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转基因三文鱼上市在即 要来中国建养殖场(组图)

敲黑板 0



不论你多么不喜欢转基因作物,其实它们早已渗入日常生活。常见的转基因作物,包括大豆、棉花、油菜、玉米、大麦、高粱等,像转基因大豆油,早就占据了90%以上的市场份额。



科学实验室里的转基因大豆

    

所以,你吃的大豆油,可能来自转基因大豆;你穿的全棉T恤,可能来自转基因棉花;你抽的卷烟里,用的也有可能是转基因烟草……

然而,至今为止,除了花了整整20年时间,才通过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审批获准上市的转基因三文鱼,全世界还没有任何一种食用转基因动物获准上市。



FDA批准了转基因三文鱼

甚至,就连原计划年底在美国上市的转基因三文鱼,如今也遇到了巨大的阻力。



    

此前,美国反转基因生物组织食品安全中心以及多个代表渔业的环境组织和贸易组织发起诉讼,称转基因三文鱼可能对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影响。

本月初,美国旧金山联邦地区法院裁定,命令FDA对转基因三文鱼重新进行环境安全性评估。





 转基因三文鱼花20年获准上市 

引发轩然大波的AquAdvantage三文鱼,是一种转基因大西洋鲑,也是目前唯一获得FDA批准用于食用的转基因动物,由美国水产养殖公司AquaBounty研发,该公司早在1992年就建立起转基因三文鱼生产线,至今已经繁殖了13代。



加拿大科学家加斯·弗莱彻博士

1989年,加拿大科学家加斯·弗莱彻博士首次为普通大西洋鲑植入了两种基因,一种是太平洋奇努克三文鱼的生长激素基因,可以让大西洋鲑长得更快;另一种是大洋鳕鱼的抗冻蛋白基因,可以让大西洋鲑在接近冰封的水域生存。



转入这两种基因后,AquAdvantage三文鱼只需要16-18个月,体重就能达到上市规格,而普通大西洋鲑则需要3年以上,同时,所需饲料总量也减少了25%。



1995年,AquaBounty就开始为他们的转基因三文鱼寻求FDA审批,这场马拉松式的审批足足持续了20年。

2010年9月,FDA经过评估,初步认定转基因三文鱼与普通大西洋鲑鱼一样可以安全食用。



    

期间,许多环保人士担心,一旦转基因三文鱼逃逸到野外,会和野生三文鱼杂交,破坏原有种群生态,造成“遗传污染”。

于是,AquaBounty在加拿大和巴拿马建造了两个与世隔绝的养殖场,在加拿大生产鱼卵,在巴拿马孵化、育肥,去年又在FDA批准下新增了美国印第安纳州养殖基地,这也是美国首个转基因三文鱼繁殖基地。



AquaBounty的转基因三文鱼养殖场

与传统网箱养殖不同,转基因三文鱼养殖场建在陆地,就像现代化养鸡场、养猪场一样,配备了2.4米高的坚固围墙,在换水口安装了多层滤网,并实施24小时监控。



AquaBounty养殖场里捞起的一条转基因三文鱼

为了确保万无一失,所有转基因三文鱼都是雌性,且99.8%是三倍体,哪怕不慎逃逸,也无法自我繁殖,或是与二倍体野生三文鱼交配产卵。



AquaBounty公司经过筛选的转基因三文鱼卵

2012年,FDA完成转基因三文鱼的环境安全性评估,认为其不会产生基因扩散。

2015年11月19日,FDA基于综合分析,确定这种转基因三文鱼符合法定要求,其口味、营养价值和安全性等与传统品种没有差别,可以安全食用,正式批准AquAdvantage三文鱼可上市销售,这也是全世界第一例食用转基因动物获准上市。



    

此时,AquaBounty已经烧了8000万美元。

    

2016年6月,加拿大卫生部也批准允许AquaBounty三文鱼上市,称其可安全食用。



 养殖业要靠转基因对抗寄生虫 

除了缩短生长周期,《科学》杂志认为推动三文鱼转基因技术发展的另一大原因,是出于防治寄生虫的需要。

三文鱼养殖业的天敌是海虱,这是一种如吸血鬼般牢牢依附在三文鱼身体表面的寄生虫,10多只海虱就能让一条100克重的三文鱼感染致死。



海虱不易在淡水中生存,野生三文鱼可以通过洄游,借助淡水消除身上的海虱。



然而,20世纪70年代在北欧兴起的三文鱼养殖业,却为海虱创造了完美的繁殖空间。高密度养殖的三文鱼,无法靠淡水自救,还容易交叉感染,三文鱼越密集,海虱就越活跃。

BBC记者曾在一条养殖三文鱼上找出747只海虱。



2019年,有人偷拍了挪威阿尔塔的一个三文鱼养殖场,网箱内水质污浊,生病的、感染的、身体畸形的三文鱼挤在一起,有的三文鱼身体溃烂,伤口跟成人手掌一样大。

‍‍‍‍‍

挪威阿尔塔养殖场里的三文鱼‍‍‍‍‍

海虱肆虐于挪威、美国、加拿大、智利以及苏格兰等区域,每年给全球三文鱼养殖业造成至少十亿美元的损失。

为了消灭海虱,上世纪70年代末,养殖业使用了敌敌畏制剂,可是到了1989年,海虱就对敌敌畏产生了耐药性。



为此,三文鱼开发出一大堆除虱药物,包括:苯甲酰脲、除虫脲、氟苯脲、甲基吡啶磷、拟除虫菊酯、溴氰菊酯、氯氰菊酯……



无污染的生物驱虫,让圆鳍鱼吃掉三文鱼身上的海虱

在与海虱的战争中,挪威三文鱼养殖业的几家巨头,甚至投资过一家激光设备公司,用上了最先进的AI技术。



安装在养殖网箱内的圆柱状机器人,配有两台立体摄像机和用于运行图像识别软件的处理器,机器一旦聚焦并识别出三文鱼体表的寄生虫,就会用一台医用二极管激光器(这种激光束常用于眼科手术和脱毛),以100微秒的激光脉冲快速杀死寄生虫。



