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鲁24岁中国博士突然身亡 生前还在关注耶鲁枪杀案

北美留学生日报 0

近日,耶鲁大学的环境学院院长Dean在学校网站发出了一封信。

亲爱的耶鲁成员们:

在星期五晚上,我们接到了一个非常令人遗憾的消息,我们的成员廖漠琛(Mochen Liao)去世了。

漠琛是一名一年级博士生,生前与姚媛博士(音:Yuan Yao)一起工作。

我们尚未收到体检师提供的死亡原因报告,但目前看来,是自然原因(Natural causes)所致。





据悉,廖漠琛今年24岁,是湖南娄底市人,1996年出生,本科毕业于华南理工大学的应用化学系,随后到北卡罗来纳州立大学(NC State University)攻读研究生,专业是森林生物材料,在机器学习方面颇有研究。

2020年7月份,廖漠琛硕士毕业;秋季,他进入耶鲁大学就读,成为该校的环境学院的博士生。

从廖同学的领英网简历可以看出,他是出类拔萃的尖子生,本硕都以绩点近乎满分毕业,还获得不少杰出奖项。



和他一起工作的姚媛导师,曾经发文祝贺他获得学生海报比赛一等奖。







谁曾想,刚来到梦校,读博还未满一年,就匆匆离开了人世,令认识他的人万分心痛。

3月11日晚,学校为廖漠琛举行了追悼会和守夜活动,同时建立了虚拟悼念墙,所有人都可以在线表达对漠琛的怀念。

截止现在,悼念墙已经开满了鲜花;

熟人回忆自己和廖漠的点点滴滴,陌生人也留下自己的祝福;

高中同学听闻也赶过来,细数印象中的漠琛。



耶鲁为廖漠琛创办的线上悼念

一位印度学生留言说,去年,他和漠琛在内的小组每周都要举行“工业生态学”的远程会议。由于双方在不同的国家,有十多个小时的时差。漠琛愿意照顾对方,调整自己的时间,一大早就爬起来开会,没有怨言。

“虽然他知识渊博,但他十分乐意听取别人的意见。一月下旬,在我离开耶鲁的纽黑文校区的时候,他还主动提出,如果我遇到了什么问题,可以问他。这份热情让我很感动!”

一位老师留言说,漠琛的勤奋程度让他印象深刻。今年春季有一次上课恰逢暴风雨,学校停电,漠琛就到车里去给手机充电,坚持上课。

“他认为,无论在什么时候都要上课,这就是世上最自然的事情。” 这位老师说道。

他还留下了罗伯特·弗罗斯特(Robert Frost)写的一首小诗,有感而发地说:“漠琛就像自然中的黄金之美,却过早地逝去。大概,没有什么黄金可以留下吧。”

一位高中同学发长文,回忆他们的学习和住宿生活,表示同学都无比钦佩漠琛的自律,晚上熄灯了还在浴室坚持读书。

“天妒英才!” 他不敢相信,上天为什么嫉妒这么拼搏的人?

“琛哥,永远怀念你!” 另一位高中同学说。

大量的生活照,集体照在悼念墙上被po出。

身边人就这样走了,再看彼时那些美好时光,令人潸然泪下!



耶鲁同学整理的生活照

在《耶鲁大学新闻报》的采访中,漠琛的父亲廖丰初(音)说:“他真的很真诚,善良,乐于助人,和朋友相处得很好。”

在他的父亲眼中,除了学习,他有众多兴趣爱好,文学,历史,跆拳道,羽毛球,乒乓球,还是一名出色的游泳运动员。

很久以前,在一封给父亲的邮件中,他兴致勃勃地告诉父亲,自己想成为一名科学家,造福人类。

“我现在离这个梦想还很远,但我会一步步努力到达那里;通过现在的工作,让自己不断提升……”

他的母亲表示,漠琛的专业领域覆盖了哲学和计算机科学,在人文和科技方面都才华横溢;他的性格沉着冷静,富有同理心,从小就喜欢照顾人。







图源:Yale News(左为廖漠琛,廖父供图)

漠琛的导师姚媛更是懵了,至今无法相信,那个脸上总是挂着微笑的好奇男孩儿就此长别;

她表示,从一开遇到漠琛就相信,“他一定会成为杰出的学者和研究人员”。

廖漠琛去世后,他的新论文正式发表;

“可惜的是,他永远也没机会见到了。”

“他的逝去,不仅是耶鲁的损失,也是全世界的损失。”

