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残疾人曝出行困难 却遭网友骂:巨婴就该死(组图)

英国报姐 0

“看不见数字,也摸不出来轮廓。”“到了一个楼层,也没有语音提示。”

在一线城市高档写字楼的高楼林立之间,他们只能看到永无止境的黑暗。无数人在他们身边正常地经过,但他们却被困在这黑暗、没有提示的“迷宫”之中。



一位盲人博主@盲探-小龙蛋,将自己的生活分享在了DY上。

一条又一条的短视频,描述着他作为一个视力有障碍的人,生活一些特殊细节。



如何识别纸币

他微笑面对努力克服,但并不是每个问题,都能通过个人努力克服。



通向三个变电箱的盲道 

他没有自暴自弃,没有怨天尤人。

即使是最不合理的现状,他也只是心平气和的指出来,期待点出问题、能够让问题得到改善、解决。



永远只通向楼梯、而非电梯的盲道  

但在他的评论下——却有很多不和谐的声音。

一些微博网友@指尖地球_  @Vista看天下 将评论整理了出来。

而这些言论,看得让人极其不适。



























不能给别人带来麻烦要求别人事事都将就你、既然盲了就不要出去……

最令人气愤地,无疑是那一句“优胜劣汰”。

——身为残疾人,就活该被“淘汰”吗?



诚然,优胜劣汰是我们时常挂在嘴边的话: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在现代社会中部分社会达尔文主义的支持者看来,如果你不够强,就活该低人一等,无法出门,因为社会是属于强者的。

将劣势人群淘汰,只有强者的基因能够流传下来,会让人类更强大……?

也或许,这是自取灭亡的一部分。



人类社会的环境一直在发生改变,而每一次改变,都会让“强者”的定义重新更换。

艺术家、文学家让文化更加昌盛,科学家、学者让科学更加繁荣,,程序员、金融家在现代社会中是精英……但是,把这些人放到千百年前、扔到原始森林中,却未必能够活下来。

而如果,人类当初就只留下了四肢强壮的基因,留下当时那个时代的“强者”,也未必能够建立像现在一样的未来。



即使是自然界里面,进化论强调的也是“适者”生存,而非强者生存,但我们如何定义人类中的“适者”?

在纳粹主义横行的时候,他们制定了“安乐死”计划,屠杀智障、身体残疾或有精神疾病的人,屠杀“劣等民族”犹太人,把犹太裔的爱因斯坦逼到逃离德国。

我们都同样是人类,没有定义“谁更适合活下去”的资格。



按照一些人的看法,如果奉行优胜劣汰,就应该让富人淘汰穷人、美人淘汰普通人、学习成绩好淘汰成绩差的……

就算只按照身体强弱来当做淘汰标准——难道要把霍金也一起放进只配淘汰的“弱者”行列吗?又有多少“强者”,能够创造和霍金一样的价值呢?



文明,正是建立于对于弱者的保护上。

就像新冠肆虐,我们应做的是找出治病预防方法,而非让病人都死光,只留下免疫人群。

社会建立的首要原因是合作:没有人永远强壮,一次意外,或者只是单纯的衰老,都会让我们变成“弱者”,不过是时间早晚而已。



适者生存是自然的道理,但人类社会,正是因为"弱者"也能够通过合作生存下来,才绽放出文明的花朵。

“就像我们都受到万有引力的影响,却能造出飞上天空的飞机。”

对残疾人的关怀,就像是对老人的关怀一样,是文明的本质,与象征。



截止到2011年,中国的残疾人数量高达8296万人,相当于一整个德国的人口数量。

将近6%的残疾率,也就是我们每个人都差不多应该认识20个残疾人。

但在我们的生活里……他们似乎都隐身了,甚至就算在大街上,我们也很少看见残疾人的身影。

他们仿佛不属于我们的世界,他们生活于跟我们不同的另一个世界。



我们有残疾人就业条例、残疾人保障法,有残疾人福利补贴,保障他们最基本的生活需求。

这些年间,也有越来越多针对残疾人的人性化设计出现。



但在残疾人的出行、公共场合的无障碍设施上面,我们依然有很多进步的空间。

盲道形同虚设,上面停满车辆。



十八弯的盲道,几百米的路线拐弯数十次。



又或者毫无提示,就走到了尽头。



有的盲道磨损严重,甚至已经几乎被磨平。





因为这样的公共设施,盲人寸步难行,膝盖上留下多处伤痕。



不仅是盲道,拥有这些问题。

需要乘坐轮椅的残疾人,也同样面临重重困难。

正常人地铁上下,或许只需要几分钟的时间,但乘坐轮椅的残疾人,却需要绕路一个小时,才能找到工作人员,开启无障碍电梯。



但有电梯、能正常运行,已经不错了。

还有一些公共设施,干脆根本没有电梯,必须要壮劳力抬着轮椅上去。



又或者,指示不明、年久失修,存在安全隐患。







走在路上,一些为了防止汽车进入的栅栏,宽度根本无法让轮椅通行。

公交站台占用了很宽的路面,想要通过只能走行车道。



去年,曾经有过一条让人唏嘘的新闻。

一位一生都在推行无障碍出行的推动者,因为夜里回酒店途中无障碍通道被阻,他不得不另寻一条无障碍通道,那条路却通往地下车库入口上方。

无台阶,无护栏,无警示标识,他的轮椅车掉进坑里,抢救无效死亡。





相比之下,欧美发达国家,因为对残疾人问题重视的比较早,在几十年的基础设施建设上面,已经一步步解决了很多残障人士的基础出行问题。

很多人也表示,出国的时候,经常会看到有残障人士在路上出行。





为轮椅、为残障人士预留空间,在设计的时候就提前考虑到他们的需求。



基础的出行问题得到解决,还有更多的细节,希望让他们能够“无障碍”。

指示牌上的盲文。



可以进入任何场合的导盲犬。



开门按钮设置在低处,方便坐着轮椅的人够到。



离超市最近的停车位为残疾人预留,违规占用,将面临巨额罚单。



用残疾卡刷交通灯,就会自动延长通行时间。



厕所的设施为残障人士准备充足的空间,也可以帮助带着小朋友的父母。



这些都只是细节。

但是一个一个细节加起来,让他们,可以自由的出行。



对待弱者的态度,就是衡量社会文明的标志。

文明社会会优待弱者,因为我们在孩童时是弱者,也终将衰老成为弱者,一次意外就可能把我们变成弱者。

我们无法预知明天发生的事情,所以每一个人,都是潜在的残疾人,都有可能会成为无障碍设施的获益者。



而良好的无障碍设施,让残疾人可以参与到社会生活,重获尊重。

诚然,让基础公共设施全部变为无障碍设计,需要很多年才能做到,需要靠着每一次翻新时都注重、改变,将其列入考虑范围,才能做到。



现在,我们能做的,只是用人力补全不足。

在残疾人出行的时候,很多地方的工作人员都会主动陪伴、帮助他们。

这是我们现在能做到的最好了,但还不够——因为我们希望能够达到的未来,是不需要人陪同,也能让残障人士自由出行的社会。



无障碍设施是有形的,但这些无障碍设施,带给残障人士的,也同样是沟通上的“无障碍”。

能够和正常人一样平等参与到社会生活之中,才是我们追求的方向。

这条路很难,但踏上的,是通往更文明的道路。 阅读原文

文章来源: 留园 查看原文
https://www.6parknews.com/newspark/view.php?app=news&act=view&nid=439567
分享文章:
还没有评论
登录后发表评论
返回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