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在全球“大杀四方”的它,如今有点力不从心(组图)

瞭望智库 0

10月19日晚,欧佩克+产油国部长级监督委员会会议(JMMC)重磅来袭,却有点“重锤没有敲出响锣”的感觉。
 


 

此次会议目标是要重申减产承诺,要求之前未完全履行减产协议的产油国加大减产力度,最终帮助油市恢复供需平衡。但是,成果乏善可陈——既没有对当前减产政策做出调整,也缺乏对未来政策的铺垫和指引,自然未能如愿提振油价。
 
曾经“大杀四方”的欧佩克怎么了?
 
文 | 林锡 上海石油天然气交易中心指数研发部高级主管

 
1

导火索


诞生于上世纪60年代的欧佩克,经历和见证了现代以来石油市场的风风雨雨。
 
1960年9月14日,刚刚上任两年的委内瑞拉矿业石油部部长佩雷斯·阿方索,联合沙特、科威特、伊拉克、伊朗,终于实现了其建立一个石油全球性联盟的想法——它被称为“石油输出国组织”,简称欧佩克,来对抗国际石油公司。
 
 

1988年4月26日,在奥地利首都维也纳举行的欧佩克与非欧佩克产油国联席会议。图|新华社
 

当然,除佩雷斯·阿方索之外,到1960年,沙特人也厌烦了西方石油公司的行为。沙特石油矿产事务董事会首脑(类似沙特能源部部长)阿卜杜拉·塔里克也早已厌倦了国际石油公司在沙特横行霸道的做法,准备向阿美石油公司的租让制乃至西方石油公司发起挑战。
 
促使欧佩克成立的导火索,是西方石油公司不顾产油国主权肆意降低原油官价。
 
1960年,刚上任新泽西标准石油公司(1972年更名为“埃克森石油公司”,1999年与美孚再度合并,成为“埃克森—美孚石油公司”)董事长不久的拉思伯恩,认为中东产油国不会对降低官价有太多反应,更重要的是新泽西标准石油公司的生存与利润。
 
所以,在没有与中东国家商量的情况下,8月9日,他单方面突然把中东石油标价每桶下降14美分——降幅约7%,来应对苏联原油出口竞争,随后一些西方石油公司纷纷效仿。
 
用现在的角度来思考,中东原油官价是应该由中东产油国自己决定,还是应该由西方石油公司来决定呢,更何况当时产油国财政收入跟原油官方牌价挂钩,新泽西标准石油公司的做法惹怒了以沙特和委内瑞拉为代表的石油输出国,它们决定联合反抗,这是欧佩克成立的背景。
 
2

矛盾


为什么西方石油公司与产油国会有这么大矛盾呢?
 
简单来说,是产油国将最初租让的资源收归国有化时,同西方石油公司之前的控制权矛盾。
 
1932年,奋斗近20年的伊本·沙特宣布沙特阿拉伯正式统一。彼时,沙特阿拉伯是一个除了一片沙地,一无所有的国家。
 
1933年,伊本·沙特授权美国美孚公司在沙特阿拉伯开采石油。当时根本没有国际石油公司想要沙特这块土地的开采权。要不是距离阿拉伯半岛仅20英里(1英里等于1.609344公里)的巴林在1932年开采出了石油,而伊本·沙特刚刚建国也需要财政收入,这笔买卖很难达成。
 


1938年3月3日在沙特阿拉伯地底下所发现的石油彻底改变了这个国家的命运,图为在沙特阿拉伯布盖格的沙特阿美公司储油设施。
 

然而,1938年3月3日在沙特阿拉伯地底下所发现的石油,彻底改变了这个国家的命运。随后,西方石油公司纷纷踏入中东这块石油热土——就跟1848年美国人西部淘金一样狂热。
 
西方石油公司有技术,而产油国有资源,合作就这么产生了:拿资源换技术,开采到石油的西方石油公司给产油国固定分成——相当于税收,这部分抽成比例并不低,约占整个官价的50%,而彼时中东产油国占有约80%的全球原油出口市场份额,西方石油公司和产油国对官价都没有异议。
 
变化发生在1958年,苏联石油工业的崛起挑战了西方石油公司和中东产油国原先的官价体系,苏联政府宣布,向西欧国家出口的石油产品降价22.5%,向东欧国家出口的则降价6%。
 
