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工博士离开美国,在雪山下修庭院:这是回家的路(图)

一人一城 0





世上真的有人,过着武侠小说里的神仙眷侣生活。




理想生活

The ideal life

在云南丽江,玉龙雪山脚下,有一个纳西族古镇,名为白沙。

游客前来此地,若是询问客栈老板附近有何风景。

老板定会回答,雪山下的玉湖村很美,村落附近有草场万顷,牛羊成群,还有大小两个玉湖作为点缀。



雪山下的玉湖村

若是遇到特别投缘的客人,老板才会神秘兮兮地给他们安利雪山下的第二道风景:

“咱后边那山上,住着一对神仙,屋子特漂亮,那男的还留长发。我跟他们熟,要不带你去看看?”



暑假期间,NoNo又回到了若水堂做义工。回来后还特地写文纪念,文章标题叫《我在雪山下给神仙打杂》

来自广东的少年NoNo,因为爱读古书,得到了一位客栈老板娘的引荐。

回来后,少年说他见到房子牌匾上的小篆:绝学、见素、埏埴······统统出自《道德经》。

长着络腮胡、头顶扎着小辫儿的苗族大哥也慕名前来。听罢主人抚琴一曲,自己又弹唱了一首苗歌回礼。讨了一杯浓茶之后,便又匆匆赶路。



还有来自武当山的古琴老师无音,也不知是从哪里得来的消息,突然有一天就带着弟子出现在门外。

主人闻声而至,一见都是生脸,也没有熟人引荐,先是一怔;待对方自报姓名、来意后,又连忙迎至院内参观。

焚香煮茶、抚琴论经······三杯两盏过后,初次到访的客人便成了老友。

这样的故事听多了,

让人很难相信现在已经是2020年。

可这些,不过是乔巍、李妍夫妇

生活中的寻常片段。



3年前,他们来到玉龙雪山附近,租下了一个荒废的纳西族小院;花了2年多的时间,改造成了现在带有秦汉风韵的若水堂。

若水堂建成后,李妍变成了李堂主,乔巍则自称乔帮主。

平日里两人穿着自己设计的汉服,晨鼓暮钟、抚琴吹箫、洒扫耕读、习武射箭······过着古人般的生活。



雪山下的神仙眷侣

曾是留学美国的嘻哈青年



留着长发,蓄着络腮胡,梳着高高的发髻,穿着略显宽松的棉麻汉服·····乔帮主这副装束,颇有几分仙风道骨的味道。

但若你去时正撞见帮主练武,手持兵刃,定会误以为:这家男主人恐怕有些不好惹。



李堂主则是天生的古典美人相,一双杏眼,柳叶弯眉,三七侧分的秀发乌黑如瀑。她爱穿的长裙,多半是自己量体裁剪而成的。

初次到访若水堂,见到夫妇二人的朋友,第一感觉很有可能是:仿佛不是这俗世的人物。

若水堂的日常:午后插花

可一旦开口交谈,那种距离感立马被平和的语气冲淡。

除了参观若水堂本身,远方来的朋友们更好奇的是两人的来历:许是自小就在武当山修仙的隐士?也可能是来自某座百年书院,专门研习典籍的古文老师?

但乔帮主和李堂主的回答让人吃惊,在两人近二十多年的前半生中,几乎没有和传统文化发生过什么交集。



乔巍博士毕业时两人的合影

具体说来,乔巍是内蒙古包头人,今年35岁。

2008年,他本科一毕业就去了美国东北大学深造。不管是本科、还是硕博连读的都是纯理工科的机械专业。

李妍比乔巍大两岁,因为是西安人,她对中国古代历史了解得更多一些,但之前也从未系统地学习过。

2005年,李妍从哈工大自动化专业毕业后,在北京互联网行业工作了5年。

2010年,她赴美攻读MPA管理学硕士,在入学后的第一个礼拜就认识了校友乔巍。



刚认识的那年,他们就像普通的留学生一样,喜欢参加party,喜欢嘻哈这样的流行文化,甚至一度计划要留在美国发展。

墨镜、项链、香水,这是当年乔巍出门时必带的「三样宝」;篮球、健身、滑雪,也是他热衷的休闲运动。



李妍就像是普通的女留学生,偏爱摩登时尚的打扮。

转变发生在两人相遇的一年后。尽管周围的同学、朋友都很友善,乔巍和李妍还是感受到了热情背后人与人之间的疏离感。

“这种感觉跟种族歧视无关。”

乔巍举了个最简单的例子:“比如朋友们出去吃饭AA付款,不是说一人一半,而是我点了15块,你点了50块,那我就只付15块,你付50块。这在中国是不可能发生的。”

