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席核科学家遭暗杀,伊朗会采取什么报复措施?(图)

环球时报/新京报 0

【环球时报-环球网报道 记者 白云怡 赵觉珵】伊朗最高领袖哈梅内伊当地时间28日誓言,将对杀害该国首席核科学家穆赫森·法赫里扎德的幕后黑手进行报复。据该国通讯社报道,此前一天,法赫里扎德在德黑兰附近的一个城镇遭到暗杀。中东事务专家28日在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法赫里扎德之死对伊朗的民心及舆论刺激很大,类似年初该国“三号人物”苏莱曼尼将军之死造成的效果,因此伊朗政府势必会采取报复措施。但考虑到当下所处的美国权力交接的敏感时期,伊朗料不会采取可引发激烈冲突的手段,或许以进一步推动核能力发展作为反应手段。



据伊朗伊斯兰共和国通讯社27日报道,59岁的伊朗国防部研究和创新机构负责人、首席核科学家穆赫森·法赫里扎德在德黑兰附近的一个城镇被暗杀。随后,伊朗国防部发布声明称,法赫里扎德的汽车遭到不明恐怖分子的自杀式爆炸袭击,并遭到开枪射击,法赫里扎德在被送到医院后不治身亡。



目前没有组织或个人宣布对袭击负责,但伊朗舆论普遍认为,以色列是这起事件的幕后黑手。伊朗总统鲁哈尼在28日的电视内阁会议中称,伊朗人民不会落入以色列的圈套中,“伊朗肯定会在适当的时候对我们科学家的殉难作出回应。”而伊朗国营的全球卫星电视台阿语频道则指控以色列情报特务局“摩萨德”谋杀了这位科学家。

一位熟悉以色列情报部门的中东问题学者28日对《环球时报》记者表示,此次事件出自以色列之手的可能性的确较大。他表示,2018年以色列公布大量关于伊朗核计划的文件时,以总理内塔尼亚胡曾经专门提到过法克里扎德的名字,并称他是这一计划的负责人之一。而根据以色列的报道,这名科学家在以色列情报机构“摩萨德”的暗杀清单中排名第一。

据BBC报道,在2010年至2012年间,四名伊朗核科学家曾遭到暗杀。伊朗一直认为,这四起事件的肇事者均为以色列。

“从国际形势看,有史以来最亲以的美国总统特朗普即将下台,候任总统拜登在选举期间又曾提到过要恢复伊核协议,这加强了以色列的紧张感,需要在美国新总统上任前的两个月窗口期内把事情都做完”,上述学者表示,之所以采取路边埋伏袭击的作法,可能是考虑到德黑兰的防空力量较强,如用无人机发动袭击,一旦被击落,伊朗方面有可能从中获得一些相关信息。此外,伊朗国内有不少以色列的线人,“摩萨德”未必需要亲自出手。

面对这一局面,伊朗会采取何种报复行为?中国前驻伊朗大使华黎明对《环球时报》分析认为,法赫里扎德的死对伊朗来说是一次重大损失,对伊朗国内舆论和民心刺激也很大,类似于今年年初伊朗伊斯兰革命卫队“圣城旅”指挥官苏莱曼尼将军被美国无人机炸死的情况。在此情景下,伊朗政府一定会做出反应,采取报复,以给国内各方交代。但对于报复的具体措施和激烈程度,伊朗政府会非常审慎地考量。

“考虑到拜登上台后可能会继续推动和伊朗的核谈判,倘若伊朗的报复过于激烈,引发中东地区大规模军事冲突或战争,则局面恐至难以挽回的地步,伊朗会得不偿失。”华黎明称。他同时表示,不能排除美国和以色列会在未来两个月内采取更多类似行动,以巩固特朗普政府过去四年的中东政策遗产,这将成为对伊朗政府的极大考验。

据媒体公开报道,在过去的一个多月里,以色列已经实施一系列针对伊朗的活动。以色列军队袭击了叙利亚境内的伊朗军事力量,摧毁了叙利亚首都附近的两个叙利亚军队的弹药库,并袭击了驻扎在叙利亚境内的伊朗伊斯兰革命卫队军事基地。不过,不同于之前以色列对于袭击活动的遮遮掩掩,近期的军事袭击活动之后,以色列均高调承认,且公开向伊朗表达威胁姿态。

西北大学中东研究所副教授王晋对《环球时报》表示,以色列近期对伊朗高调“秀威胁”,就是为了激怒伊朗,在未来的地缘政治博弈中谋得先手。不过,伊朗此前就已对此有所预判,因此已要求国内各个军事和情报机构保持理性,包括要求伊朗的地区代理人如黎巴嫩真主党等继续“忍耐克制”,防止冲突蔓延。

