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单位联合发现:三文鱼是新冠疫情潜在传播源(图)

生命科学 0

疫情以来,冷链运输被认为是传播新冠病毒的重要途径,但尚没有完整的科学研究论证。本次,姜世勃教授、廖明教授、潘春根研究员对该问题进行了详细论证,国外多家媒体在第一时间迅速报道了该成果。



北京时间9月6日,发表在预印本服务器bioRxiv上的一项新研究中(未经同行评审),来自华南农业大学、广东省农业科学院、广东海大集团海大研究院和复旦大学的研究人员联合研究表明,新冠病毒附着三文鱼上在4度能存活一周以上,仍具有感染性。因此,携带新冠病毒的三文鱼可能是其中一种传播源。

在2019年末和2020年初,新冠病毒在中国武汉的第一次爆发地是在华南海鲜市场;2020年6月新冠病毒在中国北京的第二次爆发是在新发地海鲜市场。此外,不同国家的肉品或肉品加工厂工人中有检测出新冠病毒阳性,不禁令人担忧附着新冠病毒的鱼或肉品是否属于一种潜在病毒传播源。因此,探索新冠病在海鲜市场低温环境下的生存时间非常必要。

这项研究利用TCID 50 方法 检测了附着在三文鱼上的新冠病毒和在培养液中自由悬浮的新冠病毒在低温(4°C)或常温(25 °C)条件下的感染滴度。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法检测到附着在三文鱼上的新冠病毒在4°C条件下存活时间至少是10天,而25°C条件下病毒检测时间限是2天;两种温度条件下病毒滴度随着时间延长均不断下降。该项研究发现,自由悬浮在细胞培养液中的新冠病毒在4°C和25 °C条件下存活时间至少是8天,但病毒滴度在4°C条件下变化不明显,而在25 °C 条件下滴度下降明显。




进出口鱼类均必须在低温(如0~ 4℃)环境下运输。在这种情况下,被SARS-CoV-2污染的鱼可以在一周内很容易地从一个地方转运到另一个地方,从而成为传播新冠病毒的媒介之一。

与蔬菜和其他食品不同,鱼类必须在低温环境下运输、储存和销售。鱼类通常在温度远低于正常室温的房间内出售,这意味着附着在鱼皮上的病毒可以存活很长一段时间。

这项研究表明,附带有SARS-CoV-2的鱼在4℃(冰箱、冷藏室或储存鱼的运输载体的温度)下可以存活一周以上。这要求在允许销售之前,必需严格检查或检测SARS-CoV-2。

华南农业大学的代曼曼博士和李华楠博士为共同第一作者,广东省农业科学院的廖明教授、海大集团的潘春根高级研究员、复旦大学的姜世勃教授为共同通信作者。 阅读原文

文章来源: 留园 查看原文
https://www.6parknews.com/newspark/view.php?app=news&act=view&nid=438402
分享文章:
还没有评论
登录后发表评论
返回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