纯国产科学家中国奇才!刚斩获大奖,让全世界惊叹

德国优才计划 0



她年纪轻轻,

就足以让国人骄傲不已!

17岁上北大、28岁当博导、

60篇世界顶级论文、70项专利,

30岁成世界科学探索奖最年轻得主,

她,被称为中国芯片界奇才,

英特尔、IBM等著名公司都要敬她几分,

年仅30岁,所带来的“中国造”,

已让世界惊叹!

甚至在她以前,没有人相信,

这样的“中国造”,是真实存在的。

她,就是黄芊芊。



1989年,她出生在江西上饶,

一个非常普通的家庭,

母亲下岗后,她更是懂事的发奋图强,

学习从不用母亲操心,

中学起,便是年年稳拿第一。

2006年,她在小县城里“一战成名”,

17岁考入北大,

并进入信息技术学院微电子系学习。

这本来就是个陌生的学科,

她却通过日复一日的学习,

与之逐渐深交,

自小勤奋、自强的品格,

加上对学习的热爱,

让她在本硕时期,

依旧带着学霸光环一路狂奔,

大三时加入黄如院士的课题组,

潜心于超低功耗微钠电子器元件的研究。



硕士毕业时,卓越的成绩,

让不少高校向她伸出橄榄枝,

其中,不乏有许多国外的知名大学。

她本可以顺理成章地、

像很多同学一样出国去深造,

可她却偏偏倔得很,

说什么都要留在北大继续攻读硕博士。



当时身边许多人不解,

出国留学多好,这么好的苗子,

这个领域还是美国最强,

国内没有强大的配套资源,

岂不是浪费了?

身边的人都在忙着质疑,

而她内心却无比的坚定:

“留在国内北大,一点不比别人差!”

她的独树一帜,

一开始并不被看好。

但她拔尖的才华,

却一次次地让世界相信,

“中国造”的魅力。

第一次,是她尚在博士就读时,

就在新机理隧穿场效应晶体管的实验中,

取得阶段性进展,

并且开始对国际上,微电子发展瓶颈之一的:

微米/纳米材料性能的提高进行深入的研究。



22岁那年,

她就以第一作者的身份,

在IEDM发表学术论文,

要知道IEDM(国际电子器件大会),

那可是在国际半导体技术界,

享有最高的学术地位,

堪称“微电子器件领域的奥林匹克盛会”。

它的论文平均采稿率仅有15%,

如果能在它上面发表论文,

那必定是对全世界集成电路技术领域,

都是有着重大影响和突破成果的。

而她就是刷新了,

中国在IEDM论文作者的最低年龄,

这位土生土长的,

中国年轻女性科学家让世界为之惊叹!



随后,她的成绩更是显露在VLSI、

IEEE EDL、IEEE T-ED等,

各大世界一流学术平台上,

不足10年时间,

累计发表世界顶级论文50余篇,

而在IEDM,

更是一口气以第一作者的身份,

相继又发表了5篇重磅论文,

再次刷新中国大陆科学家的记录!

而光是有理论上的研究,

显然不能让敢闯敢冲的她满足,

把创新的理论转化成实践,

这才是最终目的,

所以,第二次她又让世界惊叹了!

因为她所主要研究的领域,

正是中国急需的技术:

后摩尔时代超低功耗微纳电子器件,

及其在逻辑电路、

神经形态计算等领域的应用,

该领域属于基础学科领域,

其一旦有所突破,

就会推动相关产业的进步,

几乎能够开创一个新时代。

说到以上这些专业名词,

可能大多数人都很难明白,

她究竟在研究什么?究竟有多牛?

