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查显示:中美冷战 8成德国人支持柏林保持中立(图)

德国之声 0

减少对中国的依赖?稍向中国靠拢?

德国《商报》一篇评论指出,德国应该吸取澳大利亚人的前车之鉴,如今德国车商对中国市场的严重依赖已经成为一个政治问题。《焦点》杂志的评论则吐槽了德国人对数字工具的妖魔化,称如果能稍微朝中国靠近一点,将会有利于德国。



"澳大利亚不一定是德国车商的关注焦点。不过,梅赛德斯、宝马和大众汽车其实与澳洲形成了某种命运共同体。新冠疫情让它们都更加依赖中国销售市场",《商报》11月27日的一篇评论文章在开头这样写道。

"这种依赖性会带来怎样的政治和经济后果呢?澳大利亚人正吃着苦头来了解这一点。北京将这种依赖性作为武器,让澳大利亚在政治上听话,将那里的批评者消声。"

作者Torsten Riecke写道,中国近来对牛肉、大麦、葡萄酒等多种澳洲商品都设置了贸易壁垒,并发表了包含"14罪状"的投诉清单,批评了澳政府、澳媒体和澳智库的行为。

同时,在面对德国时,中国也会动用经济砝码。"比如中国大使公然威胁,如果电信设备供应商华为不能参与德国5G网络建设,将要报复德国车商"。

"中国平时习惯禁止他国干涉其内政,但在主张自己的利益时却无视这些限制。到目前为止,对于这一点,柏林更多是摇头而非担忧。"然而,澳大利亚的例子表明,对中国的经济依赖是值得担忧的。

"美国早就意识到了这一点,因此特朗普政府在其任期结尾还试图建立一个针对中国经济战狼的非正式国际防御联盟。在面对(中国)经济制裁时,参与国家通过补偿出口损失或共同实施反制,来相互支持"。作者在最后表示,希望最晚在拜登新政府成立之初,欧洲与美国就能开始商讨这一战略。

靠学习中国拯救圣诞节?

德国《焦点》杂志在线版11月27日的一篇评论则聚焦德国的新冠预警APP,文章在开头表示,这款APP将增添新功能,不过这其实无济于事。因为这些新功能解决不了根本的问题:太少人使用这款APP了。通过它来告知新感染的比例甚至从之前的18%下降至如今不足15%。而想让它起作用,至少要保证60%的使用率。



在中国,社会生活已经基本恢复正常,酒吧也再次热闹起来

作者Andreas Hentschel说,在经历了三周封城、新增感染数字只有小幅下降之后,他再次将目光投向亚洲。"韩国、日本、越南、中国:所有这些国家都控制住了新冠疫情。那里的生活基本上正常进行,限制并不多,新感染都可以放心地被看作是个别案例。"

这里面少不了新冠APP的功劳。文章写道,"很多亚洲国家都在手机APP的帮助下,采用了一套虽严格但看起来高效的防疫规则。无论是在餐厅还是电影院,想要进去就要扫健康码。离开这些场所时也是一样。"

"这样一来,人们所处的位置会被自动记录,一旦出现感染,所有在场人员都可以通过数据库快速可靠地得到通知、进行测试。此外,还可以通过这款APP监督人们对隔离措施的遵守情况。"

作者随后坦言,这样的监控程度"在德国是无法想象的",他也理解这一点。"尽管如此,如果能稍微朝中国靠近一点,将会对我们有好处,特别是在我们努力寻找办法在圣诞节前走出新冠危机的当下。"

"这是因为,我不能理解的是:在我们这里,每种数字工具都被妖魔化了,真的是每一种。当我们去餐厅时,我们要手写填信息;卫生部门会发带有检测结果、隔离通知的纸质信件(其中一些通知是在限制已经解除后才姗姗到来);要靠辛苦地打电话来通知密切接触者。所有这些我们都接受,即便是,真有人感染的话,在这期间已经又传染多人了。

"上面提到这些措施都可以很容易地数字化,并且很大程度上也可以自动化。然而两座大山挡在前面:德国人对国家机构从根本上的不信任;以及对数据保护的看法,更合适的说法是数据(保护)偏执。"

文章写道,"我们喜欢倡导自由。与此同时,我们大部分人都在某种程度上接受了过去数周乃至数月里对自由的限制。我们不能去电影院、不能下馆子、不能看歌剧;只能与很少的朋友见面;就更不要提去疗养酒店度假了。……在亚洲,情况则是这样的:那里的人们接受对自己数据的跟踪,在中国可能是永久性的,而在韩国仅持续两周。换来的是,他们可以去看电影、看歌剧,也可以和朋友见面,或者去疗养酒店住几天。"