    

方案非常酷炫,但是激光仍然无法清除三文鱼腮下和鳍后的海虱……

    

最终,科学家们还是将目光投向基因组学,已有研究人员发现,某些大西洋鲑可以抵抗海虱,甚至对海虱免疫。

苏格兰水产公司Landcatch便宣称将销售经过基因筛选的三文鱼卵,据说都来自最耐受海虱感染的三文鱼。



Landcatch公司经过基因筛选的三文鱼卵

除了迅速催肥和防治海虱,三文鱼养殖业也希望通过转基因技术来获得更高品质的肉质,例如更高的虾青素含量,可以让三文鱼肉的橙红色变得更鲜艳诱人。



野生三文鱼(左)和养殖三文鱼(右)的肉质差别    

“采用转基因技术,可以有效改善三文鱼复杂特征。”水产养殖育种公司Benchmark Genetics的遗传学总监莫顿·拉伊说。

    

三文鱼转基因技术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因此阿根廷、巴西和印度尼西亚等国家都相继开展了转基因三文鱼的商业化养殖试验。



 北美民众很难接受转基因三文鱼 

目前看来,转基因三文鱼最大的问题既不是技术,也不是监管,而是民众能否接受食用转基因动物。

2017年夏天,AquaBounty就宣布已将转基因三文鱼定期销往加拿大,售价为每磅5.3美元,几个月就出售了大约5吨。



虽然事先经过加拿大卫生部和食品检验局的认证,这批转基因三文鱼还是引起了极大的争议,因为这批转基因三文鱼的包装上没有任何标签,而且AquaBounty至今拒绝透露具体销售地点,这意味着加拿大人在不知情的情况下食用了转基因三文鱼。



加拿大环保组织的蒂鲍特·雷恩称,“第一批转基因动物就这样进入市场,我们不知不觉地成为小白鼠。”

    

AquaBounty采用这种极具争议的做法,主要是怕打了转基因标签会影响销量。

加拿大一家生物科技公司曾经做过一项调查,45%加拿大人表示不会购买转基因三文鱼,如果转基因三文鱼流入市场,出于未知性,他们甚至会放弃购买所有三文鱼产品。



人们公开反对转基因鱼    

为了让消费者放心,加拿大一些头部水产贸易公司和大型连锁商超,甚至公开表态拒绝出售转基因三文鱼。

美国人虽然非常爱吃三文鱼,但是和加拿大人一样排斥转基因三文鱼。



据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NOAA)数据,2017年三文鱼在美国的产值高于螃蟹、龙虾和虾,是美国水产品中商业价值最高的物种,而美国人消费的大西洋鲑95%以上依赖进口。AquaBounty正是看到市场机会,才决定在本土养殖转基因三文鱼。



挪威三文鱼养殖场

    

然而,国际三文鱼养殖协会却担心,转基因三文鱼会导致民众远离整个三文鱼行业。

“如果你理性看待转基因三文鱼,这不是什么问题,但是民众认为转基因三文鱼是科学怪鱼。转基因三文鱼会破坏三文鱼的声誉,这对全行业不是什么好事。”国际三文鱼养殖协会会长特龙·戴维森说。



水产商贴上了“非转基因三文鱼”的标志

基于这样的顾虑,转基因三文鱼已经遭到了水产业的抵制。

    

在北美,AquaBounty三文鱼目前无法获得权威水产机构水产养殖管理委员会(ASC)的认证,该协会称:不会让任何转基因鱼类进入协会的标准体系。

美国还在通过一项法案,要求转基因三文鱼贴上“转基因”标签,而部分普通三文鱼供货商,正打算为自己的产品打上“非转基因”标签。



    

更激进的行业社会组织,则向法院发起了诉讼,哪怕AquaBounty过了法院这关,还要看美国各州政府能否放行,经销商肯不肯卖转基因动物。

受诉讼影响,AquaBounty即将在美国印第安纳州收获的第一批5.4万条转基因三文鱼,可能面临着无法出售的窘境,但是该公司初心不改,还计划着要在北美再建一处养殖场,规模为印第安纳州养殖场的10倍,年产量达到1200吨。



AquaBounty 公司印第安纳州孵化出的第一批转基因三文鱼卵

AquaBounty甚至还有全球化战略,希望未来能在中国、以色列、巴西和阿根廷分别建立四个养殖场。



加拿大科学家培育的转基因猪

除了转基因三文鱼,加拿大科学家近年来还培育出了转基因猪,苏格兰爱丁堡大学罗斯林研究所则培育出了转基因鸡,不过罗斯林研究所的遗传学家罗斯·休斯顿也承认,水产养殖物种转基因的潜力最大,因为“有大量的遗传潜力有待实现”。

那么问题来了,你愿意接受食用转基因动物吗? 阅读原文

文章来源: 留园 查看原文
https://www.6parknews.com/newspark/view.php?app=news&act=view&nid=452622
分享文章:
还没有评论
登录后发表评论
返回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