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男人不做家务,却特别爱买扫地机器人?(组图)

杜绍斐 0

没有男人买扫地机器人,是真的为了打扫卫生,玩扫地机器人,才是真正的快乐。

当机械轮子轻轻划过地板的那一刹那,它已经跑赢了一切站在原地兢兢业业的家务用品。只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你甚至能用来体验喂鸡:



25个扫地机器人济济一堂,每到饭点儿,饲主定点投喂,一把把白花花的大米洒下,仿佛来到赛博鸡场:



温馨提示:浪费粮食可耻:)

当然,不止喂鸡。到男人手里,一台扫地机器人不再是莫得感情的家务机器,一旦改造起来,它是R2-D2,是瓦力,也许有一天还会是自己春梦中的伊娃。



男人对待扫地机器人,比亲生儿子还下本。普通机器人,在一道小小的门槛面前就只能屈服于现实,而美国工程师Peter Sripol的宝贝,却能一口气飞上20层台阶,实现盖茨比都不敢想的阶层跃升:



干爹永远比亲爹肯下本儿。纸醉金迷的YouTuber大趴体里,从尘埃里缓缓升起的它,就是夜空中最靓的星:



优秀孩子至少要学习一门乐器,钢琴、小提琴、管风琴…最好还得考个四级。日本极客GOMIHIROID的机器人一身蓝白撞色,优雅的水滴造型聚拢成锋利的花簇,艺术家的灵魂无处隐藏。

在老父亲的教导下,它学会了用滴滴声歌唱,键盘上的每一个按键,都能对应到准确的音符。旋转音量按钮,它还能跳起华尔兹舞,一边跳舞,一边清洁,歌声伴着劳动,初音未来不由得自惭形秽,遥远中国的纤夫投来欣赏的目光。



热情的父亲们总是望子成龙,辛苦养育的幼年态机器人即便无法究极进化成高达战士,至少也要有个星战的模样。

电影制片人Matthew Scott Hunter用垃圾桶、木材和纸板制作主体,内嵌蓝牙音箱、指示灯和风扇,给自己的扫地机器人带来一具可闪、可动、可发声的全新躯壳。每天回家,这位名为「R9-D9」的机器人都会摇头晃脑地前来迎候。



儿子吃饱了还能陪陪宠物。帮卑微的两脚兽主人伺候一下高贵的毛球主人,自然是分内之事:



但在主人父亲安排下,扫地机器人会用行动证明:骑在上面的家伙,也未必能掌握主动。



不止家猫,水獭、蜥蜴、兔子、龙猫…只要体重符合标准,没有哪种生物不试图确立一下碳基生物的绝对主权。



美国一位博主特意制作了一大一小两款路线相同的迷宫,测试仓鼠和扫地机究竟谁才智高一筹,碳基生物和硅基生物的智商竞争,早已摆上台面,场面丝毫不逊李世石对战ALPHA GO。







最终,还是碳基生物占领智商高地

智商不够的扫地机器人,只能面临更加残酷的社会竞争。虽然无法像业界前辈一样走上机器人争霸的赛场,但它们冷酷的笑脸和锋利的小刀同样能令亿万人类热血沸腾。



当然,父亲们辛苦工作之余也要有适当的娱乐,没有什么比一场红蓝CP的蹦迪更能解压。黑暗的掩护下,洁癖的灵魂惺惺相惜。



过于弱智的扫地机器人还可以培养画画能力,毕竟再看不懂的扫地路径,也可以被解释为抽象表现主义:



即使是人类幼崽也无法抵抗扫地机器人的魅力,也许他刚刚还在吸吮奶嘴哇哇大哭,但坐上扫地机器人的那一刻,就会立刻习得君士坦丁君临大地的绝代荣耀。



现实中改造还不算完,感佩于扫地机器人一往无前,不论世间何种污秽与障碍,都会一一清除的无畏侠盗精神。苟且于KPI和办公室政治的人类甚至为它专门制作出了传记游戏。

这款名为《Robot Vacuum SimulatorX》的游戏,玩过的人都不由得惊呼叹服。

开场时,扫地机器人清理着人类制造的垃圾,不堪玩弄,杀死主人,冲出牢笼。随后一路见房清房,见路清路,清理掉了美国,清理掉了美洲,清理掉了地球,清理掉了银河,清理掉了位面,清理掉了魔鬼,清理掉了上帝,最后化作奇点,重新幻化宇宙,极其叛逆:





男人沉迷扫地机器人改造不过是表象,本质上,一方面是来自雄性对机械的好奇和钻研。它刻在骨头缝、头发尖和脚指甲,乃至每一个细胞里,是远古血脉无时无刻不在回荡的基因召唤。

小时候痴迷四驱车,不仅关乎竞速,更享受机械改造的乐趣。谁的童年,没有一辆「奥迪双钻」作为伙伴?谁的童年,没有几个粘着润滑油的轴承和底盘?

