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0条人命忽略不计?最悲的悲剧里,充满了无耻的笑声

麦杰逊 0





老舍曾经说过:“我想写一出最悲的悲剧,里面充满了无耻的笑声”。

今天,我仿佛就听到老舍说的这种笑声。

这个笑声,来自深圳的某个论坛。

论坛中,一名专家站在讲台上,笑得合不拢嘴地发言道:“哎呀我刚从美国回来,咱们这死了四千多人,美国死了22万人,这样一对比,那我们等于一个人都没死嘛!十四亿人死了四千人,那根本就等于没人得病,没人死嘛!就这你看我们还有那么多人戴口罩,哈哈哈哈哈!”

毋庸置疑,我们的防控举措取得了相当大的成果,这点也得到了联合国和多个国家的普遍认可。

但是我们的抗疫成果比其他国家做得好,就哈哈大笑把4000条人命忽略不计不当人命看,这真的合适吗?



嘲讽美国可以,但是身为专家,身为公众人物,就在大庭广众之下把4000条人命不当人命轻松“省略”掉,这是不是太没底线、太冷漠了点?

美国防控做得不好是他们的事情,就算美国防控失败灭国了,也不代表我们这死了任何一个人就可以忽略不计。

任何生命都是值得敬畏的,任何人的生命都是不能用数量和对比来衡量的。

因为4000条生命的背后,就是4000个遭受不幸的家庭。

我很希望这位在说出4000这个数字后仍能哈哈大笑的专家,能去关注一个名叫“用户599523XXX”的微博账号。因为在这个微博账号里,我相信这个专家应该体会到一个人离世后,其亲人背后的那种疼痛感。



这个名为“用户599523XXX”的微博账号里,很冷清——这里没有百万的粉丝,没有热闹的留言,没有简介,也没有一个具体的名字,甚至连头像都没有。

在这里,只有一个人在默默的推送着自己的一些博文。

例如在某日的凌晨3点15分,这位博主就推送了这条博文:




再往前几天,他推送的,是这条博文:



再往前,他推送的是这条博文:



只要你愿意往前翻,你还会看到这样的博文:



还有这样的:



这样的:



这样的:



其实这个微博里还有很多博文,我并没有完全截图出来。

为什么我没有把这些博文都截出来?

因为这些文字,我不敢细读,也不忍细读。

用户599523XXX的妻子,在这场灾难中走了,走得悄无声息。

她是一个普通人,所以她的离开,没有名字,没人纪念,没人提起;只有他,在夜深人静的时候,打开手机,默默地记录着他对她的思念。

这种思念,很悲凉,悲凉到让人不敢仔细读完他的每一个字。



用户599523XXX的妻子,或许只是宇宙中的一粒尘埃,她只在这个世界上轻轻地短暂飘过,但是这个短暂的飘过,却能令一个人用一辈子铭记。

用户599523XXX的妻子,在很多人眼中可能只是一个冰冷的统计数字,但是在一个人眼中,那可能就是整个世界:



后疫情时代最大的悲凉和无奈,就是我想你,但你却已经不在,而此时的我,却只能在网络上,默默地对着屏幕诉说着我对你的思念。

对着手机这样默默诉说思念的只有“用户599523XXX”一个人吗?

其实并不是。

因为仔细找一下你会发现,这样的思念,其实还有很多:



他们的每一个字,都让人不忍细读:





看着他们的这些文字,我似乎都不知道该如何安慰他们:




这些博文,没有转发,没有评论,只有几个点赞——似乎一个不小心,热闹的互联网就能把他们的文字全部淹没掉。

后疫情时代,太多的悲凉无法悼念,太多的悲伤无法安慰,太多的悲痛无法表述,生离死别,就如同武汉凋零的樱花一般,一点点飘落在天地间,还不曾被人发现,就立马被人们遗忘。

他们虽是普通人,但是他们也曾经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他们曾经就是一个个我们,但他们如今却承受着与我们完全不同的命运。



逝去的4000人,或许在一些专家眼里,只是一串数字,但是这些在专家眼里的数字,它的背后,其实是4000个家庭一辈子都抹不去的伤痛。

4000个人离去,其实就是4000个上面的“用户599523XXX”的经历重复了4000遍而已。

4000遍,或许不多,但是说实话,我不知道该如何描述这种离别的感受。

我只知道,这些在这场灾难中离去的人,不管他们是谁,他们都不该只是一些专家眼中的数字——因为他们,也或许就曾经是很多人心中最深爱的父亲、母亲、爱人、儿女......

4000人,他们应该被人关注,也应该被人铭记,他们更应该被人温柔以待。

是的,他们更应该被后人温柔以待。 阅读原文

文章来源: 留园 查看原文
https://www.6parknews.com/newspark/view.php?app=news&act=view&nid=452195
分享文章:
还没有评论
登录后发表评论
返回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