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造泳衣 意外火遍全球 背后真相却颠覆认知(组图)

发现新西兰 0

想必这几天,朋友们每天焦急等快递、拆快递忙得不亦乐乎。


狂欢之后,双十二又要来了……

与此同时,人民日报在其官方微博关注起了快递包装材料难回收的问题,引发了不少人的共鸣。



其实塑料垃圾是个反反复复、老生常谈的话题了。

直到最近,发现君看到一则“新西兰公司回收塑料做比基尼”的新闻后,觉得有必要再剥开揉碎了说一说。



01都是塑料命不相同99%塑料快递包装无法回收

其实,无论是商家还是快递公司,现在包装产品可以说相当用心了。

除了物品本身,箱子里有塑料包装膜、海绵、减震泡沫、裹得严严实实的胶带。



一般来说纸质的包装容易回收,官方给出的数据是80%的快递纸包装能被回收利用。

但其中的塑料回收就太难了,小的往往一扔了之,大的留下当垃圾袋。

根据官方公布的数据,目前中国塑料类快递包装废弃物由于回收价值低,有99%都得不到有效利用。



结果这些塑料包装的命运就是和生活垃圾一起填埋或者焚烧。



可是,就拿胶带来说,这种材质需要数百年才能在自然中降解。



澎湃新闻所进行的快递过度包装调查

很多网友也意识到了问题所在,但坦言的确是无能为力……



其实,这类塑料原则上是可以回收的。

就比如在新西兰很多超市、商场门口都能看见这样的大桶。



这就是专门用来回收软塑料的。

加工之后就变成我们在生活中常见的公园椅子、隔离桩、栅栏、人行道的扶手。





常见的面包袋、蔬菜&冷冻食物包装袋、快递包装袋、泡泡纸、软塑料包装等都能回收。

但是,太脏的塑料垃圾袋就不行!



这就是为什么,许多地方不会对塑料袋进行回收的原因之一。

通常这类塑料都很脏,不容易清洗,分解过程很容易堵住流水线。要不就是掺杂进了可用的回收材料中,分离了半天杂质还很多。

回收成本太高,卖不了钱,自然没有很多企业愿意跟进。



可是同样是塑料,塑料瓶子比起塑料袋来说,可就太受欢迎了。

这些瓶子回收之后一部分被做成再生塑料。

还有一部分摇身变成了你穿在身上的衣服。



02塑料垃圾做鞋服成新时尚

新西兰人搞出“塑料泳衣”

英国普利茅斯大学研究员Napper曾说,“很多人其实不知道,我们衣服大部分是塑料做的”。

塑料瓶又叫做聚酯瓶,这种食品级的PET(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实际上就是我们生活所说的涤纶。

整个加工的流程也并非多么高深的科技。

简单说要把塑料瓶变衣服,共分四步:回收、碾碎、熔化、重制。





这应用有多广泛呢?

中国塑协专家委员会数据表明,北京市98%的回收塑料瓶流向了纺织行业。

而随着消费者对“环保”的概念愈发重视,近几年无论是奢侈品、快消品、运动品类的大牌子,陆续推出了一系列“塑料垃圾产品”……



不仅是大公司积极投入,就在最近新西兰一家刚成立的小公司Cinnamon Swan,也跟上这股热潮,用回收塑料制成了泳衣,面向欧洲、中国、美国等高端市场。

这家公司的创始人表示,不仅是材料可持续,包装设计、吊牌也用降解的材料,目的就是进一步减少我们的碳排放。



可以说,“垃圾产品”似乎又变成了一种新时尚。

品牌赋予了独特的生态文化后,以至于让很多人觉得穿戴这个系列就践行了“环保理念”。

然而,使用这些再生塑料真的能保护环境吗?

