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奴9年,他决定买回尊严:中国企业的命由谁来定?

酷玩实验室 0

上周三,足球巨星马拉多纳溘然长逝,给艰难的2020又抹上一层灰色。

也许是马拉多纳太过耀眼,少有人关注的是,同一天雀巢宣布卖掉旗下的银鹭品牌。



 

像我一样,很多人看新闻才惊讶地发现:原来银鹭早已是家100%外资控股的企业。

 

现在接盘银鹭的,正是当初将它卖掉的陈氏家族。

 

回想起决定将银鹭卖掉那天,此刻应该唏嘘。

 

9年前,想借助外资发展的银鹭,主动把命运交在了雀巢手上。

 

结果,几年间雀巢利用银鹭生产线大力发展了自己的即饮咖啡,同时借助银鹭渠道,完成产业布局下沉。



正在灌装雀巢即饮咖啡的银鹭生产线

 

然后,银鹭就像个失去利用价值的痰桶,被一脚踢开。

 

银鹭的结局是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那些想走捷径企业的命运的缩影。

 

它们大多是在特定历史时期下,由掌舵人依靠艰苦奋斗和长袖善舞的手段,很快发展起来。

 

但在中国加入WTO,外部竞争进来后,选择了走捷径,企图抱上外资大腿,可以不争而胜。

 

最后,免不了成为了弃子。

 

与它们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如华为、娃哈哈等企业在压力下反而愈挫愈勇,咬着牙走上创新之路。

 

不同选择,自然与创始人个人的成长经历和性格密不可分,有些企业的命运,甚至在起点就已写好。

 

这其中,比亚迪、联想和京东方三位企业的掌门人,极具代表性。



从左至右依次为:比亚迪创始人王传福、联想创始人柳传志、京东方创始人王东升

他们的出身、背景和成长经历各不相同,但都在80、90年代就成立了公司,像驾驶着一艘大船,随改开风浪上下浮沉了几十年。

 

他们的故事,不仅对现在的企业管理者,即使对普通人,也会有惊醒或启发。

 

01

 

1966年,安徽芜湖一个王姓木匠家第七个孩子出生,或许是看眼前生活实在太苦了,他给小儿子起了个寄托美好希望的名字:

 

传福。

 

可事与愿违。王传福的童年和“福”字毫不沾边。

 

1979年,13岁还在上小学的他突然接到噩耗,父亲罹患肝癌,不幸去世。

 

留给这个家的,没有一分钱存款,只有三间家徒四壁的破瓦房和八个小孩。

 

两年后,积劳成疾的母亲也撒手人寰。正在参加毕业考试的他,弃考两门,哭奔回家。

 



童年凄惨的王传福

这一年,小王传福不过15岁,父母双亡,一无所有。还因为弃考两门,丢掉了考取中专的机会,前途可谓一片渺茫。

 

唯一值得庆幸的是,他有个很照顾自己的哥哥和嫂嫂。

 

哥嫂主动承担起他每月10块钱的生活费,让他继续求学。

 

然而,每月10块钱几乎压垮了哥嫂的生活,刺痛王传福的一幕是:有个月家里实在凑不出来,大嫂不得不挨家挨户去借,勉强凑了5块钱让他过活。

 

在这种条件下,王传福深知只有靠学习才能改变命运。

 

1983年,学习异常刻苦的他创造了奇迹,成为那所高中唯一考取重点大学的学生,来到中南矿冶学院(现中南大学)学习。

 

进入大学后,王传福变得开朗起来,那时流行办舞会,王传福很快“舞技了得”,并且人际交往也颇有一套,大二就成功入党。

 

但每到周末,只要没学习任务,他还是会主动去帮哥哥嫂嫂打理小店。

 

1987年,王传福被保送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读研,并且受到导师赏识,3年后留院任教。



 

不久,由于研究成果突出,他又被破格提拔为院副主任,主持全所工作。

 

这是一个副处长的岗位,却拥有处长的实权。

 

这一年,王传福不过才26岁。

 

如果不是所里派他到深圳主持一项工作,王传福的人生可能就这样四平八稳幸福地过下去了。

 

1993年,王传福接任务来到深圳,那是小平南巡讲话的第二年,南方生机勃勃的氛围和北京完全不同,王传福想当科学家的心在这里被商人俩字彻底冲散了。

 

1994年,不顾领导多次挽留和家人反对,28岁的他毅然决然地辞掉工作,南下深圳办厂。

 

当时很多人不理解他这个选择。

 

