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媒:习近平拒绝“脱钩” 西方要求北京停止胁迫外交

德国之声/美国之音 0



亚太经合组织论坛视频会议周四开始,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会上讲话,承诺中国将开放市场。有消息说,美国总统特朗普可能会出席周五的APEC峰会。

习近平在会上发表了题为“构建新发展格局,实现互利共赢”的讲话。他说:“中国构建新发展格局,绝不是封闭的国内单循环,而是开放的、相互促进的国内国际双循环。”

习近平批评“单边主义、保护主义、霸凌行径”加剧了世界经济的风险和不确定性,并承诺,中国开放的大门将会进一步敞开。

分析人士认为,习近平的这番话显然是针对美国的。美国在对中国发起的贸易战中针对中国的高关税、国家给企业提供的巨额补贴和非关税壁垒等不公平贸易行为采取对等措施,对大批中国输美产品加征了惩罚性关税。

随后新冠病毒大流行导致美中关系全面恶化,双方全面“脱钩”的进程加速推进。中国与西方绝大部分国家发生了多方面的摩擦和分歧,整个西方世界对中国的负面看法达到了历史最高水平。

习近平反对脱钩现象。他回应说:“中国绝不会走历史回头路,不会谋求‘脱钩’,或是搞排他的‘小圈子’。”

习近平还表示,“凡是愿同中国合作的国家、地区、企业”,中国都会积极开展合作。

法新社的报道指出,习近平的这些话可能会让那些受到中国刁难和报复的国家皱起眉头。中国总是把它巨大的经济体量作为国际地缘政治斗争的筹码,胁迫其它国家顺从北京的意志。

上海举行的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展出的澳大利亚葡萄酒展台。(2020年11月5日)

北京只是因为澳大利亚呼吁对新冠病毒源头进行国际调查不满,就对这个国家实施多方面的经济报复,停止进口澳大利亚的牛肉、葡萄酒、大麦、铁矿石等数项产品。

加拿大也遭遇到同样的情况。中国因不满加拿大应美国要求逮捕华为公司高管孟晚舟而实施严厉报复,除了贸易制裁以外,还抓捕加拿大公民,进行“人质外交”。



资料照:中国领导人习近平与加拿大总理特鲁多在日本大阪举行的G20峰会上。(2019年6月29日)
观察人士说,西方国家对北京的这种“胁迫外交”、“人质外交”和“战狼外交”作出了强烈的谴责,呼吁中共回到正常的外交轨道上来。

这次亚太经合组织峰会传出的一个重要信息是,美国总统特朗普可能会在明天(11月20日)参加这次峰会。之前有报道说,特朗普因忙于国内选举事务而没有时间参加这次峰会。

但据路透社周四的报道,一名美国官员透露,特朗普总统可能会在周五代表美国参加这次视频峰会。他上次参加APEC峰会是在2017年。

德语媒体:亚太国家在联合制衡中国

亚太15个国家签署自贸协定后,德语媒体的反应除了扼腕感慨中国势不可挡和欧洲不够给力,也有评论员看出了亚洲各国自觉和联合制衡中国的苗头。



《时代》周报发表署名文章“亚洲做得不同”(Asien macht’s anders),从细节上分析RCEP对后疫情时代世界秩序的影响。与此前许多德语媒体的评论不同,作者杨希璠(Xifan Yang)认为,世界最大自贸区在亚太的诞生,并不完全是中国独大一方的表现:

“与人们第一印象不同的是,这一贸易协定不是中国要揽下整个亚洲——再加上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的世界级阴谋的一个信号。尽管具有多重象征意义,细看之下,RCEP更多是一份了无新意的条约,填补了一些遗缺:取消关税,简化货物流通,大多数成员国家间早已有了相关的双边协议。

“对这一新的经济区过度的地缘政治化、仅将它放在中国与西方制度竞争的背景下来解读,是一个错误。像日本、韩国、印尼和澳大利亚这样的国家,除了有意与中国,对相互之间扩大贸易也有巨大的兴趣。通过RCEP,亚洲更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人们从中得到的真正新认知是:多边主义没有行将就木,而是以地区性的缩减版继续存在。很多迹象表明,21世纪的世界将分化为多个势力范围,而不是仅以美-中为主轴排序列。美国亚洲研究学者费根鲍姆(Evan Feigenbaum)写道,在这个未来世界里,起决定性作用的是功用而不是形式。就是说,大家可以对赚钱达成共识,政治矛盾则继续存在。

湄公河沿岸国家之间须协调利益

“二者能分开吗?中国难道不是在利用经济实力让小国家在政治上就范?是的,不过中国的邻国有一个计划:韩国和日本将一部分工业生产撤出中国,这能让印尼、菲律宾和马来西亚等RCEP成员国受益。在诸如南中国海这样的与中国的领土争端,或像湄公河水资源争议的问题上,这些国家正在组成流动性的、针对具体问题的联盟。就在上周日视频签署RCEP协议后,澳大利亚总理莫里森周一就飞往东京,同日本首相菅义伟磋商构建一个抗衡北京的防卫联盟。两国同印度和美国一起,组成了新的民主反中联盟“四方安全对话”(QUAD)。简言之,RCEP国家并不是天真地顺从中国的一家意志。相反,亚洲国家对北京扩张的反弹越来越强烈。”