这样一来,意味着西方石油公司不得不降低原油市价应对苏联竞争,但官价是产油国定的,该向产油国交的税还得按照官价来交,这样西方石油公司利润所剩无几。
 
于是,西方石油公司动了降低产油国官价的念头。1960年8月9日,新泽西标准石油公司宣布中东原油牌价每桶降低14美分,其他西方石油公司纷纷跟进。
 
这一举动彻底激怒了中东产油国,因为它们的财政收入和主权被轻视了。1960年9月,对抗西方石油公司的“石油输出国组织”(欧佩克)成立,油价从此进入欧佩克时代。1976年,沙特收回国际石油公司手中的租让权,代表一个时代终结。  
 




1960年欧佩克成立背景(阿方索与塔里克)


3

影响力


与美国“德克萨斯铁路委员会”在1930年代通过调节石油生产配额,稳定美国油价一样,欧佩克成立目标同样在于稳定油价、夺回定价权。它在历次原油价格大跌时都有出色表现,包括2020年3月的原油价格大跌。
欧佩克成立之初并不受重视,甚至一度想在瑞士日内瓦找个立足之地都不受待见,1965年9月1日,OPEC将总部移至奥地利维也纳。
 


位于奥地利维也纳的欧佩克总部。

 
一直到1973年第四次中东战争爆发,世界才见识了OPEC的威力。
 
那时,面对西方对以色列的支持,阿拉伯国家大为不满。以沙特为首的欧佩克产油国联手削减石油出口量,向西方国家实施禁运,导致国际油价从每桶3美元涨到12美元。石油价格暴涨引起了西方国家的经济衰退,美国国内生产总值增长下降了4.7个百分点,欧洲增长下降2.5个百分点,日本则下降了7个百分点。
 
欧佩克之所以能够在禁运与减产方面达成一致,不仅因为有以沙特为首的领导,同时各成员国有着共同的利益——由产油国自己管理本国的石油工业,并维护第三世界产油国共同的石油资源权益。
 
1979年伊朗革命带来油价上涨,产油国都享受到了油价上涨的好处,伊朗更是一度从一个宗教国家过渡到发达国家。
 
1981到1985年,以沙特为首的OPEC国家“限产保价”,试图将油价维持在高位,却带来非OPEC国家的产能扩张——包括墨西哥、阿拉斯加和北海油田的兴起,埃及也成为重要石油出口国。
 
1982年,非OPEC国家原油产量首次超过OPEC,而沙特与OPEC国家市场份额逐年下降。1985年2月,沙特发出通牒,如果其他成员国不减产,油价将大幅下跌。9月,沙特放弃了基准油价、抛弃“限产保价”战略,油价大幅下跌。
 
财政方面的巨大压力迫使非欧佩克产油国以及欧佩克产油国中的强硬派妥协。1986年底,在得到非欧佩克产油国的减产承诺后 (英国并没有承诺减产),欧佩克在当年12月举办的第80次会议上重新实行配额制度,欧佩克新设定的配额是1660万桶/日,比欧佩克1986年的实际产量削减约 100 万桶/日。这一战,欧佩克再次显示出强大影响力。
 
1997年11月,在OPEC雅加达会议上,沙特不顾7月份东南亚危机引发的经济下行压力,决定增产。因为,自1994年起,委内瑞拉、尼日利亚等超限生产国通过超限增产抢夺了沙特的市场份额。这一决定导致油价再次暴跌。直到1998年12月,查韦斯当选委内瑞拉总统后,将原油开采收归国有,同时决定加入减产联盟,油价才逐渐止跌回稳。
 
2014年11月,掌控世界能源局势20年的沙特重臣阿里·纳伊米,面对页岩油的崛起和华尔街风险投资不计成本的投入,执行“开闸放水”策略,试图以低油价重新夺回市场份额。2015年的两次OPEC会议都没有减产。2015年12月,OPEC非但没有减产,反而上调了原油产出上限。
 
直到2016年5月,法利赫接替纳伊米出任沙特能源部长,推进与OPEC+(以俄罗斯为首)在2016年底结束8年冻产协议,终于达成15年来首个联合减产协议,结束了油价漫无边界的下跌。
 
