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厂泄露 3245人感染布病 这事就这么过去了?(组图)

封面新闻/澎湃新闻 0

兰州兽研所布病阳性事件:当时通报未提到周边居民感染情况 实际感染数量远超官方预测

澎湃新闻消息,时隔近一年,兰州兽研所布病阳性事件再次引发关注。

兰州市卫健委官网9月15日的通报称,截至2020年9月14日,累计检测21847人,初步筛出阳性4646人,省疾控中心复核确认阳性3245人。第二次复检和健康评估工作全面结束后,根据相关法律法规、标准,协调、督促兰州生物药厂积极开展补偿赔偿工作,补偿赔偿工作于10月份分批次开展。

此事自2019年11月起开始发酵,彼时,兰州兽研所多名学生出现布病抗体阳性,后经筛查,兰州兽研所布病抗体阳性者达到181名。

直到一个月后的12月26日,当地官方通报称,事件原因是:2019年7月24日至8月20日的一个月内,中牧兰州生物药厂在兽用布鲁氏菌疫苗生产过程中使用过期消毒剂,致使生产发酵罐废气排放灭菌不彻底,携带含菌发酵液的废气形成含菌气溶胶,而兰州兽研所处在下风向。

当时的官方通报称,此次事件是一次意外的偶发事件,是短时间内出现的一次暴露。通报后附的问题解答部分称,含菌废气形成的气溶胶通过空气飘散距离有限,人暴露的剂量也很低,从此次调查情况分析,不会出现大量抗体阳性人员。”但实际结果并非如此,感染规模超出预想。

以下是根据官方通报和公开报道整理的该事件发展时间轴:

2019年11月28-29日,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兽医研究所(下称兰州兽研所)口蹄疫防控技术团队先后报告有4名学生布鲁氏菌病血清学阳性。

2019年12月2日,兰大一院西站院区上报4例疑似布鲁氏菌病(简称布病)病例,均为兰州兽医研究所人员。抗体阳性,无相关临床症状,经流行病学、实验室检测和临床专家综合研判,确定为布病隐性感染。

2019年12月6日,兰州卫健委官网通报,事发后,卫健部门对兰州兽研所人员进行了流行病学调查,至当日12时,已检测263人,其中抗体阳性65人(含上述4例),以实验室工作人员为主。

2019年12月7日,央视新闻客户端报道称,截至当日中午12点,已对兰州兽医研究所317名师生进行布鲁氏菌检测,其中96人呈血清学阳性,均为隐性感染,无明显症状。据后来的官方通报,当天,造成此事件的中牧兰州生物药厂布鲁氏菌疫苗生产车间停止生产。

2019年12月10日,黑龙江卫健委发通报称,今年8月曾在兰州兽医所接触动物研究工作的13名哈尔滨学生出布病抗体阳性,其中1人确诊为布病。

至此,外界一度怀疑感染发生在兰州兽研实验室,但事后的调查结果并非如此。

2019年12月26日晚,甘肃省卫健委员、甘肃省农业农村厅、兰州市政府联合通报,专家组认为,2019年7月24日至8月20日的一个月内,中牧兰州生物药厂在兽用布鲁氏菌疫苗生产过程中使用过期消毒剂,致使生产发酵罐废气排放灭菌不彻底,携带含菌发酵液的废气形成含菌气溶胶,生产时段该区域主风向为东南风,兰州兽研所处在下风向,人体吸入或粘膜接触产生抗体阳性,造成兰州兽研所发生布鲁氏菌抗体阳性事件。此次事件是一次意外的偶发事件,是短时间内出现的一次暴露。

通报称,截至12月25日16时,兰州兽研所学生和职工血清布鲁氏菌抗体初筛检测累计671份,实验室复核检测确认抗体阳性人员累计181例。抗体阳性人员除一名出现临床症状外,其余均无临床症状、无发病。12月份以来,兰州大学学生和教职工中陆续检出抗体阳性,目前共检测3365人次,检出布鲁氏菌抗体阳性22人。

