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欧峰会无进展 透露什么玄机?欧洲似乎无心接纳中国

智谷趋势/德国之声 0

欧中峰会无进展

德国之声驻布鲁塞尔记者发表评论指出,日前(9月14日)举行的欧中视频峰会上,欧盟虽表现出自信,但中国领导人未作出任何妥协。不过,德国葡萄酒农或可有高兴的理由。


本届欧盟轮值主席、联邦德国总理默克尔该好好感谢命运的安排了。大流行瘟疫阻止了在莱比锡与让人称为"杰出领导人"的中国掌权者习近平以及欧盟所有27个成员国领导人的"真身"会晤。这一首次大阵仗欧中峰会本该替默克尔欧盟主席任期加冕,却极有可能成为一场令人难堪的闹剧。因为,若拿本周一欧洲领导机构与习近平的视频会议少而又少的成果作为衡量尺度,则在莱比锡的作秀峰会不会有任何结果。

欧盟同中国之间的政治关系眼下紧张若此,史所罕见。北京在香港,压制民主,在南中国海,炫耀武力;在新疆,穆斯林少数族群受压迫;台湾受到威胁。自大的习近平主席对言论自由和人权不屑一顾。责任使然,欧盟的3名代表--欧盟理事会常任主席米歇尔、欧委会主席冯·黛莱恩、欧盟本届轮值主席默克尔谈到了这些棘手议题。在其中的任何一个领域,中国都不会让步。

欧洲意欲参与游戏

米歇尔已几近执傲,要求有一种"更加平衡的"关系。他强调,世界舞台上,欧洲是"玩家之一",而非纯粹的"游戏场"。不过,这不会给中国领导人习近平留下印象。中国是一党专制,与西方价值观背道而驰。欧盟和中国的政治体系注定构成竞争关系,而非合作。

中国之强来自其经济力量及过去数十年里让人喘不过气来的快速发展。默克尔本人承认,中国强大了很多,因此,必须视其为明确的竞争对手。中国同欧盟的贸易在过去15年里翻了三番。对德国而言,中国是第三大出口市场和重要的供应者。当然,依赖性是相互的。中国也需要欧盟作为其销售市场。

尽管如此,欧盟3代表此次表现出自信,在经济领域和气候保护政策上,向中方提出一系列要求。欧盟成功地在视频峰会前达成了相对一致的立场。即使是参与中国"新丝绸之路"基础设施项目的唯一欧盟国家--意大利也入列其中。北京继续毫不理会改善欧盟企业市场准入和在华投资保护的要求。原计划在莱比锡峰会上签订的一份相关协议本年内不会问世。

欧盟需要中国和美国

在美中全球贸易战中,欧洲人明智地不选边站队。两大经济巨人互以关税和制裁重击对方,欧盟应该采取克制态度。美国总统特朗普选择的那条路肯定是错的。为了大流行瘟疫过后的经济复苏,欧盟既需要中国,也需要美国。对德国汽车工业而言,更是如此。

这个大流行瘟疫!白宫指控瘟疫来源于中国,欧盟则回避指责。但是,她不能放松要求世卫组织展开独立调查。对中国早就了解新冠却在过长的时间里对之轻描淡写的怀疑还没能被否认。

菲达奶酪和德国葡萄酒农可以欢呼了

此次欧中峰会过后,情况将是:双方都继续追求自己的利益,而这些利益首先表现于经济领域。欧盟无法消除中国的专制。中国无法说服西方放弃其价值观。从长远观点出发,欧盟应比过去更积极在亚洲其它国家寻求供应链和销售市场。

至少签署了一项协议。跨出了保护欧盟来源标志的第一步:在中国,不再允许假冒生产德国葡萄酒和希腊奶酪,然后被来自亚洲和美国的进口商销售。菲达奶酪农和莱茵黑森葡萄酒农可以欢呼了。

因此,总的来看,与那位"杰出领导人"共同举行的此次峰会不怎么杰出。欧盟许诺,还会有续集。

智谷趋势:中美激烈交手之际,高层连线欧洲,背后透露什么玄机?

时下的中美关系,还在急速滑落中,特朗普三天两头就会整出幺蛾子。回暖的中日关系,随着这几天日本首相更迭,添了新的变数。

剩下的中欧关系,也变得微妙起来。

9月14日,高层同欧盟轮值主席国德国总理默克尔、欧洲理事会主席米歇尔、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进行了视频会晤。

按原计划,这本来是一场中欧领导人的盛大峰会,计划于今年3月在北京举行。因疫情延期至6月,后来改成9月在德国莱比锡。一拖再拖后,最终转到线上。

近年欧债危机、英国脱欧、难民问题让欧盟自顾不暇,国人会误以为旧大陆强盛不在。但事实上欧洲实力仍旧不可小觑,未来中欧关系将愈发重要,甚至能影响到中美关系。

风云飘摇的2020年,中欧关系将何去何从?



