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因新冠病毒而死亡,我却一点儿也不同情(组图)

电影工厂 0

5年内,连杀13人,另有7人死里逃生,其作案手法残忍至极,毫无人性可言。

这是英国史上针对女性犯罪,最离奇,也最臭名昭著的连环杀人案。

在过去的40年里,英国民众对于凶手彼得的议论从未停止,直到去年年底,他因新冠去世,终年78岁。



很多人在得知消息后,纷纷开酒庆祝,认为“新冠”总算干了件好事儿,让禽兽得到了应有的报应。

毕竟,只要经历过的人,都永远不会忘记当时的暗无天日,对未来的恐惧。

凑巧的是,年底网飞正好上线了一部纪录片,从全方位360度深度回顾了整个过程——

《约克郡屠夫》



与以往的同类型纪录片不同,本片与其说是“看”,倒不如说是“听”。

现身镜头前的人,皆是当时的历经者:幸存者、警察、普通民众、目击证人、凶手的父亲以及亲朋好友、同事。

他们真情实感的回忆并讲述,虽缺乏第三者的客观,却让我们距离最近。



1975年,在利兹市一个运动场发现一具女尸。

她是28岁的威尔玛。

经检验,威尔玛头部后脑遭重击2次,身上有三组刀伤。

其中有两组在胸部,发现她时,胸罩被撩了起来。

还有一组是在腹部,和普通刀伤不同,这些伤口周围血肉模糊。



专家推断,凶手大概率不慌不忙用凶器来回搅动,之后甚至退步欣赏一番。

能做出如此恶心,且变态的行径,想必作案人心理失常吧。



此时此刻,令所有人都没想到的是,威尔玛并非是唯一的受害者。

时隔大半年,又出现了第二个受害人。

该女子躺在泥泞的巷子里,同样是头部遭受重击,身上有刀伤,和威尔玛如出一辙。

因此,警方判定这是连环杀人案。



警方增派警力,日夜不停连轴转的侦查。

时间一分一秒的流逝,受害人越来越多,她们有的肠子被掏出,扔在垃圾堆里,有的在郊区的草丛中。

到最后,凶手甚至出于挑衅,博关注的心态,在闹区杀人,凶手就直愣愣的躺在路边。

为何案件整整拖了5年?

让英国上下被阴霾笼罩,所有人惶恐不安?

难道是凶手太高明了?



从结果来看,或许并不是。

要知道,尽管当时侦查手段受限,但过程中,警方已经得到一些线索,例如凶手的脚印、轮胎车印。



甚至,后来还从“死里逃生”的当事人口中,描摹出凶手的画像;

从死者身上找到凶手给的限量版纸币,因而锁定凶手所在的区域。



让人哭笑不得的是,5年后彼得被抓,竟因为车辆违章。

当时,处罚他的警员觉得他和画像高度相似,便随即进行逮捕。



事后发现,此人早在警方在“锁定区域”排查嫌疑人阶段,被盘问多达9次;





以至于彼得的同事都打趣他是“开膛手杰克”。

而他本人,甚至会笑着说“我是”。



OMG!这是什么魔幻现实。

等你看完全片便明白,造成这样结果的因素有很多。

而《约克郡屠夫》并非只是一桩奇案的“回忆录”,它更像是英国20世纪的“发展史”。

经济,社会舆论,机关风气,文化观念......每一环都影响着案件的破获。

正如一条评论所写——

最大的受害者不是被夺取性命的女性,最大的加害者也不是连环杀手。

 彼得的原生家庭 

毫无疑问,凶手彼得,是最该遭到谴责的。

他杀害女性的手法,堪称英国史上最凶狠,他杀人后的轻松、游刃有余,足以让人汗毛竖起。

与很多变态杀手一样,在很多人眼中,彼得为人和善,不高调,总是面带笑容。



再加上他有一副帅气的皮囊,谁都不相信,他竟杀了13个人。



镜头前,他父亲就说,彼得是全世界最不会让人怀疑的人。



究其原因,很大程度受生长环境影响。

据警方介绍,在他很小的时候,父母就经常吵架,父亲对母亲的打骂可谓是家常便饭。

在暴力家庭长大,彼得性格胆小,做事唯唯诺诺。

因而遭到周边朋友的嘲笑,说他是娘娘腔,乖宝宝,这无形中增加他对“女性”的厌恶。



所以,彼得对一切跟女性气质挂钩的东西,视为软弱。

到了某个时刻,他自己也成长为一个暴力的男人,以此彰显自己的阳刚之气。

不知大家发现没,很多人说“约克郡屠夫”是针对女性的恶意犯罪,对女性的藐视是刽子手中的屠刀;