此时,通报尚未提到兰州生物制药厂周边居民的感染情况,不过特别提醒,甘肃省卫健委在兰州市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已开设了绿色服务通道和咨询热线,中牧兰州生物药厂周边居民可自愿到医疗机构进行相关免费咨询、检测和治疗。

关于兰州生物药厂周围受影响范围有多大、共有多少人可能出现抗体阳性等问题,该通报后附的相关问题解答称:“由于7-8月份兰州市主风力为东南风,风力2-3级,兰州生物药厂排放含菌废气形成的气溶胶,通过空气飘散距离有限,人暴露的剂量也很低,从此次调查情况分析,不会出现大量抗体阳性人员。”但事实并非如此。

2020年1月13日,兰州生物药厂布病疫苗生产许可被撤销,1月15日,兰州生物药厂布鲁氏菌病活疫苗(S2株)和布鲁氏菌病活疫苗(A19株)产品批准文号被注销,同时兰州生物药厂布鲁氏菌病疫苗生产车间生产的疫苗产品共7个兽药产品批准文号被注销。

2020年2月4日,兰州生物药厂在公司网站上发布《致歉信》。同时,按照相关规定,对8名责任人做出严肃处理。兰州生物药厂表示将深刻吸取教训,积极配合省市做好善后处置和补偿赔偿工作。

2020年9月11日,事发近一年后,《财新》再次刊发关于此事的报道,引发舆论关注。报道称,继此前官方通报兰州兽研所和兰州大学203人抗体阳性后,再未披露相关数据。记者调查发现,当地抗体检测后累计发现的感染者已十数倍于此,截至2020年2月底,兰州对附近2万市民进行的检测结果显示,初筛后经省卫健疾控部门组织复核,确认布菌抗体阳性感染者超过3000人。

2020年9月15日,兰州卫健委发布官网通报称,截至2020年9月14日,累计检测21847人,初步筛出阳性4646人,甘肃省疾控中心复核确认阳性3245人;建立健康档案3159人。

通报称,兰州已于2020年7月16日开始,集中2个月时间,对省级复核确认的布鲁氏菌抗体阳性人员开展第二次复查检测。截至2020年9月14日14时,已组织复检2773人,省疾控中心反馈结果2768份,目前均按“一人一档”的要求,对复检后符合评估标准的抗体阳性人员评估材料进行整理,分批次向省级评估专家组报送。

通报还称,第二次复检和健康评估工作结束后,根据相关法律法规、标准,协调、督促兰州生物药厂积极开展补偿赔偿工作,补偿赔偿工作于10月份分批次开展。

3000居民感染布鲁氏菌,信息披露不能患“懒汉病”


一年多来,因为一次药厂泄露事件,黄河之滨的兰州,笼罩在一种叫布鲁氏菌病的传染病阴影之下。

2019年12月26日,甘肃省卫健委等通报,2019年7月24日至8月20日,中牧股份兰州生物药厂在兽用布菌疫苗生产过程中使用过期消毒剂,致使生产发酵罐废气排放灭菌不彻底,携带含菌发酵液的废气形成含菌气溶胶,生产时段该区域主风向为东南风,导致位于下风向的兰州兽研所人体吸入或黏膜接触产生抗体阳性。




兰州生物药厂 图片来源:财新网

通报有些专业,简单地说,就是药厂发生了持续近一个月的布鲁氏菌泄漏。此次通报也披露了感染人数,一共203名抗体阳性人员及1名出现临床症状的抗体阳性人员。

而据财新杂志最新报道,当地抗体检测后累计发现的感染者已十数倍于此。截至2020年2月底,兰州对附近2万市民进行的检测结果显示,初筛布菌抗体阳性的感染者约5000人,后经省卫健疾控部门组织复核,确认阳性感染者超过3000人。

