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媒:中国太难了!要让键盘侠满意,得向全世界开战

军武次位面 0



让键盘侠满意?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前几天,通过中印外交部门以及双方边防部队的交涉,达成了协议,再加上寒冷天气的来临,中印边界冲突将暂告一段落了。

实事求是的讲,中国边防部队对印军的挑衅做了充足的准备,进行了有力、对等,节制的应对,挫败了印度又一轮企图占点小便宜的动作。显然,这是一个符合中国所处国际环境和现有实力的合理结果,因为西南方向在目前的确不是,也不应该是中国的战略重点方向。

 

然而,广大键盘侠们却感觉非常不满意。

在之间发布的一系列有关中印冲突的文章中,只要一讲对印不是中国的战略重点,不能把注意力和资源投入得太多,要做长期反摩擦准备,必然会看到很多诸如“就是怂!不敢打!”、“居然鼓吹后退,汉奸!”之类的留言,令人大跌眼镜——能把“不要过多投入”等同于“不投入”,把有节制的反击等同于不反击,这种理解能力,小学语文怕是越南人教的……

当然,也有一些正常的疑问。比如,西南方向不是重点,可1962年不是打了吗?后来不也打了越南吗?还有人认为,现在对印斗争的节制是因为实力不足,等中国像美国那样强了,想打谁就打谁。

的确,1962年中国打了印度,但这并不说明对印就是重点方向。

首先来看一下战争规模。在主要的东段作战中,中国动用的部队有藏字419部队、步兵11师、55师和部分炮兵、工兵部队,首战克节朗战斗我方参战兵力为一万余人,全歼了印军第4师第7旅约3000余人。



 

第二阶段作战,中国投入兵力约4个师近3万人,击溃印军2万余人。而具体战斗,则多以团为单位实施,部分战斗以连为单位实施。

 

对比建国以后的历次对外战争,对印作战是规模最小,动用兵力最少的一次。

 

其次是战争结果。我军以主动收兵,撤回战前实控线,脱离军事接触的方式主动结束了战争。

 

为什么赢了还要后撤呢?

 

从军事角度看,中印交战之地易攻难守,物资从内地转运拉萨全靠公路,已属不易,从拉萨到前方更是困难重重,从前方到前线就得人背肩扛了,即使把身强力壮,忠心耿耿的藏族同胞充分动员起来,也提供不了足够的运力——客观条件并不支持对印的长期战争。

从大形势看,当时国内经济状况比较困难,台湾岛上的蒋介石正准备“反攻大陆”,朝鲜半岛仍在对峙,而苏联已经翻脸。放眼四周,都是威胁,但有大有小——美苏和印度,哪一个对中国威胁更大,并不难判断。



▲这就是像堡垒一样的人造山

在苏联解体前,解放军员额最多时达到631万人,至于其它方面的投入,比如研制核武器(强五投氢弹)、遍及内蒙、华北的人造山、各地的人防工程、大力推进的三线建设……都是为了准备对抗苏联可能的入侵。

相比之下,用于对付印度的力量和资源,无论在1962年还是之后,真的是很少了——规模不大,见好就撤,恰恰说明对印是一个次要方向,而不是相反。

可能又有人要说了,1979年不是打了越南吗?动静可比打印度大多了,这总是重点了吧?

其实仍然不是。对越作战动用的部队约有9个军20多万人,的确大大超过了对印,但只是那一个月维持了这样的兵力。在之后的两山战斗中,我方兵力约为2至3万人的规模。更多的部队,仍是在漫长的北方防线上防备苏联。



▲想想为什么要在张家口演习?

 

仅是北京军区,从1977年到1980年,连续组织了4次集团军规模的演练。在1981年8月底,更是在张北地区举行了11.4万人、装甲车辆1327辆、火炮1541门,飞机475架,汽车10606辆参加的华北大演习,消耗的经费占当年军费的1.3‰,军委主席邓小平全程现场观摩。

 

苏联用于中国方向的兵力约为118万,中国用于对苏备战的兵力则在200万以上,占高峰时期全军人数的1/3,还有千万数量级别的民兵。

 

在对越作战打响前的八小时,北京军区、沈阳军区、兰州军区所有部队进入一级战备,新疆作为预设战场,在阿勒泰、塔城到乌鲁木齐、奇台的广阔空间布置了三道防线,火炮导弹运抵前线,所有坦克、装甲车、汽车全部发动——其实这个动静比对越作战大多了。

 



▲为了防备苏联,哈尔滨挖了这么大的地下工事

 

