序繁殖。

但小孩要是有了想整人的心,那可是不掺杂其他顾虑的。讨厌他,所以让他消失,OK,因果成立,说干就干!

英国就有一部短片《羁押》,完全印证了这一结论。

本片根据真实事件詹姆斯·巴杰尔谋杀案改编,讲述了两个10岁男孩虐杀2岁男童的故事。



1993年2月,年仅两岁的詹姆斯·布尔格在失踪几天后,被发现意外死亡在铁轨上,尸体因被火车碾压而残缺不全,且身体多处受伤。



受害者詹姆斯·布尔格

后来经过警方调查,发现凶手竟然是年仅10岁罗伯特·汤姆森和乔恩·维纳布尔斯。



原案件凶手与演员对比照

他们在几天前从一间肉店前拐走了2岁的詹姆斯·布尔格,并在沿着利兹-利物浦运河的途中对受惊而哭闹的詹姆斯进行打骂,恐吓会将他推入河中。



后来两人将詹姆斯带到沃顿小镇上废弃的沃顿安菲尔德火车站的铁轨旁,朝詹姆斯的脸上身上扔砖头,搬起重达10公斤的铁轨用鱼尾板砸他的头部,在他脸上和左眼里涂抹蓝色涂料,让他吃掉电池,并脱掉了他的鞋、袜、长裤及内裤,性虐他的生殖器,还将电池塞入他的肛门。

最终将詹姆斯虐待致死。

发现詹姆斯死亡后,两人把詹姆斯的尸体放上铁轨,将詹姆斯的头部埋入道碴碎石中,试图利用火车碾过来制造事故假象。两人离开后,尸体被一列火车轧成两截。



警方在调查时发现,詹姆斯身上并无一处是致命伤,说明他并不是在某刻突然死亡,而是被慢慢折磨致死的。

已经用文字描述出来的虐待手段已让心智正常的人毛骨悚然,而更多的虐杀细节则因为太令人发指而被封禁,除了当事人和开庭当天的警方无其他人知晓。

在被问及为什么要这样做时,两个男孩并说不出具体原因(新闻报道说是单纯的想捉弄别人),但他们在审讯时所表现出假装的惊恐,哭泣,崩溃,谎言...全都说明了他们知道这件事是错的,但是他们还是做了,并且在想办法为此做着掩饰。



这已经不能用“坏”这个字来概括的了,而是极度的恶。

而很多人忽略了一点是,孩童在日常生活中积累了一些不易引人注意的坏,逐渐将其酿成了恶果。

那些乱扔鞭炮的小孩,那些破坏公共设施的熊孩子,那些仗着年龄和父母的溺爱肆无忌惮行恶的"他只是个孩子"们...







这还只是小问题。就现在,马上想想,在14周岁即将到来的时候,自己有没有开过玩笑称要赶紧去杀个人放个火啥的?有没有想赶紧踩着年龄的底线干点儿坏事?有没有觉得非得做点坏事,不然就来不及了?

哪怕还是个法盲,但我们在那个年龄都清晰知道,撇开了孩子身份,年龄界限的保护,我们就得为自己的行为承担作恶的后果,而孩童则有未成年人保护法作为屏障。



新闻中多起犯罪事件,也都是所谓的临界儿童所做的,他们敢在法律的边缘乱蹦乱跳,因为知道抓不着管不到,就算是轻易能让他们不玩游戏,不看电视的大人,也管不了他们杀人行凶。

