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媒:严寒驱使 中印从对峙地区撤走部分军队(组图)

美国之音/多维新闻/环球网 0



资料照:印度拉达克地区的印度边防部队


印度和中国从边境对峙地区后撤部分军队。印度媒体星期二(1月12日)报道,过去一个星期到10天的这段时间里,中国从印度拉达克地区撤走10,000名士兵。

印度斯坦时报(Hindustan Times)引用印度官员的话称,中国军队此举是为了重新部署印中边界军队,前线部署仍然保持不变,选择这个时间撤军可能与极端天气状况相关。专家分析,两国军队目前在其前线和纵深地区共陈兵10万人。

观察人士指出,中国军队此举不能被视为中方防止事态进一步扩大的举动。因为,早些时候印度也对军队进行了精简,撤出了5月初印中对峙开始时作为预备役被紧急派往前线的士兵,以应对极寒天气。

印中两军在拉达克的对峙已经进入第9个月,士兵们在极端天气条件下坚守在发生摩擦的前沿阵地。本星期,那里白天的最高气温在摄氏零下10度到零下16度之间,夜晚的最低温度在零下19度到零下26度之间。

据报道,印度军队在海拔近5000公尺、摄氏零下30度左右的严酷环境下,后勤补给也面临考验。印度退休将领摩尔在《印度防务评论》(Indian Defence Review)撰文指出,印度过去从没有像现在这样,在印中边界的东拉达克部署如此多的兵力。他还指出,这次的冬前军需储备空前忙乱,在不宜人居的地域增兵衍生的严峻挑战是军事决策者的难题,目前要对付的重点已从中国军队转为高山地区的严寒天气。

到目前为止,印中两军已经举行了8轮军事会谈,就脱离接触进行磋商, 但都没有取得进展。第9轮谈判则还没有具体日期,此前预定的谈判被推迟。

印度官员表示,印度军方正在密切关注拉达克战区的事态发展,因为不能排除解放军重新进驻该地区的可能性。

虽然拉达克地区的军事对峙局势保持不变,不过,印度国防部参谋长拉瓦特将军(Bipin Rawat)星期一还是前往列城(Leh)等敏感地区进行安全审查。而印度首席空军司令巴道利亚(Rk Singh Bhadauria)也在本周一访问了拉达克东部地区的前沿。两位印度军方高官视察拉达克前线地区被认为是为印度军人加油打气。

中国从中印边境突然撤出1万名士兵 印官员指明原因













中印在两国边境部署大量士兵及军事装备,印媒披露受极端天气影响,中国人民解放军从边境拉达克(Ladakh)地区撤出1万名士兵。

《印度斯坦时报》2021年1月11日报道,印度官员表示,解放军撤军行动旨在重新部署中印边境军队,前线部署仍然保持不变,选择此时撤军可能与极端天气状况有关。截至目前,两国军队在其前线和纵深地区共部署10万名士兵和武器。


印度前北方陆军司令少将胡达(DS Hooda)指出,冬季期间不会进行大规模或者有限的军事行动,这可能是解放军从纵深地区撤军的关键原因。中印两国军队在拉达克地区对峙已经持续了9个月,在极端天气条件下,士兵们在摩擦点仍然保持前进态势。

印度国防部在2021年1月1日的年度重大回顾中表明,解放军通过对印度士兵使用非正统武器并集结了大批部队,加剧敏感地区的局势,并在实际控制线(LAC)制造对峙局面。解放军试图通过武力改变现状,但印度军队根深蒂固,将继续对抗中国的军事威胁。


中方于2021年1月3日首次证实在与印度的高海拔边界建立成熟的战略观察哨所。中国官媒披露的视频显示,解放军士兵配备有高科技武器,包括重型机枪、迫击炮和越野装甲车。此外,哨所能提供足够的保护力。据悉,哨所使用Hesco堡垒石笼网爆炸墙,当室外温度低于零下20摄氏度时,其恒温温度约为18摄氏度。

面对着中国的积极作为,新德里军事观察员兰詹(Chaturvedy Ranjan)指出,印度政府也为其边境部队提供全面的后勤支持,包括美国和其他盟国配发的冬衣和军事装备。他强调,印度后勤支持有所改善,为应对冬季和敌人做好更完善的准备。

