误伤数万人 反对声不断 疫苗打不打?这是个问题(图)

我是科学人 0

英国阿斯利康制药公司对外宣布,其研发的新冠疫苗的有效性可达90%左右,且不会产生任何严重的副作用。

中国已有5支疫苗正在阿联酋、巴西、巴基斯坦、秘鲁等多国开展Ⅲ期临床试验。

美联社报道称,辉瑞公司研制的疫苗阻止了90%的新冠感染。

世卫组织公布,目前已经有200多支疫苗进入到了临床试验,其中已经有10多支疫苗进入到了最后的冲刺阶段。

……





接二连三的捷报,似乎正在把新冠肺炎疫情逼上穷途。然而,在英国、德国、法国、意大利……新冠疫苗并没有受到预料中的“追捧”,从线上anti到线下游行,“反疫苗”之声不断。



英国反疫苗集会

即使“伤亡惨重”也不打疫苗?他们到底在反对些什么?

疫苗比病毒更可怕?

疫苗接种的反对声由来已久,久到可能和疫苗存在的时间一样长。对于疫苗的不信任,要从不止一次的“一朝被蛇咬”说起。

1955年的美国,一批灭活不彻底的脊髓灰质炎疫苗“入场”,导致12万名接种该疫苗的儿童中,有1/3“中标”染病。其中56人患上了麻痹型脊髓灰质炎,最终113人终生瘫痪,5人死亡。

类似的事故,英国和日本也发生过。20世纪70年代,伦敦因不合格的百日咳疫苗造成儿童致残,日本两名日本婴儿在接种百白破疫苗后24小时内死亡。事故之后,英国疫苗接种率迅速“跳水”一半以上,日本直接“打一折”,接种率掉到了原有水平的1/10;

在国内,2010年“山西疫苗案”造成近百名儿童或死或残,2018年长春长生狂犬病疫苗事件曝出严重的疫苗造假。

就在今年10月,韩国因接种流感疫苗居然造成了83人死亡……

纪录片《The Vaccine War》(疫苗战争)则将镜头对准了接种疫苗后的孩子们。他们身上出现的不良反应,比常见副作用(红肿过敏之类)严重得多——癫痫、学习障碍甚至瘫痪等,这种实打实的伤害让疫苗的公信力一跌再跌。



纪录片《The Vaccine War》(疫苗战争)

不靠谱!不安全!要人命!

不管出于哪种原因,疫苗身上确实已经背负起了骂名,让不少人对疫苗产生了抗拒心理。在他们看来,不打疫苗是在“自保”。毕竟就算出问题的概率再低,落到谁身上谁知道疼。

同样持反对意见的还有一些医学专家。

1998年,英国医生Andrew Wakefield在著名医学杂志The Lancet(柳叶刀)上发表了一篇论文。在对25名自闭症患儿进行研究后,他提出了一个令人震惊的观点:麻疹疫苗MMR会使肠道发炎,让有害的蛋白质渗入到血液中,最终损害大脑并导致自闭症。



《柳叶刀》撤销Andrew Wakefield等多人合著的论文

12年后,这篇论文因偶然性因素过多,被撤销。几乎同期,丹麦和日本的研究团队也推出了新的证据,表明MMR疫苗和自闭症之间并无直接关联。但显然,前者的观点更深入人心,在反疫苗组织和人群看来,那才是真相。



疫苗真的非打不可?

疫苗的诞生,终结了困扰人类三千多年的天花病毒,同时开辟了一条作用于免疫系统的医学新思路:提前演练。

如果把免疫系统比喻为一个组织严密的军队,疫苗可以看做是经过减毒、灭活处理的“敌军样本”。在病毒和免疫系统的对战过程中,如果“敌军”达到致病的规模,免疫系统就会出动抗体进行精准打击。免疫系统的这套操作看起来组织有序,然而抗体不是“随叫随到”,它的产生往往需要几天的时间才能够完成。为了不重复这个“认识病毒-生产抗体-抗体投入使用”的过程,免疫系统想出了一个巧妙的方法。

