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管风暴席卷互联网巨头 风向骤变 背后发生了什么?

智谷趋势 0



图源:《大话西游》剧照

如果之后真的闹到天崩地裂,我希望至少能记住今天。



开炮,喝茶,博弈

多少年以后,马云还会记得外滩一夜。

他这辈子去过太多次上海,有时去享受掌声鲜花,有时去送笑脸,有时去干点大事。

但那一晚,他站在聚光灯下,面对着台下从领导层到企业界的一众重量级大佬,他决绝地开炮。

10月26日,蚂蚁集团刚刚完成上市定价,2.1万亿的估值本将超过茅台成为又一个中国第一,马云的身价也从中国第一,一路小跑到了全球第11。

这本应是一次财富的盛宴,全国、全球的资金都乌央乌央地向上海聚集着。但随着马云在外滩金融峰会上的一通炮打,高层监管机构开始紧锣密鼓地运转。

一连串的请去喝茶、暂停、回应、公告、退款组合拳,不到一周的时间,后果昂贵。

在被激起一片理解和不理解、幸灾乐祸和忧心忡忡的声音里,马云一直着保持缄默。

他是一个英雄吗?一个飘了的首富?还是一个更庞大的利益托拉斯的代言人?

不管未来如何,这都将是马云人生的一个转折点。

创新经济的形象代言人,只要他不断取得成功,总有一天会成为市场博弈、规则博弈的一方代表:

只要入局,有输有赢。You play,you pay。



图源:《武林外传》 剧照

然而,事情没有就此结束。

从中国第二次造富运动——房地产和信息产业的飞天,富起来的一批人,又一步抢跑了中国第三次造富运动——科技造富。

蚂蚁之前,靠着踏入空白地带以及高超的走钢线技巧一步步做大,过程中也充分展现独属于互联网科技公司的手段,包括曾经被视为救世妙方的“大数据”。

监管层总有被点醒的一刻,现在,长期以来被淡化、压制、雪藏着的一张底牌被亮了出来。

我一眼望去,上面明晃晃写着“反垄断”三个大字,是一柄头顶的达摩克里斯之剑。

谁都知道,这一天终究要来,中国的科技企业无法摆脱欧美先行者的宿命,只是迟或早的事。



国家市场监管局公开了《关于平台经济领域的反垄断指南(征求意见稿)》,剑锋直指互联网平台,指向“具有市场支配地位的平台经济经营者”。

平台二选一、大数据杀熟、操纵搜索、限制流量等不正当的竞争行为,将面临严格的监管。

该指南旨在:



谁在这个打击范围里?

一说到垄断平台,你脑海中闪过的,你手机里面装着的那些:

阿里、腾讯、美团、拼多多、字节跳动、京东、快手、滴滴、百度、微博、饿了么、小红书、携程、苏宁、国美在线、58同城、奇虎360、搜狗、唯品会、蘑菇街……

隐隐全部都在请喝茶之列中。

垄断是一个科技巨头之间闭口不提,但又心照不宣的话题。

但是我们没想到会是现在——在十四五规划刚刚出台,新经济模式正在构建,数字经济的上半场,科技内循环之际。

一通炮打,最终加速了对弈的过程。而且,所有力量都要走到台面上。

两天时间里,只是阿里巴巴、腾讯、美团、京东四家加起来就市值蒸发了1.6万亿。

两股力量的博弈马上就要开始了,这会是一场漫长的持久战,可能的变数太多太多。

能不能攻克下监管规则、企业创新空间、消费者利益的“不可能三角”?

·我只希望,市场的规则可以就此明晰,让监管的速度不落后新事物的爆发。

·创新的空间,也不应被桎梏。

马云说得很对,“创新时一定要付出代价的,为未来担当,不能用昨天的办法来管未来”,不能因为一部分的乱象就将整个创新全盘否定;