问题来了,其一,官方此后并没有持续公布后续信息,此次传染病感染人数依然定格在200多人;其二,对于包括这200多人在内的3000多名受害者,也缺乏进一步的处置措施,众多已经出现明显症状的居民,在病痛折磨中并不知道该怎么办;其三,肇事企业除了厂长、分管生产的副厂长等8名责任人党纪和行政处分外,未见有人承担法律责任。

这样的“搁置”处置法令人惊诧,也透着莫名的诡异。

按理说,一个城市发生了波及如此广泛的群体性感染事件,当地应该迅速启动应急响应,一边阻断传染源,一边对感染者进行干预治疗,同时严厉问责相关责任人,然而,这些都看不到,目前知晓的只是私下进行的核查。很多感染者不要说得到一个“说法”,甚至就连检查结果,也被集体拿走,根本到不了自己手里。这样的处置,看似波澜不惊,秩序平稳,实则暗流涌动,凶险异常。负面的情绪不断累积,一旦崩溃,必然会产生严重的后果。



去年12月,兰州市某医院感染科内,居民正在进行布菌血检。图片来源:新京报

特别是,一个地方出现传染病,按照相关法律规定,理应及时公开披露信息,让社会公众知情,进而参与共治。这也是现代政府的基本责任,事关民众生命健康,事关社会的公共利益。与公开披露信息产生的社会震荡相比,信息不透明贻害巨大,不仅会导致各种传言满天飞、权威信息失灵,也会因为耽搁了最佳的阻断、治疗期,而导致事态扩大,从而产生巨额的经济社会成本。这方面的例证实在多多,不需多言。

遗憾的是,一年多来,当地政府和相关部门表现出令人震惊的“定力”,不仅缺乏及时的信息披露,也没有明确相应的治疗路径,就是一味地拖和捂。去年年中发生的泄漏,年底才正式通报。即便是公开通报,也多有轻描淡写,甚至刻意表现出某种乐观色彩,说什么“人体内存在布菌抗体,对健康无影响,反而具有抗布菌感染的保护作用”!而在这样一个“起手式”之后,一切都戛然而止,再无后续说法。

既然今年2月底已经复核确认感染者超过3000人,为何没有公开披露?当地究竟想隐瞒什么?目前虽然没有证据表明布病会人际传播,但羊、牛、猪等60多种动物宿主的存在,仍使得此事凶险异常,若不尽快行动,阻断传染源,恐不可收拾。

据披露,布病虽然病死率不高,但一旦治疗不及时转为慢性,则会精神不振、全身无力且关节肌肉疼痛,也可能长期处于发烧状态,患者大都不能再从事重体力工作,严重丧失劳动能力,甚至导致残疾,俗称“懒汉病”。从目前当地对这起传染病后续治理看,二者颇多相似之处,均呈现出一定程度的无力与失能,患上了“懒汉病”,令人浩叹!

没死人,当然是一件幸事。但这并非政府公共治理的目标。对于广大不幸而被传染的人群而言,理应有一个明确的责任托底和真相交代。比如,为什么会出现长达一个月的病菌泄露?药厂的安防设施为何没能及时发现并预警?具体多大范围、多少人受到传染?此事发生后,当地有没有举一反三做好预防?这些问题不会随着时间推移而消失,也不应该消失。



去年12月,央视报道兰州药厂泄露事件

数千人感染,信息的不透明有可能会让这些感染者错过最佳的治疗期(急性期病程6个月内),而一旦转入慢性,病变不可逆,由此可能导致下半生失去劳动、运动、生育的能力,整日病歪歪、懒洋洋,这样的惨痛损失,不是政府部门乐观一下就能忽悠过得去的,也不是拒不公开信息就能糊弄过去的。人间有公平、有正义、有法律,更有天理人心。

一起严重的病菌泄露发生了,真相不能成谜,政府不能失声。此事目前已经成为一起公共事件,有关方面理应更加积极一些、主动一些、人道一些,以公开透明的调查和信息披露回应社会关切。


兰州兽研所布病超3000人阳性,究竟怎么回事?