其实王传福一路从赤贫中跑来,远比常人更懂得珍惜得到的一切,但同时,他也远比常人更相信自己。

 

王传福敢抛下一切从头开始,是因为看准了一项商机,后来的成绩将证明他的眼光是多么泼辣、精准。



比亚迪的创始之地

 

这家诞生在深圳布吉冶金大院的小厂子,日后会有个响彻世界的名字,叫“比亚迪”。

 

1994年,有的人站在踏入商海的起点,即将开始一段崭新的人生,有的人却已商海浮沉十年,人生也已过半。

 

浮沉十年的人,就是已经50岁的柳传志。

 

那一年,一件小事推倒了联想内部的多米诺骨牌,引发了连锁反应。

 

1994年春,联想首席工程师倪光南的司机连续出现几次事故,柳传志令下属给倪换个司机,但并没有事先通知他。

 

倪光南知道后,认为柳传志在故意针对自己,大为光火,写了一封言辞激烈的信给总裁办,柳传志看到后回信,二人产生公开的争吵。



 

翻开柳传志前半生的履历,你可以说这是件正常的小事,也可以说发生在柳传志身上极其不正常。

 

原因就在于,柳传志有极高的情商,他几乎从不会跟自己不想产生摩擦的人发生矛盾。

 

少年时发生的两件事,直接塑造了柳传志为人处世的方法论。

 

一件是高一时,他自信满满地写了封入团申请书,认为自己肯定会被选上。

 

结果在评审会上,遭到猛烈抨击,同学们说他骄傲自满。入团失败。

 

柳传志自认这是人生中第一次重大挫折,他感到委屈和不忿,回家告诉了父亲柳谷书(中国第二号律师证持有者,历任中华全国专利代理协会第一、第二届会长等)。

 



柳传志与父亲柳谷书

政治经验丰富的柳谷书告诉儿子:不要申诉,不要反抗,低头低调做人。

 

柳传志照做了。果不其然,没多久,第二次入团评议会,他顺利通过。

 

在后来的人生中,柳传志还将一次次从父亲这条经验中受益。

 

另一件事,是他读书时目睹了一位老师在特殊年代被批斗枪毙,这件事对他冲击极大。

 

41岁出来创业后,柳传志处世永远滴水不漏。

 

去机关里,碰到刚来的小年轻对自己颐指气使,他不仅不恼,还会低三下四请人吃饭,拍年轻人马屁。

 

被物价局处罚100万天价罚单,员工们群情激奋地嚷着要开发布会,让舆论评理,他马上喝止。

 

他私下找领导诉苦,把处罚降为40万,并对员工说:你得知道自个儿是谁。

 

倪光南带着发明的汉卡刚进入联想时,二人曾有过几年美好时光。



 

1989年联想春晚上,倪光南在香港研发微机,无法回来,柳传志带领公司320人,向南而立,共同祝愿“我们的总工程师”身体健康,早日归来。

 

春节后几天,倪光南回北京,柳传志亲自率众到机场迎接,不久倪光南再去参加德国汉诺威展,柳传志又率众到机场相送。

 

“换司机”这件小事是压垮二人关系的最后一根稻草,实际上矛盾早已产生。

 

产生矛盾的深层原因,是倪光南对柳传志放弃“技工贸”路线,改走市场先于研发的“贸工技”路线不满。

 

据传,柳传志在看完倪光南写的信后,曾跟身边人说自己无比委屈。

 

“我是好心关心他,他却含沙射影。” 

柳传志是不是真委屈我不知道,但这一年,委屈的人里一定有王东升。

 

1994年,是王东升接手京东方(原名774厂)的第二个年头,也是发不下工资的第九个年头。



青年王东升

 

两年前,他被厂里工人一句“别让我们师傅再去菜市场捡白菜帮子”触动,放弃了其它公司承诺的一套房和优厚待遇,留下来做厂长。

 

又是一年年底,王东升为给大家发工资,让下属去找北京松下财务处长王大姐要分红。

 

然而京东方是个弱势股份,说不上什么话,王大姐叫他“喝一杯酒给20万”,结果下属一口气喝了20杯,酩酊大醉。

 

下属喝完骑自行车往家走,路上不小心撞了辆出租车,被冲下来的四位壮汉一顿暴揍,打得鼻青脸肿。

 

第二天睡醒,才想起来发生过什么。

 

400多万要回来,厂里终于能发工资了。可听说下属被打,王东升心里始终觉得不是滋味。

 