如果病毒威胁到足以触发抗体的产生,免疫系统就会自动制造出记忆细胞,他们的工作只有一项,就是记住这个敌人和对付它的方法。当相同的敌人卷土重来,记忆细胞会立刻觉醒并命令产生抗体“投入前线”,这样一来,免疫系统的“手下败将”就不会再对人体造成同等程度的伤害,甚至会对这些病毒永久免疫。

注射疫苗的过程,就是通过可控的方式预演这场战斗,让免疫系统预先准备好“解决方案”。等真正的大敌进犯之时,免疫系统已固若金汤,顺利化解病毒大军的突袭。我国为三岁以下幼儿准备的“一类苗”套餐,就是为了帮助他们提前建立对于病毒的“记忆”,从而使其免受麻疹、百日咳之类小儿多发疾病的危害。

出发点良好、治疗逻辑说得通,然而疫苗事故和疫苗安全性的反面例子,也确实让不少人陷入了“疫苗犹豫”。疫苗打还是不打,就成了一个悬而未决的问题,在支持者和反对者中间来回拉扯。在这个过程中,今年常常被提到的一个词——“群体免疫”,也成了这场争论的“座上宾”。



群体免疫原理图示

首先说明,群体免疫不是特朗普的胡言乱语,它是真实有效的。



“坚决推行”群体免疫的特朗普

群体免疫是指在群体中,大比例的个体获得免疫力,则可以使其他没有抗体的个体也受到保护,不被感染。根据不同病毒的“能力”强弱,群体免疫阈值也有所不同。



常见传染病的群体免疫阈值(数据来源:Wikipedia)

根据中国和世卫组织出具的新冠肺炎联合考察公告,“闹”了一年的新冠病毒的基本传染数在2.3左右,那么大约需要60-70%的人获得对新冠的免疫力,群体免疫才能奏效。也就是说,如果在自然传播的条件下,要一大半人得病并治愈,新冠的群体免疫才可能成功。

不管是从治愈可能性或是从医疗资源来看,这都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这个时候,可控的、杀伤力锐减的新冠疫苗就是目前能达成这种状态的最佳方法。

诸如麻疹、百日咳之类传染能力更强的疾病,借由疫苗形成群体免疫的局面,也是防病治病的必要手段。作为各种传染性疾病的主要防控手段,打不打疫苗不应该只作为一件私事来看待。最直接的例子,就是因听信“麻疹疫苗会导致儿童自闭”而拒绝接种疫苗后,美国绝迹十余年的麻疹“死灰复燃”,在27个州一共发现644例麻疹病例,数量达到20年之最。

美国儿科医生Matthew F. Daley 和美国流行病学家Jason M. Glanz曾做过系列研究,他们认为,不接种疫苗会使得孩子们面临更大的风险。例如百日咳,未接种疫苗的儿童的患病风险是接种疫苗儿童的23倍;对于同样多发的水痘,未接种疫苗的儿童患病风险高9倍。

被感染的儿童还有出现并发症的风险:每20名患有麻疹的儿童中就有一名会患上肺炎,同时伴生脑炎和死亡的风险,水痘同样会导致严重的皮肤感染、脑炎和肺炎。

同样的,疫苗的安全性不能因压倒性多数的医学证据就判定其完全无害。除了轻度肿胀、发红和过敏之类的常见可控的副作用之外,疫苗的处置手段、添加剂“分量”是否会引起其他风险,也值得更加深入全面的研究。就目前来看,疫苗益处远远大于风险,科学家对疫苗安全性的研究也从未停止,同时关于疫苗的监管制度也将不断完善。面对全球性的传染疾病,相信科学,不将疫苗视为洪水猛兽,或许是人类对抗传染病又一次胜利的曙光。 阅读原文

文章来源: 留园 查看原文
https://www.6parknews.com/newspark/view.php?app=news&act=view&nid=452418
分享文章:
还没有评论
登录后发表评论
返回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