时隔近一年,兰州兽研所布病阳性事件再次引发关注。

兰州市卫健委官网9月15日的通报 (此前报道 )称,截至2020年9月14日,累计检测21847人,初步筛出阳性4646人,省疾控中心复核确认阳性3245人。第二次复检和健康评估工作全面结束后,根据相关法律法规、标准,协调、督促兰州生物药厂积极开展补偿赔偿工作,补偿赔偿工作于10月份分批次开展。

此事自2019年11月起开始发酵,彼时,兰州兽研所多名学生出现布病抗体阳性,后经筛查,兰州兽研所布病抗体阳性者达到181名。

直到一个月后的12月26日,当地官方通报称,事件原因是: 2019年7月24日至8月20日的一个月内,中牧兰州生物药厂在兽用布鲁氏菌疫苗生产过程中使用过期消毒剂,致使生产发酵罐废气排放灭菌不彻底,携带含菌发酵液的废气形成含菌气溶胶,而兰州兽研所处在下风向。

当时的官方通报称,此次事件是一次意外的偶发事件,是短时间内出现的一次暴露。通报后附的问题解答部分称,含菌废气形成的气溶胶通过空气飘散距离有限,人暴露的剂量也很低,从此次调查情况分析,不会出现大量抗体阳性人员。” 但实际结果并非如此,感染规模超出预想。

以下是根据官方通报和公开报道整理的该事件发展时间轴:

2019年11月28-29日

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兽医研究所(下称兰州兽研所)口蹄疫防控技术团队先后报告有4名学生布鲁氏菌病血清学阳性。

2019年12月2日

兰大一院西站院区上报4例疑似布鲁氏菌病(简称布病)病例,均为兰州兽医研究所人员。抗体阳性,无相关临床症状,经流行病学、实验室检测和临床专家综合研判,确定为布病隐性感染。

2019年12月6日

兰州卫健委官网通报,事发后,卫健部门对兰州兽研所人员进行了流行病学调查,至当日12时,已检测263人,其中抗体阳性65人(含上述4例),以实验室工作人员为主。

2019年12月7日

央视新闻客户端报道称,截至当日中午12点,已对兰州兽医研究所317名师生进行布鲁氏菌检测,其中96人呈血清学阳性,均为隐性感染,无明显症状。据后来的官方通报,当天,造成此事件的中牧兰州生物药厂布鲁氏菌疫苗生产车间停止生产。

2019年12月10日

黑龙江卫健委发通报称,今年8月曾在兰州兽医所接触动物研究工作的13名哈尔滨学生出布病抗体阳性,其中1人确诊为布病。

至此,外界一度怀疑感染发生在兰州兽研实验室,但事后的调查结果并非如此。

2019年12月26日晚

甘肃省卫健委员、甘肃省农业农村厅、兰州市政府联合通报,专家组认为,2019年7月24日至8月20日的一个月内,中牧兰州生物药厂在兽用布鲁氏菌疫苗生产过程中使用过期消毒剂,致使生产发酵罐废气排放灭菌不彻底,携带含菌发酵液的废气形成含菌气溶胶,生产时段该区域主风向为东南风,兰州兽研所处在下风向,人体吸入或粘膜接触产生抗体阳性,造成兰州兽研所发生布鲁氏菌抗体阳性事件。此次事件是一次意外的偶发事件,是短时间内出现的一次暴露。

通报称,截至12月25日16时,兰州兽研所学生和职工血清布鲁氏菌抗体初筛检测累计671份,实验室复核检测确认抗体阳性人员累计181例。抗体阳性人员除一名出现临床症状外,其余均无临床症状、无发病。12月份以来,兰州大学学生和教职工中陆续检出抗体阳性,目前共检测3365人次,检出布鲁氏菌抗体阳性22人。

