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生虫病或许不再是“穷人病”,而是“无知病”(图)

SME科技故事 0

2019年,某脑科医院接到一例40多岁男性病患,据其家属描述,男子有发作性抽搐、流口水、口角歪斜等症状,已经持续三年了。

每次发作男子就会不省人事,家属呼叫也没有反应,持续十几分钟后恢复正常,患者也想不起任何发作的情形。发病的3年内,患者家属也求医问药,但都没有明显的效果。

患者入院后经过脑部影像检查,医生发现患者颅内右侧额叶有囊性占位和癫痫样放电,考虑寄生虫感染。后通过手术切除了病灶,摘除了一条约长8厘米的裂头蚴,术后患者恢复良好。

 

至于裂头蚴是怎么进入体内的,医生没有给出确切的答案,但推测是吃了不卫生的食物,感染裂头蚴后会有小概率会引发脑部疾病,严重的可导致死亡。

所谓裂头蚴其实是曼氏迭宫绦虫幼虫的一种形态,这类寄生虫的生活史相对复杂。曼氏迭宫绦虫的成虫寄生在终宿主的肠道内,受精繁殖,虫卵经子宫孔产出,随粪便排出体外。

随后便是一段奇幻漂流,虫卵在水体中孵化发育成钩球蚴,长有纤毛,可以在水中作无定向螺旋式游动,其实就是乱撞,为了撞上它们的第一中间宿主——剑水蚤。

 

剑水蚤


钩球蚴进入剑水蚤的消化道后会脱去纤毛和钩球蚴鞘,逐渐发育成长椭圆形或纺锤形的原尾蚴,等待剑水蚤被第二中间宿主捕食,通常是蛙类的蝌蚪。 

原尾蚴在蛙类的体内再次蜕变,成为裂头蚴寄生在肌肉和体腔内。裂头蚴这一形态算是鸟枪换炮了,它的生长率可达1-5毫米每天,存活16年后仍然具有感染力。 当然自然状态下裂头蚴显然不太可能在中间宿主体内停留太久,最终还是要进入猫狗等终宿主体内,在肠道里发育为成虫,开始下一个生命循环。

 

人在曼氏迭宫绦虫的生活史中显然是个意外,只有很小的感染概率,有更小的概率在体内发育成成虫,多数情况下仍会维持裂头蚴的形态,但因为人类不能再被其终宿主捕食,它们的生活史到人这一步就算断了,称作终止宿主。 

从曼氏迭宫绦虫的生活史可以发现,人类感染的途径主要有两种:接触水体吸入剑水蚤和食用不洁的肉类(蛙、蛇等)。 

2002年,来自广东省河源市的男性农民因头痛、抽搐和癫痫入院治疗,经CT诊断发现其脑内存在直径达25厘米的病灶,后通过手术取出一条12厘米长的蠕动活虫体,鉴定为曼氏迭宫绦虫裂头蚴。

 

另一病例中被取出的裂头蚴虫体

该农民自述有长期喝溪水、泉水的习惯,就诊4年前就出现了症状,期间还听信偏方服用了生蛇胆1个和狐狸胆4个,直到出现视力减退和抽搐加剧才入院就诊。

 虽然在这个病例中,喝生水更可能是直接感染裂头蚴的原因,但服用生蛇胆等行为才是现实中更普遍的感染途径。 

生吃蛇胆在民间“养生大师”的眼中是百利而无一害的大好事,通常的说辞是清热明目,祛风除湿,夸张点的甚至说能治百病。

 

常年打猎的父亲从儿子7岁起就开始给他生吃五步蛇胆,一吃就是5年,导致28岁的儿子被癫痫折磨了16年,确诊为脑曼氏裂头蚴病时已经造成了不可逆的损伤。 

无独有偶,20年前在广东被朋友劝说吃下蛇胆的李先生,没有百毒不侵,反而险些落下偏瘫,医生在他的脑子里取出了11厘米长的裂头蚴。 

因为蛇类捕食蛙类,所以也是曼氏迭宫绦虫的重要宿主之一,是导致人裂头蚴病最常见原因。现有资料表明,乌梢蛇、滑鼠蛇、灰鼠蛇、王锦蛇等常见使用蛇类的曼氏裂头蚴感染率较高。

其中乌梢蛇的感染率达到或接近100%,一条乌梢蛇最多可携带221条裂头蚴,多寄生在肌肉、皮下和体腔内。人类感染裂头蚴通常是因为轻信偏方生吃蛇胆,生饮蛇血导致的,当然也有可能是因为食用了未煮熟的蛇肉。

 另外蛇胆的沙门氏菌携带率也达到或接近100%,并且常见的白酒并不能起到杀菌作用,实验表明从22度到39度的各款市售酒品对沙门氏菌均无抑菌作用,沙门氏菌感染可导致死亡。 

除蛇类外,蛙类也是裂头蚴的重灾区。李时珍1596年在著作《本草纲目》中记载,人体敷蛙肉后出“小蛇”,以现代的观点来看可能就是裂头蚴。

民间一直有蛙肉清凉解毒的说法,对一些外伤或顽疾会采用蛙肉外敷的方式“治疗”,最终导致感染裂头蚴。

 王某在2007年在外务工时左眼皮肤受伤,他听信传言,抓了青蛙将其捣碎敷在伤口上,不久后伤口的确愈合了,但他的左眼也开始了反复肿胀,持续了4年。 最终眼科医生从他的眼中夹出一条活的裂头蚴,所幸没有造成更严重的伤害。



