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维:国民党心慈手软酿祸 蔡英文不在乎万年执政(图)

多维新闻 0

在日前一家知名陆媒举办的年会论坛上,谈到两岸关系,在场的大陆学者普遍持以武促统的态度,而通过视频连线发言的一名台湾学者所说的“心灵契合的统一”,更在现场遭遇“围剿”,被指“可望而不可及”、“忽悠大陆”。两岸和平统一的可能性越来越小,已然成为某种共识。两岸究竟是如何走到这一步的?台湾近些年的政治发展,与台湾今天的处境之间有什么样的关联?多维新闻记者就此采访了上海交通大学台湾研究中心研究员黄宗昊。黄宗昊2008年获得台湾政治大学博士学位,曾为台湾中央研究院政治学研究所筹备处博士后研究员,并在大陆工作多年,对台湾问题的细致观察多了一分“跳出庐山”的视角。



台湾总统马英九(左)2015年11月7日下午在新加坡香格里拉饭店与中国大陆领导人习近平(右)会面。这是两岸自1949年年分治66年以来,双方领导人首次会面。(中央社)

多维:11月7日,大陆国台办在北京举办两岸领导人历史性会晤五周年的纪念座谈会,在当前的复杂严峻的两岸关系形势下,这场座谈会被形容为“昭示当下、启迪未来”。回过头来看,你如何看待2015年“习马会”的意义,那场会晤改变了什么?

黄宗昊:“习马会”我认为是颁给马英九的“终身成就奖”,并没有改变当年台湾选举局势的意图,因为那时国民党败选的征兆已经很明显了。在国民党选情不利的局面下,习近平仍愿意和马英九见面,一方面是肯定马英九任内改善两岸关系的努力,另一方面则表明,北京对岛内团体的评价是从两岸关系的大局着眼,不会在意眼下的不利处境,而不是为了帮国民党扭转选举颓势。

这也意味着,大陆的底线很简单,只要坚持九二共识,两岸就可以互动,这是北京的原则。

多维:你曾在接受采访时提到,马英九是台湾最为崇尚中庸之道的领导人,他的失败恰恰证明,中庸之道在政治中是走不通的。纵观今天各国的领导人,好像中庸之道也越来越走不通了。

黄宗昊:学法律出身的政客,一般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十分敬畏法律、尊重法律,另一种则会玩弄法律,自以为凌驾在法律之上。往往第二种人很多,民进党就是集第二种之大成,但马英九偏偏是第一种人。

问题在于,你守规矩的前提是别人也守规矩,一旦别人不守规矩,守规矩的人就完蛋了。说白了,马英九(面对的)就是君子和小人打交道,但政治本就难是君子的行当。马英九对于程序正义的坚持是他最大的优点,也是他最大的毛病,他的私德几乎无可指摘,你说他贪污,绿营的人都未必会信。

不是说政界完全没有君子,但更应该考虑的是手段和目的孰轻孰重的问题,有时候为了达到更重要的目的,手段就可能难以完全合乎程序正义。用台湾前监察院长王建煊的话说,马英九就是一个误闯政治丛林的小白兔,他认为过程和目的都要合法,都必须是“白”的,不能“黑”也不能“灰”。当然这是法律上很重要的原则,证据要通过合法途径收集。但在政界,要同时保证手段和目的都是白的,几乎不可能。

政坛中的人,都很在乎自己的利益,要别人支持你,你必须满足他的利益。本质上,这就是博弈,一个交换的游戏。一个好的玩家,要在最终目的上造福人群,至于手段,有时候也需要从权调整。

而马英九,他的眼里揉不进沙子,他是最守规矩的总统,同时也是被骂得最惨的总统。被骂得很惨这点他和美国总统特朗普(DonaldTrump)有些类似,两人对于总统身份的想象一开始就错了。可特朗普是政治素人,但马英九不是。

很多人对政治有一种迷思,认为存在所谓的中庸之道,但其实长远的中庸之道多半只存在想象之中;一旦选择中庸之道,最有可能的结果是遭逢两面夹杀,反而更惨。大多数时候,貌似中庸的局势往往是经历双方激烈交锋之后暂时休息的结果,美国在二战后的较长时期也有所谓的“两党共识”,那只是因为大家斗累了先歇歇。经历了一段共识期间后,就会开始冒出一些“天才”(或称为政治企业家),他们发现挑战共识可以为自己带来政治利益,于是跟风的聪明人越来越多,共识逐渐被打破,激烈交锋重新开始。

黄宗昊:可以合理想象,古人说,“以战止战”不是没有道理。你把我整得很惨,等我当政的时候,我也必须把你收拾的很惨,这样才会让你长记性,等你哪天重新掌权后才会收敛,凡事留有馀地,以避免改朝换代后被报复。矫枉必须过正,恰恰就是从双方都“过正”的中间才能得出所谓的中庸之道和政治共识。陈水扁在当家的时候,把蓝营的政治基础破坏得很惨,可是马英九上台之后完全没有拨乱反正,以至于绿营的蔡英文上台之后更加肆无忌惮,把蓝营直接打趴。

如果台湾“亡党亡国”,我觉得马英九就是罪人,这评价从之后的局势发展来看应该很恰当。2016年国民党的败选,我觉得他要负主要责任。谁说当年国民党一定会输?马英九最不应该做的事情就是在掀起“马王政争”之后,又阻止王金平出来参选。马英九是一个正人君子,在外交和两岸关系方面都是高手,但在内政问题上,则是庸才。