·夹在博弈中间的消费者,能真正得到实惠,而不是成为被牺牲的数字。



达成共识?一股横扫世界的浪潮

与此同时,在太平洋的彼岸,同样的交锋已经博弈了好几轮。

库克昨晚在发布会上推出了新一代的苹果自研M1芯片的电脑,倍数级提升的性能,狠狠打了英特尔几家的脸。

扎克伯格疲于应付社会情绪的又一次集火,他承诺捐出99%股份财富的扎氏慈善基金会陷入了种族歧视的指控。

马斯克一边忙着造火箭,一边忙着造车,闲暇之余还兜售特斯拉典藏版的洋酒,一个人包揽了硅谷所有的性感。

而世界上最富有的两个人,某种意义上,也是最有权的人——亚马逊CEO贝佐斯,微软创始人比尔·盖茨,接连向拜登发去了祝贺信。

美国的科技巨头们被特朗普整整压制了四年的时间。

虽然这四年,他们的市值都像坐火箭一样飙升,但比起亲近硅谷的奥巴马,懂王的频繁骚扰、查税、移民限制、安全审查,简直就是捏了硅谷巨头们的卵蛋。

如今,苹果、亚马逊、谷歌、微软、Facebook、特斯拉和Netflix这7大美国科技巨头的总市值已经超过了8万亿美元,比起4年前增加了2.4万亿美元,而美国2019年GDP总量是21.7万亿美元。

我们反复强调白宫、华尔街、硅谷才是美国的三权分立,一点不是在说笑。

这股力量一直确保最大票仓加州倒向民主党,其掌握的科技也是美国能够长臂管辖全世界的重要源泉。

如今这股力量希望拜登能高抬贵手一点,让他们好过一点。

因为反垄断的大刀,从来没从他们的脖子上挪开过。

苹果、亚马逊、Facebook、谷歌四大科技巨头的CEO们今年已经连续被国会请去“喝茶”。

这些被神化的科技偶像灰头土脸、支支吾吾地接受着国会议员们的质询,核心问题就是反托拉斯,反垄断,反不正当竞争。



左起 扎克伯格(Facebook) 皮查伊(谷歌) 库克(苹果) 贝佐斯(亚马逊)

经过长达16个月的调查,美国国会司法委员会反垄断小组发布了一份450页的报告,指出:

Facebook在社交媒体、在线广告领域处于垄断地位,并为了维持垄断地位经常收购竞争对手,山寨竞争对手的服务。

谷歌垄断了搜索引擎,和搜索广告市场,在搜索结果中优先展示自己的产品和付费广告。

亚马逊是最大在线零售商,利用市场优势手机和分析产品数据,并进行复制,从而推出自营产品打击对手。

苹果垄断了IOS应用市场,通过收取应用商店的平台费牟取暴利,还利用对app store的控制权,比如搜索结果排名,来打击竞争对手。

……

这些操作,中国人都心照不宣。

就在今天,欧盟委员会向亚马逊发出了“异议声明”。

欧盟从去年7月开始调查,初步认定结果是亚马逊违反了欧盟的反垄断法,涉嫌利用卖家数据为自营业务牟利。



亚马逊干了什么?

它利用了平台汇集的卖家数据和交易信息,例如:订单数、交易数、卖家报价、收入情况、点击……等信息。

然后,亚马逊把这些信息分析了一遍,用上了自家产品的优化设计、精准匹配,从而成为了在法国、德国等欧盟国家的“最大网络销售平台”。

这种在我们看来属于基操,甚至是高明的商业模式的东西,在欧盟是正中反垄断法下怀,是不正当的竞争。

同时深陷反垄断泥潭中心的是谷歌。

谷歌在欧美都遭遇着反垄断的控诉,但相比其他几个巨头,今年美国司法部是冲着一个“世纪大案”的程度向着谷歌下手的。

根据美国经典的谢尔曼反托拉斯法,美国司法部联合11个州控诉谷歌垄断了互联网搜索业务、多年来一直采取措施遏制他人的业务,其操作包括签署“排他性协议”,以及禁止安装任何竞品搜索服务。

听起来耳熟吗?

同时,谷歌还依靠其搜索业务的垄断地位,广告商必须支付昂贵的费用才能出现在谷歌搜索结果中。消费者也被迫要接受谷歌的隐私条例、交出个人数据使用权。

没错,就是类似广告竞价排名的东西;没错,就是你随手就勾选的“我同意”的东西。

欧美国家的反垄断经验历史悠远,经验丰富,监管不断在推进,但即便如此,监管制度也跟不上互联网科技公司的膨胀速度,和各种新异现象的界定。

他们并不忌惮“大而不倒”的问题,必要的时刻可以承受切断手指,拆分是绝对放在明面上、可以动用的武器,当年AT&T这个庞然大物就被拆分肢解成了一串葫芦娃。

而美国和欧盟的反垄断标准还有很多不同,但有一点是共通的——确保消费者权益,保护市场自由竞争的公平。

从欧美你也可以看到,科技公司并非待宰羔羊,手握科技和金钱,作为权力建筑的其中一极,他们完全可以和政府过招。

微软是如今美国巨头里面相对独善其身的,但在上世纪90年代,它也是反托拉斯法控诉的主角。多年的旷日持久的辩论、控诉、上诉,最终联邦法院选择了与微软和解。

微软一案,给后面的科技巨头留下了丰富应对反垄断控诉的经验,而微软自身如今仍然是硅谷金字塔尖的存在。



动了奶酪?你才是盘里的菜!