真相可能没有我们想得那么美好。

03

为了环保用塑料造衣服

结果塑料污染更严重

来自New Standard Institute的创始人Maxine Bedat就曾指出了“塑料造衣服”的一些问题。

他认为,时尚品牌们选择塑料,环保并不是唯一的原因:更低的成本才是大公司选择再生塑料的动力。



有分析师曾指出,服装产业对再生塑料的需求是个无底洞,现在每年消耗全球再生塑料产量的四分之三。

首先是塑料瓶其实回收率不高,时尚大牌需求量却很大,再生塑料出现供不应求。



塑料瓶的回收率在美国只有不到 30%,欧洲为 58%

其次,时尚品牌要跟酒水饮料大牌抢瓶子。

但像可口可乐等大牌,对回收的瓶子需求和购买量也是惊人的。



Maxine Bedat提出,时尚大品牌事实上推高了再生塑料的成本。

因为服装产业买了更多回收塑料,那么饮料行业就得减少购买,此消彼长,还环保吗?

更重要的是,塑料瓶生生世世还是塑料瓶。

如果去转世投胎当了衣服,它只不过是推迟了被填埋或焚烧的时间而已。

如果说从整个产业的分析能给我们带来一些思考的话,那么以下一组数据就更扎心了。

有专家指出,回收塑料瓶制造的合成纤维衣服,正是海洋微塑料污染的源头。



来自美国的生态学家Mark Browne,曾在一篇研究中提到,合成纤维衣服在洗衣机中旋转时,会脱落大量的塑料纤维。





研究发现,当一台洗衣机平均每洗6KG重的衣物时,约有70万个细小纤维(microfibres)最终流进海洋造成污染。



而塑料微粒不仅对海洋微生物造成危害,最终也会通过循环,再次回到人类的餐桌。



发现君并没有否定这些企业做出的可持续发展的尝试,但现实就是困境重重。

看到这,你觉得这到底是环保还是不环保呢?

想必有人说,问题的关键就是塑料,一定要禁止塑料就对了。

这话可以说,只对了一半。

04

颠覆人们的认知

污染海洋的纤维不是塑料?

今年6月,来自南非开普敦大学的Peter Ryan教授,在《科学进展》发布了一项重磅研究:

污染海洋的大部分微纤维并不是塑料,而是棉花和羊毛这类的天然纤维。





研究人员分析了从大西洋、印度洋、南冰洋和地中海采集的916份海水样本中的微纤维,这些微纤维平均长度为1毫米。

其中只有8%是聚酯或尼龙这样的塑料纤维。

其余的是天然纤维,包括棉花(占总量的50%)、羊毛(占12%)以及其他如蚕丝、大麻和亚麻等。

这一结果可谓轰动业界。

天然纤维用于制作衣服时,通常会被染色并涂上阻燃剂等化学物质,这可能会降低其生物降解性。



Ryan教授称:“我们应该更努力地减少从衣服进入海洋的微纤维数量,不管它们是不是塑料,因为它们都可能在环境中存在很长时间。”

荷兰的一家非政府组织“塑料汤”基金会的发言人劳拉曾说:我们能做的或许就是用洗衣液比洗衣粉好一些,因为摩擦效应低一点。

还有报道指出,少买衣服同样很重要。

据悉,新衣服第一次洗涤时释放的纤维微粒最多。

05

制造、消费、丢弃

我们能否逃脱这个循环?

所以你现在是否有了答案呢?

有科学家曾表示:我们无法以循环再造的方式解决垃圾污染问题。

垃圾回收,其实只是解决方法的一部分。但是,我们必须由源头的减废开始。



政府要立法禁止塑料袋、塑料吸管,化工行业要积极配合,个人也可以主动减少塑料制品的使用等等。

或许还有我们无止尽的消费欲望……

户外品牌Patagonia曾打出广告,告诉自家消费者“不要买新款”。



你可以说这是一种成功的营销,但的确无法否认他们在环保节约上,多年独树一帜的努力。(面对时尚大牌喊环保,腰杆子挺得更硬?)

美国文化历史学者李尔斯曾指出:

人们每隔一段时间就会把观念移转到休闲、花费与个人满足上,以此作为自我放纵的合理化借口,似乎只有取得更多物质才能通往美好的生活,这种想象也因此造就人生的无奈感。

别被日益膨胀的需求缚住你的手脚,共勉。

阅读原文

文章来源: 留园 查看原文
https://www.6parknews.com/newspark/view.php?app=news&act=view&nid=451368
分享文章:
还没有评论
登录后发表评论
返回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