所以由于詹姆斯·巴杰尔一案,在1998年,英国曾一度取消了10岁到14岁儿童的"无犯罪能力假定",也就是说,在更普遍的地区,未满14岁,杀人不犯法。

而就在今年,中国有提案建议将未成年犯罪年龄下调至12岁。但在很多网友看来,这并不能解决实质性的问题。



《论语》认为“人之初 ,性本善”,而荀子主张的“人性本恶”则与之相悖。

荀子认为人性是:“生之所以然者谓之性”,意思是说性是不需要后天学习的自然本能,是人生来就具有的原始属性。

想想自己小时候,敢火烧蚂蚁蝇虫,甚至敢有意识或者无意识的虐杀小动物,但到了成年,反而对这些事产生了恐惧,有了行为上的忌惮。

恶童的产生首先当然是其本身就具有反社会人格。



虽然影视剧中极其喜欢美化甚至神化这种人格,把他们描述的十分带感,剪辑角色最带感的镜头,配上节奏感强的BGM做成视频。一下子让这种人成了神,仿佛是这个世界上另一种意义的清道夫。

可事实上那都是根植在基因里的恶。

比如电影《坏种》中的小女孩,她能在同学坠崖、老师出车祸、保姆被烧死的时候依旧保持处变不惊漠视一切的态度。人挡杀人,佛挡杀佛,就是他们面对一切的态度。



《坏种》原本的英文名是“The Bad Seed”,取自《马太福音》:

耶稣又设个比喻对他们说,天国好像人撒好种在田里。那撒好种的,就是人才,田地,就是世界。好种,就是天国之子。稗子,就是那恶者之子。

作为一种基因缺陷造成的疾病,这是根植在骨子里的恶,因为很难与正常人共情而通过伤害别人来满足自身情感刺激,这是相当可怕的。尤其在孩童身份的掩护下,这种恶显得尤为赤裸。

韩剧《窥探》就在是否应该留住已经检测出有反社会人格的胎儿这一问题进行了讨论。



何为人道?是留下存在病根的胚胎,让他们诞生然后再人为感化,还是不为了不确定的感化几率,直接断绝这种基因的延续呢?



可是,不管选择了什么,就算把恶扼杀在胚胎,就能杜绝一切罪恶的来源吗?

当然不是,还有一种,就是没由来的恶。

他们没有反社会人格高超的智商,也不存在杀人是为了满足某种情感的欲望。甚至在罪行披露后,还会像正常孩子一样,会恐惧,会哭喊,会撒谎博得同情,他们假装忏悔,他们渴求原谅与同情,可他们却并不认为自己做错了什么。

比如校园暴力事件,一种青少年作恶的群体性行为。这是聚集恶意的最大化,是一场对受害者来说,长久的持续不断的暗无天日的暴风雪夜。



河南的妈妈发现女儿眼中有塞入的小纸片,6名高二女生持刀威逼5名学妹脱光衣服集体猥亵...

在成年人还只敢网上口嗨,充其量用键盘当武器的时候,十几岁的孩子们早就掌握了让一个人彻底社会性死亡的方法。比如荡妇羞辱,比如造黄谣,比如使用暴力,比如逼死ta,让他彻底从这个世界上消失。



网络上那些满口喷脏的未成年粉丝,是否也是这些暴力背后的预备役呢?

其实这些后天性恶童诞生的背后,家庭因素依旧是不可忽视的最重要因素。

在事后,媒体调查了《羁押》中的两个未成年罪犯,发现乔恩生活在一个破裂的家庭中,他的兄妹患有智力发育障碍,自己则经常受到冷落,缺乏正常的家庭教育。罗伯特生长在一个“老欺少、大欺小”的大家庭中,欺负比自己弱小的人在他看来是理所应当的。



一般恶性少年犯的背后,通常也是有着残破不堪的家庭关系。失败的父亲,堕落的母亲,未经考试所成为的父母子女纽带,是一代又一代人悲剧的遗传。



对于这种后天的恶,🍑想说的是,就算我们不能改变,起码要做到正确的引导。



毕竟孩子的心,是最容易感受到爱,也最容易滋生着恶的地方。 阅读原文

文章来源: 留园 查看原文 留园原文
https://www.6parknews.com/newspark/view.php?app=news&act=view&nid=474137
分享文章:
还没有评论
登录后发表评论
返回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