此时,通报尚未提到兰州生物制药厂周边居民的感染情况,不过特别提醒,甘肃省卫健委在兰州市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已开设了绿色服务通道和咨询热线,中牧兰州生物药厂周边居民可自愿到医疗机构进行相关免费咨询、检测和治疗。

关于兰州生物药厂周围受影响范围有多大、共有多少人可能出现抗体阳性等问题,该通报后附的相关问题解答称:“由于7-8月份兰州市主风力为东南风,风力2-3级,兰州生物药厂排放含菌废气形成的气溶胶,通过空气飘散距离有限,人暴露的剂量也很低,从此次调查情况分析,不会出现大量抗体阳性人员。”但事实并非如此。

2020年1月13日

兰州生物药厂布病疫苗生产许可被撤销,1月15日,兰州生物药厂布鲁氏菌病活疫苗(S2株)和布鲁氏菌病活疫苗(A19株)产品批准文号被注销,同时兰州生物药厂布鲁氏菌病疫苗生产车间生产的疫苗产品共7个兽药产品批准文号被注销。

2020年2月4日

兰州生物药厂在公司网站上发布《致歉信》。同时,按照相关规定,对8名责任人做出严肃处理。兰州生物药厂表示将深刻吸取教训,积极配合省市做好善后处置和补偿赔偿工作。

2020年9月11日

事发近一年后,《财新》再次刊发关于此事的报道,引发舆论关注。报道称,继此前官方通报兰州兽研所和兰州大学203人抗体阳性后,再未披露相关数据。记者调查发现,当地抗体检测后累计发现的感染者已十数倍于此,截至2020年2月底,兰州对附近2万市民进行的检测结果显示,初筛后经省卫健疾控部门组织复核,确认布菌抗体阳性感染者超过3000人。

2020年9月15日

兰州卫健委发布官网通报称,截至2020年9月14日,累计检测21847人,初步筛出阳性4646人,甘肃省疾控中心复核确认阳性3245人;建立健康档案3159人。

通报称,兰州已于2020年7月16日开始,集中2个月时间,对省级复核确认的布鲁氏菌抗体阳性人员开展第二次复查检测。截至2020年9月14日14时,已组织复检2773人,省疾控中心反馈结果2768份,目前均按“一人一档”的要求,对复检后符合评估标准的抗体阳性人员评估材料进行整理,分批次向省级评估专家组报送。

通报还称,第二次复检和健康评估工作结束后,根据相关法律法规、标准,协调、督促兰州生物药厂积极开展补偿赔偿工作,补偿赔偿工作于10月份分批次开展。

相关问题解答

2019年12月26日,甘肃省卫生健康委员会、甘肃省农业农村厅、兰州市人民政府联合通报了中国农科院兰州兽研所布鲁氏菌抗体阳性事件调查处置情况,专家组对相关问题进行了解答。

1.兽用布鲁氏菌疫苗菌株进入人体后,对人的健康有多大影响?是否需要治疗?

国内外布鲁氏菌疫苗均为弱毒活疫苗,小剂量兽用布鲁氏菌疫苗菌株进入人体后,3-6个月就会衰减,不会对人体的健康造成危害,一般无症状者,无需治疗,个别出现轻微症状,规范治疗,预后良好。

2.布鲁氏菌抗体在人体内会存在多长时间?

疫苗株引起的布鲁氏菌抗体在人体内通常3-6个月开始衰减,抗体持续时间因人而异。

3.布鲁氏菌抗体阳性者会不会导致不孕不育?