反垄断,是纽带,也是枷锁。

在过去,这是中国用来针对外资、保护国企和民企的护身符。可以说,中国是在反垄断的旗帜之下圈定了保护区,让自家的科技公司在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在14亿人的大市场里自由生长。

从联想时代,到网易、搜狐、新浪门户时代,到BAT时代,到如今的AT两超,字节、美团、拼多多、京东等多强的局面。

屠龙少年们已经变成了巨龙,他们创造性破坏了很多传统规矩,也自己定下了固化的格局。

曾经给他们输血给养的脐带,转眼间也能变成套在脖子上的锁链。

一开始炮打金融界时,交锋双方博弈的本质还是创新的空间问题:步子太小原地打转,步子太大容易扯蛋。

那么如今释放出的反垄断信号,释放的信号可就多了。

是到了收获的季节,自家园子里长出的果实可以收割了吗?可能性不大。

还是说,你们一个个壮大了,要的是你们激发活力和创造力,不是要你们垄断资源、赢家通吃。

中国在反垄断方面的监管是亟待优化的,只需搞一次双11这样的盛宴,就能看到巨头之间为了抢夺消费者、摆布供应商、烧钱斗狠能做到什么样的地步。

我们不能够只看到他们创造的效益,而忽视其中被侵犯的规则,以及被隐藏在数据下面的哭声。

送给大家一句话,



图源:《智能陷阱》

你使用的诸多服务,都是免费的,比如社交媒体、短视频、游戏、电商平台……

那么是谁在为这些公司服务的运转付费呢?是广告客户。所以一个个科技巨头,同时也是当下最大的广告商。

科技公司能为广告客户提供的,就是消费者的注意力,而为了保证这种注意力,人被拆解为数据。你的点击、浏览、输入、分享、目光停留时间……你的一举一动都是可记录,这形成了你的用户画像,并以此为基础向你精准推送你会看的广告。

曾经我们为大数据时代的到来欢呼,我们期盼看到人工智能的进步,可是最终面临的确实被算法支配的局面。

为什么整个移动互联网时代给人的感觉是“快”,快得喘不过气?

因为要抢占获取数据、获取流量的速度。

只要获取数据的速度足够快,之后的指数效应会越来越快,对用户的了解越来越精准,能够获取收益的效率越来越高,其他竞争者会越发式微。

但这也造成了,用户在精准算法控制下,只能看到自己想看到的信息,从而事实上产生了信息差和信息垄断。这种信息偏差,会导致人与人之间“共识”的崩坏,也推动了社会更加撕裂、更加极端化。

这种竞争模式已经刻进了互联网经济的本质,导致在流量红利见顶之后,当下的存量博弈才会出现更多垄断者的乱象和踩线。

在这个全世界都陷入不确定性的大分裂、大迷茫的年代,科技公司所掌握的力量能“制造确定性”,能精准影响民意的走向,能快速产生收益,并且深入了人类生活的日常和基底。

这也是为什么美国前段时间对于中国几大科技公司那么紧张,也是当下反垄断支持者们最基本的论调。

他们发明了一个高级词汇,用来解释垄断者们的生意本质——人类期货。

互联网公司天然具有网络效应和规模效应,容易产生出巨头,也必然还会是未来数字经济、科技创新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那么多的创业者愿意投身其中;

而对监管者来说,安全性是排在首位的。互联网与传统行业不同,更容易有垄断性规模,监管如何取得平衡,不要因为反垄断而扼杀了创新,这是需要面对的新课题,也要通过建设更高水平的开放经济新体制、更完善的市场规则来解决;

消费者的权益,如个人隐私、数据安全等要被保障,同时也能有更多元的选择。

我们仍然笃信,科技理想主义能将我们引向更美好的未来,只希望,能让这一天更快到来。 阅读原文

文章来源: 留园 查看原文
https://www.6parknews.com/newspark/view.php?app=news&act=view&nid=449873
分享文章:
还没有评论
登录后发表评论
返回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