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燃了中国全民的记忆:“球场"“官场”郎平真狠!

德国优才计划 0

就在前天电影《夺冠》全国公映,

在大荧幕前,中国女排,

再次点燃了一段中国全民的记忆。

中国女排是新中国最常青的体育偶像,

“女排精神”十足珍贵,

而它的“代表”郎平,更是偶像中的偶像,

“郎平,真狠”“铁榔头精神”,

"有一种赢叫郎平"......

每一个人都在用欢声笑语,

表达着对她的膜拜,

然而关于郎平,

你我都知道的太少了......



1960年12月10日,她出生在天津市一个贫寒之家,当时正赶上三年自然灾害,小小的她一直营养不良体弱多病。可没想到,在父亲郎家骅的影响下,她迷上了运动,每天都奔跑跳跃,原本病怏怏的她,竟顽强地越长越高,越长越壮。

和很多家庭一样,郎平小时候总是穿姐姐郎洪剩下的衣服,袖子和裤子都有补丁

你我一定不知道,

小时侯的她曾懂事的让人心疼。

妈妈年轻时腰不好,

每天下班回家一到楼下,

她就从五楼“噔噔”跑下来,

帮妈妈扛自行车上五楼,

那时她不过12岁,再累也一声不吭。

等轮到她自己心里有事的时候,

她又很克制,

有一次跟妈妈去商店,

走过买文具的柜台,

看到了一个漂亮的卷笔刀,

她忍不住指给母亲看,

妈妈要给她买,她就立马不说话了,

拉着妈妈就要走,

因为她知道家里紧张,不想让妈妈花钱。

妈妈常说:“她就是这样一个孩子,

从小就会体贴人,照顾人。”

“我家闺女能顶几个儿子。”



郎平和母亲

1973年,北京工人体育场业余体校排球班,来她的学校挑选队员,当时13岁的她,个头已经足足1米7,于是一下子就被看中,进入排球班后,当时的训练难度非常大,和她一起被选进来的队员纷纷叫苦不迭,

都心生退意。

只有她一个人默默坚持,

每次都训练时间外还要加倍练习,

双臂练得又红又肿,被球砸破头,砸破脸,流鼻血,这都是家常便饭。那时她就有了一个绰号叫:“朝阳大炮”。因为她对自己特别狠。



就是她身上的这股狠劲,

1981年,那场中日大战中,

她以一技暴扣击败日本队。

之后的1984年,

她再次在奥运会上大放光彩,

“铁榔头”郎平,

很多人对其的想象,都是通过,

长辈们后来兴高采烈的转述:

那一年,万人空巷,

有电视的家庭里,

都挤满了来看比赛的人,

一颗排球,就是这样撬动了,

那个热情如火的上世纪80年代。



接着一次次中国神话被创造,

以她为主力的中国女排,

实现了“五连冠”的壮举。



“五连冠”的女排精神,就像一支强心针,为每一个抱负着,“要为祖国四个现代化建设奋斗终身”理想的普通人,打了无数次的鸡血。

当时的中国人,

甚至有一点近乎于理想主义者,

每个人都深信不疑的是,

只要像女排姑娘一样,

敢拼,就会赢。



郎平成了当时许多人的榜样,

在工厂车间里、在农田里、

在百货店柜台里,

每个人都兢兢业业地尽着自己的本分,

偶尔抬头看着墙上悬挂的郎平海报,

心里默默发誓:

在人生的排球场上,

我也要打好每一局、每一分!

当年的手绘海报郎平就是这样,足足影响了一代人

然而你我都说她是“铁榔头”,

可哪里有什么铁人啊,谁还不是血肉之躯?于是就有了后来的郎平出走,26岁,运动员最好的年纪里,她却突然宣布退役。大家都不理解,很多人知道的就是,

她将不再继续为国争光了。

可又有谁知道她退役的真正原因。

那几年比赛中的辉煌,

她只是比别人吃的苦多,受的伤多,

伤病一直和她如影随形。因为过长过强的超负荷训练,她的身体早就出了问题,膝关节老伤严重,前后做过12次手术,平时甚至还会因磨损,而掉出碎骨片;比膝伤更严重的是她的腰伤,她每天都必须戴着一个护腰,因为当时她只能靠吃止疼片,才能维持场上不倒!