但是说到美国对中兴通讯,

乃至华为的制裁,

想必大家就会立刻想到,

最刺痛中国的那两个字:“芯片”。

研发芯片需要很多技术支持,

特别需要的就是科学家去攻坚。

而她研究的方向,

正是瞄准国内微电子发展的软肋:芯片技术。

就是她带领科研团队

与国内最先进的集成电路公司:

中芯国际开展合作,

研发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超低功耗技术。



自2013年至今,已申请了70余项专利,

其中1项,

为首创基于12英寸CMOS生产线上的,

互补隧穿器件集成技术,

因此她也受到了英特尔、

IBM等知名公司的关注,

让中国造在国际舞台上闪耀登场!

而“黄芊芊”这个名字,

也让不少国内外科技工作者记住了,

但他们始终无法想象,

这名在微电子领域驰骋的中国奇才,

不仅是名年轻的女性,

而且还毫无留学背景与经历,

她深入骨髓里的知识,全是中国学府传授,

纯正的中国国产博士!

她用行动告诉了全世界,

当初她的决定不是一时冲动,

正如后来她所说:

“我选择了留在北大攻读博士,是因为我坚信,国内微电子技术只是起步晚,并非是能力不足,北大有着国内微电子专业最顶尖的师资力量和科研环境,在国内、在北大一样可以做出不逊色于国外一流大学的科研成果!”

带着不服输的精神,

熬过千百个日夜,

攻克一个个微电子领域难题。

2017年,这样杰出的她,

入选2017年度中国“未来女科学家计划”,

而她,则成为此奖项设立以来,

国内首位微电子领域获奖的青年学者。

同年,28岁的她,

带着满身的荣誉之光,反哺母校,

成为北大微纳电子学系研究员,

同时,也成为了最年轻的博士生导师。



黄芊芊(左一)

消息一出,万众瞩目。

也许有人说,

现在90后当博导都不是什么新鲜事,

她只能算个“准90后”,

怎么能迎来满城轰动?

可她跟别人真是太不一样了!

凭着学霸的实力考上北大,

在北大读了本科,读了硕士,

成为博士,然后就留在北大,

直到成为博导,

她是本土的北大人,

最纯正的“中国造”女科学家!

而且她所研究的领域,

是中国最大的软肋,

也是中国最急需的科技实力。

而她一路披荆斩棘,让全世界看到,

纯正中国科学家新一代的崛起,

如此年轻,如此优秀,

足以颠覆世人的想象!

而哪有什么天才?

她辉煌成绩的背后,

正是她一直以来伏案的汗水与努力,

她的内心,始终有个信念在支撑:

她说:“一个人生活力之强弱,

以能否朝抵抗力最大的路径走为准;

一个国家或是一个民族也是如此。”



2019年,

她受邀给2019届北大新生写开学的一封信,

信中洋溢着,她这些年的毅力源泉,

以及燕园所给予她的热爱和冲劲:

“只有学术上的发展,值得作大学的纪念。只有学术上的建树,值得‘北京大学万万岁’的欢呼”。那一刻,我似乎明白了北大的录取通知书对于我而言最重要的意义。这份通知书,不仅是打开燕园大门的钥匙,更是一封来自最优秀的学术殿堂的邀请函。



而就在刚刚的9月29日,

腾讯1.5亿元「科学探索奖」开奖,50位青年科学家获奖,每人300万,她就是其中最年轻的一位!





齿少气锐尽英才,

风华正茂真少年,

桃李之年,她与北大和祖国结约,

三十而立,她正全力发光与发热,

如今的她与自己的团队,

仍在继续为中国芯奋力前行,

随着进一步的研究,

其成果将会更加优秀,

一旦成果转化,

中国“芯片”崛起指日可待!

让我们一起期待,

这位土生土长、纯国产的科学家,

给我们带来更多“中国造”的惊喜!

女科学黄芊芊,巾帼不让须眉,

她值得我们所有人的点赞!

谢谢您的阅读

-end- 阅读原文

文章来源: 留园 查看原文
https://www.6parknews.com/newspark/view.php?app=news&act=view&nid=444043
分享文章:
还没有评论
登录后发表评论
返回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