他留下的最后足迹,就是点赞了有关耶鲁华裔研究生蒋凯文被枪杀案的报道。



学术上他是一个优秀的人才,生活中也是一个普通的留学生,就像你我一样,关注着外国的社会突发新闻,精心打造着自己的小日子,苦中作乐。

就在耶鲁收到廖漠琛去世消息的同一天,身在乔治亚州埃莫里大学(Emory)的中国留学生张一得也被学校通告“意外去世”,原因至今不明。

张一得的单亲爸爸为了养育他,做出过很大牺牲;辞去高薪工作,卖房子,到乡下种菜、养动物谋生,有时要接受邻里乡亲的接济,才能给他交上学费;

自己吃了很多苦,却把张一得培养成一个发光发亮的高材生。

而今考入名校,张一得前途无量,父亲的生活也会随之变得更好;

谁知,网课结束后,他刚返回美国学校,就出现了这等悲剧。

一下子,什么都没有了。

他们去世的原因没有定论,也许是身体健康问题,也许是心理问题,也许是遭遇意外……

无论如何,都给家庭带来了无可挽救的伤痛和空缺。



近年来,留学生死亡事件频发;

迄今为止,我们所听过的原因明确的事件,大多是由心理问题引起的的。

就前几天,一名在意大利学美术的中国留学生在住处烧炭制造一氧化碳自杀;同学称,他最近情绪不太好,看着比较沮丧。

这位同学很可能是因为疫情的原因,抑郁了。



2019年6月,在弗罗里达大学读博的中国留学生陈慧祥在办公室上吊自杀,在遗书中称是导师的问题,导师故意让他的论文造假,不顾他的名誉大肆宣传;

陈慧祥和导师讲理无果,感觉走投无路,“不如死了好”,遂自刎;



2019年2月,斯坦福大学的26岁材料工程博士生王某自杀;

他一路从中科院物理系杀进斯坦福,按理说学习能力不是问题;

死因没有公布,但“过来人”们都猜,估计不出意外的话,就是毕业的压力造成的。





2018年,美国犹他州大学博士唐晓琳从旧金山的金门大桥一跃而下,跳海自杀,原因是导师故意拖延她的毕业日期。



2017年,年仅20岁的大二留学生刘微微在美国宿舍自杀,遗书里写“世界是美好的,但我却是个懦弱的胆小鬼。”





刘微微的追悼会

大家都很震惊,因为刘微微平日非常乐观开朗,爱笑,看着绝对是最不可能自杀的那一类人。

再次证明了,留学生的心理压力,藏得很深;表面上看不出来,精神也不错,但心理可能早已经崩溃。

成绩不太好的人,感觉愧对父母,愧对自己,走不出表现力的泥潭;

成绩特别好的人,在名校照样被碾压,整天想着怎么能更好;

成绩拔尖的人,在社交和个人魅力上可能又没有自信了……

斯坦福的留学生就曾发文讲述自己的痛苦经历,在名校,你受到的不仅是天赋上的压力,还有家庭背景的碾压;

比如,比尔盖茨的女儿在斯坦福就读。她要的不是成绩,也不是文凭,社交上混得怎样,也不是问题。

人家的路早就设计好了,不用拼搏竞争。



所以,在名校的环境里,你开阔了视野,人际关系四通八达,却不得不承认,机会越大,压力也就越大,感觉自己的不足之处就越多。

斯坦福学生把这种“表面平静如水,脚下拼命赶路”叫做“鸭子综合症”:



事实是,无论自身已有多优秀,每个人盯准的都是自己的缺点;

“我要是……就好了”

每一个细小的质疑,每一个对自己的要求,都有可能滔滔不绝地发展,直至成为心理问题。

停不下来。

极端行为乍一看是极端,但背后隐藏着日复一日的累积,到时候那就是水到渠成的事儿了……

“鸭子”最致命的部分不是水面以上的开阔晴朗,而是水面以下不为人知的一块。



一句老话有必要说:身体是革命的本钱。

希望海外留学生,能够在赶路的同时,对自己更有爱心和耐心,学会爱护自己;

在遇到问题时,不要自闭,多和亲人朋友交流,或者找方式发泄出来;身体健康出现问题也不要拖,立即就医。

很多事情,如果你不为自己做,没人会帮你想到。

希望所有留学生能健健康康! 阅读原文

文章来源: 留园 查看原文
https://www.6parknews.com/newspark/view.php?app=news&act=view&nid=473140
分享文章:
还没有评论
登录后发表评论
返回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