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高官透露外交格局最新调整:美国地位有变(图)

多维新闻 0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外事工作委员会主任杨洁篪撰文,谈“十四五”的外交工作,透露经过新冠肺炎(COVID-19)疫情冲击,中国的外交布局已有微妙调整。



受疫情影响,中国外界被指已经发生变化。(AP)


11月30日,杨洁篪在中共党媒《人民日报》刊发《积极营造良好外部环境》一文称,疫情使世界大变局加速演变,国际经济、科技、文化、安全、政治等格局都在发生调整,中国发展的外部环境将面临更加复杂变化。

用他的话说,就是中国将“不断完善以周边和大国为重点,以发展中国家为基础,以多边为重要舞台的外交布局。”

在中国官方的语境中,“大国”是指美俄欧,其中又主要是美国,所以历来都有中美关系是外交工作的“重中之重”的说法;“周边”则是指邻国,包括陆地与海洋的近邻;而所谓“多边”是指联合国、亚太经合、上海合作组织、金砖五国、G20等多边国际平台。

香港《明报》12月2日报道称,过往“周边”虽称是“首要”,但却排在被称作“关键”的“大国”之后。而今次杨洁篪的新提法则是把“周边”和“大国”同样列为“重点”,而且“周边”更位居“大国”之前。

中国自2006年以来,外交总体布局都是“大国是关键、周边是首要、发展中国家是基础、多边是重要舞台”。

在讲究遣词用句的中共话语体系中,这种调整绝非随意之举,而是有深刻的含义。就像以“内循环”为主的内外“双循环”中国经济新格局一样,疫情后的中国外交也突显了“周边”上升、“大国”下降的新格局。


早在2015年,清华大学当代国际关系研究院院长阎学通就提出“中国外交,‘周边’比美国更重要”的观点,他认为,大国崛起是需先成为地区强国,而后再成为全球性强国;崛起的性质是赶超世界最强国,最强国只能是崛起国的障碍而不可能成为其支持者,中美之间由此产生结构性矛盾。

阎学通的观点,挑战的是“只要搞定美国,一了百了”的论述,现在其观点被官方采纳,不是因为“搞定美国,也未必一了百了”,而是官方意识到根本“搞不定美国”。

报道称,中国外交布局的调整有迹可寻,疫情以来中国明显加强了周边外交的力度,杨洁篪和中国外长王毅近段时间频繁出访东南亚和日韩,习近平更破例在广西南宁举行的第17届中国东盟博览会开幕式上视像致辞。







此外,早在2013年,习近平就对周边外交提出了“亲诚惠容”四字方针。所以王毅前日在一个中日论坛上呼吁日方,“体现做为近邻的理解和包容”。

不过,这似乎并不意味中国会在领土主权上作任何妥协,正如杨洁篪在文章中所言,在台湾问题上坚定维护“一中原则”,在涉港、涉疆、涉藏等问题上“决不允许外部势力干涉中国内政”,“在南海等问题上,有效维护我国领土主权和海洋权益”。 阅读原文

文章来源: 留园 查看原文
https://www.6parknews.com/newspark/view.php?app=news&act=view&nid=453604
分享文章:
还没有评论
登录后发表评论
返回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