此时的他一定不知道,这点委屈跟接下来25年经常被骂“汉奸”比,根本算不上什么。



1994年春晚上的宋祖英

1994年,三位大佬分别站在了自己人生的转折点上,那年春晚,宋祖英唱了首《长大后我就成了你》。

 

歌词中写道:长大后我就成了你,才知道那块黑板,写下的是真理,擦去的是功利。

 

1994年,三位强人分别在自己黑板上写下了答案,自此,选择不同,命运也开始分化。

 

02

 

1994年,让王传福下定决心创业的商机,来源于报纸上一则消息:

 

日本出于环保考虑,将放弃传统的镍铬电池产业。

 

作为材料方面专家,王传福敏锐地判断出,镍铬电池短时间内还不会被替代,这将是一块肥肉。

 

创业项目打定,可是钱并没有。当时镍铬电池一条生产线就价值几千万,王传福根本买不起。

 

他先后找过几家银行试图贷款,但28岁稚嫩的脸庞,根本无法获得银行信赖,辗转找香港汇亚基金希望拿风投,也再次被拒。

 

最后时刻,是王传福刚掘得第一桶金的表哥,拿出来250万。



比亚迪创始之初的工作环境

 

1994年11月18日,一间十几个人的小作坊在深圳成立,为了尽快研发出镍铬电池,大家吃、住、睡都在公司里,王传福连女儿出生都没能去医院陪伴妻子。

 

生产线太贵,王传福创造性地把生产环节拆分为几十个,在别人用机械手的地方,他用“夹具+人工”的方法来代替。

 

依靠当时中国廉价的劳动力,比亚迪不仅解决了生产线问题,还降低了生产成本,很快打开国际市场。

 

1997年,创业短短3年,比亚迪卖出1.5亿块镍铬电池,一举成为中国第一、世界第四大电池生产商。

 

从此,王传福再次走上人生的快车道。



 

2002年,比亚迪成功在香港上市,王传福和他表哥吕向阳纷纷进入《福布斯》大陆富豪榜前50名。

 

值得一提的是,在创业之初,王传福和几位高管只口头约定了股份。

 

在中国民营企业上市的过程中,这种口头协议,往往会在上市时被创始人以各种借口赖掉或打折扣,所以承销商也按惯例问王传福,怎么处理。

 

王传福毫不犹豫地说:当时怎么说的,就怎么办。

 

就这样,比亚迪创业初期的34位高管,合计分得22%股票,个个成为了千万富翁。

 

老板王传福厚道的名声,广为传播。

 

2005年,比亚迪F3轿车上市,不到1年销量超10万台,成为了中国历史上销量最快超10万的自主品牌。

 

2009年,基本不染指科技领域的巴菲特,主动找王传福投资了2.3亿美元,比亚迪一时风头无两。



 

然而,任何事情发展到巅峰,必然将再次遭受挫折。

 

从2010年开始,王传福和比亚迪又陷入了困境。

 

由于比亚迪造车靠抄袭起家,并且为了追求销量忽视对质量的把控,遭到经销商大量退货,媒体大加批评。

 

2011年上半年,比亚迪利润骤降了88.6%,《比亚迪大败局》等文章广为流传。

 

2012年,向来性格执拗、说一不二的王传福,在媒体上公开道歉。

 

他说:“过去我们片面地追求数量和规模的扩张,忽视了品牌质量的提升。我们在三方面犯下错误:经销网络、媒体关系和品质问题。”

 



媒体和观众享受着这位强人弯腰的瞬间,但并不知道的是,王传福在2003年就埋下的一条隐线,在默默烧钱10年后,即将把比亚迪带到下一个高峰。

 

2011年,联想和柳传志也刚经历完一场危机。

 

在“倪柳之争”后,组织上经过慎重讨论,免去了倪光南的职务。

 

上级领导来联想宣布那天,柳传志当着联想200多个干部的面泪流满面,他止不住地抽泣说:

 

“我想起1989年晚会,我们举杯遥望南天,像教徒一样虔诚……现在心里痛苦万状……。”

 

倪光南看完,冷冷地跟身边人说,“(柳传志的表现)只是表演”。

 

倪光南抽身离去,中关村再无首席科学家,联想开始在柳传志“贸工技”的路线上狂飙突进。

 

2004年,联想集团以12.5亿美元的代价,正式收购IBM的个人电脑业务,完成“蛇吞象”的壮举,震惊了世界。



 

