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维:中共将内循环纳入规划 刘鹤领衔直面挑战(组图)

多维新闻 0

新冠肺炎(COVID-19)疫情强烈冲击之下,随着全球经济衰退,中美关系日趋紧张之际,中共高层开始重新制定重大发展计划,加快中国经济内循环转型。



“内循环”旨在使中国大大降低对外国公司、技术和市场的依赖。图为7月31日,习近平出席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建成暨开通仪式。(新华社)


《华尔街日报》8月13日在一篇题为《习近平推动中国经济加快“内循环”转型》的文章中将“内循环”称为“习近平的新发展模式”。报道引述中国官员称,牵头落实习近平新模式的是中国国务院副总理刘鹤。

报道称,详细政策将在10月份召开的中央委员会全体会议上敲定,与会的大约370名中共高层官员届时将讨论始于2021年的五年经济蓝图,也就是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十四五规划)。

《华尔街日报》分析指,尽管决策层近期推出了一些提振消费,扶助国内企业的措施,为推动内循环作铺塾,但措施还远远不够。

《香港经济日报》就文章分析称,面对中国内循环经济刘鹤至少要应对三项关键的挑战。



刘鹤在6月18日召开的陆家嘴论坛上称,“一个以国内循环为主、国际国内互促的双循环发展的新格局正在形成。”图为2018年3月24日,刘鹤与全球知名企业家举行座谈会。 (新华社)

其一:对国内民营企业扶助不足

刘鹤已意识到问题存在,报道指,中央部门已采取措施,帮助民营企业获得更多贷款。

刘鹤还要求各级政府查清关键薄弱点,也就是一旦成为美国的制裁目标,哪些企业和行业可能面临崩溃的危险,特别是脆弱民营企业,尽量让他们获得更多政府研发资金支持。

针对高科技,国务院本月4日发布了一项新指令,承诺为国内晶片制造商和软体供应商提供减税和其他经济支持。



2020年7月21日的企业家座谈会上,习近平提出“发挥国内超大规模市场优势,逐步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新华社)


其二:如何理顺国企挤压民营企业的矛盾


尽管国家部门加强支援民营经济,但《华尔街日报》引述参与政策制定的中国官员表示,领导层要求把国有企业做强做优做大的策略,却没有改变。

有经济学家指,国有企业是中共执政的基石,推动国企做强,可能会与推动民营经济发展的努力产生冲突。

报道特别指出,在疫情导致经济几乎停滞后,中国目前的首要任务是恢复经济增长,决策者们采用了增加大型基础设施投资的老办法;加上,中国政府希望缔造更多全国性的领军企业与美国竞争,因此对强化国有部门的重视程度不降反升。


其三:中国民间消费能力恐不足


报道指出,内循环政策的实施,关键是鼓励中国消费者购买更多国产货品,但中国目前的收入水平仍低于较发达的国家。

《华尔街日报》还补充,官员们说,中国转向内循环,是因为中国政府意识到与大部分发达国家的紧张关系将会持续下去。中国社会科学院资深研究员张明更表示,强调经济内循环说明中国政府对中期内的外部环境并不乐观。

“内循环”在中国官方语境中的全称是“国内大循环”,这个词第一次出现在公开报道中是今年5月,彼时中国刚刚从疫情中缓过气,经济逐步开始复苏,但外部环境从政治到经济都开始全面恶化。

今年中国两会期间,习近平在出席政协的一次会议时称,“我们要把满足国内需求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逐步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6月,习近平和刘鹤分别在两次会议上重复了这一表述。



2020年7月13日,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也曾召开经济形势专家和企业家座谈会,此次会议上李克强称,“国际环境不确定性仍在增加,形势仍然严峻,国内经济面临的困难挑战特别是就业压力仍十分突出,要做好继续打硬仗的准备。”(新华社)


此时,舆论还未形成对“内循环”的讨论。直到7月的两个比较重磅的会议上都出现这一表述——两个会议分别是7月21日的企业家座谈会和7月30日的中共政治局会议,后者不仅是中国下半年经济政策的风向标,还为10月份中共十九届五中全会制定“十四五”规划铺路。

因此有分析人士认为,即将结束的中国“十三五”规划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十四五”的主线则可能就是“建设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其实,多维新闻早在7月30日就曾在《北京观察:外部环境恶化 中共高层启动“内循环”背后真相》对“内循环”有所分析。文章指出,保证中国国内经济安全是中共高层的第一执政目标。全球外需断裂苗头已经出现,中国要保证国内经济继续稳定健康的发展,只能启动构建国内循环。这是中共高层应对全球巨变的一个布局战略,也是中国启动经济“内循环”的真相。 阅读原文

文章来源: 留园 查看原文
https://www.6parknews.com/newspark/view.php?app=news&act=view&nid=433111
分享文章:
还没有评论
登录后发表评论
返回 到顶部