双眼裂头蚴感染病例


据长沙晚报报道,25岁的李某因持续1月畏寒、发热辗转多家医院检查均未诊断明确,检查发现其肺部有阴影,胸腔积水,怀疑是肺结核,最终在长沙中心医院确诊为裂头蚴病。 

感染的原因是患者2个月前鼻出血,照偏方使用青蛙皮外敷鼻部,皮下的裂头蚴可能趁机钻入鼻腔,最终进入肺部。 

常见蛙类的裂头蚴携带率也相当触目惊心,根据一项1992年对江西上饶地区的调查显示,蛙类的裂头蚴携带率高达77.03%,作为对比数据,广州和汕头地区的数据为91.2%和87.4%。

蛇类蛙类的裂头蚴口味可能还是比较轻一些,还有一些寄生虫病光是看文字就能让人隐隐作痛,感染的原因不是误食,而是主动引虫入体。 

浙江省海宁县岔路镇大楼村一农民因患有慢性胃炎,不堪其扰,听说吃野猪“胃虫”能治胃病,于是在2002年5月3日上山打猎,从野猪胃里收获线虫11条,将其裹在麦饼中生吞下肚。

 数小时后,感到腹痛不止,并有多次呕血,引发失血性休克,于当夜送往县医院抢救,诊断为胃出血。经过多次手术,最终在腹腔内发现2条线虫,另在胃壁内发现9条,经鉴定为杜氏颚口线虫。

 

左为颚口线虫雌雄成虫


颚口线虫的生活史与曼氏迭宫绦虫类似,都是从水体孵化进入剑水蚤体内,在进入淡水鱼体内,最终的宿主也是猫狗。 

不过颚口线虫在人体内的杀伤力就要更大一些了,由于人体并不适合它们生活,幼虫会不停地挣扎、乱窜。从一个器官到另一个器官的游走过程中,就会给人体带来损伤。

 所以颚口线虫感染的症状不固定,可以出现在全身各处,在额、脸、枕、耳、眼、手、颈、胸、乳房、子宫、腹及背等处皆有发现,最让人毛骨悚然的是它在表皮与真皮间游走,形成隧道,造成红肿瘙痒疼痛等症状。 



但其实颚口线虫对药物的抵抗力并不强,常见的寄生虫药就能起到很好的效果,然而服药会导致颚口线虫更加狂躁,治疗过程会有极大的痛苦,因此治疗颇为棘手。 

原本颚口线虫感染是一种极为罕见的疾病,因为某些非蠢既坏的人而频繁发生。 

2010年前后,号称“健康教母”的马悦凌在她的作品《不生病的智慧》中提倡生吃泥鳅,导致四川爆发数十起颚口线虫感染事件。

 

2019年贵州某公司因业绩不佳罚员工生吃泥鳅

在我们的常识里,寄生虫感染通常只会与卫生条件差联系起来。从前我们没条件,生活上吃饱穿暖就已经很奢侈,卫生条件差是可以理解的。

 随着经济发展和医疗卫生条件的提高,不管是城市居民还是农村居民都已经摆脱了原来的生活,用自来水吃养殖的禽畜肉类,寄生虫病正在远离我们。

 可是今天,我们却看到了更多恶性的寄生虫病案例,甚至发生在我们认为条件优越的大城市,这当中有医学诊断进步的因素,但更有愚昧无知在背后作祟。

 21世纪,愚昧正在帮助寄生虫打入人类内部。未来,寄生虫病在我们的观念里或许不再是一种穷人病,而是一种无知病。


参考资料:

叶善可,徐烈,黄琴,凌云.8例脑曼氏裂头蚴病的流行病学特点、临床特征、影像学表现与预后分析[J].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2018,36(02):144-147.

马安,王越,刘晓龙,干小仙.颚口线虫病16例流行病学及临床特征分析[J].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2017,33(11):1048-1051.

杨光大,肖嘉杰,龚世平,李伟业,王付民.我国蛇类常见寄生虫及其对人类健康的影响[J].蛇志,2014,26(01):6-9+141.

陈红,王开功,许乐仁.裂头蚴病的流行病学调查和公共卫生学意义[J].吉林医学,2010,31(04):515-517.

裘明华,裘明德.人裂头蚴病和无头蚴病:Ⅱ.病理学、临床、流行病学及控制的过去和现在[J].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2009,27(03):251-260.

裘明华,裘明德.人裂头蚴病和无头蚴病:Ⅰ.病原学的过去和现在[J].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2009,27(01):54-60.

杨清山,陈开国,吕贤善.杜氏颚口线虫引起人胃穿孔一例报告[J].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2005(06):427.

陈代雄,沈浩贤,李小敏,周耀生,谢喜文,陈耿娜.广东五华县棘颚口线虫的流行病学调查[J].热带医学杂志,2004(03):258-260.

聂崇兴.脑内取出巨大的裂头蚴一例报告[J].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2002(04):71.

杨萍,李方青,易景成,李振林.饮用携带沙门氏菌活蛇鲜血和胆汁致病可能性初探[J].蛇志,1997(03):65-67.

孙占峰,翟春生.上饶地区蛙类孟氏裂头蚴感染情况调查[J].兽医大学学报,1992(02):187-188+182. 阅读原文

文章来源: 留园 查看原文
https://www.6parknews.com/newspark/view.php?app=news&act=view&nid=435771
分享文章:
还没有评论
登录后发表评论
返回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