作者写道:“如此看来,新的自由贸易区对世界来说是个好消息。”

澳大利亚的十四条罪状

在澳大利亚与日本签署双边军事协定的隔天,中国驻澳大使馆一名官员向一家澳洲媒体提供了一份文件,列举“澳大利亚令中国不满的14条原因”。《法兰克福汇报》就此的报道介绍了中澳两国交恶的原委以及中国对澳大利亚采取的经济报复措施。文章接着写道:

“中国在外交纷争中将本国市场作为武器,并不是新鲜事。韩国、挪威、瑞典和加拿大都已领教过。通过这份14点文件,北京不仅向澳大利亚发出了警告。其它国家,包括德国政府,也不妨一起听一听。德国在联合国机构多次支持通过有关新疆局势的批评性决议,不啻是符合了(文件中)‘在国际论坛带头攻击中国’这一条。瑞典和法国则将华为排除在了5G网络建设之外。北京在文件中还表明,与美国密切协商(例如澳大利亚在南海问题上的立场)被视为不友好的举动。其中第8条是:‘站在美国的反华运动一边’。这听起来也像是针对多方的威胁。”

澳大利亚总理拒绝屈服于中国的压力



澳大利亚总理莫里森星期四(11月19日)驳斥了中国对澳大利亚人权、外交、独立媒体和投资政策等方面提出的十多项不满,拒绝向中国的压力屈服。

澳中之间的紧张关系今年有所升级,在堪培拉方面带头呼吁对冠状病毒进行国际调查后,北京实施了一系列贸易报复。

据澳大利亚的《悉尼先驱晨报》报道,11月18日,一名中国政府官员在澳大利亚首都堪培拉接受媒体采访时,分享了一份中国驻澳使馆的文件,文件罗列了澳大利亚政府引起中国不满的14项行为。之后,这位接受采访的中国官员称:“中国很愤怒。如果你把中国当成敌人,中国就是敌人。”

中国列出的澳大利亚14条“罪状”包括,资助澳大利亚战略政策研究所(Australian Strategic Policy Institute)进行“反中”的研究;对中国驻澳大利亚记者进行突袭式的调查;取消中国学者的澳大利亚签证;在国际论坛带头攻击中国在香港、台湾与新疆的事务;呼吁国际针对新冠病毒的起源展开调查;于2018年禁止华为参与澳大利亚的5G网络建设以及阻止了10起中国在澳大利亚的基础建设与农业的投资案等。

另外,澳大利亚和日本11月17日就一项双边防务协定达成广泛协议。

中国外交部本星期已经连续3天指责澳大利亚是造成目前双边关系紧张的始作俑者。发言人赵立坚在星期四最新的例行记者会上称,是澳大利亚“屡屡在涉及中国核心利益和重大关切的问题上采取错误言行,主动挑起挑衅性、对抗性行动,这才是造成当前中澳关系困难局面的根本原因”。

澳大利亚总理斯科特·莫里森(Scott Morrison)星期四接受“7号电视台”采访时提到了中国大使馆的14条罪,他表示澳大利亚的行动符合自身利益。它不会改变其政策,包括拥有自由的媒体,民选议员能够表达自己的想法,以及就人权问题的关注。

莫里森说说:“如果这是导致两国关系紧张的原因,那么这种紧张似乎就是因为澳大利亚就是澳大利亚。”

一天前,澳大利亚政府部长星期三呼吁与中国的同行对话,以解决北京酝酿的外交争端。不过,中国方面对这一呼吁设定的前提是,澳大利亚需要“采取切实行动纠正错误”。中国拒绝承认自身对澳中关系紧张应该承担的责任。

分析人士认为,中国政府正在逐渐加大对澳大利亚的压力。中国试图在对华政策的设置上给澳大利亚的政坛造成两极分化,同时也向国际上发出一种信号。

美国白宫国家安全委员会在推特发文,认为北京咄咄逼人的“战狼”外交正适得其反,“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国家支持澳大利亚”。

另一方面,中国对澳大利亚的强硬立场被认为源于澳大利亚对中国市场的依赖。中国是澳大利亚最大的贸易伙伴。中国市场占澳大利亚出口的40%,每13个澳大利亚就业岗位中就有一个跟中国相关。

随着两国之间的外交紧张局势继续恶化,两国的贸易战升温,中国对数种澳大利亚进口商品进行限制。中国政府有关部门据报要求中国买家不要购买澳大利亚的煤炭、铜、大麦、葡萄酒、糖、龙虾和木材。 阅读原文

文章来源: 留园 查看原文
https://www.6parknews.com/newspark/view.php?app=news&act=view&nid=451365
分享文章:
还没有评论
登录后发表评论
返回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