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什么能阻止台湾人民跟鬼“抢”饭吃了...(组图)

不相及研究所 0

>在传统的语境里,整个农历七月都处于某种忌讳之中,十字路口到处有人烧纸,长辈们也会告诫年轻人不要回家太晚。 

仿佛世界的主角互换,人们纷纷对超自然力量的敬畏感激增。

 



       

按照坊间的传言,中元节前后阴阳之间的隔阂变得模糊,鬼会跟人共同度过这个还没完全被商业力量浸染的节日。

 

很多地方都会为各路游魂上供,但鬼肯定想不到的会有人跟他们抢饭吃,还抢了两百多年。

 



       

几乎每年这个时间段里,台湾宜兰县都会举办盛大的普渡活动,让世间的孤魂野鬼都能吃顿饱饭。而活动最大的重点从来都不是普渡本身,头城的乡亲们用实际行动证明了什么叫“冥阳两施”。

 

在充分贯彻了人鬼一家亲的人道精神之后,没什么能阻止他们跟鬼抢饭吃了。

 





       

与其他地区的普渡活动不同,这里的普渡仪式结束之后才会迎来整场的高潮。有人会争着爬向43米高的顶端,再一路把供奉给孤魂野鬼的食物抢下来。

 

这就相当于爬上将近15层楼的高度,其中一部分还是没有落脚点的圆柱。

       

       

这种类似极限运动的操作叫做“抢孤”,被称为最具视觉震撼力的鬼月祭典。

 

当地老人常说:“如果你看过头城抢孤,就不会再认为其他任何庙会有多精彩了。”

 



       

有人表示这曾被评为世界三大危险竞赛之一,在清代被政府下令禁止了很长时间。

 

毕竟当时没有安全措施,一旦摔下来没什么生还的可能性。

 



       

当地人相信,鬼看到比自己还凶猛的人就会害怕,只有这样才能在鬼门关闭之前把那些吃的流连忘返的游魂吓回老家,不再作恶。

 

简单来说,就是爬给鬼看的。

 



“七月普度时鬼魂群集,为了怕他们流连忘返,便有人发明了抢孤这个办法”

 

不像其他地方的法会专注于中元节当天,抢孤比赛选择在农历7月29日子时一刻钟(23点15分)开始。

 

参加抢孤的队伍通过叠罗汉的方式将“头手”送上柱子,“头手”运用绳索攀爬,直到有人把顶端的顺风旗割断取下,才算完成抢孤仪式。

 

底部的选手至少要承受200公斤的重量,而这也是其中最轻松的工作了。

 



图片来源:中新网

 

“比赛从选柱子的时候就已经开始,爬哪个柱子由抽签决定,柱子的粗细不一,比较细的柱子顺利的话十五分钟就能爬上去,粗的最少也需要二十多分钟。”

 

       

只有技术最好的人才能担任“头手”,但也没有人能保证一定爬的上去。

头城抢孤分为“饭棚”和“孤棚”两座,“饭棚”上会放置一箩箩的白米饭,再请法师诵经“放焰口”,让饿鬼来接受甘露法食,以免他们吃不饱危害人间。

 

当地人也以博爱的精神把这些仪式接入了现实世界,绝对不浪费粮食,这些食物同样是给穷人们准备的。

 





选手爬这种“饭棚”基本只需要30秒左右

 

现在的比赛中仍然沿袭传统,讲究先抢饭棚,再抢孤棚。

 

作为比赛的主要场地,孤棚分为“孤栈”、“孤棚”和“孤柱”三层,下层由16根衫木孤柱支撑,高达13米。

 

这也是最难爬的地方,因为当地人嫌比赛不够凶狠,又在每根孤柱上涂满了75升牛油,选手们就像在爬一个泼了润滑油的垂直滑梯。

 



     

这导致很多人还没爬上去就滑下来了,即便是一直领先的人,只要失误一次,也会一滑到底。

 

“和攀岩不同,这上面没有可以抓的地方,只能靠手上和脚上绑的两根绳子固定,还要防止被上面的牛油粘住眼睛。”

 

当然规则可以合理运用,有的队伍会先派一个人上去专门滑下来,把油擦干净,再换另一个人爬。

 