甚至有一次,她还和死神擦肩而过,1985年世界杯赛期间,她和队友们共进晚餐,

吃到一半时,忽然出现缺氧症状,

紧急送医后才知道,

她已经患上了严重的脑部供氧不足,

若是抢救不及时,很可能危及生命。

而她当时的好朋友、

美国著名运动员海曼,

正是因为相似病症而猝死的。

1986年退役是她最艰难的抉择,

有时候,

我们只记得运动员场上的光彩,

却忽略了她们背后的血泪艰辛。



郎平前不久的一次手术

而她本可以解释伤情以博取理解,

可她却选择了承受一切默默离开。

之后,

我们只知道她先去了北师大学外语,

然后要去美国读书,

而这又给她招来更大的非议:

郎平去美国,去享受更好生活,

成了80年代中后期的大新闻,

那时只知道她“出走”,

却不知道她选择离开祖国背后的真相。

其实当时,即便她不是排球场上的王者,

凭她过往光环,组织上的安排,在国内,她一样可以成为衣食无忧的教练。在海外,

不知道多少俱乐部争先高薪聘请她,美国、日本,开出天价薪酬,

足以让她一生富贵,可她竟全都拒绝了!她说:“我不能再躺在冠军奖杯上,吃一辈子的老本。所谓的世界冠军,只能说明我的过去,一旦退下来,我什么都不是。我得重新学习本领,我得重新开始生活,我必须把自己看成一无所有。”

为了不躺在荣誉上,就放弃好的工作,

就放弃所有的功名利禄,

在美国只做留学生去熬苦日子,

甚至每天吃面包干粮度日,

这一切真的值得吗?

而这样的郎平,正是代表了,

一种超越时代的自由选择,

任何时候,都不要害怕,

走出自己的舒适区,

往前多走几步,

你就会发现,世界其实无限大。

在美国读书,没有经济来源的她,去大学排球队做助教,还给十几个夏令营做教练......8年海外磨砺,她靠自己几乎从零开始的英语学习,取得体育专业研究生证书,时间证明,她选对了,

几年后,中国开始进入,

“出国潮”方兴未艾的年代,

而她这辈子所做的抉择,

永远都领先于时代一点点,

因此也总是历尽磨难,

幸亏最后也总能化险为夷。



而在美期间她不光取得学业证书,还结了婚有了自己可爱的女儿。1987年,她嫁给前八一男排队员白帆,生下女儿白浪,一家三口在美国,曾经有过一段难忘的温馨回忆。



郎平与前夫白帆、爱女白浪的合影

而8年后的1995年,

她又做了两个人生中最重要的决定:

回国执教,

世界排名已跌到第八位的中国女排,

以及,与白帆离婚。

关于她的第一段婚姻,她只回答过一次:

“这个问题我不想多说,,

因为我有很多渠道发声,

但他没有,所以我不管说什么,

都对他不公平。”

简简单单一句话,

足以让我们对郎平肃然起敬,

当爱已远去,她选择分手,

但她没有利用自己得天独厚的话语权,

对前夫说三道四,或者如实说出理由,

而是选择保守他们之间的秘密,

给对方以极大的包容、尊重和谅解,

这不是简单的原谅,

也不是单纯对前夫的爱护,

而是一种操守,

是只有具有大智慧的人才能为之,

她不是铁榔头,

她是大气知性的女子。

她几乎不谈自己的感情生活,翻阅了许多陈年采访,我们也只找到了这样一段话:“我和他的感情不错,

但后来当两个人真正生活在一起,

可能也是我变了,

自己在不同的年龄,有不同的需要。

家庭发生问题,我一定会尝试去解决,

但当我没有办法解决时,

我就只能放弃。

我没有必要缠在这件事上,

没完没了,

我身上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做……”

而她口中“更重要的事”,

正是临危受命,

去帮助低谷中的中国女排重上巅峰。

她忽然归来执掌中国女排,

可我们却不知道,

这对她而言又失去了些什么......