只是因为最后没有打起来,而对越作战则一直在新闻报道中占据显著位置,所以给大家造成的印象是好像中国一直在全力打越南,而实际情况是更多的百万大军都在防苏联,因为肌肉十足的北极熊才是大患,小小的越南还犯不着中国使出重拳。所以,对越作战更像是当时的热点而非重点。

 

在接下来的十年里,中国一直拿越南练手,各军区出一支部队轮战,就在边境上把越南按在地上反复摩擦,让越南耗得民穷财尽——用来练拳的沙包,怎么可能与真正的拳手相提并论呢?如果说中国应对苏联是双手持棍的话,那么对付越南只是用了一个小指头,相信大家不难明白这一点。

 

那么,是不是有了美国那样的实力,就可以四面出击,想打谁就打谁呢?其实就连美国自己也不是这样干的。

 

比如说朝鲜,实力和美国完全不在一个层次上,但朝美之间的冲突,却几乎全是美国吃哑巴亏。

 





▲有意思的是,这船仍然在美国海军的编制之列

 

1968年1月11日,美国“普韦布洛”号间谍船从日本佐世保出发,前往朝鲜海域侦察。1月22日,该船被四艘朝鲜鱼雷艇包围,结果连船带人都被俘虏。

 

美国一开始态度强硬,增调了上百架战机到韩国,朝鲜也不示弱,进行了战争动员。眼看朝鲜不能压服,美国转而开始谈判,经过近一年的拉锯式交涉后,美国签字画押,认错道歉,承认侵犯朝鲜领海,保证再不犯了……然而朝鲜只放了人,船则被拖到平壤,停在大同江畔,成了展示美国“罪行”的博物馆。

美国一直让朝鲜还船,但朝鲜表示——就是不还,咋滴?

 



▲击落美机的油画,但是朝鲜战机画的不对

 

1969年4月15日,美国海军的一架EC-121“警戒星”电子侦察机载着8名军官和23名士兵,从日本厚木基地起飞,计划从东至西对苏联和朝鲜进行电子侦察。然而,美军没有想到,朝鲜已经将两架米格21拆散,运到了成镜北道的渔郎机场再组装起来,专门用于伏击这架空中的“普韦布洛”,这是给金日成的生日献礼。

 

这两架米格21以无线电静默和超低空飞行的方法,瞒过了美韩的雷达侦测,在接近到四公里处发射R-13导弹,EC-121爆炸坠海,无一人生还。



美国一开始反应强烈,包括“提康德罗加”号、“突击者”号、“大黄蜂”号以及“企业”号四艘航母在内的第 71 特遣舰队抵达朝鲜近海,甚至威胁要使用核武器。但朝鲜也进行了强硬表态,苏联宣布支持朝鲜。

当时美国正深陷越南,国务卿罗杰斯认为最好不要打,总统尼克松最终妥协,没有对朝鲜进行报复,只是给侦察机增加了战斗机护航。



▲棍棒斧头大乱斗,美军又吃亏了

 

发生于1976年8月18日的“白杨树”事件中,美韩一方要砍掉一颗位于三八线“共同警备区”内挡住了视线的白杨树,结果前去砍树的美韩军遭到了朝军的阻拦,冲突变群殴,美军遭到暴打,带队的两名军官一个被斧头砍死,一个被棍子打死。

 

这回美国感觉不能忍了,从本土招来了携核弹的 BF-111 战斗轰炸机,从关岛招来了 B-52 轰炸机,出动了航母战斗群,还制定了进攻开城的计划——如果朝鲜还不让砍树的话。

 



 

8月21日,美韩军再次出动前去砍树,当然这次人很多,光是韩军就挑选了64名跆拳道高手,以免肉搏吃亏。朝军派了三辆载满士兵的卡车,但只是在远处围观,最后树被砍倒……然后,双方各自放了一通嘴炮,就没有然后了,这事就这样结束了。

船被扣押,飞机被击落,人被砍死,美国没有还击,是因为美国打不过朝鲜吗?

当然不是,真正的原因只有一个——战略重心在欧洲,在远离对手核心地带的朝鲜大动干戈,将正中苏联下怀,得不偿失。在美国真正动了手的越南,打了几年后发现情况不妙,也就撤军走人了。

如果说对朝鲜一直忍,还要考虑朝鲜背后有中国和苏联的因素,那么下面这个例子可能更说明问题。



1993年,美国派兵参加联合国索马里维和行动。10月3日,美军派去抓捕反对派首领艾迪德的部队遭遇了“黑鹰坠落”,一众精锐被打得狼狈不堪,2架直升机被击落,3架被击伤,数辆卡车和悍马车被击毁。“游骑兵”和“三角洲”战死18人,伤73人,还一人被俘。