印方发布据称是中印边境坦克对峙照片 中方形成数量优势

1月9日,一名叫雅什·摩尔的印度退役军官在推特上贴出了据称是中印边境西线楚舒勒地区的一张照片。照片是从印控区一侧拍摄的,体现了解放军和印度在当地对峙的场景。



【解放军坦克与印军坦克、战车在楚舒勒一带对峙】


图中可以看到双方各自搭起了帐篷,部署了一些坦克装甲车辆。其中印度方面有两辆BMP-2步兵战车部署在近景位置,有三辆主战坦克部署在帐篷前面。中方有十多辆装甲车辆部署在帐篷周围,形成了数量优势。

从图中很难看清双方对阵的坦克型号。但是根据大概率推测,解放军出动的是15式轻型坦克,印度方面出动的是T-72主战坦克。解放军一侧还能看到一顶帐篷,说明这是一个新出现的对峙点,解放军还没有来得及修建固定设施。

我们曾经多次讨论15式坦克是不是能对抗印度方面的T-72和T-90主战坦克,结论是很清晰的,如果爆发实际战斗,15式可以凭借自己的高机动能力和信息化优势,轻松压制对手。印度在西线边境经营多年,对坦克装甲车辆的使用有诸多实践。但解放军却能够在具体地点迅速形成坦克数量优势,装备技术水平的高下立见。

然而在并未爆发实战的情况下,坦克所起到的作用往往是威慑,要让对方直观认识到“你看,我方有强大武力”,所以必须把坦克摆在距离对方很近、能看清楚的位置上。对于15式来说,这在很大程度上是不利的。15式在近距离上很难发挥优势,作为一种机动性好、火力强、防护差的型号,甚至可能要吃亏。



【部署在中印边境的印军T72】

如果把99式乃至96A坦克运上边境,自然不需要担心印度的T-72先开火。俄罗斯的坦克弹药发展水平本身就停滞了20多年,卖给印度的出口型水平更差,很难打穿99或者96A的正面。然而,这需要一定的周期,就用15式能不能解决问题呢?



【有时候也可以用土墙+沙包来构筑坦克掩体】


既然是防护不足,我们就专注于防护能力的解决好了。其实从坦克发展至今,如何在战场上创造条件提供坦克防护能力,一直是有成熟模式可以用的。最简单的办法就是修建坦克掩体,在地形允许的位置上挖掘出一个坡道,坦克开进去之后只露出炮塔上部,包括观瞄设备和火炮,同时还要允许火炮有一定的俯仰角和左右射界。这样,对方一来很难瞄准,而来也很难打中。从坦克两项比赛当中,我们已经看到了俄系坦克火控系统和坦克炮的拙劣表现。T-72想要在15式藏身掩体的情况下首发命中,几乎是不可能的。

当然,修建坦克掩体并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在高寒山地,即使有步兵的帮助,三人制车组要想为15式挖一个标准掩体,也要付出巨大的努力。这时候,如果有工程车辆的支援或者自带推土铲,情况就会改善很多。为了减重,15式很少携带推土铲。不过图中可以看到后方的军用道路,那一定是用工程机械修建出来的,为15式挖掘掩体,想来也不是做不到的事情。



【在矮墙后机动的梅卡瓦坦克】

如果工程机械数量充足,甚至可以把中国人的祖传绝技用到雪域高原上,那就是修长城。高原上虽然很难有条件修建钢筋混凝土的防线,修一道不算太高的土墙,允许15式在墙后机动射击,是可以做到的。根据印度方面自己发布的数据,能够送上高海拔的T-72数量很少,大概只有几十辆的规模,能集中在一个对峙点上的数量就只有个位数。只要印度方面敢于“打第一枪”,以15式的火力反应速度和自动装弹机性能,可以在几分钟内解决战斗。

我们能想到的问题,一线的专业人士肯定不会想不到。所以这张照片所展示的场景,很可能是对峙刚刚开始时的抓拍。如果印度方面打算在这个地点长期对峙下去,悬疑的事情并不在于解放军打算如何加强防御部署,而是印度坦克会不会就此趴窝,再也开不下去。考虑到当地的海拔高度早就超过了T-72的使用高限,而且到了5月份冰雪消融,对峙地区的地形会立刻从冻土变成一片泥泞。到时候,拥有大功率发动机的15式照样可以奔走如飞。T-72还走得成走不成,就是个大问题了。 阅读原文

文章来源: 留园 查看原文
https://www.6parknews.com/newspark/view.php?app=news&act=view&nid=461279
分享文章:
还没有评论
登录后发表评论
返回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