2020年3月,在维也纳OPEC+会议上,俄罗斯没有同意沙特的联合减产提议。3月8日,沙特下调4月至远东、美国与欧洲的原油价格,开启维护市场份额的“价格战”。3月9日,油价暴跌,再次凸显了OPEC国家,尤其沙特对油价的影响力。
 
4

变化


当前OPEC所处环境与当年成立时已完全不同,对油价的掌控力也逐渐似乎“力不从心”,江湖号召力多少有些“风烛残年”。OPEC面临的挑战来自于新能源的发展与石油市场的变化。
 
原油市场最大的变化就是21世纪初成功的“非常规油气革命”——美国再次成为原油第一生产国,2019年,美国原油日均产量高达1300万桶,超过沙特与俄罗斯,打破了OPEC对原油市场的绝对控制权。
 
未来OPEC将更多起到稳定油价作用——市场需要这样一个机构,来预防油价竞争性下跌对各方的不利,但OPEC将很难单方面推高油价,OPEC影响力面临一系列挑战。
 
首先,挑战来自美国,其能源独立战略对OPEC形成打压。
 
特朗普上任后支持石化能源发展,曾一度放言将不再依赖于中东石油,美国已经实现石油供给独立,为此特朗普上任后持续打压OPEC,认为OPEC抬高了油价,并再次抬出“反石油生产及出口同业联盟(NOPEC)”法案压制OPEC。
 
“NOPEC”法案并非特朗普时期提出,2000年6月以来,美国部分国会议员一直在持续推动“反石油生产及出口同业联盟(NOPEC)”法案,主要内容是允许美国将欧佩克定义为卡特尔组织,不再给予欧佩克成员国免于诉讼的主权豁免,根据谢尔曼反托拉斯法起诉欧佩克操纵能源市场。
 
该法案曾4次获得美国众议院司法委员会的通过,2007年以345-72票获得众议院通过,70-23票获得参议院通过,但被当时的总统乔治·沃克·布什否决。
 
2019年2月,美国众议院司法委员会再次以口头表决方式,通过了“反石油生产和出口卡特尔法案”跨两党议案。
 
严格来讲,“NOPEC”法案其实也是美国“长臂管辖”的一部分。自2017年1月上台以来,特朗普就不断指责欧佩克,公开宣称是欧佩克通过减产推高了油价。国际石油价格高涨的2018年,特朗普的此类推文一篇接着一篇。OPEC未来发展毫无疑问将受到美国“长臂管辖”影响。
 
其次,美沙俄三国博弈也将降低OPEC影响力。
 
美国意在通过市场化竞争夺取原油市场份额,同时实现能源独立。而且,也早已放弃对原油市场配额管理——即便是2020年3月份原油市场恐慌,美国也没有采取类似上个世纪30年代与70年代实施过的原油产量配置机制——该机制起源于美国德克萨斯铁路委员会,OPEC成立初期也是参考了该机构原油配额管理机制。
 
俄罗斯并不相信OPEC想要联合其减产只是单纯为了保护油价,当然不愿意陪着OPEC减产而让出自己的市场份额,让处处跟它作对的美国从减产中赚取好处。
 
OPEC内部也有各种矛盾。领头羊沙特,在其国家公司沙特阿美上市以后,在乎的是保持油价稳定,以便稳定沙特阿美的投资者对其稳定的预期和乐观的估值。同时,沙特也希望依赖转型而非仅仅依赖石油。而OPEC其他国家,出于财政平衡的需要,总想着多生产一些。
 
再次,新能源发展是OPEC式微的另一个原因。
 
其势不可挡的发展势头令曾经的“黑金”石油已经长期陷于供过于求的境地。2020年8月底,埃克森美孚被踢出道琼斯指数或许代表着一个时代的结束。
 
未来欧佩克将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包括新能源发展对原油需求的影响、供给侧美沙俄能源博弈、中东地缘政治以及美国反垄断诉讼风险,OPEC式微将可能成为一个趋势。
 
卡塔尔2019年退出OPEC或许是一个信号,市场可能将不再需要一个计划机构来平衡市场,这样原油价格波动可能增加,但替代能源以及储能的发展,将削弱“石油危机”出现的可能性。 阅读原文

文章来源: 留园 查看原文
https://www.6parknews.com/newspark/view.php?app=news&act=view&nid=448347
分享文章:
还没有评论
登录后发表评论
返回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