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维:除了“大撒钱” 中国援助非洲还能做什么(图)

多维新闻 0



2016年10月3日,在埃塞俄比亚首都亚的斯亚贝巴附近,一列试运行列车在中国企业建设的亚吉铁路上行驶。(新华社)


遥远的非洲大陆,对于大多数中国人来说是陌生的,“殖民地”、“贫穷”可能就是全部的印象。中国从建国开始,便一直重视这块亟待开发的处女地,随着国家实力的增长,尤其是在“一带一路”倡议的框架下,中国的资源和投资不断涌入非洲。浙江师范大学非洲研究院特聘顾问、人大重阳研究员周戎在接受多维新闻专访时详解了中国对非战略的变化过程,指出中国援非与西方发达国家援非的不同之处。

多维:中国的非洲战略经历了怎样的变化?

周戎:中国在非洲实际上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一开始中国在非洲的重点是加纳,加纳1957年独立,后来发生了军事政变,加纳国父恩克鲁玛被推翻。之后非洲又出现了三个重要国家,几内亚、马里和刚果,当时的几内亚总统是非常有名的塞古杜尔,马里总统是莫迪博·凯塔,刚果总统是马桑巴·代巴,这三位总统常访问中国,与中国的周恩来总理关系很好。

中国的文革初期,马里也发生了军事政变,刚果又搞了几次革命,只有几内亚一直维系着与中国的关系。于是中国又选择了两个重要国家,那就是坦桑尼亚和赞比亚。

可以看出,中国在非洲的重点出现了两次位移,从加纳到“几马刚”再到“坦赞”。70年代以后,中国的非洲外交开始了一边倒,以美苏划线,中国与非洲亲美的国家关系越来越好,亲苏的非洲国家与中国关系也越来越冷淡。

70年代到80年代,由于反苏这一条线,中国几乎与所有亲美的非洲国家都建立了外交关系,唯一到现在还没有建立关系的就是斯威士兰,现在改名为伊斯瓦蒂尼。

过去中国给非洲提供援助,主要希望能在政治上得到它们的支持,50年前,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时候,非洲的票占了40%,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后来中国的对非政策,渐渐转向实用主义,所以与阿尔及利亚、尼日利亚以及安哥拉等过建立了良好的关系。

中国援非项目↓











习近平担任总书记和国家领导人之后,中国对非洲的外交战略方向出现了很大的调整,强调在“一带一路”倡议下的互联互通,中国和非洲人民实现共同富裕,在这一点上,中国也取得了非常不错的成绩。

亚吉铁路、亚的斯亚贝巴和吉布提的铁路、蒙毕铁路、内马铁路以及尼日利亚的沿海铁路都是中国企业承建的工程,可以说,中国在非洲大陆上做了很多实事。

多维:可以看出,中国自从毛泽东周恩来时代以来就非常重视中非关系,而且每个时代都有不同的特点。西方视角下,毛泽东周恩来时代,中国的非洲战略以输出革命为主,基本上无偿援助非洲,邓小平时代之后则逐渐由无偿变有偿,到今天习近平时代则更强调平等贸易。如何解读不同阶段中国在对非关系上的特点?



毛邓习时代,中非军事合作基调不同。(Reuters)

周戎:输出革命确实是西方国家的观点,首先,毛泽东周恩来时代,中国向非洲提供政治支持为主,经济援助为辅的大政方针,不是输出革命,而是支援第三世界国家争取民族独立的解放斗争。因为中国并没有要求受援助国家接受中国的社会主义制度。

第二,邓小平时代的对非政策一直延续到习近平担任国家领导人之前。中国由原来不惜代价,全力政治支持的非洲政策逐渐转变为互惠互利的政策。中国援助非洲的同时也是在帮助自己,邓小平时代中国根据自身国力,向非洲提供援助,这时候中国在非洲的贸易逐渐扩大。

习近平时代和邓小平时代最大差别在于引入了共同发展,实现互联互通。中国要发展,非洲也要发展,中国真心实意希望非洲人民过上好日子,中国的利益也要扩大到整个非洲大陆,建立非洲命运共同体,人类命运共同体。但中国不是要在非洲提倡中国的社会主义制度或者宣传中国的意识形态,实际上中国对非洲的援助是在提供一种公共产品。

