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粹被骂上热搜?它有多美 就有多残忍…(组图)

InsDaily 0

最近因为国风大典,传统非物质文化遗产“点翠技艺”又登上了热搜——倒不是因为它有多奢华,而是因为模特戴了真点翠工艺的凤冠,引发了动物保护问题的争议。



据悉,这位小姐姐头上的翠冠还是明末时期点翠制成的,价值七位数,是文物级别。

大家在欣赏的同时,也为此议论纷纷:现在戴真翠冠不违法吗?明末藏品点翠冠怎么会在私人收藏家手里?......





商家很快表示,他所持有的点翠技艺至今已有4代,所用白胸翠鸟非国家保护的有益或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三有保护动物。

然而很快就有网友扒出,这是商家自己的仿制作品,何来价值百万、博物馆典藏?



再者,还有动保人士指出,这样一副“大制作”翠冠,背后不知道要用到多少翠鸟羽毛。

舆论一时间似乎一边倒了,真是这样吗?



但无论如何,宣传点翠冠价值的导向,只会助长不好的风气,不可取。

不过,也因为这个事件,也让翠鸟再次引起了大家的关注和重视。





「传统点翠,美则美矣,也残忍。」

翠羽很美吗?确实。



翠鸟的羽毛有着独特的丰富层次感,在不同的光线下会呈现出皎月、湖色、深藏蓝等不同色泽。

翠色欲滴,闪闪发光,宛如水上的“蓝精灵”。(还很可爱!)



翠鸟正因这绮丽夺目的羽毛而美名远播,但同时也遭来了祸。

传统点翠的原材料正是来源于翠羽,这门惊妙绝伦的技艺,也是残忍的艺术。



所谓点翠,是我国一种传统的首饰制作工艺,先用金或镏金的金属做成不同图案的底座,再把翠鸟背部亮丽的蓝色羽毛镶嵌在座上,以制成各种首饰器物。



但翠羽必须从活的翠鸟身上拔下来,才能保证羽毛的色彩和质量。

因为一旦死亡,这魅惑的光泽便会立即黯淡下来,极大降低审美价值。



殊不知,翠鸟其实是一种十分稀有的动物。

可乐做了一下功课,翠鸟科的所有成员都“个性刚烈”,非常容易应激。

所以在失去羽毛之后,就很难存活下来,会在短时间之内死去。



它也没有办法人工养殖。

它们和人类接触会高度紧张并做出狂乱的举动,往往会乱飞而撞死,就算侥幸活下来,也无法在圈养条件下繁殖。



加上,仅仅是一套点翠饰品的制作,要用到十几甚至上百只翠鸟的羽毛。

所以,点翠一度让翠鸟濒于灭绝。



故宫博物院藏 孝端皇后凤冠

虽然还不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但也是被列入了国家三有保护动物。

意味着所有种类的野生翠鸟都受法律保护,不能随便猎杀、买卖。





「“非遗”和“动保”并非你死我活 」

此事件后,自然出现了舆论的对立两派。

传统点翠的拥护者认为,翠羽是点翠工艺中不可替代、独一无二的原材料。



也有不少“动保”支持者就翠鸟是否属于保护动物的范畴进行分析,双方各执一词。

抛开对错与否,可乐认为,两者未必只能二选一。



首先是关于非遗的传承,有必要纠正一下部分人的“偷换概念”。

点翠有着千年历史,在历史上一直受到历朝历代王公贵族们的喜爱,可以说是汉民族首饰工艺的一个典范。



采生命之盛华,融合器物之美与生之灵性,具有不朽的艺术价值。

而且,点翠的制作工艺极为繁杂耗时,点翠的“点”,就道出了这门工艺的超高精细度。



因此,有价值的中国传统艺术是需要传承的,但非遗传承的应该是工艺和精神,而非材料。

点翠中的“翠”是点缀作用,但点翠中精湛的手艺更为重要,传承≠一成不变,一成不变有时反而更不利于传承。



其次是材料。

认真想想,今天是否真的有这种一定要用到真翠羽的需求?翠羽真的美到无可替代?

答案显而易见:不是的。



到今天,点翠已经有了许多替代,用烧蓝、染色鹅毛孔雀毛、点绸等新方法新材料做“仿点翠”。

很多点翠都不再用翠鸟羽毛了,所以不能一棒子打死。





(从上至下:烧蓝、点绸)

而且早在宋代就已经有寻找点翠替代品的思想。

宋朝皇室曾经率先作出表态:“皇后生辰酌献所用铺翠金花,乞以药玉叶、漆金纸代充”。



在时尚界,早就有过不少成功的“代替品”案例,比如仿皮草。

曾几何时,高价的优质皮草曾经是财富与地位的象征。

它不仅是很多人眼中的御寒珍宝,更是站在高级时尚的制霸巅峰,引来无数人折腰。





随着保护动物的声音逐渐增强,仿皮草便逆袭成为流行趋势。

而且越来越多的大牌陆陆续续加入了“零皮草”阵容,而后还发展出了各种无污染可降解的代替面料。



如今,也有了更多品牌致力于打造环保时尚,关于可持续发展和保护环境已经成为时尚圈的重要命题。

时尚,或许正在用它的力量去改变世界。



最后是,思维观念也应该更新。

虽说如今已经有不少解决办法,但观念还在“守旧”是不可取的。

可乐发现,部分言论中透露出的“用真翠才是真富婆”的价值观,才是让人觉得不妥的地方。



坚持用真翠羽,更多的是为了满足虚荣心,当人们不再以真翠羽为荣,在今天也就不会有这么大的争议了。



这种工艺的诞生,一开始是因为没有技术支持,只能从鸟的身上获取颜色。

但是凭借现在的技术支持,传承就应该取其精华,弃其糟粕,方为上计。





我们其实可以采取很多办法,既可以传承好非遗,也可以保护好野生动物。

但只有尊重生命与艺术传承取之平衡,才能走出一条双赢之路。



作为艺术,首先必须对生命与自然抱有敬畏,不能本末倒置。

除了翠鸟,没有人需要它的羽毛。



可乐相信,大家的每一份努力,时尚与环保终究会握手言和的。 阅读原文

文章来源: 留园 查看原文
https://www.6parknews.com/newspark/view.php?app=news&act=view&nid=450975
分享文章:
还没有评论
登录后发表评论
返回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