       

中间一层俗称倒塌棚,长12米,宽7.2米,只能悬空爬上去,是曾经伤亡率最高的环节。

 

“以前没有安全绳的时候,到这里的选手手上基本全是牛油,没力气了或者没抓稳就会从几层楼的高度掉下来,不死也重伤。”

 



       

上层的13座孤栈是整个比赛的重点,高30米,每座由16根竹子编成,是不同村子孝敬给神明的,绑有不同的祭品和顶端的顺风旗。

 

其中分别绑着鸡、鸭、猪肉、肉粽、鱿鱼、米粉、虾、红蟳等食物,头手在向上攀爬的同时还需要把它们扔下去,由下面抢到的观众带回家。

 



“灯篙竖得愈高就愈醒目,也更能吸引无主孤魂前来享用祭品”

图片来源:福建网络广播电视台

 

随着爬到的位置越高,柱子就越细,也越容易摇晃,恐高的人基本告别这项运动。

 

很少有外地队伍来报名参加,能来的基本也都抱着娱乐心态。



       

甚至想要参加头城抢孤,必须先去当地的法院公正,签署一份免责书。

 

毕竟仅从视觉上来看,可能也只有红牛能赞助这样的比赛了。

 





       

在当地朋友的介绍中,选手可以随意选择自己要爬的孤栈,“抢到的顺风旗可以带走,还能得到另外包的红包。”

 

村子之间会在红包数额上攀比,据说曾有选手比赛结束后开回家了一辆汽车。

 

       

同时民间相信抢到顺风旗的人可以获得神鬼的庇护。观众席中有很多出海的渔民,会出高价买这面旗,他们相信把它插在船头,可以保佑船平安人健康,捕的鱼都比别人多。

 



       

在兰阳抢孤博物馆公开的信息中,抢孤的习俗可以追溯到十八世纪末。

 

有200多年历史的抢孤习俗也并非头城专有,台湾的屏东县,广东潮汕地区和福建漳州都有抢孤的说法。

 



漳州的这一习俗始于明洪武13年

 

而第一个带领人们开垦宜兰这片土地的正是一位漳州人。

 

1796年清代漳州漳浦县人吴沙,率领漳州、泉州、广东一些人民迁徙到宜兰,初建的据点就叫头围堡。

 

“宜兰抢孤协会曾到漳州龙海隆教乡红星村大社交流抢孤,大社的孤棚上本没有顺风旗,2011年7月到宜兰交流之后,孤棚上也竖起了一面。”

 



图片来源:台海杂志

 

有人说“抢孤”包含着中国人对人鬼之间相互敬畏的底层逻辑,也代表了先民对于人与人之间关系的理解。

 

想要拿到这面顺风旗,只能团结协作,甚至从搭建孤棚开始,每一个环节都马虎不得,任何地方出错都很容易出人命。

 

完成这场仪式长达几个月的准备工作,都是村民的自发行为。

 



       

一座孤棚的高43米,重4万6000公斤,整个孤棚搭起来不需要用一根钉子或者铁丝。

 

一支孤栈的重量差不多有1500公斤左右,很难想象在没有吊车的时代,人们是怎么把它立在高空的。

 



       

头城中元祭典协会曾公开表示:

 

“抢孤最主要的精神内涵,就是感念先民开垦的艰辛,并且祭拜那些因此牺牲的人,更重要的是,让阳间的穷困百姓们也能饱餐一顿。”

 

“每一种独特的地方文化,都来自于当时时空背景下生活情境的延伸,其背后蕴含的内容难以说清。”

 

“只有文化的存续,才能让更多人走进去,了解自己从何而来,该往哪去。”

 



       

不论输赢,比赛结束后选手都会集体到河里洗掉身上的牛油,一群人坦诚相见,将彼此付出的辛苦共同流向大海。

 

寓意着崭新的自己已经准备好在之后的生活中重新面对挑战。

  阅读原文

文章来源: 留园 查看原文
https://www.6parknews.com/newspark/view.php?app=news&act=view&nid=436912
分享文章:
还没有评论
登录后发表评论
返回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