回顾这三个时代,都有各自明显的特征,毛泽东周恩来时代,认定的国际形势是战斗和革命,邓小平时代则是和平与发展,习近平时代同样如此,不过增添了很多新内容。


习近平时代中国的综合国力不可同日而语,毛泽东时代中国刚建国不久,美国的人均收入有9,000美元,中国只有150美元,所以当时在政治上要求就高一些,邓小平时代重心在改革开放,还顾不上非洲,对非援助主题在于互惠。中国现在是第二大经济体,与第一大经济体美国的实力差距也不断缩小。

在这种情况下,中国做了根据自身国力变化做了一些事情,有实力援助非洲,促进非洲发展,在道德上,中国就站在了较高的位置。

所以,中国目前向非洲提供援助,非洲国家更容易接受,过去中国是世界革命的中心,现在中国是最有活力的经济体。比起过去意识形态色彩较重的时代,现在中国更强调共同富裕,超越了制度的差别。

三大力量博弈 中国如何一步步深入非洲



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已成为中非扩大合作的新动力。在中方资金、技术、人员的大力支持下,非洲国家基础设施建设蓬勃发展。这是正在建设中的坦桑尼亚达累斯萨拉姆的乌本戈立交桥项目,由中土集团东非有限公司承建。该项目于2017年3月奠基,目前施工进度已接近80%,预计年内竣工通车。(新华社)


近日,中国石家庄为非洲培养将军的消息引发热议,也引发了关于“中国加强在非洲军事存在”的讨论。人们深入了解才发现,中国与非洲大陆的渊源早已有之,历经时代和主题的变化,当下中国在非洲的投入越来越大,为了探讨中国对非外交的前世今生,多维新闻专访了浙江师范大学非洲研究院特聘顾问、人大重阳研究员周戎。

多维:最近,中国石家庄为非洲培养将军的话题引发关注。以石家庄陆军指挥学院、中国国防大学为代表的一批中国军事院校,在过去数十年中,为非洲多国培养了大批军事人才。此外,中国自建国以来,在非洲投入了大量的人力财力和维和力量,2017年还建立了“中国人民解放军驻吉布提保障基地”,这是中国首个海外军事基地,也被西方媒体解读为,中国增强海外军事存在。对此你怎么看?中国为何如此重视非洲?

周戎:美国、英国、法国、日本都在吉布提设有军事基地,日本在法理上不能有海外军事基地,所以日本的军事基地与中国类似,都是后勤保障型的。除此之外,土耳其和阿联酋也都在非洲建立了军事设施,土耳其是在摩加迪沙,阿联酋是在厄立特里亚。

英国在肯尼亚有大型军事基地,法国在西非洲,所有的前法属殖民地都有大量驻军,比如马里、尼日尔和乍得。中国在非洲没有常驻作战部队,只有军事设施,而且主要是为了保障后勤,所以并不能说中国在非洲有军事存在。

中国在吉布提的基地↓












第二,中国解放军各个军事院校中,无论是石家庄军校还是南京陆军学校,都有大量非洲学员,并不是最近才有,至少已经有了50年以上的历史。中国的军事院校确实为非洲培养了许多人才,包括埃塞俄比亚前总统、吉布提前总统古莱德在内,他们都在受过中国军事院校的教育,但这并不能成为中国加强在非洲军事存在的一个证据。

毛泽东周恩来时代,中国实行支援第三世界人民解放斗争的政策,比如莫桑比克民族解放阵线、安哥拉民族解放阵线等等。后面也出现过,毕业于同一所中国军事院校的学员成为交战双方的事情,如南苏丹和北苏丹打仗的时候,就被戏称为石家庄陆军学校的学员“打群架”。

中国对这些非洲学员提供军事培训和教育,与西方国家的培训有本质区别。中国并不要求这些学员毕业之后有亲中立场,为中国说话,也没有要求他们回国后接受中国的所谓军事顾问指导。而西方国家培养外国学员的目的就是为了培养亲西方势力,维护西方的利益,中国没有这样的要求,中国的教官与非洲学员之间的关系是平等的。