1995年中国女排陷入低谷,

国内请她回国担任主教练。可这时的女排,连世界八强都进不去,并且执教压力大,薪水也不高。她先是放弃了20万美元的年薪,(90年代在中国已是天价年薪),又“抛家别女”,女儿由前夫在美国抚养,一个人只身回到北京。她一回队就说:“我既然回来了,就是把后路都断了,要么不打比赛,要打就一定要赢!”别人不愿干的事她要干,

别人干不成的事,她要拼命干。

而她的归来,就是胜利归来!



1996年,

中国女排夺取亚特兰大奥运会银牌;

1997年,获亚洲女排锦标赛冠军;

1998年,再夺亚运会金牌。

她拼了命一点点将女排拉起,

可她失去的,是自己的健康。

每次出现在镜头前,我们总能看到,

是她坚毅的身影,平和的微笑,

却不知道只要躲开镜头,

更多的时候她都是纠结着眉头,窝在按摩椅上的,经年累月的运动员和教练员生涯,郎平的伤病超乎你我想象。

1995年,第一次担任中国女排主教练时,在带领中国女排,获得亚特兰大奥运会亚军后,她已是心力交瘁,主诊医生,打开她的膝关节之后吓了一跳,还不到40岁的她,膝关节的磨损程度,已像个60,70岁的老人一般。 “女儿向我跑来时,我不敢抱她,我怕抱不动她。” 这是昔日的铁榔头,世界第一主攻手,发出的无奈感叹。现在的郎平已经摘除了全部髌骨,前后做了7次软骨移植手术,一跑步就是骨头撞骨头,出水就出积液。 郎平的医生曾经说:50岁的郎平,她的心脏已有60岁,关节已经像是70,80岁的老人。但就是这样,她依然第二次出任中国女排主教练,带领中国女排王者归来! 而且,她还成立了郎平基金会,去帮助受伤的运动员尽早的康复。她说:“我看到我的很多队友,在工作生活中,他们都承受了很大的痛苦,对生活品质影响很大。所以我成立了这个基金会,尽我一切所能帮助他们。”



  

 当年那些五连冠的“老女排”领军人物,

这支队伍中很多老队员退役后,

都是选择了从政,

有些人早就是局级干部了,

其它人也至少是处级,

可她呢,就守着主教练的位子,

她说:“我这一生,

只属于球场,不属于官场。”

原来,

她不光放弃了财富,家庭,健康,

也拒绝了走向更高的官位。

可我们不知道的她,还有很多很多......



1998年女排再次走向巅峰,

她本可以借此积累更多名气,

可团队调整,她再次选择了功成身退。

之后,我们只知道她去美国执教了,

于是很多人又开始大骂起她是卖国贼,

尤其在2008年,

她执教的美国女排击败中国女排后,

更多的愤青和媒体疯狂攻击她,

说:“郎平已经加入美国籍!”

于是漫骂声铺天盖地,

当有一次记者问到她,

关于国籍的问题时,

她反问记者:我一直都是中国护照,

我现在去每个国家都要签证,

除了中国,我从没有想过入美国籍,

你觉得我应该入美国籍吗?!

想要获得美籍身份,

对她而言的确是轻而易举的,

可她拒绝改变,因为她从未忘记,

“郎平永远是中国的。”

还有,当初她去美国执教,

早就和当时中国排球教练陈忠和说过,

她最真实的目的,

是为了学习先进的团队管理,

向全世界展示中国的力量。

可这些,她从不会拿到媒体面前说,

因为她只会用实际行动,来证明一切!



之后时间来到了2012年的伦敦奥运会,

那时中国女排止步四强,国人扼腕叹息,

此时的女排,又成了“烫手山芋”。

最危难关头,最关键时刻,

一如当年那般坚决,

她又再次选择挺身而出!

无数人劝她,不要再像当初那样傻,

可她斩钉截铁说:

“接!为何不接!17年前我可以,

      17年后依然没问题!”

就这样,

她又放弃了在美执教的优厚待遇,

又一次全身心扑到中国女排身上。

每一次,在她最关键的人生十字路口,

每一次她选择的,都是中国!



