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结束一场活动 印度一辆载有士兵大巴翻进河中(图)

环球网/香港01 0



视频截图

据印度当地媒体报道,当地时间9月21日,印度有一辆载有士兵的大巴翻进印度东部奥利萨邦比贾普尔的一条河中。报道称,该车人员是刚结束了一场活动后返回,目前没有人员伤亡。

视频画面显示,这辆车在通过一座被水淹没的桥时受水流影响翻入河中,有部分士兵从车窗中逃出。


中印不会交战 冲突亦不会停止 中国需做好两手准备




关于中印边境局势,近来有两种看似矛盾的消息不断传出。

一种消息来自中印两国政府高层,都表示将「致力于和平解决目前的局势」。一种消息来自边境前线,今年5月以来已经发生多起对峙或冲突事件,中印双方似乎都在加强边境对峙地区的军力部署,为可能的檫枪走火做好准备。

一方面高层宣示「和平」,一方面边境前线摩擦不断。矛盾信息的背后凸显的是,如今中印关系的复杂与双方边境局势的风险。

中印边境纷争摩擦不断

从今年5月份中印边境出现对峙事件开始,局势一度趋于紧张,其中6月15日爆发的冲突更是造成两国自1975年以来首次人员伤亡。后来随着中印进行五次军长级谈判后,达成了多项和平共识,边境局势才得以趋于缓和。

原本人们以为此次中印边境对峙已经接近落幕,但8月底中印边境地区又传出新消息。 8月31日印度国防部突然释出了一份中印两军最新对峙的通报,称已挫败了解放军的一次「突然袭击」。而当晚中国解放军西部战区发表声明,称「印军破坏前期双方多层级会谈会晤达成的共识,在班公湖南岸、热钦山口附近再次非法越线占控」。在中印加勒万河谷冲突事件过去两个半月后,中印边境局势再度紧张。



中印边境局势仍处在不稳定状态,图为2020年9月15日,印度军队向中印边境运送大量弹药、物资。 (Reuters)

与6月中旬的加勒万河谷对峙不同,此次对峙事件没有发生严重的肢体冲突,除了9月7日的鸣枪事件之外,双方的举动总体还算比较克制,应该是汲取了此前冲突的教训。在6月15日加勒万河谷激烈的肢体冲突中,中印双方都有人员伤亡,说明了此次对峙事件的严重、复杂及其不可松懈的风险。

加勒万河谷冲突事件发生后,中印军方举行了五次会谈,令加勒万河谷地区的对峙基本得到冷却。但班公湖地区的对峙仍处在持续角力中,两国这周也在为此进行第六轮军长级对谈。

或因印度国内民族主义情绪高涨,其多党制体制下反对派对其领导者的批评和不满更容易夸大问题,再加上政府对转移民众对严峻疫情和经济形势的需要,印度方面一直表现出强硬的姿态。甚至,印度总理莫迪(Narendra Modi)在加勒万河谷冲突事件后,不惜违背中印在1996年签署的《关于在中印边境实控线地区军事领域建立信任措施的协定》,允许印军在特殊情况下开枪。

不过,强硬并非印方态度的全貌。以外交体系和领导人层级为代表,中印两国持续保持着理性接触,中印边境此轮对峙仍可能像2017年的洞朗对峙一样和平落幕。

9月10日中国外长王毅和印度外长苏杰生(Subrahmanyam Jaishankar)在莫斯科举行了会晤,双方「坦诚和建设性地讨论了中印边境形势及中印关系」,达成五点共识,也即「维护两国领导人确定的中印关系大局」,「恪守现有边境事务协议和规定」,「避免采取任何可能使事态升级的行动」,「两国边防部队应该继续对话,尽快脱离接触」,「继续开展中印边境事务磋商,加快完成新的建立互信措施」。

9月15日印度国防部长辛格(Rajnath Singh)在议会表示,要用和平方式解决争端。翌日,9月16日中国外交部发言人也再次表达了维护中印边境和平稳定的态度。在此背景下,中印双方在9月21日开启了第六轮军长级会谈。

不难看出,中印高层都有通过协商、对话解决当前边境纷争的主观意愿。



2020年9月15日,印军和解放军在班公湖南岸对峙一线景象曝光。 (微博@南海的浪涛)

风险将长期存在 中国需做两手准备

在中印都表达追求和平的同时,另一种情况同样值得关注。据英国路透社9月15日报道,从骡子到大型运输机,印军启动了整个后勤网络,已经向「拉达克地区」(Ladakh)运送了超过15万吨的物资,其中包括大量弹药、装备、燃料、冬季物资和食品。面对青藏高原冬季的严寒,显然印军在做更充分的长期对峙准备。

此轮中印边境摩擦发生4个多月来,印度不断向边境对峙地区增兵,据印度媒体报道,现在部署在「拉达克地区」的印军已经有20万。另外,印度在中印边境前线的空军基地部署了苏-30MKI、米格-29、幻影-2000战斗机,并加紧部署先进的「阵风」战机,以应对中国可能的军事威胁。面对印度的军事行动,中方也采取了对应的措施,向边境地区增兵数万,并且将轰-6轰炸机部署在「拉达克地区」附近。

冷静地讲,类似过去数月所出现的摩擦与冲突或许会不可避免地间隙性出现,但战争则一定是一个由高层定夺的决定。纵使在中美博弈正日趋严峻的当下,美国希望看到印度更主动地与中国发生冲突;纵使印度国内疫情、经济皆困难重重,以至于新德里方面会时而默许危机在可控范围内爆发,舒缓国内政治压力——但在目前局势下,无论是中国还是印度,都不可能令自己陷入一场与对方的战争。









短期与长期的两项工作

即便如此,中国在坚持不打第一枪的同时,也需要加强自身对边境的军事控制能力。毕竟,以战止战历来是维护国家利益的理性选择。只要让新德里深切感受到中国军力的压力,才能令新德里做出更理性的政治决定。

基于历史和地理原因,对南亚维持绝对掌控力是印度必然的战略目标。从蚕食藏南地区、吞并锡金,对周边国家的政治干涉,都已经充分证明了这一点。近几年来,印度经济崛起,2019年GDP总量首次超过英国,都为其地缘崛起提供了更多动能。而中印边境线绵长,东段、中段、西段未解决主权争议的地域辽阔、地势复杂,纷争必然会长期存在,间歇性爆发。

与此同时,1962年与中国的交战为印度留下了深刻的阴影,国民对中国怀有强烈的民族主义情绪。然而中国也是印度最大的邻国,印度发展也需要中国的支持、合作与投资。两国又皆需要发展经济,改善民生,在国际社会为发展中国家维系应有的权益。

是以,面对中印边境纷争,中国应该做好防范短期战争风险与管控两国长期矛盾的两手准备。短期将战争风险降到最低,长期有效管控矛盾,且同时保持克制和理性,维持中印关系稳定发展的大局。印度不是中国的敌人,中国也不能让印度成为自己的敌人。 阅读原文

文章来源: 留园 查看原文
https://www.6parknews.com/newspark/view.php?app=news&act=view&nid=440619
分享文章:
还没有评论
登录后发表评论
返回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