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7跌落神坛?英国间谍作家自曝地下工作枯燥又划水

SME科技故事 0


说起间谍,你会想起什么?

是电影007中出生入死又总有香车美人作伴的邦德,是民国时期香艳的女特务故事,还是抗战期间那些舍生取义的地下工作者们?


以地下工作者故事为原型创作的国产游戏《隐形守护者》曾名噪一时

实际上,现实世界里的间谍当然不可能像艺术作品中刻画的那样相貌出众,特征明显。一般来说在公众场合他们更要避开太过引人注目的帅哥美女们,最大限度地隐藏、保护好自己。

所以抗战神剧中那些在各种场合出尽风头,又能一次次瞒过大意敌人全身而退,还顺手俘获一波敌方女特务芳心的情节,都是艺术加工后的结果。

现实中的特工之王,“龙潭三杰”之一李克农先烈

而对神秘的间谍工作进行过度的艺术加工,似乎是中外文艺工作者们的“通病”。

去年底因肺病去世的谍战小说大师约翰·勒卡雷(John le Carré)就曾评论说007系列作品“没有准确地反映真实的间谍生活”,是带有严重误导性的描写。

因为约翰·勒卡雷在1950-1960年代是英国军情五处和军情六处的情报人员,身兼间谍、作家二职的他人生经历十分传奇,很多人也认为他笔下的才是最接近真实的间谍世界。

约翰·勒·卡雷(John le Carré),他的真实姓名其实是大卫·约翰·摩尔·康威尔(David John Moore Cornwell)

在间谍身份“暴露”之前,约翰·勒卡雷明面上是一名典型的英国贵族子弟。

1931年出生于英格兰多塞特郡普尔市的他,祖父是当地市长,叔叔是一名自由党议员。他的父亲也是一名“伪装者”,不过不是间谍,而是一名实施各种商业诈骗的“伪贵族”。

父亲为了维护自己伪装的贵族身份,自幼就送他到贵族学校读书。夹在其中的勒卡雷在学校要跟真正的贵族子弟谈笑风生,回到家里又要面对父亲的“名流局”或是一堆黑帮朋友的聚会。

可以说从小打下了面对各种场面不动声色、编造家庭情况信口拈来、又对身边所有人高度警惕的间谍基础。

年轻时的约翰·勒卡雷

1948年,年仅17岁的勒卡雷脱离了父亲的控制独自跑到瑞士伯尔尼大学学习外语。两年后,他凭借着出色的德语找到了一份兼职——在英军情报总队担任审讯翻译。差不多在这个时间段,英国军情五处就联系上他了。

1952年回到英国后,明面上他是毕业于牛津林肯学院的文学学士,教了几年外语后当上“公务员”——成为英国驻德国大使馆的工作人员,同时也是喜欢写侦探、间谍小说的文学爱好者。

但实际上他早就受雇于军情五处,在校期间的工作多是收集各种试图策反学生的苏联特工信息,监视、窃听、讯问等“业务能力”过人;进入大使馆的同时更转任进入军情六处,负责在德国打探各种情报信息,执行秘密行动。



1963年,尽管水面下暗流涌动,但湖面上一直保持着平静的英国情报界被投下了一枚重磅炸弹——曾任英国高阶情报官员的金·菲尔比(Kim Philby)被证实是双面间谍,暴露后还成功叛逃到了莫斯科。

这起事件对勒卡雷造成了两方面的巨大影响。

其一是他同年发表的间谍小说《柏林谍影》(The Spy Who Came in from the Cold,又译《冷战谍魂》)大火,这部被很多人称为“史上最佳谍报小说”的作品让他作为一个作家声名大噪。

梁文道:勒卡雷的《柏林谍影》?我吹爆!

另一方面,这本书中也描写了一个双面间谍角色。由于发布的时间实在过于巧合,书中又有大量关于间谍生活细节的生动描写,关于“勒卡雷早就知道金·菲尔比是内奸”、“勒卡雷自己就是间谍圈的”之类的传言甚嚣尘上。

引起太多关注的勒卡雷不得不脱离情报组织,辞去政府工作并借机转行成为职业作家。*还有一说是金·菲尔比向苏联提供了大量英国隐藏情报人员的名单,勒卡雷不得不“自曝”并与情报部门彻底脱离关系以求自保。



在身兼间谍、外交人员、作家数职的时候,勒卡雷任何作品发布之前都要经过英国军情六处的审核,以免无意中泄露任何关键情报信息。

但“离职”成为一名自由创作者后,他所受的创作限制显然少了许多——反正都声称是虚构的嘛。

也因此,勒卡雷创作了大量带自传性质的谍报小说,有些更以“圈内往事”为原型进行创作。他的作品并不以间谍生涯为傲,反而深入探讨了大量关于战争、人性、背叛、道德的边界等话题。

晚年的约翰·勒卡雷老爷子

相比于全球知名度最高的“007邦德系列”,勒卡雷老爷子笔下的特工们更像一个个平凡无奇的人。

有趣的是,其实007系列作品的原版小说作者伊恩·弗莱明(Ian Fleming)也是一位英国前间谍。而他笔下的经典角色詹姆斯·邦德也有现实人物原型——英国前外交官兼间谍洛克哈特(R. H. Bruce Lockhart)。

但伊恩·弗莱明的写作手法是将间谍生活高度艺术化的,更像是一部部“爽片”。后来被翻拍成电影,更让邦德成为了全球大众眼中经典的“间谍形象”。

很多人会以为每天打打杀杀,策划惊天大案,阻止国家覆灭,每天晚上还要继续那啥……辛劳工作啊,就是间谍的日常生活。

帅是很帅,可惜现实中并不存在

勒卡雷“自曝”的间谍生活中,每天就是过好明面上的正常职业生活。同时还要留意身边的种种事物细节来收集资料,独处时再找机会将这些情报汇报给国内上级。(这不就是打两份工嘛)

在隐秘的摄像技术并不发达的年代,用文字传达信息当然就是他们唯一的汇报方式——这就是为什么这些人写作功底都这么好,那么多退休后去当了作家的原因。

事实上,英国向来都有退役间谍以“知情人”身份撰写间谍小说的文学传统。弗·福赛斯、格雷厄姆·格林、甚至我们熟悉的威廉·萨默塞特·毛姆,还有女间谍斯特拉·雷明顿等等都是。


一战期间初代间谍作家 毛姆(William Somerset Maugham)

有趣的是在这些人中,只有勒卡雷以几乎是“背叛组织”的态度,虚构了一个个真实感极强的间谍故事。充满大量阴暗、猜忌,同时还得面对正常家庭里种种麻烦琐事的平凡人生活。

也正因此在文学界获得大量荣誉的勒卡雷老爷子并不受英国情报组织的待见。有官员说他是在“用文字摧毁一个不可能站出来为自己辩驳的隐藏机构”,有前同事说他“让组织很难招到新的年轻人”。

这一切,只因他写出了一个在和平时期最简单的现实:

间谍也是打工人。 阅读原文

文章来源: 留园 查看原文
https://www.6parknews.com/newspark/view.php?app=news&act=view&nid=465074
分享文章:
还没有评论
登录后发表评论
返回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