专家分析认为,布鲁氏菌病重症患者如果得不到及时治疗,反复发作,少数可能会引起生殖系统炎症。如果及时就医,规范治疗,预后良好。此次群体性布鲁氏菌抗体阳性者是兽用疫苗株进入人体产生的,不是布鲁氏菌病患者,国内外文献未见导致不孕不育相关报道。

兰州兽研所所长:两百多名阳性无发病职工学生均有被赔偿权力

9月15日,兰州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兰州兽研所布鲁氏菌抗体阳性事件处置工作情况通报”。据通报,2019年11月28日,兰州兽研所发生布鲁氏菌抗体阳性事件,截至2020年9月14日,累计检测21847人,初步筛出阳性4646人,甘肃省疾控中心复核确认阳性3245人。

9月16日上午,兰州兽研所所长殷宏接受了封面新闻记者采访。殷宏介绍,兰州兽研所共有“200多名阳性”。他还表示,“兰州兽研所抗体阳性的职工和学生,他们应该享有和兰州中牧药厂其他的抗体阳性职工同样的权利和义务。配合政府做好这些工作,如果要赔偿的话,他们也有被赔偿的权利。”



兰州兽研所所长殷宏

兰州兽研所200多名阳性 目前无发病

兰州兽研所全称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兽医研究所,是专门从事预防兽医学研究的科研单位之一。该所官网显示,殷宏为研究员,博士研究生导师,目前担任兰州兽研所所长,家畜疫病病原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甘肃省动物寄生虫病重点实验室副主任,中国畜牧兽医学会理事等职。

根据兰州市卫健委9月15日发布的通报,2019年12月26日,国家、省市专家组成的联合调查组调查认定:“2019年7月24日至8月20日,中牧兰州生物药厂在兽用布鲁氏菌疫苗生产过程中使用过期消毒剂,致使生产发酵罐废气排放灭菌不彻底,携带含菌发酵液的废气形成含菌气溶胶,生产时段该区域主风向为东南风,兰州兽研所处在中牧兰州生物药厂的下风向,人体吸入或粘膜接触产生抗体阳性,造成兰州兽研所发生布鲁氏菌抗体阳性事件。此次事件是一次意外的偶发事件,是短时间内出现的一次暴露。”

通报显示,兰州生物药厂于2019年12月7日关停了布鲁氏菌疫苗生产车间,并于2020年2月4日在公司网站上发布《致歉信》。同时,按照相关规定,对8名责任人做出严肃处理。兰州生物药厂表示将深刻吸取教训,积极配合省市做好善后处置和补偿赔偿工作。

殷宏对封面新闻记者透露,兰州兽医研究所布鲁氏菌抗体阳性有200多名,其中有职工、有学生,“目前所里面,职工和学生没有发病的。”

殷宏表示,兰州兽研所抗体阳性的职工和学生,“应该享有兰州市中牧药厂其他抗体阳性职工同样的权利和义务。”他向记者指出,“这是一个民事侵权责任”,所谓“同样的权利与义务”是指,“配合政府做好这些工作,如果要赔偿的话 ,他们(兰州兽研所阳性职工和学生)也有被赔偿的权利。”

当地去年曾通报

“不会出现大量抗体阳性人员”

2019年12月6日,兰州兽研所公布“关于疑似布鲁氏杆菌感染事件处置情况通报”,其中称,“11月28-29日,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兽医研究所口蹄疫防控技术团队先后报告有4名学生布鲁氏菌病血清学阳性。接到报告后,兰州兽医研究所立即派人陪同学生前往医院诊治,同时成立调查小组,关闭相关实验室并开展调查。截至目前,共检测263人份,经甘肃省疾控中心确认呈现血清学阳性65人。血清学阳性人员中个别人员自感有身体不适现象,其余人员未出现明显临床症状。”

殷宏在采访中向封面新闻记者确认,“我们知道(学生布鲁氏菌病血清学阳性)的很早,去年11月28日就知道了。”至于为何时隔半年多,当地才公布复核确认阳性人数,他表示,“可能是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