当时人们普遍认为,那不仅是联想一家公司的成功,也是中国的成功。联想,成为中国人的骄傲。

 

那一刻,柳传志走到了人生巅峰。

 

王健林盛赞:“柳总是我们中国企业家的领袖,也是我们中国企业家群体的一个榜样。为有柳传志这样的兄长和朋友而感到骄傲。”

 

马云公开说,中国有柳传志,不亚于世界上任何一个了不起的企业家,他就是我们中国企业界的教父。

 

同年,意气风发的柳传志把公司交棒给杨元庆,第一次宣布退休。

 

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联想全年亏损2.26亿美元。

 

关键时刻,柳传志再次复出,他用2个季度就顶住了金融危机带来的动荡,到2011年联想来到PC业务全球第二的位置,仅次于惠普。



那年底,功成名就的柳传志再次交棒杨元庆,第二次宣布退休。

 

2014年,联想的PC业务已成为全球第一,在一片叫好声中,只有两个刺耳的疑问。

 

一个是联想赚了这么多钱,为什么放弃自主研究芯片,不舍得加大投入搞研发?

 

另一个是联想到底是不是美帝良心,为什么相同配置电脑去国外卖的更便宜?

 

人与人的命运相比,总是显得那么不公平。

 

同样是企业一把手,柳传志两进两退,已经二次扬名于天下了,54岁的王东升却不仅不被大众熟知,2011年还被媒体评选为“年度最差CEO”。



 

原因就在于,在外界看来,京东方这十几年来一直不干正事,年年亏钱,然后还不停砸钱。

 

2006年,2009年,2011年京东方曾三次面临被退市,全靠政府的11.89亿补贴和24亿元退税才活下来,2011年又巨亏32亿元,再次被救起。

 

股民们看不懂这家公司,质疑、拷问、责骂扑面而来,股评家把它评为“仙股”,不敢碰的“烧钱机器”。

 

不仅股民看不懂,连借钱给他们的银行都看不懂。2007年4月,一场与各债权银行的沟通聚餐会上,时任北京副市长对京东方代表说:

 

“你就在上面站着表态并回答问题,人家要不满意你今天就别下来了。”

 

王东升像一匹隐忍的骆驼,他谋划了个用25年时间,分5步执行的计划,背负着中国面板赶超日韩的历史重任。

 

但却没法跟外界解释。面板行业是个不争朝夕,却要拼耐力,烧大钱的行业,曾经日韩巨头也都是狂砸几十亿、上百亿美元后崛起的。

 

曾经有员工不解,提议王东升干脆把融资来的钱拿去望京买地。

 

王东升当场说到:我们是搞工业起家的,如果连我们这些人都去做房地产,那谁来搞工业化?

 

2011年,王东升再一次施展起反周期投资大法,重金在鄂尔多斯研发了国内第一条5.5代AM-OLED生产线。

 

至此,京东方在北京、合肥、成都、鄂尔多斯各市都有了自己的生产线,“年度最差CEO”王东升完成了如围棋般错综复杂的谋篇布局。



 

是时候了,该结束了。

 

这个男人已经54岁了,他头发花白,忍辱负重,顶着“汉奸”的名声辛苦工作20载,等待他的将是收获和掌声。

 

03

 

2018年,特朗普签署条令,悍然对中国发起贸易战,中兴华为先后被打压。

 

同年9月,国外媒体THE INQUIRER采访联想CEO杨元庆,问为什么联想同样作为中国大公司,却不受影响。

 

杨元庆回答说:“联想是一家全球公司,不是中国公司。”

 



此言一出,全网一片哗然。

 

更过分的是,有人挖出在2016年全球通信行业5G标准投票大会上,中兴、小米、酷派、努比亚、OPPO等国产厂家都支持了华为,只有联想投票支持高通的方案。

 

在中美贸易战的大背景下,联想的行为被很多人认为是“卖国”。

 

久不在江湖露面的柳传志,试图再次平息公司的危机。

 

他利用自己的影响力,一天内发动近百位企业家公开发表支持联想的各种言论。

 

然而,大人不知道,时代已经变了。

 

网民们不领情,被置于人民内部斗争汪洋大海里的柳传志,被骂得狗血喷头。

 

联想的股票也应声大跌,股价一度跌去六成,被踢出了恒生指数。

 

正如项立刚在《是什么人在黑联想》一文中所说,骂联想不是没有原因的:

“当联想已经取得世界PC第一的位置时,在芯片,在配件,在底层业务上的投入,却畏手畏脚。

 