为什么马英九是罪人?2016年选举的时候,国民党一定会输吗?在我看来并不一定。国民党是有机会把局面扳平,甚至反败为胜,只要王金平出来选。但他没有出马,就是来自马英九的封杀。当时洪秀柱和朱立伦都做好了跑龙套和辅选的准备,就是为了等王金平出来选;但马英九看不惯王金平的“黑金”,硬是不让他出马,导致局面整个失控。就连洪秀柱自己都说,我参选本来只是跑龙套的,怎么最后唱起主角了?最后局势又逼得朱立伦不得不上演了“换柱”的场面,着实难看。

其实2016年,王金平是绿营最忌惮的人选,若他参选,成功的几率应该有五成。但是马英九不让王金平出马,也许是害怕王金平当选后清算他吧。但以王金平善于“撬事情”的作风,讲究的是“你好我好大家好”,如果说马英九担心被清算,应该是过虑了。更有可能的是,马英九看不惯背景不够干净的人当家,才会全力出手阻拦。

所导致的结果,就是蔡英文在2016年轻易上台,台湾丢失了四年。无论如何,对蓝营而言,王金平上台会比蔡英文糟吗?结论应该很清楚!但说不定对马英九来说,答案是:Yes!从后见之明来看,还不晓得台湾要继续丢失多久?甚至还有机会走回正途吗?民进党从陈水扁时期开始动用包括改教材在内的手段,成功地对台湾年轻人进行了洗脑,到了蔡英文执政时进入政治收获期。这种局面会成为恶性循环,形成路径依赖,再难挽回。

很多人批评马英九,当年至少要拨乱反正,把教科书改过来。但他太过于谨小慎微,担心因此受到责难,不作为的结果反而导致蔡英文现在如此肆无忌惮。正因为蓝营当家时没有给绿营教训,没挨打才不知道会痛,现在痛的只剩蓝营了,这又是谁的罪过呢?



国民党为拉近与台湾青年的距离,选定台湾时下年轻人的“潮物”固然能令人理解,但是国民党始终无法争取到青年认同的根本性原因,国民党却未曾静心思考。 (中央社)


多维:国民党还有崛起的希望吗?当民进党对于台湾年轻人的“洗脑”进入一种恶性循环的时候,未来的两岸关系将会如何?

黄宗昊:复盘分析国民党两次败选的经历可以发现有各种阴差阳错的局面,我本身对于国民党的前景并没有太悲观,就算国民党台面上的组织被摧毁,但只要选民基础始终存在,总会有人兴起收复地盘。但就算“国民党”再兴,在两岸关系的政策路线上恐怕也回不到从前了。

台湾的主流民意并不希望统一,逻辑很简单,明明是一个“国家”,为什么要做特区?北京希望台湾人民期待统一是不现实的。北京对此未必不清楚,但其策略也很简单,就是争取时间。北京坚持统一的态度肯定不会松动,还是会强调寄希望于台湾人民,不过历史证明,民众不会自动拨乱反正。所以最终的局面还是“实力为王”,没有武力不足以成事,而越晚摊牌,能争取更多的时间壮大,对大陆就越有利。

不过从另方面而言,北京对台湾其实已经足够宽厚,只要台湾当局能坚持“九二共识”的底线就足以改善两岸关系,而“九二共识”又有各说各话的模糊空间。可以说大陆方面早已为两岸关系造好了桥,而且不是那种很难走的桥。

但民进党必然是不会走过来的,他们靠反中起家,不会轻易放弃自己的意识型态,何况台湾内部的政局正朝向对他们有利的局面演变。但如果要连外部局势也一并改善,只要民进党愿意接受“九二共识”就足以改善两岸关系,同时也能为民进党的长期执政打下坚实的基础,就像日本的自民党,能够万年执政。但蔡英文没有这个魄力,不会愿意冒着丢失深绿基本盘的风险,甚至她也并不在意民进党能否长期执政。

多维:从2018年的“九合一”选举可以看出,民进党的声望一度大跌,但由于香港发生了反修例事件,蔡英文因此捡到了“枪”,使局面得以逆转。“一国两制”最初提出是为了解决台湾问题,从香港“一国两制”的实践,台湾可以得到什么启示?

黄宗昊:修例风波会发生,恰恰是因为北京对香港太过宽容的结果,认为对别人好,别人就会回报善意,这是一种误判,正如之前所言中庸之道不会自动发生。北京认为1997年香港回归之后就能够高枕无忧,香港问题已迎刃而解,甚至解散了很多涉港智库。但现实是,所谓回家的孩子,历经100年的漂泊,已经成了别人家的孩子。这一点,北京没有认清楚。

北京的确非常厚待香港,香港在殖民时期,要给英国上缴很多财税收入,回归之后不仅不用上缴,北京还给拨款。

但是北京漏掉了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没有对香港进行改造,就连教科书都放过了。大陆对“一国两制”的诚意极高,本质上就是在香港换了国旗、国号,其他一切照旧,既没有在香港进行最根本的共同体建构,也没有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公民教育。宽容的结果反而导致很多香港人对大陆怀抱敌意,根本不认为自己是“回家的孩子”,他们对于大陆的印象非常糟糕。

英国在离开香港之前又故意埋下了一个雷,说要在香港搞民主,给了很多香港人错误的想象和期待,发酵后反而转变为对北京的政治压力。所以当年北京对于香港的理解与香港的现实差距甚大,判断失误的结果就是没能够及时让香港换一个脑袋,总认为问题会慢慢解决。但失之毫厘差以千里,北京的忽略让西方有了做手脚的空间,让年轻人产生了一些不切实际的想法和诉求。

“港版国安法”的出台其实就是拨乱反正,这应该是1997年就该做的事情。香港现在可以说正在走上正轨,但错过了最佳时期,就从原来的事半功倍变成了现在的事倍功半。 阅读原文

文章来源: 留园 查看原文
https://www.6parknews.com/newspark/view.php?app=news&act=view&nid=454759
分享文章:
还没有评论
登录后发表评论
返回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