他认为,经历特朗普的多年制裁,伊朗的经济困难重重,社会政治危机较大,难以承受与美国和以色列冲突的风险,“在未来两个月的敏感期内,伊朗大概率可能还是保持忍耐。”不过,伊朗应会继续推动核能力研发,提升浓缩铀的丰度和浓缩铀的产量,以此作为报复手段,同时平息国内民众愤怒,安抚强硬派团体。

今年1月,在苏莱曼尼死于美国无人机的空袭之后,伊朗宣布进一步减少对2015年伊核协议承诺的遵守,表示伊朗的核计划将不再受到任何限制。


伊朗“核武器之父”此时被暗杀,有何玄机?

伊朗首席核科学家被暗杀,特朗普转发推特“表态”:他的死对伊朗是重大打击。

文 | 陶短房

当地时间11月27日下午,伊朗核专家、隶属于伊朗国防部和“革命卫队”科技及创新机构负责人、有“伊朗核研究之父”之称的法赫里扎德,在伊朗首都德黑兰东北阿布萨德村附近公路上被暗杀。伊朗外交部长扎里夫随后表示,这次暗杀行动是以色列特工组织“摩萨德”策划并实施的。

尽管目前并无更多相关消息来确认伊朗外长此一说法,但有没有可能真如伊朗方面所指,此次刺杀系以色列所为呢?



▲“伊朗核研究之父”法赫里扎德。资料图。图片来源:新京报网

内塔尼亚胡曾誓言“记住法赫里扎德这个名字”

法赫里扎德现年59岁,是1999年-2003年伊朗秘密军事核计划“阿玛德”项目的主持人。“阿玛德”项目2003年在伊朗和欧洲方面一系列谈判交易下取消,但相关档案被保留下来。2015年12月,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伊朗可能的军用核项目评估”报告附件中唯一提及的伊朗人名正是法赫里扎德。这年7月,伊朗和“5+1”国家达成《伊朗核协定》(JCPOA),伊朗核危机一度缓解。2018年5月,美国总统特朗普让美国单方面退出JCPOA,并对伊朗实施一系列制裁、禁运和军事打击,法赫里扎德是经常被提及的名字。

以色列内塔尼亚胡政府长期将伊朗视作中东最危险的敌人,并一直对伊朗“拥有核武器的危险”如鲠在喉,一直极力怂恿美国与之联手,对伊朗纳坦兹等核研究基地进行“外科手术袭击”,“摩萨德”和美国情报机构曾合作对伊朗核设施网络进行“病毒袭击”。在奥巴马时代的美国政府拒绝“升级对伊秘密行动”背景下,“摩萨德”单独实施了2010年1月12日刺杀伊朗核专家阿里.默哈马迪、2010年11月29日刺杀伊朗原子能组织(IAEO)创始人沙赫里亚里,和2012年1月10日刺杀伊朗纳坦兹核反应堆商务事务副主任罗山等一系列刺杀行动。

特朗普上台后,对内塔尼亚胡政府百般袒护,并加大了对伊朗的打压力度,令以色列对伊行动更加有恃无恐。早在2018年,内塔尼亚胡就曾咬牙切齿要大家“记住法赫里扎德这个名字”,视之为眼中钉、肉中刺。而这也是伊朗外长如此肯定地指称,此次刺杀行动系以色列所为的原因。此次袭击策划周密,行动狠辣,受到周密保护的法赫里扎德车队在公路上遭到多辆刺杀者驾驶车辆的前堵后追,死伤者据信多达60人以上,可见蓄谋已久、必欲得逞而后快。



▲法赫里扎德遇刺现场。图片来源:新京报网

特朗普“看守政府”乐见对伊“打打杀杀”

尽管美伊两国对立已久,彼此间不信任根深蒂固,但美国国内支持JCPOA、尤其是反对美国单方面“退群”者大有人在,特朗普所谓“退出JCPOA和加大对伊朗施压力度,可以逼迫伊朗接受更有利于美国的谈判条件”遁词,如今也被普遍视作失败,而特朗普时代的美国政府不顾本国此前对安理会、对国际社会的多项外交承诺,近乎“一根筋”地偏袒以色列内塔尼亚胡政府,也在国内引发强烈不满。

在11月3日的美国总统大选中,特朗普败给民主党候选人拜登,交权已是大势所趋。拜登是奥巴马时代的美国副总统,也是JCPOA的支持者。尽管在特朗普支持者及其他方方面面掣肘下,2021年1月20日接掌美国政府权力后,拜登未必能立即让美国重返JCPOA,但多半会逐步回到“常态化”的美以关系,即“是亲密盟友,但也不会无条件支持以色列的一切争议性主张和行动”,且美国近年来历届民主党政府和以色列利库德集团政府间,关系都多少有些微妙。在这种情况下,内塔尼亚胡当然会觉得“时不我待”,要匆匆“压秒动手”,以免特朗普卸任后“人走茶凉”。