兰州兽研所公布“关于疑似布鲁氏杆菌感染事件处置情况通报”20天后的2019年12月26日,甘肃卫健委、甘肃省农业农村厅和兰州市政府联合发布通报,截至当年12月25日16时,兰州兽研所学生和职工血清布鲁氏菌抗体初筛检测累计671份,实验室复核检测确认抗体阳性人员累计181例。抗体阳性人员除一名出现临床症状外,其余均无临床症状、无发病。这份通报还显示,当年12月份以来,兰州大学学生和教职工中陆续检出抗体阳性,共检测3365人次,检出布鲁氏菌抗体阳性22人,阳性率0.65%,经流行病学调查,其中有6人曾于今年7月份在兰州兽研所有过活动,其余的检出阳性人员符合兰州市城关区布鲁氏菌病流行趋势。

根据去年12月26日通报后附的“相关问题解答”,布氏菌抗体阳性就是用标准试管凝集试验等方法能够从人体内检测出布鲁氏菌特异性抗体。布氏菌抗体是布鲁氏菌经呼吸道、皮肤粘膜和消化道等途径侵入机体,激发人体免疫系统产生的。

这份通报还披露,中牧兰州生物药厂是我国最早建立的兽用疫苗生产厂之一,是农业农村部强制免疫动物疫病疫苗定点生产企业,先后进行了9次兽药GMP验收(含复验、改扩建),《兽药生产许可证》在有效期内。已取得农业农村部核发的兽药产品批准文号22个,其中布氏菌病活疫苗2个,分别为S2和A19菌株。2016年以来中牧兰州生物药厂生产的布氏菌病活疫苗批签发全部合格,2019年布氏菌病活疫苗质量抽检5批次,检验合格。

记者注意到,在上述“相关问题解答”中,对“兰州生物药厂周围受影响范围有多大?共有多少人可能出现抗体阳性?”一问的回答为“由于7-8月份兰州市主风力为东南风,风力2-3级,兰州生物药厂排放含菌废气形成的气溶胶,通过空气飘散距离有限,人暴露的剂量也很低,从此次调查情况分析,不会出现大量抗体阳性人员”。

甘肃省疾控中心官网信息显示,布鲁氏菌病是由布鲁氏菌属的细菌侵入机体,引起的人兽共患的传染-变态反应性疾病。牲畜一旦感染布病会导致流产、不孕和关节炎等症状,人感染布病表现为发热、出汗、关节和肌肉疼痛等症状,严重者影响生育,甚至死亡。《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法》将其列为乙类传染病,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规定的生物因素所致职业病。目前人与人发生传染罕见。一般地说,布病病人不是其他健康人或牲畜患布病的传染源。

根据甘肃省卫健委9月8日公布“8月份甘肃省法定传染病疫情”,布鲁氏菌病发病数为328例,无死亡病例。



赔偿工作将于10月开展

根据兰州市卫健委9月15日发布的通报,目前甘肃省已成立由省委常委、市委书记李荣灿任组长,兰州市委副书记、市长张伟文任副组长的兰州兽研所布鲁氏菌抗体阳性事件属地善后处置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兰州兽研所布鲁氏菌抗体阳性事件属地善后处置工作方案》和《兰州兽研所布鲁氏菌抗体阳性事件涉及人员补偿赔偿方案》,补偿赔偿工作于10月份分批次开展。

通报称,兰州市已于2020年7月16日开始,集中2个月时间,对省级复核确认的布鲁氏菌抗体阳性人员开展第二次复查检测。截至2020年9月14日14时,已组织复检2773人,省疾控中心反馈结果2768份,第二次复检和健康评估工作结束后,根据相关法律法规、标准,协调、督促兰州生物药厂积极开展补偿赔偿工作,补偿赔偿工作于10月份分批次开展。

殷宏对记者表示,并不清楚赔偿工作进展,“目前是兰州政府统一处理此事,我们所里面只有配合市委市政府,帮这些职工解决他们具体遇到的一些问题,没有具体的措施。”


阅读原文

文章来源: 留园 查看原文
https://www.6parknews.com/newspark/view.php?app=news&act=view&nid=439539
分享文章:
还没有评论
登录后发表评论
返回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