讽刺的是,这位“刽子手”也是藐视女性的受害者。

 对女性的恶意 

由于第一位受害人威尔玛,被发现的位置靠近红灯区,因此,警方顺理成章推测她是妓女。

经过走访,他们认为威尔玛是位不太讨喜的女性。

她离异,酗酒,经常将几个孩子丢在家里,享受混乱的夜生活。



再加上接下来的几位受害者,要么被发现以卖淫为生,要么是夜间外出喝酒时被害。

综上,警方将案件定性为针对妓女等不检点女性的犯罪。

这直接使得多起案件因不符合“妓女”特点,而未合并办理,很多关键性证词证据被忽视,没有受到重视。



此外,如此有爆点的新闻,被各大报刊杂志登上头条,从人命关天的新闻到逐渐沦为街头巷尾的谈资。

就像一位讲述者形容的,这是一起“炸鱼薯条谋杀案”。

热度一过,这些报纸就被拿来包裹炸鱼、薯条,没人再关心。



这给很多人一个错觉,“我干干净净,所以我很安全。”

因此,外加公众对妓女的歧视,社会并未给予高度重视,这也是该案件一拖就是几年的原因之一。



而直到一名女学生被害,女性朋友们才如惊弓之鸟,开始谴责警方。



当然,令她们更为愤怒的还在后头。

当发现凶手的目标不局限于妓女的时候,官方开始倡议女性最好晚上不要出门,自觉保持“安分”。

这种一刀切的举措,被外界视为警方的不作为。

“女权”纷纷走上街头游行,她们高呼“夜晚属于男性,也属于女性”,将以往在性别上遭受的歧视,一股脑全部发泄出来。

于是,凶手还没找到,社会就先乱了......



 混乱的公务体系 

不可否认,因为固有的“大男子主义”思想,给案件定性的警方翻了无法挽回的错误。

但,这只是其一。

倘若积极地侦查,错误也是可以弥补,说不定可减少受害的女性。

然而,别看警局高管面对镜头,满脸委屈的说,我们当时真的投入数百警力,过万的工作时间,废寝忘食的干。

实则,他们大多秉着无功无过的心态应付。



此外,一个硬性条件是,当时英国警力人员质量参差不齐。

受偏远地区和罢工影响,各种公务系统的岗位,都出现“心有力而余不足”的事态。

甚至出现发生火灾,海军出马救援的情况。

而在参与办案的队伍里,很多警察缺乏专业的刑侦文化背景,他们有的是农民出身,有的是修理工。

总之,仿佛什么人都能上。





这也无形中增加了破案的难度,后来据相关人员回忆,在排查嫌疑人,排查到彼得本人的时候,当时问话的警员其实已经看过画像。

但,就愣是给错过了。



明明出了力,还落得个埋怨,警察心里那叫一个苦。

不过,警察“不行”是真,不易也是真。

就像一位警察说的,办案的过程离不开民众。

不利的社会大环境 

走访调查,是刑侦的关键一环。

倘若幸运,便能很快遇到目击者,得到有关凶手的关键性证据。

谁知,警方出马,几乎没有人愿意配合。

这是为什么?



第一,有几起案件的发生所在地,人种歧视严重。

由于黑人居住人口较多,他们成为严重怀疑对象,遭到警方的多次盘查。

久而久之,人们心中怨声载道,选择避而不见。



第二,经济不景气。

当时英国上下,一片萧条,各个行业不景气,失业率居高不下。

人们被生活压得喘不过气,谋生还来不及,哪有闲工夫配合调查,况且,还是关于最“低等”的妓女案件。



而之前影响警察在大方向上决策失误的,有受害人以卖淫为生。

其实,这种现象在当时是普遍存在的。

很多女性处于不耐,不得不晚上去街上卖淫,赚取生活费。

第一个受害者威尔玛如此。

外人口中的她,生活糜烂,实则她是个可怜的单亲妈妈,为了养活孩子,她不得不陪酒陪睡。

同样,第二个受害者也是为过上更好的生活。



然而,努力生活的她们,被恶意揣测,遭到蓄意攻击。

哪怕惨死在凶手的屠刀下,仍被践踏和唾弃......



讲真,本片是厂长为数不多,一秒都没快进看完的纪录片。

全程四个小时被阴郁笼罩,带给人的观感不佳。

但,它却值得被推给更多的人。

造成“约克郡悲剧”的,从始至终,都不只是凶手一人。

其带给全社会的思考,更是永久的。

阅读原文

文章来源: 留园 查看原文
https://www.6parknews.com/newspark/view.php?app=news&act=view&nid=462208
分享文章:
还没有评论
登录后发表评论
返回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