身处异国他乡,沉浸在美国文化之中,强烈的反差反而激发了他们想要探究中国传统文化的想法。

于是,两人开始阅读《道德经》、《管子》、《菜根谭》等古典书籍,中国古人的智慧让他们惊叹。



上图为周玄云道长;下图为乔巍

与此同时,他们也结识了来自武当山的周玄云道长,跟着师傅练习武当功夫代替了去健身房健身,并自此踏上了习武之路。

如果你当时在美国波士顿,也许会看到这样一道奇特的风景:

一群人穿着武当山的衣服,聚在一起练习中国功夫;有时候在广场上,有时候在河边,有时候在树林里。



图为在美国期间,乔巍穿他们自己设计的改良版汉服。回国后,两人在若水堂穿的则是有历史考究的古代常服

随着对传统典籍学习的深入,他们对汉服也产生了兴趣。

在美国很难买到满意的汉服,乔巍就在李妍生日时,送了她一台缝纫机。从那以后,两人穿的衣服基本上都是自己设计、自己制作的。



很难想象,这样的照片其实是在美国拍的

博士毕业后,乔巍去了美国伦斯勒理工大学进行博士后研究。两人也一起搬到了一个环境优美又僻静的住所。

在静谧的哈德孙河畔,他们将绝大多数时间都投入中国文化的研究,从天文历法、中医养生,到文字训诂、佛道经典、古代历史地理。他们涉猎的范围更加广泛,研究也更深入。



闲暇时李妍会画画国画,写写书法。乔巍更喜欢音乐,从前喜欢吉他,现在更多的是吹洞箫、弹古琴。

在外人看来,他们的人生似乎有点跑偏了:「怎么天天都在学这些和自己本专业无关且没用的东西?」

但对乔巍和李妍而言,读这些书能给他们带来多少世俗的功用,从来都不是他们关注的议题。只要是发自内心的喜欢就够了。



直到现在,回忆起当年在美国的那段经历,乔巍和李妍仍不能准确地说出具体是在哪一天,哪一件事,让他们的思想发生了转变。

也许是二人的相遇本身,激发了潜藏在骨子里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吧!用他们自己的话来说,就是:「打开了前世的记忆!」

但无论如何,创办一个名叫若水堂的传统文化学堂的构想,便是在那几年一步步成形。



为返田园两度辞职

方才觅得一方庭院



图为乔巍的母亲和李妍的父亲来美国探亲时旧照。两人在美国的房子也挂着若水堂的名字

随着若水堂的样子在他们心里越来越清晰,乔巍和李妍也觉察到回国的日子越来越近。

早在回国的想法还在萌芽阶段,两人就预知到未来的路不会好走。

做博士后的乔巍已经可以拿到不错的薪水,沿着这条路继续走下去,在美国应该能拥有稳定的工作,舒适的生活。

现在好不容易念完了书,乔巍的母亲实在想不明白为什么他要在这么紧要的关头,放弃优厚的条件回国。

可这一次回国,是他们内心做出的选择,任何人都无法改变。



两人为选址走遍西部各省

2016年,他们回国不久,就又遇到了困难——给若水堂选址。

俩人自驾从包头出发,一路开到大理,途径12个西部备选城市。花了5个月的时间,走了5千公里,却始终没有找到心目中的理想之地。

来自家人方面的压力,再加上资金的短缺,他们只能选择了比较迂回的方式:定居隐世天堂——终南山,由乔巍入职位于山脚下的西北工业大学。与此同时,在附近考察合适的地点,等各方面条件都成熟之后再着手若水堂的修建。

在包头举办的周制昏礼现场

入职高校的折中选择,暂时平息了来自乔巍家人的不满。入职前一个月,两人在包头举办了婚礼,从礼服到礼仪,都参照周制昏礼。



乔巍在终南山

眼见生活日趋安稳和谐,可内心的矛盾、现实的打击又接踵而至。

在高校当了一段时间副教授的乔巍发现:这样的生活并不是他真正的人生追求所在。

另外,终南山的冬季漫长又严寒,一年中适宜山居的时间很短,且政府规定不能再进行房屋改建。这就意味着在此处修建若水堂的计划,根本无法实现。



若水堂改造前原貌

不顾家人的劝阻,两人再次开启了若水堂的选址考察工作。

终于有一天,在玉龙雪山山脚下,他们远远地就看见了村落最高处有一处院落。

寻迹而至得知,这是一个纳西族大哥的闲置小院。虽然当下看着破败不堪,还堆满杂物,但它清幽的环境、已有房屋的全木结构、可改造的空间还是被夫妻二人一眼相中。





乔巍通过自学sketchup画出的设计图

租下小院儿后,为了尽可能地降低改造成本,他们把能做的事都自己承包了。

乔巍平时就喜欢研究古建筑,改造方案、设计图纸都由他完成。整个建筑以秦汉时期的建筑风格为底色,同时也从唐风中获取了灵感。

而后期的细节部分,小到庭院内一块石头的摆放、房间里一块地毯的选择,都将由李妍负责。



木料上能清楚地看到雕花

施工过程中,夫妻二人自己当起了包工头。

在去大理的鹤庆县找木工途中,两人偶然间找到了一栋来自光绪年间大户人家的老房子木架。

保存良好的老木料高大齐整又干燥坚实,再加上手工雕花精致无比,两人自认为捡到了宝,便立马开始修改设计方案。

如今,这栋老房已经成了若水堂核心建筑「潜龙阁」的骨架。(潜龙一词出自《易经》)





