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登印太战略:“亚洲通”进入美国安全和外交决策圈

BBC 0


拜登的印太政策强调广泛结盟对付中国挑战。

拜登就任总统后,资深"亚洲通"进入美国政府的安全、外交决策圈。分析人士猜测,这是否暗示拜登政府对中国、朝鲜政策可能出现转变?

2月初,拜登在五角大楼宣布要重新审核在亚太地区遏制中国的军事政策,表示这将有利于“制定处理中国相关问题的正确路径”。

拜登说,制定中国政策需要政府各部门共同努力,国会两党合作,以及巩固联盟和伙伴关系,“这样才能应对中国的挑战,确保美国人民在未来的竞争中获胜。”

媒体分析注意到,聚焦亚洲似乎是拜登政府同特朗普政府少有的几个政策共同点。

美国《防务新闻》报道还说,拜登表示要采取所谓“整体政府”方式。举措包括任命库尔特•坎贝尔(Kurt Campbell)在白宫协调亚洲政策的职务。

“转向亚洲”

坎贝尔出任国家安全委员会中“印太事务”负责人。他和拜登政府的新国家安全顾问杰克•沙利文(Jake Sullivan)是奥巴马政府时期希拉里领导下的国务院的老同事。

分析人士认为,坎贝尔的任命或许也是华盛顿向其亚洲盟友发出的一个信号:美国重返亚太地区。




2012年中国官方媒体就说坎贝尔是当时美国“转向亚洲”战略重心转移的主要设计者。

早在2012年,中国曾形容坎贝尔是当时美国“转向亚洲”战略重心转移的主要设计者。坎贝尔当时担任美国国务院负责东亚和太平洋事务的助理国务卿,新华社的报道将他列入当时影响美国外交政策的关键人物名单。

美国战略中心向亚洲再平衡实行了10年后,现在,该政策的主要发起人坎贝尔进入白宫安全和外交政策制定核心。

美国外交问题评论员蒂姆•施洛克(Tim Shorrock)最近在《国家》杂志上评论说,坎贝尔的职业外交官和游说活动生涯都与他对亚洲冷战的态度分不开,他在理念上是中国的反对者。

在此次出任印太事务负责人之前,坎贝尔曾经多次敦促美国和盟友携手抗衡中国。

2019年,他和沙利文曾经撰写题为《没有灾难的竞争》的文章,称美国既可以挑战中国、也可以与中国共存。但文章也强调,为了有效地与中国竞争,美国的战略必须“从其盟友开始”。

美日联盟

施洛克认为,坎贝尔是美国政府中最亲日的官员之一,他还说,坎贝尔把支持日本及其右翼执政的自民党当作美国在亚洲结盟的基石。

2009年被视为“亲中派”的日本民主党领袖鸠山由纪夫选举获胜担任首相。鸠山由纪夫提出所谓“东亚共同体”的构想以及要搬迁冲绳美军基地的竞选承诺被被认为同美国“转向亚洲”战略相左。

当时担任亚洲事务助理国务卿的坎贝尔访问日本磋商,双方最后在冲绳美军基地问题上达成折中。

不久日本首相鸠山由纪夫下台。他在当选首相不到一年后,因冲绳美军基地搬迁问题,以及不当处理同美国关系问题而辞职。

朝鲜半岛

施洛克在《国家》杂志撰文还说,在坎贝尔看来,韩国是美日遏制朝鲜弃核、遏制中国的结盟中的小伙伴。

拜登就职总统后任命的另一个亚洲问题专家是担任东亚及太平洋事务副助理国务卿的朴正铉(Jung H. Pak)。朴正铉在进入国务院前曾是中情局CIA的朝鲜问题专家,后来在布鲁金斯学会研究朝鲜半岛问题。

布鲁金斯学会网站刊登的简历介绍说,朴正铉是东亚政策研究中心资深研究员,曾著有《成为金正恩:CIA前官员解读朝鲜神秘的年轻独裁者》一书,该书被视为理解金正恩的权威性专著。





朴正铉说2018年特朗普和金正恩的新加坡联合声明缺乏牢固基础,不能进行实质性的工作谈判 。

有韩裔背景的朴正铉被任命为国务院亚太事务负责人被韩国外交界看作是个好消息。不过她曾公开批评韩国总统文在寅对朝鲜的和解政策是“单相思”。

有分析认为,朴正铉获任命进入国务院暗示拜登政府或许将和特朗普时代美国的对朝鲜政策进一步拉开距离。

朴正铉在过去4年中一直批评特朗普的朝鲜政策。她说2018年特朗普和金正恩的新加坡联合声明缺乏牢固基础,无法依此展开实质性的工作谈判。她还批评特朗普政府对韩国提出过度要求,即提高韩国分担美国在韩国驻军费用的比例。

《国家》杂志的文章引用位于首尔的亚洲政策研究所研究员高明宣的评论说,很明显,华盛顿将不会同朝鲜直接就去核进行一对一的合作来解决问题,华盛顿“将加强美国-韩国-日本联盟,并以此为轴心对朝鲜和中国作出反应。”

今年1月坎贝尔和布鲁金斯学会中国战略研究部主任拉什•多希(Rush Doshi)在《外交》杂志撰文说,特朗普政府对亚太政策造成了系统性的伤害,并说在应对来自中国多方面的挑战中,盟友和伙伴十分重要,从中国获得某种服从也很重要。 阅读原文

文章来源: 留园 查看原文
https://www.6parknews.com/newspark/view.php?app=news&act=view&nid=468701
分享文章:
还没有评论
登录后发表评论
返回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