非洲学员在中国学习,是不是最后回国都会成为将军?也不一定,要看他们所在国政府或者军队的高级将领能否接纳他们,以及该国本身对中国的友好程度。

所谓军事存在的一个重要指征就是,是否有常驻作战的军事人员,显然中国并没有。中国确实在非洲的投入了大量的维和力量,中国也是联合国常任理事国中参加维和行动最多的国家。但是中国不是为了彰显自身的军事力量,而是执行联合国的维和任务。

相对来说,西方国家一开始也参加了维和行动,英法都是单独执行任务,美国后来干脆没有这方面的动作了,很少听到美国维和部队官兵的消息。除中国外,维和力量主要还是由非洲国家如尼日利亚、亚洲国家如巴基斯坦和马来西亚等国贡献的。

中国维和步兵营↓












从维和的意义看,中国在非洲的行动由联合国管理,并不接受任何来自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部的命令,这一点应该着重指出。再说实际情况,中国要求维和官兵首先服从联合国维和部队指挥部的领导,同时也保留自己的特色,比如帮助当地民众解决一些实际困难,甚至提供粮食救济和药品援助,这些并不在联合国的要求之内。中国解放军把成立以来建军为民的传统带到了维和任务当中,这是刻在解放军基因中的东西。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为当地人民做一些事情,与解放军在国内为民众做的事情一样,没有区别,也不是为了谋求所谓的政治资本。

中国在吉布提的后勤补给基地完全是为了保障中国在红海、地中海以及亚丁湾的航运安全,因为这一块地方,历来海盗猖獗,中国在其他地方就没有设立基地,不像法国,几乎可以在整个西非看到法国军人的足迹。

多维: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西方国家逐渐减少了对非洲的援助,接下来的几十年,非洲在全球化的过程中逐渐被边缘化。尽管如此,西方世界也一直将非洲视为势力范围,对于中国进入非洲颇有忌惮。在你的观察中,当下的非洲有哪些主要力量的博弈?

周戎:放眼全球,美、英、法、日、欧都与非洲有双向互动平台。法国和非洲有法非首脑会议,日本长期有非洲援助计划,此外还有中、印、俄等等。



2012年中非共和国爆发内战之后,政局一直动荡不安,进入2021年初,武装组织在中非外省地区频频制造袭击。图为2021年2月13日,逃离班加苏的难民在庇护所的村庄里等待食物分发,据联合国救济工作人员说,自12月中旬以来,中非共和国估计有24万人流离失所。 (美联社)


值得注意的是,还有一些中东国家,如土耳其和伊朗。由于伊朗的综合国力较小,所以伊朗和非洲之间的援助平台名存实亡,但是土耳其并没有,首先土耳其的发展程度超过伊朗,土耳其在整个北非和东非之中,都有强大的势力。很难界定土耳其是发展中国家还是发达国家,目前土耳其的人均GDP低于中国,但它在1994年的时候已经超过了2,000美元,不过之后一直在中等收入陷阱徘徊。土耳其自从埃尔多安上台以来,国际影响力不断增加,虽然受到了孤立和打压,但其影响力并没有削弱。


可以看出,非洲不仅有中国和西方国家的博弈,还有西方国家和中东国家的博弈,同时还可能出现中东国家和中国的合作与摩擦。非洲不只有两股势力,而是三股势力。中东国家又分为两方,卡塔尔和土耳其一方,沙特和阿联酋是一方。它们都在向非洲尤其是东非和北非这些靠近伊斯兰世界的国家渗透。

尼日利亚虽然是非洲人口最多,经济实力最强的国家,但由于国内还有问题没有解决,它也不是纯粹的伊斯兰国家,所以在非洲的影响力也有限。综上,在非洲英法是传统势力,美国是新兴势力,此外还存在中东两大阵营,这大概是非洲的一个全景 阅读原文

文章来源: 留园 查看原文
https://www.6parknews.com/newspark/view.php?app=news&act=view&nid=474104
分享文章:
还没有评论
登录后发表评论
返回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