施工的那两年,除了采购、监理、现场指挥工人之外,两人每天都在干活:从拆墙、砌砖、翻土、搬运,再到做水电、做木工,能自己动手的都自己来。





上图为乔巍在制作家具、下图为李妍在翻土、修剪树枝

历时两年,建筑主体完工,现在还在不断优化升级细节部分:自制家具、修整庭院、栽树种花······这才有了如今附近客栈老板们口中的「神仙居所」。

两人笑称:「现在当包工头,再搞一个院子已经完全不在话下了。」







草堂前庭和内院

完工后的若水堂,总占地面积约3亩,庭院两进,耕地一亩。





上图为学习的绝学阁;下图为乔巍做木工的抱朴坊

其中,建筑有5栋,有会客的潜龙阁、学习的绝学阁、练功的止戈、手作的见素、抱朴、埏埴。

还有独立的膳房、后厨、男女卧房、客房、茶室、琴房等等功能分区。



2019年8月,乔巍自书《隐山辞》一文,辞去了西工大副教授之职。

自此,两人便在玉龙雪山下,真正开启了「拜别尘世,归田园居」的生活。



草堂不仅仅在丽江

心安之处才是故乡



在若水堂二楼,推开木窗,眼前便是以蓝天白云为背景的玉龙雪山,视线下移处是上万顷草场。

虽然居于山野,环境幽僻,但乔巍和李妍并不认为自己是在「隐居」;而是把他们当下的的状态概括为「修行」。

首先,他们生活作息遵循《黄帝内经》,同时顺应四季变化,提倡「饮食有节」、「起居有常」,以此保持身体的健康。

从卯时(早上五到七点)起床晨练开始,若水堂的生活便在十二时辰的循环里诗意地流转:

去山上采花

「巳时,又称隅中

早九至十一点,此时脾经当令

宜劳作、宜读书」



制作下午茶的糕点

「未时,又称日昃

下午一至三点,小肠经当令

宜饮茶」



在山下的草地上练功

「申时,又称哺时

下午三到五点,膀胱经当令

宜锻炼」

围炉夜话,解读经典

「戌时,又称黄昏

晚七到九点,三焦经当令

宜休闲」

摘樱桃、收获小瓜

若水堂的院内还种了各种果树,春季开花,夏至结果。

樱桃红了可以制成果酱,梅子熟了可以酿青梅酒,秋天还能收获苹果和核桃······

一亩精心管理的菜地,足以让他们每一季都吃上自然成熟、还没有农药化肥的蔬菜。



当被问及山居之乐时,李妍并未回答抚琴焚香,或是卧看星空、廊下听雨等细节,而是说:

“弹琴时全身心专注于琴,翻土时脑子里想的都是如何耕作······快乐不在乎雅俗,只要沉浸在当下,自在即可。”

虽然生活多循古制,但他们并不排斥现代技术。手机、电脑、现代化的农业技术在若水堂都可以使用:“我们想要恢复的是先秦士阶层的精神,而不是照搬古代的生活。”



他们也不止一次被周围的人问过:放弃了曾经学了那么多年的专业,会不会觉得可惜?

“对我们来说,这是一个自然而然的选择。接触了传统文化后,我们才发现我们这一生就是要用来做这件事的,前面则是人生的必经之路。之前接触西方文化的经历,也对我们创办若水堂产生了影响,所以不存在放弃一说。”



暑假期间,孩子们在若水堂学习时的入堂仪式

有读者可能会有些好奇:那他们理想中的若水堂到底是什么样的地方呢?

对此,李妍和乔巍的回答是:

“它是我们理想中生活和学习的地方。大家来这里可以学习到华夏文化的精髓和智慧。

在生活方面,我们把传统的礼仪、规矩、祭祀以及中国人的雅趣,融入到日常生活。

更重要的是在精神层面,我们想要恢复先秦士阶层的精神追求。”



在乔巍和李妍看来,

现在的若水堂还处于起步阶段;

未来他们需要做的事情还有很多:

人世的修行没有终点,

但我们已经找到了回家的路。

参考资料:

@若水堂:乔帮主李堂主

@咸鱼文说:我在雪山下给神仙打杂

若水堂地址:云南丽江玉龙雪山脚下

最近若水堂升级了客房,在不授课时可作为民宿使用 阅读原文

文章来源: 留园 查看原文
https://www.6parknews.com/newspark/view.php?app=news&act=view&nid=446834
分享文章:
还没有评论
登录后发表评论
返回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