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维:质疑声中领跑全球 中国如何避开西方陷阱(图)

多维新闻 0



世界各国都在推进疫苗研发,中国已成为新冠疫苗研发的领跑者。(新华社)

新冠肺炎(COVID-19)的全球大流行,截至多维新闻发稿时,已造成全球超过2,428万确定感染,超过82万人死亡,且感染者每日都在数以十万计的增长。其中,疫情震中美国累计确诊病例已超过599万例,死亡人数超过18万。新冠疫苗被公认为是终结新冠肺炎疫情“终极武器”,因此,世界上各主要国家都在抢滩新冠疫苗的研发,一场围绕新冠疫苗研发“全球战争”似乎正在上演。

来自世界卫生组织(WHO)的数据显示,目前在WHO正式登记在册进行开发的165种新冠疫苗中,有139种处于研发初期,26种进入临床测试阶段。在新冠疫苗研发的全球竞赛中,中国的进展神速,甚至可以说领跑全球。这无疑对西方国家在医疗行业的传统主导地位构成挑战,也让一些西方国家,特别是将中国视为最大竞争对手和威胁的美国感到“吃味”。作为疫苗研发领跑者的中国,赢下这场交织着技术、资本、政治等“全球战争”非常重要。但更重要的是,要避免陷入疫苗政治化陷阱。

抢滩新冠疫苗研发 中国在质疑声中领跑全球

世界卫生组织8月初公布的数据显示,进入临床试验的新冠疫苗中,中国研发的疫苗数量位居第一,有7种;美国研发的有4种,英国和印度各研发2种,韩国、德国、日本、加拿大、澳大利亚、俄罗斯各研发1种,各国联合开发8种。其中,6种疫苗已经进入III期临床试验阶段——疫苗申请上市面向大众的最后冲刺阶段,其中有3种来自中国研究机构和生物公司。

疫苗临床研究一般分为三个阶段,也就是:I期主要评价安全性,少量志愿者;II期扩大人群评价安全性同时探索疫苗剂量和免疫程序,几百人不等;III期为确证疫苗在目标人群的有效性,并观察安全性,由发病率和疫苗预期效力水平决定参与临床试验的人数。正常情况下,经过三期试验后,合格安全的疫苗经过一系列审批等程序将会被批准上市。

上述疫苗研发数据意味着,在新冠疫苗的研发这场全球竞赛中,中国在质疑声中已经走在世界各国前列。而这也让在医疗行业占据传统主导地位的西方国家感到“吃味”,尤其是美国。美国免疫学家福奇(Anthony Fauci)7月31日在国会听证会上,对俄罗斯和中国目前正在开发的疫苗的安全性表示了怀疑。他称,他希望中俄的疫苗给任何人接种之前先测试。

俄罗斯已于8月11日宣布投入使用一款名为“卫星五号”(Sputnik-V)的疫苗。美国彭博社刊登近日的一篇报道,也借着质疑俄罗斯方面新公布的新冠疫苗,用了不少篇幅提到中国的疫苗,称中国急着研发疫苗是为了“掩盖病毒来源的真相”。彭博社的报道还称,中国和俄罗斯一样都在“动用集权政治的力量强行推动疫苗研发”,还说中国在给军队注射疫苗的做法就是没有获得军人同意的。

英国广播公司(BBC)6月7日报道,美国共和党参议员斯科特(Rick Scott)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中国不希望美国第一个开发出疫苗”,“他们打定主意与美国以及与全球的民主国家敌对”。斯科特声称,“我们有证据显示,中国正试图破坏、减慢我们开发疫苗的进程。”

美国司法部长巴尔(William Barr)7月16日在演讲中,来自中国的黑客针对美国大学和企业窃取有关新冠肺炎治疗的知识产权。美国《纽约时报》5月10日还曾报道称,美国联邦调查局和国土安全部正准备发出“警告”,声称中国最顶尖的黑客和间谍,正在“窃取”美国关于新冠疫苗和治疗方法的研究成果。中国对此强烈否认,并表示已与世界共享病毒信息,并与外国合作。

对于中国研发的进展,法新社称,一些中国公司处于全球疫苗竞赛的最前沿。但该报道接着称,由于“中国的疫苗历史和其他卫生丑闻”,这些试验将被特别密切关注。

事实上,这种对于中国的质疑,从新冠肺炎疫情在蔓延时就从未中断。最早,是对中国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以及治疗上的质疑,甚至将新冠肺炎疫情的爆发归咎于中国。只不过,在中国有效控制疫情之后,这种质疑延续到了新冠疫苗的研发领域而已。