调查:如果中美冷战 八成德国人支持柏林保持中立


德国科尔伯基金会最新的调查显示,美国大选之后德国人对于跨大西洋关系正常化寄予厚望。在对中国好感度大幅下滑的同时,大多数德国人认为,如果中美之间发生冷战,德国不应该选边站。



美国大选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德国人对于大西洋彼岸这个传统盟友的看法:德国科尔伯基金会(Körber-Stiftung)的一项问卷调查显示,53%受访者表示,他们对于美国民主制度的信任程度减弱,只有34%认为自己更加信任美国的民主了。这项主题为“干预还是克制?”的问卷调查还显示,略微超过半数的德国人(51%)认为,不管是德国还是整个欧洲,都应该减少对于美国的依赖性。

期待拜登助力德美关系回到正轨

其实在四年前特朗普当选为总统之后奉行的一系列“美国优先”政策,已经给德美关系造成了严重的影响。根据该基金会今年4月进行的问卷调查,德国人对于美国的好感度下降到了令人吃惊的程度,在回答“德国应该跟美国还是跟中国保持更紧密的关系”这个问题时,选择“美国”这个选项的比例(37%)竟然跌至和选择“中国”的比例(36%)几乎持平。这一调查结果在5月份发布之后,也在德国舆论界引起了巨大争议。

不过拜登赢得美国大选的胜利,让不少德国人对于跨大西洋关系重拾信心。78%的受访者认为,拜登上任之后,德美关系应该会逐步回到正常轨道。尤其是和今年9月份,也就是大选前夕进行的问卷调查结果相比,这一转变尤其明显:当时79%的德国民众对德美关系的评价是“很差”或者“比较差”。不过这种对于双边关系恶化的感受显然只存在于德国这一边,因为根据美国皮尤研究中心(Pew Research Center)进行的调查,超过7成的美国人仍然认为德美关系“很好”或者“还不错”。

《海尔布隆之声报》(Heilbronner Stimme)报道指出,拜登任命布林肯(Anthony Blinken)作为新政府国务卿的候选人,也给大西洋彼岸带来了希望。布林肯曾经在奥巴马政府内任职,被视为是对欧洲友好的政治人物,因此德国方面也对他寄予厚望。科尔伯基金会国际政治部主任穆勒(Nora Müller)指出:“过去的四年虽然对于跨大西洋关系来说是一场严峻的考验,但是大多数德国人对于拜登上任之后双边关系正常化充满了希望,这显示:之前的损伤并非是不可修复的。”



拜登任命布林肯为国务卿的候选人

对中国的好感度下滑

如果说4月份的调查得出“德国人亲中疏美”这样的结论令人大跌眼镜的话,这次调查得出的结果则发生了明显变化:今春还有36%的受访者认为与中国保持紧密合作更加重要,而到9月份这一比例就跌至27%。与之相应的是,认为与美国之间的伙伴关系更为重要的比例也从4月份的历史最低点37%,回升到了56%。

科尔伯基金会的出版物《柏林脉搏》(The Berlin Pulse)最新一期也研究了中美之间发生“新冷战”的可能性,并且相关问卷调查也询问了德国人对于这种情况下德国应该如何应对的态度。40%的德国受访者认为,中美对峙局面有可能会演变为一场冷战;回答不太可能的比例有42%。与2019年的调查结果相比(35%认为可能,48%认为不可能),德国人对于中美关系的进一步恶化持更加悲观的态度。

接下来关键的问题来了:如果中美之间真的爆发新冷战,德国应该站在哪一边呢?大多数德国人的回答是:不选边站。82%的受访者对科尔伯基金会表示,他们认为德国最好保持中立。——至于这样的选择具有多大的可操作性,可能就是另一个话题了。

对于德中双边关系,46%的受访者对于中国日益增长的影响力持中立态度,43%持负面看法,只有10%的人认为这是一件好事。

对民主充满信心

即使面临种种国际挑战,德国人仍然对于民主坚信不疑。85%的受访者认为,与非民主国家相比,民主国家能够更好的应对各种危机挑战,比如瘟疫流行或者是气候变化。此外,51%的德国人认为,德国应该禁止非民主国家在德国投资基础设施项目;42%的人反对。

该问卷调查于今年9月和11月分别进行,访问对象是1058位具有选举资格的成年德国人。调查报告中有关美国民众态度的问卷数据来自皮尤研究中心。 阅读原文

文章来源: 留园 查看原文
https://www.6parknews.com/newspark/view.php?app=news&act=view&nid=453030
分享文章:
还没有评论
登录后发表评论
返回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