被俘的美军上了电视,阵亡士兵被索马里民兵拖着游街示众,美军被警告“不得上街巡逻”。

1993年是什么情况?苏联土崩瓦解,俄罗斯跌入谷底,中国远未发达,欧洲都是小弟,环顾世界,美国的相对实力达到了史无前例的高峰,远超任何国家或势力。



▲就这?但是也不值得去打

索马里的黑蜀黍们有什么呢?他们只有步枪和RPG,最先进的电子设备是收音机,最好的“装甲车辆”是皮卡,国际上更是没有任何后台——只要美国愿意,出动大军把索马里扫平,一点问题也没有。

美国这样干了吗?没有。

相反,在这些非常刺激的影像在美国电视台播出后,美国舆论和民众几乎一致要求政府撤军,而不是报复。克林顿最终决定撤军,与艾迪德谈判达成协议,艾迪德交还了俘虏和两具尸体,美军释放了全部俘虏,承诺不将艾迪德作为打击目标。

是美国怂吗?并不是,而是美国从来都秉承利益第一的原则,不在不重要的方向投放不相称的资源。参加索马里维和本来就有点面子工程的性质,真要是为了面子去扫平索马里,虽然能做到,但收益在哪里呢?只是白费成本而已。



▲请回忆一下262在《珍珠港的棋局》中的论断

美国即使是在相对实力最强的时候,也并不是想打谁就打谁,更不是能打得过谁就必然要打谁,而是有所选择,只打该打的,赢得利益最重要,而不是为了面子。应该说,这正是美国得以强大的一个原因。

其实,这是每一个国家都应该遵循的规则。

反过来,因为面子,因为情绪,因为狂热,整个国家驶向悬崖,一败涂地的教训在是太多了。

一战时,因为订购的军舰被英国扣下,而德国主动送上两艘军舰,土耳其脑子一热就投向德国,向协约国宣战,结果战后70%的领土都没了。现在的土耳其,又在国内民粹的推动下四面出击,大有不把五常得罪光不罢休之势,然后就是外交冲突和金融危机接踵而来,其货币今年已经贬值了20%,前景不妙。



▲日本的教训,不可谓不深刻

还有更多的例子——向十一国宣战的慈禧;为了侵略中国顾头不顾腚,不惜退出国联,臆想出ABCD包围圈的日本;为了转移国内视线贸然发动马岛战争的加尔铁里……哪个落个好结果了?

按照某些键盘侠的要求,“中国必须要在每一个方向上都强硬无比,不出动大军打将过去,扫荡一番,绝不满意。

收复南海岛礁!打!

拿下钓鱼岛!打!

收回外蒙!打!

印度挑衅!打打打!打到新德里!

总之就是要打,不仅要打,还要大打特打——什么?连印度都不敢打?不是怂货就是汉奸!”



▲中国海警船巡航钓鱼岛

其实,每一次对外的冲突,解放军和有关部门都做出了对等且合理的应对。印度每次“前进”都被打得头破血流;钓鱼岛有中国海警船定期巡航;南海也正在填海造岛,修机场造航母憋大招……

这些行动,有理有利有节,但就是这个“有节”,让键盘侠们老不满意了——不大打一番,怎显我大国威风?老子平时活得老憋屈了,还不赶紧打个大胜仗来让老子高兴一下?

至于后果,并不在键盘侠考虑之内。

再强调一下,中国的战略重点在东南方向,不在印度。

大家想一想,近几十年来,中国军备在哪方面增长最多,最让人感到欢欣鼓舞?

是海军下饺子,航母,055大驱,歼10、歼15、歼20,是新型核潜艇,新型核导弹……只有15式坦克是为印度准备的,其它都是为太平洋和台海准备的,而且效果显著——现在的中国海军,可以说已经是亚洲第一,世界第二,这是中国近两百年来没有达到过的高峰。



▲键盘侠,越少越好

国家利益,当然要维护,然而如何维护,却是一个既考验国家意志,更考验国家智慧的问题——无论哪个国家,事情再多,总有个轻重缓急,实力再强,也不是无边无限,一个大国的战略走向,战略重点,如果被情绪左右,极其危险!

即使是一个人,也不应该情绪化生存,而是应该理智化生存,否则,要么容易误入歧途,要么容易被人当枪使。一个十几亿人的国家,更是如此——希望你千万不要成为网络和生活中的键盘侠,军武菌拜托了~ 阅读原文

文章来源: 留园 查看原文
https://www.6parknews.com/newspark/view.php?app=news&act=view&nid=441388
分享文章:
还没有评论
登录后发表评论
返回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