某些舆论开始怒其不争。尤其当大家看到华为通过大量技术投入,获得了很大回报,也希望曾经远比华为强大的联想,能并驾齐驱。

 

大家希望联想成为一个技术领先公司,带动中国高科技产业上一个台阶。

 

显然,联想与大家的期望是有距离的。面对这样的结果,公众失望的情绪渐渐化作怨言。”

 

相对比的是,被美国制裁的华为,转身一看,惊喜地发现自己能用上京东方产的柔性屏了。



谋局已定的京东方,在几年间已飞速发展。

 

2018年,京东方超越韩国双雄三星和LG,在LCD屏幕市场占有率跃居全球第一。

 

2019年,京东方在LCD、OLED两大市场齐头并进,年度收入破千亿,达到1160.6亿元,同比增长20%。

 

根据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公布的2019年全球PCT专利申请排名,华为排名第一,三星排名第三,京东方排名全球第六。

 

也就是说,在京东方之前,现在只剩下三星一家,在严格意义上算京东方的同业竞争对手了。

 

2019年6月,王东升终于结束了27年隐忍负重的董事长生涯,低调地举办了交班仪式。

 

那天只有极少数媒体人应邀到场,没有鲜花和红地毯,甚至连西装革履也省了,走上台接班那位。



陈炎顺

 

正是1994年喝下20多杯酒,被四个人打得鼻青脸肿,讨回工资的那个下属,他叫陈炎顺。

 

同样在全球竞争中大显身手的,还有比亚迪。

 

王传福在2003年埋下的那条隐线,正是大力投入研发,自主生产新能源汽车。

 

原来王老板没有止步于抄袭别人赚钱,他把卖比亚迪F3的钱源源不断拿来押注新能源,在2004年就造出了第一辆纯电动概念车。

 

到目前为止,比亚迪是中国唯一一家不被“卡脖子”,可以自主搞定电动车三大件的厂家。

 

仅在2019年上半年,比亚迪新能源车就在全球卖出十四万五千辆,世界随处可见BYD的身影。

 

在中国工业崛起的第二阶段,比亚迪将代表着中国,在新能源汽车领域与世界各国高手展开角逐。

 

尾声

 

时间回到2010年,银鹭作价卖给雀巢的前夜。

 

那一年,银鹭刚实现年销售收入超50亿元大关,创下历史新高。

 

形势一片大好中,传来了银鹭要被收购的消息。

接受采访时,创始人陈清渊高兴地对记者说道:“银鹭可以上市,但我们不选择上市,选择比我们强的同行。”



银鹭创始人陈清渊

 

前几天,就在银鹭被雀巢卖掉那条新闻下面,有网友这样评论:

 

银鹭兜兜转转又回到了原地。走捷径终归是跟别人借来的暂时的美好,总有一天要还回去。

 

这句话,其实也同样适用于联想。

 

互联网的战场早已从PC端转入移动端,36岁掉了队的联想,已经到了不是该不该投入研发,而是投入研发还能不能赶得上的时候了。

 

企业的命运与人生相似,皆是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即便是提前奔跑的比亚迪,前方依旧还有特斯拉,默默投入25年之久的京东方,前面还有领跑者三星。

 

中国第二阶段工业崛起,注定是场持久战。

 

在艰难的历史大背景下,我们希望所有退无可退的企业家们,能有所坚守,有所追求。

放弃幻想,不走捷径。

 

踏实向前,不停息,像飞鸟一样思考,如道路般行走。

酷玩实验室整理编辑

首发于微信公众号:酷玩实验室(ID:coollabs)

如需转载,请后台留言。

分享给朋友或朋友圈请随意

参考资料:《国产饮料巨头兴衰史:曾靠一瓶八宝粥年入百亿,如今却被外资狠心抛弃》,发布于互联网头条《王传福:一个不会做口罩的电池厂商,不是好的汽车大王》,发布于何加盐

《王传福的商业帝国之谜》,发布于华商韬略

《中国工业三十年》,发布于卢克文工作室

《柳传志委屈》,发布于何加盐

《柳传志,到底给我们留下了什么?》,发布于正和岛

《柳传志“上岸了”》,发布于虎嗅APP《奋战二十年,烧钱上千亿,他在全世界的围堵中替中国又拼出一个世界第一》,发布于华商韬略 阅读原文

文章来源: 留园 查看原文
https://www.6parknews.com/newspark/view.php?app=news&act=view&nid=454258
分享文章:
还没有评论
登录后发表评论
返回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