疫苗研发非零和博弈 避免陷入疫苗分配政治化陷阱

在全球地缘政治紧张关系升级之际,种种迹象显示,新冠疫苗早已超越“挽救生命,消除疫情”的公共卫生产品属性,成为政治博弈的工具。

美国乔治敦大学全球卫生法教授劳伦斯·戈斯汀(Lawrence Gostin)说:“我从未见过(其他)医疗产品在政治上有如此大的利害关系。新冠疫苗的政治象征意义背后,是因为超级大国已将其视为展现自己国家科学实力的象征,证明政治制度优越性的手段。”









各国政府在新冠疫苗研发速度上较劲,甚至不惜违背严谨的科学流程缩短通常缓慢而复杂冗长的疫苗医学试验。俄罗斯率先推出的新冠疫苗,就在尚未完成Ⅲ期临床试验的情况下,开始推广注射。

从科学的角度来看,俄罗斯疫苗无法回避没有论文支撑,没有更多实验数据支撑的基本质疑。外界担忧疫苗研发时间上的大打折扣,会降低疫苗安全性。

但显然,新冠疫苗的研发不是零和博弈——一方的收益必然意味着另一方的损失,双方不存在合作的可能。虽然,疫苗的率先研制成功能够带来包括政治上的诸多收益,但作为公共卫生领域的产品,是否安全有效可能是唯一的衡量标准。

相较而言,始终处于全球疫苗竞赛最前沿的中国,在新冠疫苗研发上一直按部就班,并未冒进。虽然中国早在7月22日正式启动新冠疫苗的紧急使用,但严格限定在一定范围和一定时限。一些科研人员和药企负责人已经亲身试针,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任高福称,自己已接种一实验型新冠疫苗。但到目前为止,中国的疫苗研发仍在三期实验环节,并未上市。

随着疫情在中国逐渐消失,开展大规模试验的努力遇阻,中国已经通过与其他国家——阿联酋、加拿大、巴西、印尼与墨西哥等国家的合作,解决这一问题。两家中国公司已分别在巴西和阿联酋进行最后的第三阶段临床试验。中国研发中的疫苗也一直遵守国际规则,不断公布实验数据和论文成果,此举也在国际上获得了业界相当大的认可。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今年5月WHO大会上公开表示,中国疫苗一旦完成研制和临床试验,可以达到应用时,将会把它作为公共产品向全球提供。随着中国接近研制出新冠病毒疫苗,中国政府高层官员和一些制药商已开始承诺向一些国家和地区优先供应疫苗。这些国家和地区包括菲律宾、巴西、印度尼西亚、巴基斯坦、墨西哥、沙特阿拉伯、阿联酋、阿根廷、摩洛哥、秘鲁等,以及湄公河流域国家和非洲国家。

8月24日,中国总理李克强在北京出席澜湄合作第三次领导人会议时表示,中方新冠疫苗研制完成并投入使用后,将优先向湄公河国家提供;而习近平于6月在中非团结抗疫视频峰会上也曾承诺,“新冠疫苗研发完成并投入使用后,愿率先惠及非洲国家。”湄公河除中国外还流经老挝、缅甸、泰国、柬埔寨和越南,而非洲国家就是一个更为庞大的集群。这些都是传统意义上的第三世界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相关新闻:习李曾先后表态 这些国家或率先用上中国疫苗】

北京的举动也被一些西方媒体形容为“试图把任何有效的疫苗变成外交工具”,“向具有战略意义的国家优先供应疫苗,以期巩固自身在全球的地位”。美国兰德公司(Rand Corporation)资深政策研究人员鲍伊(Jennifer Bouey)说,北京正在利用其疫苗来建立全球影响力,特别是在发展中国家。鲍伊表示:“新冠肺炎对于中国来说可能是一个转折点,因为我们看到了全球领导地位的真空。”“中国可以趁此机会,与发展中国家建立团结关系,并成为全球卫生方面更具影响力的参与者。”

上述观点虽然更多的是站在西方立场发出的警示,不过,观察人士指出,如果中国的疫苗能够率先研发成功,并以中国的产能优势实现全球供给,无疑能够改变疫苗全球分配的格局,甚至将成为中国所倡导和推崇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最好的诠释和实践。这一役与中国而言,可以说非常重要。但也需要清醒地认识到,不要将新冠疫苗成为政治以及外交的博弈攻击,从而陷入疫苗分配政治化的陷阱。

也即,在将疫苗作为全球公共产品向全球提供时,避免出现排他性供应的问题。此前,美国与欧洲一些主要国家,甚至彼此签订疫苗优先使用的排他性供应协议,谋求疫苗的优先供应权甚至独占权,将疫苗分配政治化,中国要避免陷入这个陷阱。 阅读原文

文章来源: 留园 查看原文
https://www.6parknews.com/newspark/view.php?app=news&act=view&nid=435904
分享文章:
还没有评论
登录后发表评论
返回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