六年过去了,

她带领的中国女排从低谷爬起,

那个如日中天的中国女排,

又回来了!

2014年世锦赛亚军,

2015年世界杯冠军,

2016年奥运会冠军,

2017年大冠军杯冠军,

2018年亚洲杯冠军。

而这些成绩都不是唾手可得,

这其中她的贡献实在太多太多:

在2014年的新一代中国女排阵容中,

最令人耳目一新的就是,正式组建,

有美国名医加盟的医疗保障团队。 

她结合自己在国外执教多年的经验,

扩大了教练组规模,并引入了,

包括几名外籍教练,

在内的国际化专业团队,

带领队员根据各自不同的情况,

进行体能训练和伤病康复训练。

她就是运用自己出国后,

把人家最先进的

运动理疗康复理念和技术,

都拿来为我中国女排所用, 

为中国女排建立了强大的医疗康复团队。 

而她还心细如发,

2016年约奥运会上,

巴西奥组委分给女排的训练场,

地路途远、条件差,她就辗转联系到了,

国家电网的巴西公司,

为中国女排找到了合适的训练场馆,

并承担了安保等部分后勤保障工作。

而在平时的各种训练中,

为了防止队员意外受伤,

她还会提前去勘验,

每个训练场馆的地胶,是否存在隐患

……  



视频:2016夺冠前夜,郎平发了一条很可爱的微博,半夜偷偷煮方便面当宵夜,还朝着镜头吐了一下舌头

而关于中国女排,

她说过的最经典的一段话就是:

“不要因为我们赢了一场,

就谈女排精神,

也要看到我们努力的过程。

女排精神一直在,

但靠打鸡血靠精神都不能赢球,

必须靠技术! 

“意志品质”不能解决所有的问题,

赛场上暂停时她指点的是技术细节,

并非是在打鸡血,

她经历过女排给全民打强心针的年代,

但是自己主动从“精神”中走出,

让体育回归到体育本身该有的技术层面,

这才是王道!

就这样,有她在的中国女排,

每一次都能点燃国人热血,

每一次都能让我们热泪盈眶!

她曾说:每一次身披国家队战袍,中国女排的目标就是,升国旗、奏国歌。而今天,她们再一次做到了!



就在去年结束的世界杯,

59岁的她带领中国女排势如破竹,

力压韩国,完胜喀麦隆,险胜俄罗斯,击败日本,打赢巴西......次次出战,战战必胜!

最终以10战全胜战绩,

稳居世界杯冠军宝座!

好友白岩松曾这样评价她:“郎平可以封神了!”是啊,她的确活成了,不食人间烟火的神仙!人生在世,要么为名,要么为钱,要么为权,

可她呢,钱不要,权也不要,做了女排教练,推拒巨额商业代言,推拒更高的职位.....她全然不在意,可比赛打赢还好,一旦打输,那些数不清的谩骂指责,瞬间就可能抹杀她全部辉煌......

两次回归带领中国女排,其实是既费事又招骂的活儿,可郎平,以“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无畏勇敢,撑起了这属于中国女排的不败江山!

但这些,还不是你所知的,

她成功人生的全部。

我们只知道她是女排的领头羊,却不知道,她不光培养出战无不胜的中国女排,还培养出了一个优秀的女儿,而作为母亲的这个角色,她当的并不比执导排球轻松啊!

那时,因为工作原因,她一年中只有4个月陪在女儿身边,女儿白浪每次见她拖着箱子离开,就会撇着小嘴说:“为什么妈妈一定要去那么远的地方,在家门口的麦当劳找份工作不好吗?”