图源:欧盟中文官网



今年是中欧建交45周年。

本次线上举行的特别峰会,释放出的一个最大信号是:中欧领导人确认加快中欧投资协定谈判,实现年内完成谈判的目标。

中欧全面投资协定(CAI)谈判是中欧关系的重要优先项。谈判已历时7年,若在年底完成,将成为中国对外签订的第一份包括市场准入的双边投资协定。

这将为未来5-10年中欧经贸关系发展划出时间表和路线图,不仅具有经济意义,更具有战略意义。

尽管双方都在努力推进协议,但谈判中依旧存在阻碍,诸如市场准入要求、对等开放程度以及经贸活动的政治化解读。

而这,似乎也是中欧关系的形象隐喻。

不同于中美关系,虽然在上世纪80年代末、上世纪90年代末遭遇过两场小风波,总体上还是近40年的稳定蜜月期,直到这两年才断崖下挫。

中欧关系则暧昧且复杂得多,总给人若即若离、捉摸不定之感。

2013年,中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相比美国的围堵,欧洲反响还比较积极。

2014年,中国提出筹建亚投行的倡议。日本冷眼相对、美国号召兄弟们实施孤立,不料英国、法国、德国纷纷倒戈中国。



图源:商务部官网

截至2019年,欧盟连续15年为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和进口来源地,中国连续14年为欧盟第二大贸易伙伴和第一大进口来源地。

另一方面,欧洲似乎没有真心接纳中国。

2019年3月,欧盟委员会一份战略报告将中国定位为“体制性竞争对手”(Systemic Rival),这显然不是良好信号。

同年,捷克首都布拉格市长公然挑衅一个中国原则,与台北缔结友好城市。

2020年5月20日,捷克参议院以50票赞成,1票弃权通过议长维特齐率团访问台湾省的投票。

8月12日,蓬佩奥到捷克参议院发表演讲,公开力挺维特齐。

中国对少数政客发出警告。面对中方的合理反应,欧盟内部居然有一些国家站队捷克,批评中国干涉人家内政。



与捷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德国正在逐步摒弃对中国的政治偏见,还有一些欧盟国家也在跟进。

但欧盟内部无法形成统一的声音,迟迟无法让中欧关系的不确定性转为确定性,也让美国有了可乘之机。



英国脱欧堪称对欧盟一体化的头号打击,它用实际行动告诉欧盟其他成员国:欧盟给你们带来了沉重负担,你们却获益有限。

此外,欧洲的左翼与右翼枪口也一致对准欧盟。

左翼责难布鲁塞尔总部限制了各国通过扩大政府开支以促进民生和基建。右翼抱怨带头大哥德国对难民善良过度,正在摧毁欧洲文明。无论左翼还是右翼,都认为各国不该再向欧盟移交更多的主权。

政治危机下,欧盟的分化在地理上呈现“东西”“南北”的特点。

“东西”问题源于东扩。欧盟长期将接收新成员国视为自身魅力的标志。但许多新加入的中东欧国家原属华约组织,出于对苏联-俄罗斯的惯性恐惧,宁可倒向美国。

比如波兰舍近求远,拒绝德国与俄罗斯的“北溪-2”项目,反而与美国签订天然气协议。总统杜达甚至付出两倍于韩国的开支,请美国驻军。



美国全球驻军情况

比如波兰、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等国组成维谢格拉德集团,不惜叫板德法,持强硬立场反对接受难民。

这些国家门儿清,搭欧盟经济一体化便车让本国经济占便宜OK,政治一体化没门。

“南北”问题则是欧债危机爆发后,欧盟建立了稳定金融的“欧洲稳定机制”(European Stability Mechanism),德国出资最多,话语权也最大。

受冲击最深的南欧国家,被要求向欧盟上交财政主权,按德国的财政紧缩模式改造。即便国家经济好转,依然要延续财政紧缩,意大利等国民众对欧盟和德国怨言颇多。



欧洲稳定机制的财政紧缩计划

新冠疫情对欧盟的打击更是毁灭性的。据欧盟委员会预测,欧元区经济将在2020年萎缩8.7%,不少经济学家的预测更悲观。

比经济危机更可怕的是政治危机。疫情爆发初期,欧盟反应迟缓,协调能力捉襟见肘,反而是中国迅速应对、倾囊相助。一些成员国的民众质疑声此起彼伏:加入欧盟到底还有什么好处?

很多人可能会纳闷,中欧相隔万里,欧洲乱象与中国有什么关系?