先驱音速、疾速斧头、魔鬼司令、旋风冲锋…嗡嗡作响奔驰在廉价赛道上的,是盗版四驱,而滚滚奔流在男孩血管里的,却是正版豪情。



长大了,玩玩具多少有点羞耻,就从身边机械痴迷起。

老一辈沉迷的上瘾品是钢铁力量的王者:挖掘机。它同样令男人无法自拔。

即便没能进入山东某名校,每一个男人心中仍然有着一个挖掘梦想。鲜黄的挖掘机,不靠它的颜色,只凭强劲的发动机和有力的臂膀就能牢牢吸引住男人的目光。



在挖掘机旁,腿伤者站起来了,被生活打败的男人们又重新活过来了。机器里的人在建设城市,机器外的人在重温梦想,一看就是一下午一周末,就像女孩站在卡地亚橱窗前,直到天荒地老:



更年轻的男人,更偏爱探索的机械是无人机,不仅玩,还得玩出花样。

抖音上随便搜索关键词,第一联想词竟然不是航拍而是竞速。复杂城市地形里,操作者带着五彩的炫光眼镜,操纵无人机穿越灯红酒绿,飞过一个个指定门洞,耀眼得好似头号玩家——

敢问各位大神,可还记得无人机最初的应用场景?





你可识得这是竞速的无人机,而不是「星球大战」里的X翼战机?

感谢科技,感谢过度消费主义,新时代男人对各种机械的探索欲改头换面,披上了实用外衣,成为扫地机器人、无人机,甚至是电动车。



除了机械对男人的吸引,改造扫地机器人另一番魅力来自对新鲜事物的探索和好奇。

很多人认为男性更爱探索,更具尝试精神,源于早期原始生活中,男性狩猎冒险,更依赖工具。而女性持家,则必须规避风险。这种分工导致的差异最后深深镌刻在了基因里。

不过2019年休斯顿大学和复旦大学联合发表在顶级期刊《PNAS》上一篇文章显示,事实并非如此。

该研究以同地区母系社会的摩梭族和父系社会的汉族儿童为样本,通过实验经济学研究男女风险偏好。结果表明,父系社会中,男性风险偏好高于女性,而母系社会中,女性风险偏好高于男性。

这说明,风险偏好并非由基因决定。占据主导地位者有较高的风险偏好,本质还是为了让整个种群更好发展生存。

更精准的答案则是:「高风险偏好有利于帮助新技术度过死亡之井」。

如下图所示,一个新技术出现,必然面临两个周期——「技术采用周期」和「技术成熟周期」。

首先由早期采用者来使用,通过尝鲜,向社会大众普及该技术是否值得应用。而在早期采用者使用时,新技术往往会面临发展瓶颈,也就是从「概念」到「实用」的巨大门槛。技术成熟度曲线在这一门槛处落入深谷,俗称「死亡之井」。



许多有趣的概念性产品都在这一步折戟沉沙,但如果早期多给予一点耐心,情况就会大为不同。

高风险偏好,或者说「喜好新奇事物」这一特制,正是帮助新技术度过死亡之井的重要因素,这就需要男性站出来买单,甚至交「智商税」,新技术才有更多探索可能。

所以说,常见男性主导社会中,男人普遍是看似「智商税」的高科技产品的忠实购买者。

就拿扫地机器人举例。

早在这种机器还被称为「智障机器人」的2010年,就已经有一批男性开始购买。他们购入后,或实验各种智障可能,或亲手拆卸改装,聚集在改装论坛上,热切地分享自己的心得——

正是由于他们的购买与反馈,市场获得信心与经验,在5年沉淀后,激光制导等技术出现,扫地机器人终于跨越死亡之井,走向成熟。



早期松下生产的扫地机器人

同样的效应发生在许多领域。18世纪化学家每发现一种气体,都会举办品气沙龙,请爱好新奇的人来尝试新气体的效用,甚至不惜损害身体,人们因此发现笑气具有麻醉作用。

互联网发明之初,一片荒芜,无数先行者构建搜索引擎、即时通讯系统,推动互联走进千家万户。



日本公司发明自动洗澡机,广告模特虽然是女孩,但买单的多数是男性

扫地机器人是用来做家务的吗?特斯拉是用来自动驾驶的吗?无人机是用来航拍的吗?不,它们是我为人类技术发展贡献的水滴筹——

为人类福祉买单的斗士们从不熄火。你看,叠衣机、自动洗澡机已经躺在男人购物车里了。
阅读原文

文章来源: 留园 查看原文
https://www.6parknews.com/newspark/view.php?app=news&act=view&nid=434525
分享文章:
还没有评论
登录后发表评论
返回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