有一次,女儿高烧40度,

只能在电话里哭着说想妈妈,

那时的她真的很无奈,

听着女儿稚嫩又委屈的声音,

心都要碎了,

在训练场边哭边给队员递球。



而当她有时间回家的时候,

和女儿的隔阂已经不可避免地产生了,

母女俩爆发了各种“文化大战”。

有一次,学校心理老师,

给在外地的郎平打电话,

希望她能来学校一趟,

她赶忙返回美国洛杉矶,

心理老师给她看了女儿的心理课作业,

作业中写道:“我妈妈是女强人,

她获得过非常辉煌的成绩,

全世界有很多人崇拜她,

但我不喜欢女强人妈妈……”

老师非常严肃地对她说:

“孩子的直觉很敏感,

你要改变自己的方式,

否则会有严重的后果。”

这时她才意识到真的需要改变了。

但因为长期的分离,

加之女儿进入叛逆期,

2005年郎平回到美国后,

母女之间的沟通一度出现危机。



不过她很快调整自己的心态:

女儿喜欢打篮球,那段时间,

她就带女儿去看姚明比赛,

还通过姚明拿到了科比的签名,

把女儿高兴坏了。





女儿喜欢打排球,

她就带女儿去美国大学参观排球俱乐部,

和排球选手聊天,甚至一起训练……

很快,她和女儿又变得“亲密无间”。





女儿在2006-2010年,就读于南加州欧文的Beckham高中期间,一直是学校排球队的主力队员,赢了多场校际、地区、全国和国际的比赛



2008年,白浪和还和队友们参加了,美国青少年奥林匹克排球锦标赛,最终夺冠。之后,白浪还入选了美国少年队,并在泛美少年排球锦标赛中夺冠



2009年,当地的媒体Orange County Register、OCVarsity等就报道过这位排球新星,将其评选为欧文地区最有价值的年轻球员





2014年6月,郎平前往斯坦福大学出席女儿毕业典礼

那时长大成人,

已不用妈妈再操心的女儿,

却开始开始操心起妈妈的婚姻归宿了。

在《鲁豫有约》的采访里,

郎平就透露过,

女儿经常拐着弯向她“催婚”。

而她和女儿无话不谈,

就把自己的择偶标准也说了出来:

只要“会做饭”就行;

还要有“幽默感”,

大家交流起来开心,就可以了。

会烹调,还能自带幽默感的,

看似简单,实则凤毛麟角,

还有一个更困难的条件,那就是身高啊,

郎平要求丈夫至少要比她高,

(郎平身高1米88)

而郎平倒也不急,找不到,

她就继续单着呗。

她几乎把所有身心都花在了排球事业上,

至于爱情,一切随缘吧!

而到了2015年,

这个对的人真的如期出现了。

他叫王育成,是一名教授和古玩鉴定专家,2016年他们携手步入婚姻殿堂,婚后生活一直幸福美满,她说:“我只愿能早一些遇见他。”







女儿白浪参加了她们的婚礼,她衷心地祝福母亲:“妈妈是世界上最漂亮的妈妈,爸爸是世界上最帅最好的男人,祝你们白头到老

婚后的郎平有着幸福的家庭生活,有着和前夫的友好情谊,有着和孩子的亲密关系,更有着工作上无穷的冲劲,这样的她带领下的国家女排,怎么会成绩不好?



精神气爽越来越漂亮的郎平

说实话,其实很多人并不太喜欢,

她“铁榔头”这个绰号,

它似乎表现得是凶悍的一面多,

而很容易让人忽视她柔性的一面。

在当年那个通常只需要,

一种声音的大环境下,

劳模标兵,英雄人物,

似乎只会埋头工作,拼搏奉献,

而很少把有感情有人情味的一面示人。

须知英雄也是普通人,

没有七情六欲,不识人间烟火,

这样的英雄只存在于神话之中。



郎平她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

几乎凭借一己之力,

就守住了中国人在三大球,

这个神圣高地上仅存的荣耀。

但她仍然是人不是神,

归根结底,

她能球打得好,

是因为她做人也做得好。

郎平给我们的,

绝不是单纯的冠军奖牌,

她生活中所有的这些细节,

显示的是她的教养,

是她的担当、

是她的勇气与情怀,

她的人格魅力,

才是我们这个时代,

最应该珍惜的最宝贵的财富。

9月25日起《夺冠》全国公映,又临近中秋,国庆华诞,在我们即将举国欢庆之时,也请我们全体国人,一起向大国脊梁郎平,说一声:“谢谢,您辛苦了!” 阅读原文

文章来源: 留园 查看原文
https://www.6parknews.com/newspark/view.php?app=news&act=view&nid=441468
分享文章:
还没有评论
登录后发表评论
返回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