近年中美冲突一再升级。美国乐此不疲向全世界输出针对中国的新冷战,彭佩奥也发表新铁幕演说。

日光之下,并无新事。

1946年3月,丘吉尔来到杜鲁门母校,发表名为“和平砥柱”演讲。世界在他的话语声中一撕为二,“一副横贯欧洲大陆的铁幕已经落下”。

长夜笼罩世界,漫长的冷战自此开始。欧洲则继一战和二战后,又一次成为冷战前线。

其中有一个饶有意味的细节,大多后人相信铁幕是苏联人降下的。但细想来,二战已经让苏联竭尽全力,北方的土地百废待兴,哪有可能与世界为敌?

丘吉尔的铁幕演说不是敲打苏俄,而是撩拨美国。

英国建议美国怎么做,知道美国可能这么做的苏联自然得加强防备,苏联的戒备又“印证”了铁幕演说。

囚徒困境中,冷战就这么启动了。

政治的最高境界不是做什么,而是让对手相信你会做什么。信号比动作更重要,或者说信号就是动作本身。

新冷战又是怎样的状况呢?

此时的美国取代了彼时的英国。美国的敌意已无需再渲染,中国也无需抱幻想,反而是欧洲的态度变成很重要。



北溪-2项目示意图

新铁幕演说后,法德态度实在难称积极。马克龙忙于在黎巴嫩、北非和西非加强存在感。默克尔则更关心“北溪-2”项目,这事关德国能源安全。

特朗普这4年,罔顾欧洲传统盟友利益,却命令欧洲防范俄罗斯,最后还要欧洲和自己一起围堵中国。

法德不是菜鸟,只要东亚不见战火,就没到不可挽回、非要站队的地步。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在通讯等高科技领域,中国位于美国产业链下游,从属于美国研发-中国制造的贸易链条以及美元回流链条。理应是合作愉快的上下游,反而搞成水火不容的架势。

而中国在通讯、高铁等产业方面,是欧洲的竞争对手,且大量欧洲企业在竞争中失利,但欧洲的态度依旧相当克制。

一些涉及到中国的政治议题,尽管欧盟措辞难舍强烈的西方价值观色彩,但与“五眼联盟”(美国、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相比,已然温和太多。

欧盟不是铁板一块,西方同样不是铁板一块。这也是高层在多次中欧领导人峰会中,反复强调“多边主义”的题中之义。



需要警惕的是,美国与欧盟的隔膜,并不意味中欧关系将一帆风顺。

欧美之间的羁绊远超中国的想象。尽管特朗普对欧洲蛮横无理,但欧洲很难忘记美国在历次重大危机中对自己的支援。只要美国不老是出现特朗普之流的总统,欧洲在感情上很难远离美国。

好在欧盟对中欧经贸比较在意,因此不会过多介入中国内政。只要中国愿意遵守国际规则,欧盟会能合作就合作。

欧盟重经济利益,也会让中国产生误判。



图源:商务部官网

最怕的就是欧盟向中国靠拢,被草率解释成简单的经济依赖,欧盟只想找中国要好处。得了便宜后,欧盟再提“西方价值观”,中国就认定中欧只有经济利益,没有政治互信。

看似简单粗暴的经济依赖,本身就包含外交革命的政治基础。纵然短期内欧洲无法摆脱对美国的传统依赖以及对北约的军事依赖。但我们凭什么不相信,中欧经贸往来不是比北约更可靠的底层机制?

二战的惨痛教训之一就是:大萧条之后,各国以邻为壑,竞相加筑贸易壁垒。全球贸易总量暴跌。

理论上经贸规模越大,越难发生战争。相互利益牵扯多了,该吵的吵、该谈的谈,但日子还是要过。如果大家彼此不需要了,就不怕武力相向了。



图源:翔哥有话说

而这一切有个重要前提,就是中国得摒弃“整个西方与我为敌”的错误国际观。

其实不仅西方没与中国为敌,美国也没与中国为敌。特朗普等煽风点火、不依不饶,但他们不能代表美国,更不能代表整个西方。

时间回拨到更早,大航海时代前夕,奥斯曼帝国狮子大开口,断了欧洲的生路。那时黑死病阴影刚刚散去,欧洲人惊魂未定。

希望的目光投向大海,启航后海风扑面而来,旧秩序灰飞烟灭。当时也是迷雾重重,也是贸易改变世界。而改变的起点,正是奥斯曼投下的铁幕。

500年后又是一场大流行,又是一道铁幕,文明的书页依旧沉重,等待突围的主角已经换成中国。

兴许穿过旧秩序,还会有新故事。欧洲依旧是新历史的重要见证者。















阅读原文

文章来源: 留园 查看原文
https://www.6parknews.com/newspark/view.php?app=news&act=view&nid=439378
分享文章:
还没有评论
登录后发表评论
返回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