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鲁研究发现:使用手机可能致癌 与这种基因有关(图)

澎湃新闻 0

很难想象没有手机的生活,因为固定电话正在减少。手机不再只是用来为社会提供紧急呼叫,而成为了我们浏览互联网或使用社交媒体的工具。

尤其是在眼下的大流行期间,手机更是必不可少,它就像我们的第二大脑或者硬盘。

然而,近期的一项研究表明,经常使用手机会使个人暴露在更高的射频(RF)波中,从而增加患癌症的风险。

这项研究发表在《环境研究》杂志上,作者是耶鲁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及来自中国的一些学者。本项研究在美国癌症协会资助下开展的。




根据美国癌症协会的说法:“手机通过射频波向附近的基站发送(接收)信号。这是电磁频谱中介于调频无线电波和微波之间的一种能量形式。与调频无线电波、微波、可见光和热一样,射频波也是一种非电离辐射。它们没有足够的能量直接破坏细胞内的DNA(基因)而致癌。”

美国癌症协会、美国国家健康产业和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FDA)都对手机辐射的风险进行了淡化。他们认为还需要做更多的研究才能证明使用手机会增加癌症风险。

在本项研究中,科研人员发现存在某种基因变异的手机使用者,与较高的甲状腺癌发生机率存在关联。这种基因变异,即为单核苷酸多态性(SNPs,发音为“snips”)。



在这项研究中,研究者对900个人进行了考察,结果表明,那些有SNPs的人比没有SNPs的人更容易患甲状腺癌。

这些有SNPs的人经常使用手机,在所研究的四个基因中发现有SNPs的人,更容易患上甲状腺癌。这项研究对176个基因进行了研究,发现有10个SNPs可能是甲状腺癌的危险因素。



(原论文内容)

耶鲁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环境卫生科学系的张亚伟博士(音译,Dr. Yawei Zhang)表示,甲状腺癌在美国和全世界都在增长。美国癌症协会的最新数据显示,估计美国新增5.3万例甲状腺癌病例会导致2180人死亡。报告还指出,甲状腺癌在女性中的发病率是男性的三倍,并且可以在更早的年龄被诊断出来。

“我们的研究提供了证据,表明基因易感性影响了使用手机和甲状腺癌之间的关系。”张说。“需要进行更多的研究,以确定易受射频辐射(RFR)的人群,并了解使用不同类型手机接触射频辐射的情况。”



然而,据张说,这项研究是基于2010年至2011年智能手机诞生时进行的研究。因此,当时只有一小部分人真正使用智能手机。

从这一点来看,也可以考虑这种甲状腺癌相关风险的增加只是与早期的手机型号有关。而现在,手机技术在过去的九年里发生了变化,包括人们在发短信、浏览互联网和视频/音频通话方面使用手机的方式。正因为如此,有必要进一步研究,张说。

对于这一问题,世界卫生组织(WHO)在相关文件中,将手机可以发出的射频电磁场归为“2B类”,称其“可能对人类致癌”。



不过,FDA对世卫组织的结论表示反对,他们在其网站上声明:“根据对现有信息的评估,FDA认为,科学证据的份量并不支持手机使用中暴露于射频或低于FCC(联邦通信委员会)设定的射频暴露限值,会带来健康风险增加。”



(早前的相关报道)

虽然对手机可能造成危害的研究已经由不同的科学家进行,并且得到了环境健康信托基金的支持,但是为了让美国主要机构采纳这些观点,还需要做更多的研究。 阅读原文

文章来源: 留园 查看原文
https://www.6parknews.com/newspark/view.php?app=news&act=view&nid=447288
分享文章:
还没有评论
登录后发表评论
返回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