许多观察家注意到,就在美国大选投票日前后的关键时刻,已进入任职倒计时的美国国务卿蓬佩奥却在涉以色列、涉伊朗问题上“动作”不断。一周前,事实上已“瘸腿”的蓬佩奥匆匆到访了以色列、阿联酋和沙特,不仅作出了到访巴勒斯坦地区犹太定居点这种极富争议性、挑衅性和刺激性的行动,还于11月22日在沙特秘密召集了与内塔尼亚胡、沙特王储萨勒曼的闭门“三方会谈”。

尽管这次会谈的主题未必如某些中东信息渠道所言,是“专门密谋此次刺杀行动”,却足以令内塔尼亚胡更加有恃无恐,并至少表明,至今不肯认输的特朗普“看守政府”乐意见到以色列对伊朗“打打杀杀”,并竭力为其“助攻”。

一些国际分析家指出,特朗普之所以纵容甚至刺激以色列动手,很大目的是“碰瓷”伊朗,希望逼后者作出激烈反应,这即便不能如某些接近美国民主党人士所言,“成为继续拒绝交权的借口”,也可以为即将接任的拜登政府外交、战略和地缘政治政策改变设置更多掣肘,并为自己争议性的单边“退群”行动寻找口实。

而从近日形势看,随着越来越多美国人、尤其共和党甚至特朗普自身团队中人接受其败选既成事实,拜登接管动作业已被“官宣”重启,这意味着“看守政府”的能动性在萎缩,再不动手,就过这村、没这店了。


揭秘被暗杀的伊核专家:伊朗“核武器之父”,曾被内塔尼亚胡点名“记住”。

刺杀行动对伊朗核项目进程影响微乎其微

欧盟伊朗问题专家皮龙等指出,对于美国单方面退出JCPOA,以及此后以色列、美国对伊朗的一系列施压行动,国际社会普遍持反对立场。IAEA等权威机构已一再证实,伊朗迄今一直在履行JCPOA所规定义务,通过变本加厉的单边施压,层层加码地要求伊朗进一步退让,既师出无名,又收效甚微。

一直宣称伊朗“谋求核武器”、“实施恐怖主义行动”的以色列,本身就既实际研发并装备了核武器,又一再对伊朗境内目标实施刺杀等行动,不仅在国际间难获同情,即便同样视伊朗为宿敌(长期民族、教派和地缘政治矛盾)的沙特,此次也只能保持“尴尬沉默”——事实上,内塔尼亚胡在此次事后也三缄其口,美国方面则除特朗普转发了相关推文外,不论他的“看守内阁”或拜登的“影子政府”,相干人等都心照不宣地“闷声大发财”,也令此次暗杀行动真相待解。

而针对此事,皮龙等认为,鉴于伊朗近年来注重高科技人才梯队建设,老资格专家如法赫里扎德等早已升任更“务虚”的管理岗位,这种“定向刺杀”一如此前“摩萨德”针对伊朗核设施网络的一系列破坏行动,对伊朗核项目进程的影响微乎其微。真正让伊朗“核脚步”放慢的不是间谍战、刺杀和军事施压,而是谈判和协议,以色列此举非但难以达到目的,还会令其一心谋求、特朗普极力推动的“拓展中东外交空间”努力,受到拖累和影响。

至于伊朗会不会被此次“碰瓷”所激怒,采取激进报复行为,从而被迫不及待抓住任何“稻草”的特朗普“揩油”?伊朗武装部队参谋长巴格里少将事后宣称“已做好复仇准备”。这是伊朗在类似事件发生后惯用的强硬口径,但“做好准备”是否意味着“立即反击”则很难说。

一方面,伊朗革命卫队等强硬派一定会施加压力,力促早打;另一方面,这个“二元国家”的“神”、“人”两套班子里都不乏老谋深算、久经考验的政治老手,他们当然不会不明白当前态势——即便要动手也无需急于一时,等明年1月20日送走特朗普后再算这笔账,或许才是更好的对策。最新消息称,伊朗总统鲁哈尼也表示,伊朗将在“适当时候”作出报复,其弦外之音,已昭然若揭。 阅读原文

文章来源: 留园 查看原文
https://www.6parknews.com/newspark/view.php?app=news&act=view&nid=452950
分享文章:
还没有评论
登录后发表评论
返回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